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電影院看電影的人就只有幾個人,但還是要放映,不會虧本嗎?

小紅人影評


我在電影院幹過一段時間,我不是太清楚電影授權費這個東西,人工費大概是一個小時14塊左右,一般一班會有十來個人上班,電影主機是非常大的一玩意,耗電量大得一批,夏天的話那個發熱還要靠空調和水冷來壓,放映機也是個吃電的東西,而且廳裡冬天夏天還要靠空調維持室內溫度,總之如果一場電影只賣一兩個座的話是肯定虧本,我之前問過一個老員工,他告訴我大概要賣十幾二十來個座才有的賺,而且一般來說除了爆款電影,電影院的收入很大一部分其實不是來自於電影票,更多的應該是來自於小賣這個部門,我就想起我情人節的時候給他們打可樂,一杯可樂半杯冰,中杯8塊,大杯12,而且再想想爆米花那個成本與售價,電影院的收入其實是靠電影帶來客流量從而帶來食品的銷量以盈利


飄牽葉


電影院觀影的人只有幾個,但仍然要放映,這和很多商品,剛上市時貴的離譜,換季時打折甚至一折是一個道理。

據業內人士說,放一場電影,成本至少是500塊。包括電費、器材損耗、影片版權費、人力成本費等等。如果只有兩三個人觀影,收入不到100塊,肯定是會虧本的。

為什麼虧本的生意還要做呢?這就像城市裡運營的地鐵,已經排好了班次,即使坐車的只有一兩個,也根本沒有取消的可能。電影場次一旦排定,因為觀眾太少,臨時取消,這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行為。也就是在法律上的失約。其違約成本可不止500塊。影院當然不會去做這種更虧本的事。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旅遊聖地,比如說北海的潿洲島,只是冬天生意好。那是不是夏天就閉門謝客了?估計很多人都不會這樣做。因為歇業的成本比關門更高。一旦歇業,很多工人就要離開,需要維護的場地和器材,成本就會驟增。一直開業還會集聚人氣。畢竟現在是網絡社會。不管多麼好的店,一旦短時間不在位,很快就會被人忘記的。

影院的盈利模式同樣如此。剛開始的時候會賺的很多。一場成本500塊,座無虛席的話,可能能賺5000塊。到後面即使沒多少人看,平均利潤還是很高的。

除了電影票之外,還有很多飲料小吃,比如說爆米花,也是很賺錢的。電影是一個生態賺錢鏈,有大賺的時候,有小賠的時候,很正常。


Fandy


如題目描述,一場電影僅有兩三觀看對於電影院來說是某種程度的“賠本”。但據我估計,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場次僅在相對冷清的觀影時間段,比如12.00-13.00,17.00-18.00,21.00-22.00容易出現。

但是對於電影院來說,某個或者某些時間段的不盈利並意味著整體盈利和虧損傾向。

根據我之前所瞭解到的國外紀錄片引進國內電影院放映時的合同規則,每部影片的放映價錢是根據放映場次(放映多少場),影廳規模(影廳大、中、小等不同規模)共同決定的。一般來說普通影片單次放映的價錢摺合人民幣1500元。

這樣的話,其實電影院每場電影上座率達到50%以上基本可以保證回本。這個數字對於許多熱度很高的電影來說這個目標是極容易達到的。而大多場次的盈利,完全可以cover某些場次的虧損。因此,對於電影院來說某些場次的不盈利並不構成太大問題。

反而,如果電影院可以在平衡盈利和虧損時確保較高的排片量就可以促使更多影迷的觀影期待達成。就是說,如果這個時間點大多影院是空檔,那麼這家依然安排放映的影院就可以“收割”更多用戶。因為它可以在影迷心目中形成一種印象: 這家影院排片率很高,可選擇的觀影時段豐富,品質更好。

