牽引式火炮什麼時候會徹底淘汰?

信馬由韁


火炮號稱是戰爭之神,二戰中,地面戰爭造成的傷亡80%是由火炮造成的。我們當年修理越南靠的也是大炮隊,我軍對越軍造成的傷亡,90%是火炮乾的活,以至於越南說我們是大炮沙文主義。

火炮作為陸軍的核心力量,自然被各國高度重視,以至於火炮的家族非常興盛。以前的火炮絕大多數都是牽引式,而現在品種則豐富的多,履帶式火炮、輪式火炮、卡車炮這都極大的壓縮了牽引式火炮的生存空間。

但是,這種壓縮,恐怕也就是到此為止了。未來火炮的格局會停留在:履帶式、輪式、卡車、牽引這四分天下的局面。

前景不樂觀的恐怕是風光無限的履帶式火炮,未來,裝備規模肯定會縮水。

現在的部隊更追求速度,追求快。這個快指的是部署快,不僅僅是自己跑的快。師改旅、合成營、運輸機、直升機、突擊炮......核心都是在追求效率、速度。

履帶式火炮,通過性好,越野能力強,具備一定的裝甲防護。是火炮家族中最威猛的老大。但它的問題在體重和體積上面。雖然在戰場上可以撒開丫子跑,但把它運到戰場是個麻煩。在火炮中,抵達戰場最慢的就是履帶式,而這就與現在的軍事思想有衝突。

所以現在最流行的炮是輪式炮和卡車炮。輪式炮比履帶炮輕,卡車炮更是連炮塔的省了,全敞開無防護,更輕。不論是美軍還是我軍,輪式火炮最受青睞。而我軍更是大量裝備了卡車炮。這都是為了儘快的部署到位。洞朗事件中整列火車的卡車炮往高原上面拉,非常便捷。

不論是鐵路、公路還是海路,輪式炮和卡車炮運輸起來,都要比履帶炮快很多。

如果這個火炮還想更快,那就得空運了。而一旦空運,牽引式火炮的優勢就出來了。

牽引式火炮,尤其是先進的輕量化牽引式火炮,非常適合空運,直升機吊起來就上高原。前面步兵在對射,重裝部隊還在動員,你先吊上去10門牽引炮,那還是相當佔便宜的。

陸軍有空中突擊旅,空軍有空降兵,海軍有陸戰隊,這都是牽引是火炮的大客戶。而且這些部隊在未來的作用,肯定會提升,超過陸軍重裝部隊。

像英軍已經不生產坦克了,但還在大力研製輕量化的牽引火炮,其他國家還爭著買。而我國的輕量化牽引炮也經常在展會露面。說明這個市場還是很大的。


銳視覺何老師


自從人類將火藥運用於軍事後,火炮作為一種技術兵器曾多次改變戰局甚至是世界格局的走向。隨著汽車與履帶式車輛的發明並運用於軍事,火炮的運輸模式也從馬馱人扛或馬拉炮車變成了鋼鐵製造的牽引車對火炮進行拖曳。而通過對坦克底盤的改裝,自行火炮也出現在戰場上,也因其強大的機動性與較高的射速,自行火炮成為了二戰後火炮發展的主要模式。雖然自行火炮有著這樣那樣的優點,但放眼當今時代的軍事強國,他們的陸軍中仍保留著大量的牽引式火炮。人們不禁會問了牽引式火炮什麼時候才會徹底淘汰?

在我看來,牽引式火炮至今還沒有淘汰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是因為它結構較為簡單,粗粗分解它的話不過是炮管炮架護盾與瞄準具,便於大規模製造填補戰場空白。第二點則是牽引式火炮具有自行火炮所不能具備的可部署性。隨著直升機的發展,火炮可以由重型直升機吊運到任何一個可以安放火炮的地方,只要有直升機在,任何地方都是火炮陣地。而自行火炮雖然多是履帶式車輛,但到達作戰陣地仍需要“走路”。所以遇到較為複雜的地形,自行火炮無法發揮它的功能,只得望“山”興嘆。第三則是牽引式火炮對後勤的要求較低。因為火炮的牽引車不需要複雜的保養,而牽引式火炮本身的易損耗件也只不過是炮管與瞄具而已。而自行火炮所需要的不僅是炮彈與油料,還需要維修隊在戰鬥間歇為其檢查“身體”,避免在戰鬥中掉鏈子。

綜合以上幾點,我們就可以知道牽引式火炮並不會被徹底淘汰,而是會通過輕量化來最大化自己的優勢,繼續活躍在戰場上。


楠竹一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00a00022c11aebc99b4\

刺蝟談軍備


早在1914年,沙皇俄國就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門安裝在卡車底盤上的76毫米自行高射炮,1917年世界上第一自行火炮由法國人發明的,他們在一輛履帶坦克底盤上安裝一門野戰炮,使具有機動越野性能。時至今日,自行火炮已經有了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技術性能已經非常的先進,但相對笨重的牽引炮為什麼還沒有退出歷史舞臺呢?


