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劉備在夷陵之戰敗後不久就氣死了,而曹操在赤壁之戰敗後卻鎮定自若,為什麼?

神仙半瓶醋854


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場戰爭的勝負往往不會決定最終的命運,而決定最終命運的往往是個人的心態。

劉備也並不是氣死的,只是在夷陵之戰大敗後,生了病,然後心情是非常鬱悶,應該說是鬱鬱而終。劉備戎馬一生,百折不饒,幾乎是白手起家,一手建立了鼎足於三國之一的蜀漢政權,劉備一生打過無數次敗仗,從來也沒有因為一場敗仗就氣死。

但劉備夷陵之敗與曹操赤壁之敗有著本質的區別,這些區別直接導致兩人在戰敗後的表現不同。



一、軍隊損失不同。

劉備夷陵之戰,近乎全軍覆沒,5萬大軍或死或傷,大量著名將領戰死,如馮習、傅肜、張南、馬良、沙摩柯,幾乎損失蜀中精銳的一半。劉備本來就是三國中最弱小的勢力,在夷陵之戰的兩年前已經損失全部的荊州精銳,現在又損失了益州精銳的一半,國力嚴重受損。

曹操赤壁之戰,雖損失大量軍隊,但多數是荊州投降的水軍,曹操自已的軍隊並沒有太大的損失,而且根據記載曹營中的著名將領,幾乎無一損失,此戰對曹操來說,就是局部的一場小戰役,沒有傷筋動骨。



二、地盤損失不同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從永安一直打到夷陵,然後被擊敗後,又逃回永安,地盤在戰爭前後沒有變化。

而曹操在赤壁之戰,是不戰而降接收了整個荊州,赤壁戰敗後,逃回北方,但仍然佔據了荊州最重要的地盤之一:南陽郡。佔據南陽郡對曹操來說,前線陣地進一步前移,可以保證宛城和洛陽的戰略安全。赤壁雖戰敗,曹操仍然收穫了荊州七郡之一的南陽郡。



三、戰敗年紀不一樣。

劉備夷陵之戰戰敗後,已經62歲了,人生六十古來稀,壯士暮年雄心不再,這個年紀在古代已經是一隻腳進入墳墓的年紀,就算是正常死亡,62歲也不為過。

而曹操赤壁之戰戰敗後,才53歲,這個年紀說老不老,說死還早,曹操不至於這個年紀就要死要活的。



四、兩人性格的不同

劉備的一生是永不屈服、從不言敗的一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劉備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也沒有放棄自已當初的理想,但那一切都是在沒有取得成績的時期,自已赤壁之戰後,劉備的一生彷彿開掛,稱是奪取荊南四郡,第一次穩定的擁有了自已的地盤,接著攻取益州,打敗不可一世的曹操佔領漢中,劉備的勢力是越來越大,成績是越來越高,從簡入奢易,從奢入簡難,從無到有喜,從有到無悲,得到後再失去,尤其是經歷失荊州再次大敗,心態難免無法接收,心情不好,就容易病,一病就嗚呼。

曹操的一生是能屈能伸、榮辱不驚的一生,曹操一步一步依靠自已的能力,成為統一北方的霸主,雖經歷過不少失敗,但從來沒有因為一場戰爭的失敗,而放棄自已,就連人生中最大的失敗,宛城之戰,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戰死,也不見曹操放下征伐的腳步,也沒有痛恨造成這一切的張繡,反而因為張繡的投降而優待,曹操從來就是心胸廣大的領導者,斷不會因為一次不傷筋骨的失敗,而產生不良後果。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曹操在荊州打敗仗花的不是自己的錢,而劉備花的每分錢都是自己的。對比之下就是曹操花掉了撿來的錢,劉備則是敗光了自己所有的本錢。當時曹操南下的時候帶了50萬人,其中戰鬥部隊16萬人,後勤部隊34萬人。佔領襄陽跟江陵之後,由於荊州富裕曹操遣返了那34萬後勤部隊,僅留16萬戰鬥部隊,而這支部隊又因為水土不服得了痢疾病倒了,全部留在江陵休整。曹操則帶兵5萬人到烏林屯駐,這5萬人之前全是劉表的部隊,赤壁大戰後曹軍傷亡了1萬多人,因火攻而失散的部隊將近2萬人(後被劉備收攏招降)。曹操還剩有一萬多接近兩萬人回到江陵城。也就是說從曹操南征開始算,曹操不僅沒有損失任何東西,反而賺了兩萬部隊,以及襄陽跟江陵城,也沒損失什麼糧草。

