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班主任,不知道班主任的累,不知道班主任的苦,不知道責任重

“我不太願意做班主任,不是因為懶,而是自認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擔任班主任這個角色。”每次被校領導喊去談話,朋友都會這樣固執地答覆。職稱評定報名前,需要做足五年期班主任,但是,去年被學生在班裡指著鼻子大罵,氣得大病一場,今年,好容易完成“班主任的任期最低五年”的硬性標準,他寧可放棄爭取職稱名額的機會,也不想擔任班主任。

不願意擔任班主任,這個現象在一些學校比較常見。除去年齡和精力因素,班主任要管的事情太多、太雜,特別是班級裡的突發事件,也要扯上班主任。“班主任不僅要完成教學任務,還要考慮班級雜務,操心事情太多,堪稱內務總管。”

不做班主任,不知道班主任的累,不知道班主任的苦,不知道責任重

許多家長不理解:自己唸書時,沒感覺老師多忙,現在的老師,批個作業還得要學生幫忙。但是,家長不知道的是,現在孩子的學習壓力遠超以前,現在孩子的習題量遠超以前,現在教師要做的事務遠超以前,不要總是用自己以前的眼光和想法看待、判斷現今的教育。

現實工作中確實如此。現在的孩子思想活躍,追求自由和自我,老師既不能鼓勵過多,擔心學生驕傲,又不能過多批評,甚至懲罰學生,擔心學生做出過激行為。班主任遇到這樣的孩子,“不抱怨”是假,“不能放棄”是真:過嚴,學生怨;過鬆,家長怨。萬一放棄,捅出更大的漏子,還是需要班主任承擔。總是有明事理的家長:“知道孩子的德性,天天壓著性子,好言相勸,哄著趕著,所以,真理解老師的糾結。”

能做班主任的老師,確實是“萬能”老師,朋友經常感嘆,雖然現在不用家訪,許多事情在班級群就可以通知與交流,但是,正因為此,與家長之間的聯絡反而更需要密切,更需要及時反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季末年底,還要應付各種總結。朋友總結一個字:“累”。

不做班主任,不知道班主任的累,不知道班主任的苦,不知道責任重

雖然現在學校又增設“副班主任”,兩位老師相互配合,一起抓好班級管理工作,“但是,班主任的責任一點沒變。如果班級成績一直在後面,大會小會提,讓我們找原因、找問題,搞得很難下臺。”

朋友面臨的難處,相信絕大多數教師都遇到,班主任的壓力遠大於其它工作。製造的產品有缺陷,大不了扣獎金報廢,或者回爐再造,教師教育學生,哪有回爐再造的可能?班主任管理學生,哪有“報廢”的選項?

班主任確實責任重大,很多事情會擠佔本來屬於自由支配的時間,既要操心班級的整體學習成績,還要指導班級完成校級的日常活動,如果遇到突發事情,無論何時,身處何地,只要有電話,都要無條件接聽,否則,要麼耽誤學校的工作,要麼招來家長的不滿,最終結果,不僅與家長之間產生矛盾,發生的事情最終還是需要班主任處理。“責任不小,尤其是擔心孩子的安全。”每次提起學生的安全問題,朋友總是“犯愁”的樣子:“磕了碰了,真賠不起。”

不做班主任,不知道班主任的累,不知道班主任的苦,不知道責任重

家長或許沒有意識到:孩子的成績不佳,通常會先問學科老師的教課水平,再問班級的管理水平:班風如何,班級成績如何。這些問題的好與壞,最終都需要班主任“協調”。現在的社會風氣,還談不到真正尊師重教,反而莫名仇視教師的成分據多。或許是因為家長和社會對教師的期望值過高,而教師的教學成績未能使家長滿意的緣故。

家長和社會都對教師抱有很高希望,“教育下一代,是老師的責任”,但是許多事情費力不討好,結果卻被一些輿論斷章取義、無限放大,真實事情遠非外界所渲染的模樣。好老師不少,壞老師不多,但是班主任很容易變成“背鍋俠”。

為了激勵班主任工作,很多學校專門設有 “班主任津貼”。目前,各地在所謂的“班主任津貼”上沒有硬性規定和統一標準。公辦學校有每月核定100元的,有每月增加500元的,至於有些民辦學校更是“任性”,沒有班主任津貼,所有老師依照工作量進行績效考核:班主任的工作量,很多情況下無法衡量,比如組織班會、選拔學生參加各類比賽、與家長談心等,所以,最終的結果是班主任工資與其它教師的工資基本相同。

不做班主任,不知道班主任的累,不知道班主任的苦,不知道責任重

“為什麼評定職稱時要劃定等級,班主任的津貼不能劃定等級?按照參加工作時間、工作能力設定標準?”有教師認為,教師必須講德育,但教師也需要養家餬口,也想盡到做母親、做父親的責任。

每一位教師,從執教那一刻起,都是想有尊嚴地站在講臺上;做班主任的教師,也知道需要花更多心思在班級的工作上。因此,不僅學校要有合理的制度保護班主任的奉獻精神,還需要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