一是超輕型火炮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軍事專家認為傳統火炮包括自行火炮太過於沉重,機動配置過於緩慢,一種可以用直升機運輸的超輕型火炮就應運而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M-777超輕型榴彈炮:M777通常由8名士兵操作,但也可減為5人。新型榴彈炮的最大特點是重量輕,它要比各國陸軍現役的牽引155榴彈炮輕一半,但是威力依然不減,射擊初速為827米/秒。如發射無助力普通炮彈,最大射程可達24.7公里;使用火箭助推炮彈最大射程超過30公里。火炮密集射擊時射速為每分鐘5發,連續射擊時每分鐘2發。帶來的主要作用一是可以用直升機吊運,在山地作戰中優勢明顯,二是便於遠距離機動。不要以為這種牽引火炮很便宜,印度從美方採購了145門M-777超輕型榴彈炮,金額達6.47億美元。


二是大量的牽引火炮存貨扔了可惜。拿中國來說,存貨最多的就是66式152加農榴彈炮,這種炮是根據前蘇聯D-20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仿製而成,1966年生產定型,大量裝備部隊。直到習主席軍改以後,這種火炮才漸漸退出野戰部隊的序列,但仍然裝備在預備役部隊,用於日常訓練足夠了。另外就是一些小國,資金缺乏,技術較差,對手也弱,裝備牽引火炮也是無奈的選擇。

當前,由於炮偵雷達的廣泛應用,要求現代炮兵必須具備快打快收的能力,在一個炮陣地基本打兩發就要轉移,所以自行火炮的普及是不可逆轉的,但在一些小國牽引火炮還是會存在很長時間。


李三萬的三萬裡


想要討論這個問題,需要首先搞清楚“牽引式火炮”的概念。

牽引式火炮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所以被叫作“牽引式火炮”,顧名思義,就是由於火炮本身缺乏行動能力,所以必須靠機械車輛(或其他牽引工具)牽引而運動的火炮。這種命名方式,其實是按照火炮運動方式進行劃分的一種方式,是與自行火炮相對應的。

可以說,如今的自行火炮大行其道,不僅僅有履帶式自行火炮,還有卡車炮,甚至小型越野車輛也可以假裝後坐力並不大的炮榴炮。而且,自行火炮不僅有超強的機動性,可以伴隨其他部隊進行快速推進,快速部署,對部隊進行火力支持。而且,具有強大的防護能力,避免自己遭受損失。而且,很多自行火炮還可以被運輸機運輸,進行快速部署。可以說,如今的自行火炮不僅在火力上不遜於,甚至超過了牽引式火炮,而且在機動性、防護性方面有著牽引火炮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自行火炮在如今的陸軍體系中越來越為重要。

但是,這就能證明自行火炮就能完全取代牽引式火炮,似乎有些太過樂觀。首先,自行火炮更多的是伴隨裝甲部隊和機械化部隊行動的,所以只又一個國家的陸軍需要進行遠距離奔襲和推進時,對於自行火炮的需求才會加大。所以,對於很多不需要機械化部隊遠程快速推進的小國而言,自行火炮或者說全面自行火炮化有些太過奢侈。

其次,雖然很多國家不需要快速推進,但是需要快速轉移,所以對於自行火炮依然有很強的需求。但是,自行火炮造價不菲,比如中國的09式35毫米履帶自行高炮,其價格甚至比一輛99A型主戰坦克的價格都要高。所以,很多小國想要實現全自行火炮化,是一個很大奢望。

再次,就是由於作戰任務不同,火炮的部署地也有不同。比如,在高原部署火炮,對於自行火炮而言就有天然的缺陷。畢竟,高原和高低地形複雜,無法讓自行火炮依靠自身動力達到部署地,如果用直升機吊裝似乎又有些太過勉強,畢竟自行火炮的自重是無法忽視。所以,必須吊裝那些重量在4-5噸的大口徑火炮。所以,這種特殊地區地形,也讓自行火炮很難包打天下。

最後,就是作戰任務。不同的作戰任務,需要不同的火炮。比如,斯大林就曾經認為,反坦克炮不能使用自行火炮,因為只有牽引式反坦克炮才能激發很多反坦克炮兵置之死地而後生,而自行反坦克炮,反而會讓很多炮兵因為自行火炮的機動性能高,產生“打不過就跑”的思想。雖然,斯大林的觀點不一定正確,但是至少說明不同作戰任務下的火炮不能一層不變。

