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曾有半年時間截胡漢獻帝,為何最終沒有實施?

關東聯軍討董卓時(公元190年春),袁紹的大本營在河內郡(今河南省焦作、新鄉、武陟一帶)。聯軍解散後,袁紹脅迫冀州牧、膽小鬼、窩囊廢韓馥,搶了韓馥的冀州牧一職。

袁紹脅迫韓馥時,是與幽州(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省)軍閥公孫瓚打聯手的,公孫瓚率兵到了冀州(今河北省中、南部)北部,對韓馥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沒想到很多郡縣都歸附公孫瓚,袁紹頗有一點引狼入室的感覺,等冀州牧的位置到手後,對公孫瓚染指河北當然一萬個不同意。

公元192年春,袁紹與公孫瓚在界橋(今河北省威縣東)大戰;其年冬,又在龍湊(今山東省平原縣東)再戰,將公孫瓚這條"來自北方的狼"逐回幽州。然後,回過頭來收拾以張燕為首的黑山(太行山南端)農民軍。

袁紹曾有半年時間截胡漢獻帝,為何最終沒有實施?

【張燕】

與別的農民軍不同,張燕的農民軍有自己的根據地,組織嚴密,訓練有素,有較強的戰鬥力,名義上又歸降了政府,幾乎與袁紹打了個平手,而且打得相當的慘 烈。

袁紹統一四州(青、幽、冀、並)、官渡之戰(公元200年)前,袁紹只是將黑山農民軍壓縮在山區打游擊,並沒有消滅他們。

直至公元205年,袁紹屍骨已寒(袁紹死於公元202年),曹操平定冀州,張燕才率領十餘萬人歸降曹操。

漢魏之際,與農民軍作戰時間長、規模大的,袁紹算得上一個。奇怪的是,在我們的教科書中,在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的排行榜上,皇甫嵩、朱儁和曹操的名字赫然在目,袁紹卻榜上無名。 這樣說來,袁紹在早年的確有過出色的表演,但有兩件事做得臭到了底:一是奉迎天子,二是官渡之戰。

這兩次錯,歸根到底還是一次錯,沒有前一次的錯,也就不會有後一次的錯。而且,袁紹一輩子的錯都抵不過這一次錯——失去"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

公元195年,董卓餘孽李傕、郭汜控制下的中央政府(時在長安)對日益壯大的袁紹進行統戰,拜袁紹為右將軍。其年七月,自相殘殺、相互間打得糊里糊塗的李傕、郭汜同意獻帝東歸洛陽。

這兩個糊塗蛋旋即認識到自己愚不可及,急急帶兵來追。

十一月,獻帝在楊奉、董承的護衛下好不容易到了曹陽(今河南省靈寶市東北黃河南岸)。楊奉、董承的勤王軍被追殺到這裡,再也無力勤王,便偽裝與李傕、郭汜講和,秘密請河東郡(山西省南部運城地區)的農民軍趕來幫忙。

這個時候,袁紹駐紮在魏郡的鄴城(今河北省臨漳市)。

袁紹曾有半年時間截胡漢獻帝,為何最終沒有實施?

此時,袁紹的首席謀士沮授適時、及時地提出一條策略。沮授對袁紹說,現在朝廷破碎,皇帝落難,沒人出手相救。我們已具備一定的條件,憑將軍您的威望,倘若我們把天子迎到鄴城,打著皇帝的旗號征討四方,那是無往而不勝啊。

袁紹一聽,有理。

可是另兩個謀士郭圖和淳于瓊卻勸阻袁紹,說,將軍呀,漢室已經是扶不上牆的爛泥巴了,何必把一個破皇帝弄到自己身邊來礙手礙腳呢。弄來以後,事事請示吧,我們沒有權;不理他吧,又顯得我們抗命不尊。

袁紹聽了也覺得有理,再加上這個獻帝劉協是董卓而不是自己所立,奉迎天子這件事也就作罷。

曹操則立馬行動,趁董卓餘孽與勤王軍打得精疲力竭,勤王軍之間打得暈頭轉向的時候,該出手就出手,而且一出手就得了手,把叫花子皇帝弄到自己身邊,把首都遷到自己的大本營許縣,把劉協這孩子好吃好喝地招待起來,客客氣氣地軟禁起來,拿著皇帝這根雞毛,到處揮起了令箭。

袁紹曾有半年時間截胡漢獻帝,為何最終沒有實施?