反過來劉備就不同了。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出兵的時候是30萬人,其中戰鬥部隊是7萬2千人,後勤部隊則是23萬人,這支部隊吃喝全部是從蜀中運出來的。這支部隊在夷陵僵持了將近1年,消耗糧草500萬擔,把整個蜀漢吃窮了。而夷陵戰敗導致蜀軍戰死47000人,20000人被俘,劉備僅回來5000人,這幾乎是陪得只剩一條內褲。


優己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曹操在赤壁之敗後,依然活躍於三國亂世。而劉備遭遇夷陵之敗,倉荒逃回白帝城,在白帝城託孤後,便一命嗚呼了。

同樣遭逢大敗,為什麼結果如果大相徑庭呢?

原因要從兩方面來說

性格與心態

相比較而言,無月比較喜歡曹操,曹操豪邁灑脫,不拘一格,時而有驚人之語或驚人之舉。


在三國之中,曹操堪稱是一個雄主。在曹操的一生中,也不止一次遭遇失敗,瀕臨絕境。但雄主就有雄主的胸懷和氣度。在曹操眼中,失敗了就失敗了,回頭再來過就行,畢竟在他眼裡,劉備和孫權都不足懼。

劉備和曹操則大不同,白手起家的劉備,一兵一卒,一城一地都是自己辛辛苦苦積累起來的。劉備一生韜光養晦,攻心為上,小心謹慎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積攢下一份江山,讓陸遜一把火燒掉大半,這個打擊對於劉備是非常大的,加上年歲已高,兩個結拜兄弟又相繼先他而去,在一連串的打擊下,劉備扛不住了。

總體而言,曹操是一個土豪,家大業大,輸的起;劉備就是一個小地主,碰上天災人禍的,就面朝黃土背朝天了。

實際損失

  • 赤壁之敗

領土方面,曹操其實不減反增,荊州的核心襄陽和樊城仍然在曹操手中,並有大將鎮守,後方的領土也沒有一點損失。

兵力方面,曹操赤壁大戰時號稱是八十萬大軍,但估計實際只有二十萬。赤壁大戰中,損失大半是有的,但其中大部分應該是原荊州水軍。至於曹操的精銳,應該損失不大。更是沒有一員大將在赤壁之戰中喪生。

赤壁之敗,使得曹操失去了一掃天下的機會,原先唾手可得的天下從此只是看的到,卻夠不著。

  • 夷陵之敗

領土方面,劉備徹底失去了荊州,不管是借的也好,搶的也罷,至少原先荊州大部在劉備手中,是劉備北進中原的一塊跳板。而夷陵之敗後,荊州不再屬於劉備,劉備僅剩下蜀中了。雖然易守難攻,想跑出來也是很不容易的。

兵力方面,陸遜一把火至少燒掉了劉備十萬的兵力,這可是劉備的精銳,損失慘重吶。夷陵之戰前,劉備還接連失去了關羽和張飛。

夷陵之敗,劉備損兵折將,還丟失了大塊領土,損失何其大哉!


以上便是同樣遭逢大敗,但劉備和曹操結局大相徑庭的原因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個人認為,曹操的在赤壁之戰中和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同樣是慘敗,前者後來得以鎮定自若,處之泰然;而後者則氣急敗壞,不久便撒手人寰。很重要的原因,應該兩人戰前的心態不同吧。



其實,曹操和劉備,都是當世英雄。要說兩人都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豪傑。失敗對於他們而言,並不可怕。尤其是劉備,在夷陵之戰前,失敗對他來說就是家常便飯。面對北方諸侯,劉備就沒幾個他能打得贏的。懷揣這中興漢室之志,左右投靠他人,卻一直不得志。但這麼多年,劉備還是堅持下來了。要說創業之艱辛,劉備可比曹操更艱辛。



因此,劉備的心態自然不比曹操差啊!

