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父母,你做對了嗎?


文︱範青

如何做好父母,你做對了嗎?

幾乎每天都有家長在抱怨,不知道該如何跟孩子相處,不知道怎麼應對孩子成長中的問題,其實,做到如下幾點,保你和娃一起輕鬆成長。

1.有話好好說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需要父母積極、主動和準確地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覺,以達到親子之間良好的溝通。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遇到各種問題,出現各種狀況,這個時候家長的表達很重要:寶貝,我看到你很用心很努力的做這件事了,可是結果不能令你滿意,你很難過,媽媽也因為你難過而不開心。我看到你有眼淚,想哭就哭會吧……等孩子哭完,平靜下來後,對話會繼續:寶貝,我們來看看,通過這次活動,有沒有什麼收穫呢?於是,一場討論便展開了。

通過這種方式,父母主動地表達,能為孩子提供外在環境的溫暖和安全,使他們有機會和可能充分地向外展現,學習與人交流和探索環境刺激。

如何做好父母,你做對了嗎?

2.真誠的傾聽和感覺孩子的需要

父母要做到真誠的傾聽,才能瞭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消除孩子的困惑。同時,孩子在與父母不斷的交談中,才能學會像父母那樣真心地關注他人,體驗他人的歡樂或痛苦,具有同情心。

在現代父母中,很少有人做到真誠地傾聽,他們常常會在孩子身邊忙於自己喋喋不休地說教,孩子表達時父母要麼總是打斷孩子的話語,要麼就是漠視孩子的感受和情緒,那孩子如何能願意去聽父母的建議?親子間又如何能建立起相互瞭解和理解的通道?

父母如果能做到全神貫注地傾聽,給到孩子真誠的反饋,孩子會很願意說出自己心中的真實感覺,同時,這種傾訴本身就是一種自我梳理,會消除孩子的很多不適感。

3.分享彼此的感受,明確清晰的表達情緒

門診上經常會有這樣的孩子,問到ta的感受時,只會說很好啊,還不錯,或者是不高興,要求再具體一些表達時,就不會說了。這樣的孩子,其成長中,感受是不被重視的,甚至於是不被允許釋放負面情緒的。於是他們就會壓抑不良的感受。當他們持續地處於不良情景刺激和產生負性體驗之後,尤其在其持續的影響下,不良情緒就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如何做好父母,你做對了嗎?

父母與孩子之間應有充分地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讓孩子跟隨父母學習體驗、理解、分享他人的感受,並學會表達出來,這樣孩子有什麼不良體驗,也會通過分享而減輕,避免孩子體驗孤獨無助的感覺。

4.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時不時的聽到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都中學了,自己的事情要依賴父母,家務活不知道分擔。是什麼造成這種狀態的呢?

具有獨立活動能力的孩子十分願意參與活動。他們在活動中不但學習操作技能,而且產生興趣,激發愉快的情緒。因此父母應當有意識地與孩子一起,吸引他們逐步地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動。2~3歲大的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萌芽階段,這裡他們大多願意自己獨自去幫和完成一些事,大人不要因為孩子年齡小,缺乏做事經驗而拒絕他們參與的熱情,否則恰恰因此而失去了教育孩子的良好機會,也會因此而錯過幫孩子養成良好勞動習慣的好機會。而且,與成人一起做事,可增進家人之間的感情聯繫,分享共同的成功喜悅,分擔所遇到的困難,極其有等於增進孩子的社會性交往能力和共同協商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些抱怨的家長,您在孩子願意參與活動做事情的時期,是允許還是拒絕的呢?如果拒絕的,我只能不客氣的說,面對目前的困境,您是自作自受。

如何做好父母,你做對了嗎?

5.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規範時,父母必須做到:

(1)以身作則。很難想象,一個滿嘴謊話的父母,能培養出誠實守信的孩子。以身作則,是對父母的第一個告誡之點。

(2)勇於承認錯誤。如果成人敢於承認自己說錯做錯,並且道歉,這樣孩子也會樂意跟從,並學會這種美德。

其實,對於孩子的教育,對於如何做個好父母,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也沒有什麼一招制勝的技巧,需要的是父母自己的個人成長,父母能做到以上幾點,那麼ta自己生活也會是積極輕鬆的,用這樣的生活狀態去陪伴孩子,您就是好父母!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國家二級婚姻家庭諮詢師

羅秋蘭本體能量學導師團成員

青少年高效學習導師

兒童心理評估師

兒童行為矯正師

NLP訓導師

專業從事臨床心理諮詢工作十餘年

累計諮詢時間過萬小時

成功個案千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