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待一些人沒有經過考試就進入事業單位工作?

影視曼曼談


怎麼看待有些人未經過考試就進入事業單位工作?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是省級政府根據工作特點和工作需要設立的地方性事務工作管理部門;地市級或縣市區政府也可根據區域工作特點設立下屬局直至鄉鎮的站、所,列地方事業編制,工作上受上級局領導或指導;其實質性工作完全受所在鄉鎮安排和領導;工作人員列事業編,工資、福利等全額費用由縣級財政承擔;其各種待遇略低於行政編制的國家公務員;

應該說,事業單位是特殊時期的政府工作需要的特殊產物;二千年以前,特別是85年以前機關人員很少,一個五、六萬人口的大鄉鎮,也就是黨辦\\政辦\\青年\\婦女\\人武部\\農業\\水利等十多個部門,二、三十名機關人員;以公安為例,僅有一名公安特派員,整天揹著手槍,騎著自行車下村查訪;由於部門不健全,人手少,常常是部門工作混幹,一人擔負多種工作,白天干不完,晚上接著幹,不休假更是常事;

隨著計劃經濟的結束,改革開放的深入擴大,以經濟為中心,全面發展日新月異,這就需要設立專業對口的部門對其工作進行規範化管理,到92年鄉鎮的站、所、室達二十多個,基夲與工作需要配套齊全,其工作人員也增至七、八十人,乃至百人;

那麼這些工作人員是那裡來的呢?那時軍轉地幹部的安置和大學生分配的很少,遠遠滿足不了鄉鎮工作的需要,也就只有釆取多種措施:一是從基層挑選專業人才,如到林場挑選林業站人員,到村果園挑選果樹站人員等等:二是到供銷社,糧管所,郵電局等國家單位,挑選人員;三是挑選廠企優秀工人;四是縣人事部門組織的統一考試錄取的人員,等等;這些人員身份各異,有的列“以工代幹",有的列“合同制",也有的是以″鎮辦工人"或″機關工人"身份進入機關工作,但是,與正式機關幹部一樣,同工作同學習,享受同等工資福利待遇;工作能力捧,貢獻突出者提拔到領導崗位,同時轉入國家公務員編制;

到二千年機關改革,未列編的機關工作人員經考核合格,全部轉入地方事業編制;只有極少數人員因種種原因,仍是以機關工人身份,擔負幹部工作,工資略低,其他待遇相同;

二千年以後,機關改革不斷全面、深入,機關工作管理日趨規範、完善;但是,有些臨時性工作,突發性工作,特殊工作等等急需增加人員,就有了現在的″合同制"臨時性機關人員,這些人員的工資很低,大約月薪二千元左右,但是,福利待遇相同,不列編,地方財政承擔費用;

這些人員要想進入正式機關幹部編制,必須參加公務員考試,否則,前途渺茫;另外的一點希望就是參加"三支兩扶”,能有點照顧;

最大的亮點就是看今年的鄉鎮事業改革如何進行?如果運氣好趕上機遇可轉入行政編或技術崗\\公益崗事業編;否則,如留下繼續幹臨時工或退出搞自主創業。

現在的軍轉地人員不用考試可直接安置到鄉鎮行政或事業單位工作;

特招人員,如博士、碩士、專業夲科生及專家等,不用考試,直接列入行政編或事業編。


濤聲依舊253741021


現在國家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入編要求都是“逢進必考”,因此對於大多數希望進入體制內的人員,只有參加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考試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但是,除了統一的公務員考試和事業單位考試外,還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可以進入體制。

一、選調生。作為各省黨委組織部門從高等院校選調的應屆畢業生,選調生入職後就是公務員身份。但是要求一般比較高,要是中共黨員和學生幹部,需要經過個人報名、學校推薦、組織部門考核的流程。選調生的名頭聽起來不錯,但是仕途的發展不一定會比普通公務員更好。

二、人才引進。這種方式是現在各個城市爭搶人才的一種體現,大多也是針對應屆畢業生的,要求至少985、211大學,並且碩士學位以上,並且待遇會比公務員和選調生更好,一般會有人才補貼、住房補貼、解決子女入學等福利。

三、軍轉幹部。這種各個地方每年也都有,是國家和軍隊的一項重要制度,具體轉業後安置單位和享受級別就看各個地方的具體政策,一般級別會比在軍隊時更低。

對於以上幾種方式,軍轉幹部是按照國家的要求對軍人的一種保障,是各地必須大力支持的。

選調生和人才引進,雖然確實通過這種方式選拔了不少人才,但整體周知性不高,所受到的監督力度也不如公務員考試,並且受當地政府政策的變化影響大,因此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比如小雷認識的一個省組織部引進人才,分配到某地市工作幾年後只解決了副科,而該地市近幾年出臺了當地的引進人才政策,不但解決政治待遇,還有各種經濟上的待遇,搞得那個人才感嘆省引進還不如地市引進。

我是職場問答達人流雷電,關注我,分享機關單位和國企的各種知識!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下方評論留言!

流雷電


父輩打江山,子孫坐江山。這種觀念幾乎滲透在中國人的血液裡。

建國至今,很多行業都有一些類似的“接班”行為。

鐵路、煤炭、石油、電力、菸草等部門一般都或多或少存在這種情況。

雙職工家庭的子女,如果本人意願,是可以留在本單位的。前提是父母雙方一方或者雙方都退休。

另外,還有一種“撫卹”制度。主要是煤炭行業,如果父母一方或雙方因公傷亡,子女直接接班。有的還可以享受到父輩的職務待遇。

還有一種是內部的“蘿蔔招聘”。

例如,某單位長期聘請編外人員,俗稱臨時工。問起原因,就是該單位的職工子女馬上就大學畢業了,又想把子女留在身邊。初步統計了一下,有這種情況的子女大概20來人。所以,單位一直空崗,等到這20來人大學畢業之後,就直接安排工作。方法可以參考一下,

1,先簽訂勞務派遣合同,從臨時工幹起。一個月1500.

