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這5點,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孩子人生中的重要轉折期。在幼小銜接階段,孩子不只是單純意義上的知識過渡,還包括心理、生理、意識和習慣等多方面的過渡。

為了讓孩子順利過渡,享受小學時光,我們父母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幫助孩子形成初步的規則意識,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果媽閱讀3月的聽書打卡營,大家一起學習了幼小銜接主題。那麼在幼小銜接階段,父母需要具體做哪些準備呢?

現摘取5位打卡營裡會員們的精華文字分享給你,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做好這5點,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

一.充分準備 才能有效銜接

@心理諮詢師-禹霏

“‘零起點’教學,並非‘零起點’入學”,這句話說得真好!

教學真的要零起點,尊重孩子生命發展的規律,同時也讓他們對小學的學習生活保有最佳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上小學前我們就什麼都不用做了,孩子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可以開始學前的準備工作,甚至更早。

比如0-1歲的時候有沒有建立安全依戀?孩子的大運動和精細運動都發展的如何?是否幫助孩子建構了自信、堅毅、自律等品格?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無論從宏觀上還是細微處,孩子成長過程中每一點努力和進步都可以說是在為小學做著準備,而這其中最不重要的就是生硬的理論知識。

說不重要,是因為生硬。所謂生硬,是隻發揮了孩子的超強記憶能力,而那些被灌輸進去的東西到底對孩子有何意義?

就像果媽說的,若是在孩子相應的敏感期到來時抓得住,那必定事半功倍,同時又保留了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而這才是為孩子學習續航的根本動力。

閨女4歲的時候十個數還數不下來,而同齡的孩子都可以做十以內的加減法,我知道她對數字的敏感期還沒到來,所以我願意等。

沒過多久,她的興趣來了,開始瘋狂地迷戀數數,一下子不僅能數到十,還能繼續數到二十,接下來很快又可以口算十以內的加減法……

而這個過程完全是她自發的,我幾乎沒做什麼(在幼兒園裡可能會有相應的教學,不過之前一直不感興趣,也都學不會),完全是她內在生命力的呈現。

讓我欣喜的是,她現在仍然保持著對算數的興趣,並不認為是有多難,或是不願意做(所有的練習都融入了生活,並以遊戲的方式進行)。

二.養好習慣,才能順利銜接

@我是我

1.餐桌飲食習慣

餐桌不僅是孩子品嚐美食和養成習慣的地方,同時也是塑造自主能力以及尊重他人的地方。

什麼叫吃飯的習慣呢?就是儘可能在固定的時間吃飯,還要為孩子定好吃飯的規矩,加大孩子的運動量,刺激食慾,注重餐桌禮儀,養成懂禮貌的習慣,注重餐桌文化,讓孩子感受家庭的幸福。

2.睡眠習慣

讓孩子提前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時間規律,讓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獨立睡覺的習慣。但特別注意的是,孩子可以獨立睡覺的主要標準不是年齡,而是孩子的性格特徵,情緒發育,獨立性,對孩子的依戀程度等。

3.生活習慣

鼓勵孩子自己做選擇,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讓孩子在試錯中增強自理能力,讓孩子體驗獨立做事的成就感。

4.時間管理習慣

調好定時器,讓孩子擁有自主性,通過倒計時,讓孩子增強時間感,採用現實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分解任務,讓孩子學會目標管理。

5.規則習慣

從孩子們邁入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在他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要想獲得愛,自由和尊重,首先就要懂得愛別人,給別人自由,尊重別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所得到的愛,自由和尊重,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努力爭取的。

所以,規則需要從小培養,規則需要共同制定,規則需要嚴格執行,規則需要建立在自由和獨立的基礎上。

6.聽課習慣

認真的態度,認真的習慣,認真的行為,認真的表率。態度從生活開始,習慣從傾聽培養,行為從細節抓起,表率從父母做起。

做好這5點,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

三.提升能力,才能自信銜接

@Faith

提升能力才能自信銜接”主要提到六個方面的能力:自控力、獨立思考、提問、情緒管理、共情、社交。

1.自控力

果媽講到父母可以用積極回應孩子的遊戲,來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和專注力。我想起兒子女兒也經常玩木頭人和點兵點將的遊戲,他倆玩的不亦樂乎,也會邀請我們參與其中。

特別是昨天晚上我在整理出差的衣服,拿不定穿哪件衣服時,女兒幫我想到用點兵點將的方法來決定。

我開心地同意了,也樂於接受她用遊戲決定的結果。後來她多玩了幾次自己還發現了從哪一個開始可以決定遊戲結束的結果。孩子在遊戲中真的可以玩耍、探索和發現。

2.獨立思考和提問

日常生活中當孩子提問時,我大部分時候會耐心回答,鼓勵他們和我一起尋找答案。爸爸也一直給我灌輸不要要求孩子一直聽話,太聽話的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

所以生活中也會不經意地灌輸我不要求他們聽話,只要他們按照自己覺得對的方式做,但是在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宜討論和問題解決上,還沒開始進行,後續希望把這些踐行在實際生活中。

3.情緒管理和共情

說實話我的情緒管理做的不夠好,我始終認為是我的不夠好,導致兒子在情緒管理上也不夠好,相反女兒的情緒管理和共情卻做的很好。

我反思過他倆的不同以及養育過程中什麼因素導致這樣的差別。歸根結底還是嬰兒期的安全感和我對兒子女兒不同要求導致的。

幼兒園上個學期的path課程也教給孩子一些管理情緒的方法。像現在兒子遇到事情想要發脾氣時,我會提醒他先試著深呼吸,將肚子裡的噴火龍吐出去,他也會跟著照做。

有時候還會故意做出我被他噴出的風吹得東倒西歪。他被我逗樂了,也就沒有那麼生氣了。然後我們再來討論事件本身。

而當我和兒子因為某件事情生氣時,女兒就成了滅火專家。她會用稚嫩的聲音一邊教我:媽媽,你不要罵哥哥,來跟我學深呼吸。一邊跟哥哥說:哥哥,沒關係,別怕,你可以做到的。

我有時被她弄的沒脾氣了,真心覺得孩子就是來督促我成長的。

做好這5點,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幼小銜接

四.塑造性格,才能開心銜接

@婞福Vip

自尊、責任、合作、懂得感恩、尊重、幽默、樂觀,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是生命的勝利者。

保護孩子是我們父母的使命,讓孩子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父母的責任,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性格,是我們家庭教育的最好的回報!

如果孩子能在他認為最重要的領域表現得有能力,他們的自尊水平就會提高,如果孩子總是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做比較,他們的自尊水平就會下降。

五.邁入小學,才是關鍵銜接

@桔子

剛入小學,家長要和老師多交流溝通,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要和孩子多交流溝通,瞭解他思想上的情況;和同學家長多交流,瞭解學校的情況。

只有瞭解了,才能更好的解決孩子出現的問題。

多鼓勵少批評,讓孩子建立信心,放手讓她去做。給孩子支持,如果遇到孩子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家長該出手時也得出手。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更要關注孩子習慣,興趣和能力的培養。重點關注取得的分數,和孩子一起分析哪裡因為什麼做錯了。

關注孩子和集體融入情況,一個能快速融入集體,找到好朋友的孩子很快就會適應新的環境。不糾結過去,不焦慮未來。

和孩子在一起認真對待每一天,慢慢成長。

我是果媽閱讀創始人果媽李璇,喜歡我歡迎點擊上方加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