公元196年,曹操剛剛把獻帝迎到許都,皇帝(其實是曹操)就給袁紹下了一道詔書,"責以地廣兵多而專自樹黨,不聞勤王之師而但擅相討伐"。袁紹只好誠惶誠恐地上書剖白、道歉。

袁紹終於知道,這個虧是吃大了,鬱悶。袁紹也終於知道,這就叫政治。 剛剛懂了一點政治的袁紹鬱悶之餘,便以許都地勢低下、氣候潮溼為由,要求把首都遷往鄄城(今山東省鄄城縣),以便皇帝離自己近些,好讓自己與曹操"共享"皇帝這張牌。

當然,曹操不可能愚蠢到袁紹的水準,讓煮熟的鴨子從嘴邊飛走。 這個時候的袁紹是強大的,朝廷(也就是曹操)不得不加以籠絡、羈縻,拜官太尉,封為鄴侯(縣侯)。曹操自己呢,弄個大將軍乾乾,"紹恥為之下,偽表辭不受。操大懼,乃讓位於紹“。

但可憐的袁紹,在強大的表象下,已危機四伏。

袁紹曾有半年時間截胡漢獻帝,為何最終沒有實施?

公元195年十一月,獻帝東歸受阻於曹陽的時候,即沮授提出奉迎皇帝的建議的時候,袁紹駐紮的鄴城並不遙遠。獻帝於公元196年七月初一才抵達洛陽。

可憐的皇帝從曹陽北渡黃河至安邑(今山西省夏縣),從西往東一路"幸"過來,整整花了半年多的時間。 在這段時間裡,楊定、楊奉、董承、李樂、韓暹等的勤王軍與李傕、郭汜等的叛軍幾乎損耗殆盡,無力再戰。楊定、楊奉、董承、李樂、韓暹這些勤王者們,王還沒有勤完,彼此之間相互殘殺起來。

此時,袁紹如果想奉迎獻帝,獻帝正好在黃河以北的半道上。袁紹的武力在獻帝身邊的各軍閥頭目中無疑是最強的,要把獻帝搶到手,易如探囊取物。 可惜……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猛回頭已百年身。

史書都說,袁紹沒有奉迎獻帝,是聽了謀士郭圖、淳于瓊的調唆。其實,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郭圖、淳于瓊的調唆只是表面現象,充其量是次要原因。

袁紹曾有半年時間截胡漢獻帝,為何最終沒有實施?

【袁紹】

披露袁紹心跡的是《三國志·武帝紀》的記載:"公元190年)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太祖(指曹操)拒之。(袁)紹又嘗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舉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惡焉。"

袁紹的關東聯軍打不過董卓,控制不了獻帝,便想另立皇帝,另起爐灶。老實巴交、對朝廷忠心耿耿的劉虞拒絕了袁紹、韓馥等的要求(不是請求),袁紹等便要求劉虞"領尚書事","承製(即以皇帝的名義)"任命各級官員。 既然另立政權不成,袁紹就要求劉虞領著他們另立政府,劉虞還是不同意。 董卓擅行廢立,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那麼,袁紹在別人冒天下之大不韙之後,再冒天下之大不韙,其狼子野心就昭然若揭了。袁紹得到一塊玉印,便悄悄地、喜滋滋地在曹操面前搖晃,想做皇帝的心思也就流露無遺。

也可能,袁紹的這個示印行為,是在暗示曹操:老弟,皇帝我是想做的,你就不要跟我爭哦。也算是袁紹對未到手的皇位所有權的一種宣示。

袁紹肯定知道,真正的英雄、自己真正的對手,就是身邊的這個老朋友曹操。 也就是說,袁紹不奉迎天子的根本原因,是他自己有做皇帝的野心,沮授、郭圖等輩正反兩方面的勸說不是決定性的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