2,一年之後,內部招聘和考試,簽訂正式合同。俗稱“合同制”。但是享受一切福利待遇。

3,如果政策不變,他們的父母在退休的時候,本人已經在單位工資了20多年,估計早就安排成為中層領導以上職務了。他們就是該單位的老人了。


事業單位編制相比較行政編制來說,數量龐大,待遇一般,國家重視力度不夠,造成一些地方政府或者單位,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權。也造成了裙帶之風,關係戶的盛行。終究是一種不公平的社會現象,我相信,隨著國家的民主和進步,這一現象終將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做清醒的教育人


事業單位主要屬於地方管理,具體管理政策也有地方政府確定。但是由於事業單位人員比較多,國家層面對事業單位人員的管理逐步重視,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進行規範,其中就包括進入方式。對於進入事業單位的方式,原則上要求凡進必考,但是也有一些的特殊情況,可以不用考試就能直接進入。

【1】軍轉安置人員

安置軍轉幹部是重要的國家政策,每年都有退役軍官和退伍士兵安置到地方工作。地方政府行政編制不足的情況下,也會調劑一些事業編制用於安置工作,確保退役軍官士官都能安置到位。也有軍官隨調人員會相應的安排到事業單位工作。這類人員在服役期間,為國家作出過許多貢獻,是可以直接進入事業單位工作的。

【2】人才引進方式

事業單位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專業性比較強,對各類人才的需求量比較大,尤其是專業比較突出的人才,更是各類事業單位爭先搶奪的對象。為了在人才引進過程中搶佔先機,對於相關的專業人才都是可以面試直接進入的,並且可以快速辦理入編手續,有的還有其他配套的政策福利。

【3】專項招錄招聘

事業單位由於專業需要,經常也會採用專項招錄招聘的政策。例如,有的地方為了加強教育工作,每年都會安排部分的定向師範生,這些師範生畢業之後,可以直接入編,當然入編之後也要工作滿一定年限才能調離。例如,有的地方事業單位招錄招聘,專門針對大學生村官、村幹部、社區工作人員、輔警等等。

當然,由於事業單位管理相關政策還在逐步完善,也有人通過一些不當途徑進入了事業單位,但是未來管理肯定會更加嚴格和規範。


憑欄思君VIP


如果正面一點看,沒有經過考試的就只能是高層次人才招聘了。現在各地都在開展搶人大戰,比較矚目的就是武漢的八五折購房以及西安應屆畢業生憑畢業生即可落戶。相比這些,高層次人才招聘也更多。比如事業單位在招聘時會有博士、碩士免筆試甚至免試。有一些專家、學者稱號的話,不僅免試進事業單位,還能拿到住房及就業補貼。動輒數十萬。

除此之外,就是聘任制公務員。年薪五六十萬聘請擔任重要職位,在任期內有一定的考核標準。考核不通過就不能繼續留任。且從開始就沒有編制。這也從一定高度上在弱化編制。

從根本上來說,學歷仍是考編制很重要的一個依據。人才選拔標準越來越高。


一紙考試菌


我講一則實例:

我早些年在外地工作期間遇到過一個朋友,這個朋友的舅舅在一家事業單位擔任正局級幹部。她大學最後一年還未離開學校的時候就把簡歷遞給了她舅舅。她舅舅就把簡歷轉交給了下面一個部門的領導。

這個部門只有6個人員組成,僅一個女職員。這個女職員工作能力特強,在校曾是個學生會主席,人也長得標緻。這個部門內的剩下 1個領導和4個同事都非常欣賞她。

到了夏天7月份,也就是我的那個朋友大學畢業離開校園的時候,有一天上午上班期間那個部門的領導一踏進辦公室就對那個女職員說:“你把鑰匙交出來,到財務科領完工資後就可以走了。”

那個女職員渾身驚愕,她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女孩子又是脆弱的,兩行委屈的眼淚很快從臉頰上淌了下來。辦公室其他人也都莫名其妙,但誰都沒有吭聲,因為誰都不願意擔起為難的責任。

過了幾天我那個朋友去上班了,她剛坐到那個女職員的座位上時辦公室裡的其他4個老同事心裡全都有數了。


話勿信


我92年中專畢業分配到事業單位,當時一個同事跟我說,太不公平了,你剛來就有編制。我問,你啥時候進的編,他說我初中沒畢業就來到單位(他爸是站長),呆了二年才弄到編制,我心裡沉了一下,我比他多唸了6,7年書(高中三年,中專三年)啊。單位高峰時十多人,分配進來就三個人,其餘都是門路,而且人家工資還比我們高(納入社保以後),因為人家工齡比我們長6,7年(我們歲數相仿)。有人15,6歲就開始為人民服務了。公平二字,不同人有著不同的理解。


雨巷210364542


我朋友花30萬給孩子安排到事業單位了


GJCR


這個太普通了!很多人都是親戚朋友安排的,在縣城裡最突出。通過考試可以嗎?我老婆三年前考的公務員遴選第一名,最後不還是第三名去上班了,去哪兒說理去。沒有關係認了,凡事想開了就和諧了!呵呵😊


旭瑞之家


我爸叫李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