所以,未來牽引火炮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被淘汰。


潞州節度


自二戰開始,自行火炮就受德蘇美等主要參戰國的重視,加入裝甲部隊,隨同坦克、裝甲車前行,為坦克提供火力掩護,摧毀對方的戰防炮、步兵炮等火炮,也可用來壓制敵集群目標,打擊敵堅固野戰工事,破壞敵交通線等。但即使到今天,美蘇中等軍事強國,在大力發展自行榴彈炮等支援武器時,仍然保留了大口徑152/155毫米榴彈炮,美軍還特地研發了僅4噸餘的輕型牽引式155毫米榴彈炮,由於重量很輕,運輸直升機都能夠吊運,所以特別適合山地、丘陵、高原、叢林等自行火炮等不方便的地域作戰。

由於牽引式火炮具備製造容易、結構簡單、易於操控、維修方便、可靠性好、使用成本低等優勢,所以許多國家在重視發展自行火炮時,依然保留了牽引式火炮的編制,有的即使在當下還在繼續發展牽引式火炮。

儘管自行火炮現代化程度高,能伴隨坦克、步戰車、裝甲運兵車等前行,能機動靈活地作戰,但自行火炮畢竟對乘員的要求高、建造成本高、使用成本高、維護保養費用高。

綜上,從現在化戰爭所需要的火炮保有量、使用、成本、維護、保養等綜合因素考慮,目前牽引式火炮還不會被淘汰,仍然是各國陸軍炮兵部隊的主力。

除非大戶人家,有的是花不完的閒錢,才會淘汰牽引式火炮,蘇美中等大國,都保留了大量的牽引式火炮,這是風向標,一般別的國軍也不會淘汰牽引式火炮。

2018年8月2日星期四


國平軍史


牽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相比,缺點是不能夠快速機動,而且由於操作人員都暴露在外,對於三防和對於人員的防護比較差。

不過牽引火炮也有優點,就是造價便宜,可以使用直升機吊運,這裡不單指美國和中國的那種超輕型的155加榴炮,105/122毫米的榴彈炮這個級別的榴彈炮是可以吊運的,而且不用重型直升機,這一點自行榴彈炮做不到。

自行榴彈炮目前都是裝備給重裝部隊,配屬裝甲部隊,它的優缺點和坦克部隊的優缺點一樣,就是重量太重了,自行火炮尤其是155這個級別的自行火炮有的甚至比坦克還重,這樣就限制了火炮的機動範圍,如果到了山地,這種限制可是要命的,火炮上不去,而且自行火炮肯定不能是把它拆散了,一點一點搬上去,而牽引火炮還是有這種事情的,不過都是二戰時期的,不知道現在的牽引火炮還能不能幹這個事情。

當然到了山區,牽引火炮由於是要車輛牽引,所以對於道路的回轉半徑也是有要求的,否則火炮轉不過來。

而卡車炮同樣對於道路有依賴,離開了道路就無法機動,在越南,美軍經常使用的蛙跳戰術就是使用直升機進行空中機動,首先用步兵佔領清理出來一個空地,然後把榴彈炮運過去,構成一個火力基地,由於這個火力基地是在叢林之中,無論是履帶式還是卡車炮都無法從地面過去,只能是輕型牽引榴彈炮才能勝任這個工作,所以美軍到目前都沒有采用卡車炮,寧可用鈦合金去製造一門金子般的超輕型155榴彈炮,就是基於這種戰術考慮。

這樣看來牽引火炮目前和可以預見的將來還不會被淘汰,原因是他還有他的使用範圍,自行火炮和卡車炮都還不能取代牽引火炮的位置。

同時還有一種牽引火炮更是無法替代就是高炮,高炮由於是執行防空任務,對於機動的要求不高,用不著打了就跑,高炮陣地總是有一個陣地的設置時間的,所以也用不著自行,而且自行高炮的價格驚人,肯定是無法取代牽引高炮的。


有痰


從目前來看,在可預見的50年內,不會完全淘汰。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1.傳統的牽引式火炮目前仍然在很多國家大量服役,雖然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發展自行火炮,正在逐步替換牽引式火炮,但是這個過程會非常長,另外在很多中小國家,尤其是國防支出不充足的國家,裝備牽引式火炮仍然是現實的選擇。



2.傳統的牽引火炮重量大,自動化程度低,需要更多人員配合。以後的趨勢會逐步向輕型化,信息化,自動化發展,在特殊地區或地形上,採用直升機吊裝部署。這樣既減輕了經濟壓力,又滿足了特殊區域的火力支援要求。比如美英等國研製的M777型和我國研製的AH4型超輕型榴彈炮,重量在4噸左右,性能優良,非常適合高原,山地,叢林地區作戰。 3.另外,不是所有作戰部隊都適合用自行火炮,比如海軍陸戰隊,空降兵等等,他們都需要運輸方便,重量輕,火力猛的火炮,未來在這些部隊中,輕型化的牽引火炮仍然會裝備服役。


香格里拉的小帥鍋


牽引掛火炮早己該淘汰,轉移太慢容易受天氣影響,反應慢接立迎戰太慢


用戶5986471936623


現代戰爭……以後是導彈火箭加核武……大炮木有用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