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故事:去甘南縣吃館子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故事不長我講給你聽……

知青故事:去甘南縣吃館子

作者李晶,1951年生,1968年下鄉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五師五十六團一營四連,後來先後調入營部、團部磚廠、團部宣傳隊工作,在北大荒生活了十一年。1979年病返回到家鄉哈爾濱,曾在園林管理處、兒童公園工作。1989年加入民革組織,曾任民革道里區聯合支部主委,道里區政協常委,哈爾濱市市政協委員,南崗區僑聯副主席等社會職務。

營部食堂伙食總吃也乏味,平時裡肉菜也不多,真是饞的慌。一次午休我與同屋的哈爾濱知青周家明正在屋裡床上休息,不知哪家職工散養的母雞鑽進屋裡來了,把我和周家明吵醒了,我倆看著這個不速之客,便搶身上前關緊了房門,於是便抓住這隻母雞悄然無聲地殺死它,並三下五除二退掉雞毛,白天不敢做,怕有香味飄出去,便用報紙包好放到棚頂上,等有機會再燉著吃了它。等到要想燉雞時,拿下來一看,雞肉早被棚頂上的耗子啃的精光。雞沒吃著,實在是饞啊,周家明提議等到休息日時坐驢車去甘南縣城吃館子,這是個好主意,我欣然同意,於是家明便事先做起了準備工作。

休息日早飯後,周家明去馬號借來了一輛小驢車,車上有水桶、草料袋,還有幾條破麻袋,我倆便坐在驢車上有說有笑地去了縣城。甘南縣是距五十六團部最近的縣城了,至少有四十多里地,道路也不好,到團部的班車也極少。平日裡我們很少去甘南縣城,去也是因工作乘汽車或油特斯拖車一走一過,沒有閒逛過縣城。快到中午時到了縣城,我們在城裡轉了一圈,縣城也不大,就那麼幾條馬路,幾個大一點的商鋪,一會便轉悠完了。找了一家飯館坐了下來,把毛驢車拴在了門口,擺上草料袋和水桶,我倆就喝起了酒。這頓飯吃了足有兩個多小時,當地的小燒口味不錯,我倆都沒少喝,酒足飯飽後,於是便套上毛驢車往回趕了。

上路不一會酒勁便湧了上來,我和周家明都躺在毛驢車上呼呼地睡了過去。毛驢子認識回去的道,而且這條公路只有一條,只要不下道就能回到團部,所以沒人趕車,毛驢車自己也照樣往回跑。幾個小時的顛簸回到了團部,我倆才醒了過來,睜開眼睛仔細一看,車上的水桶、草料袋不知什麼時候都顛到路上去了,身下只剩下幾條破麻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