相反,如果排片僅侷限在高峰時段,雖然看似避開了“虧損”,但時間一長影院原先高峰觀影的人群寧願移入高品質影院的低峰時段。因為人們相信,高品質影院可以獲得更好的觀影體驗,這也是事實。

所以,看看吧。我們熟知的萬達這類大影院基本可以滿足我們合格時段的觀影需求,小影院望塵莫及。長此以往,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顯現出來。


白色十字路


其實答案大家都知道,肯定是虧本的,但是為了保證影院的聲譽和遵守合約的角度,肯定要放的;基本上很多影院上午場,下午場可以說都是賠錢的;能夠賺錢的基本集中在黃金點;另外影院在旺季的時候(比如春節檔期或者暑期檔),這種時候場均人次就比較高,這種場次就能把錢賺出來;如果這些黃金點或者電影旺季的時候場均人次都不能達到15人以上,那基本上這個影院就是賠錢的了;

另外從影院經營的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個事情:排片排定後,就基本上不能調整了,尤其是顧客已經買票的場次,在後臺是改不了的;系統限制了也;所以這種時候不想放也得放;還有很多影院在黃金點也出現這種問題的話,可能是排片出了問題,一個不好的片子,肯定上座率不會很高;所以怎麼排片就很重要了,排片能夠最大化票房產出和提升上座率;當然了提升上座率還有很多別市場策略,但是排片是一個很重要手段;這個就跟影院的經營水平有關了;影院經理是非常不願意看到一個場次一兩人的,通過他們的經營有的會改善或者避免這種一兩人的場次的數量;


時光語電影


如果一場電影才幾個人的話,按正常方式來計算,肯定會虧本。器材費,場地費,人工費,空調費就是一筆不少的數目。但電影院並不會因為人少就臨時退票或不播。個人覺得原因如下:

1)電影的排片是提前的,購票也不是實名制,如果購票後臨時取消,在通知不到觀眾的情況下,會造成投訴等負面影響。另外臨時改放其它片,因為沒有及時的宣傳,也很難保證該場的票房。

2)影院的放影版權,場地費,人工費這些費用,就算是不放,院方都是必須支付的,對個別時段的人數服務,可以看作是充分利用資源,又賺回口啤的一個宣傳方式。

3)一場電影只有幾個觀眾的這些情況,一般是出現在白天的個別時段,很少會出現在晚上或節假日,所以對整體的收入影響不會太大。院方會根據每部影片的入場數據,提前作出調整,而不是臨時性的取消。

上述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遠方一葉


現在播映電影和以前膠片放映電影不一樣,原來電影院是兩個35mm座機(兩個人)放映,和現在的投影機播映不一樣,原和現的電量有差距,因此現在一個人也的播映……


反光鏡745


當你和朋友去看電影發覺這麼大的電影廳只有兩三個人,你會覺得電影院會虧本。我認為不會,現在電影院播映廳三、四個廳,而且看電影會分黃金時間段,每個時間段的票價又不一樣,而且一天好幾部電影再說現在的人懂得享受浪漫生活,特別出新片看的人太多了,每到週六、日看的人也很多,可能你看的電影不熱門或者不是黃金時段所以發覺人少。


江江大院


打個比方就像是城市裡的公交車,每天都已經計劃那條路線一樣即使上車的乘客不是很多但是已經規劃過的班次是不會取消的


小馬娛樂趣事


個人覺得這個是為了做好客戶服務考慮,你看電影院一天肯定反映不止一場,如果因為人不夠,就讓人家等下一場或者是退票停止放映,那麼該電影院的口碑只會越來越差,最後等待的只有的一個結果倒閉。從商業盈利的角度來說,雖然這場是不賺錢,但是下場及後面的都是賺錢的,最後綜合算下來還是賺的。雖然不能做到場場都賺,都是綜合是賺的就好。


外貿匯


我一個人去看過一部電影,相當於一個人包場了,19.9元,後面還有一部以為也是一個人看,但後面來了對情侶,所以不知道電影院為何也給我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