但是,兩人在慘敗前的心態,卻截然不同。曹操在赤壁之戰前,可謂是意氣風發,北方大定,勢力如日中天,然後乘勝南下,以絕對優勢之兵力征伐孫劉聯軍。他離一統天下其實就是一步之遙了。因此,曹操在戰前心態特別好,即便戰敗了,以曹操的心智,也是很容易調整的。

而劉備不同,雖說夷陵之戰時,劉備的實力也不差,但是劉備的心態卻已經很糟糕。因為,劉備在戰前可是接連遭受打擊的。



先是曹丕廢漢自立,結束了大漢四百年之基業,這對於一心想中興漢室為志向的劉備來說,打擊肯定不小;其次,是情同手足的關羽張飛又先後離去。尤其是關羽的戰敗,不僅讓他損兵折將,更把爭奪天下戰略中,最為關鍵的荊州給丟了,這樣的打擊才是巨大的。



因此,劉備此戰可是帶著憤怒而來,是對東吳的復仇之戰。所以,劉備當時的心態一開始就已經變了。而夷陵之戰也成了他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此戰一輸,本就盛怒的劉備更是怒氣攻心,因此一命嗚呼……


這些歷史要讀


兩個賭徒,一個輸光了家底,一個只是打輸了一場牌而已。或者說,劉備輸了自己的希望,而曹操只是打了一個敗仗!

兩者相較天壤之別。

正如曹操,在赤壁之戰後說的一句話一樣,將者猶如醫生者,也就是說醫死的人越多,醫術越高明,天下沒有常勝的將軍,曹操太需要一場失敗,讓他清醒下來,正如漢高祖劉邦一樣,一輩子都在打敗仗,但是最關鍵的一仗勝了,就贏得了天下,而西楚霸王項羽,一輩子都在打勝仗,最後一仗敗了,敗的一無所有。曹操家大業大輸得起,即使折損了40萬兵馬,但他還有十一州郡之地,戰將還都在,謀士還都在,東山再起指日可待,曹操是家有餘糧而心不慌,一個典型的土財主,自然比較大氣和豪氣。

反觀劉備截然不同,一輩子都在顛沛流離之中,從18路諸侯會盟開始,一直到建立蜀國,他是一路都在打仗,而且每一仗基本上都是小勝,18路諸侯會盟時,關羽一戰成名,獲得了天下的名聲,徵袁術殺袁術,赤壁之戰又是一場大勝,但是夷陵之戰,是劉備聚蜀國全家之力,向東吳展開了一次巨大的搏殺,十足的賭徒,最後一敗塗地,輸光了蜀國的家業,也是劉備有生之年唯一的一次,吞併東吳的希望,然而老天未隨她願,讓他一敗塗地,顆粒無收,損了夫人又折兵。

綜上所述,兩種不同的境遇和兩種不同的格局,自然有不同的結果,曹操鎮定自若,是因為還有家底,劉備是因為自己悔不當初,曹操輸得起曹操,劉備輸不起,這是上天給他們同一個考題,但卻有兩種答案!


少華聊史


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意思的,畢竟劉備在之前夷陵之戰之前失敗了那麼多次,都如同小強一般活蹦亂跳,而曹操也是如此,不斷失敗,也不斷從失敗站起來,最後基業越來越大。但是為何劉備在夷陵之戰之後為何一病不起鬱鬱而終,但曹操卻很快收拾心情重新鞏固了自己的勢力。


我們單單來看劉備的話,其實可以看出劉備是個胸有大志的人(這個大志且不說是為了復興漢業還是為了自己當皇帝,但畢竟為了自己的志向即使失敗無數也依舊能站起來,甚至投身無數),但在夷陵之戰時,劉備已經六十出頭了,這一敗就直接敗了蜀漢的大部分精銳,而且益州不算富庶,人口也較少,而之前失去荊州之地的人口以及糧賦也已經難以再奪回,在喪失如此精銳的情況下,劉備已經失去了完成大業的希望,加上如此年紀,根本難以在此重整旗鼓,所以此次打擊也擊垮了劉備。


然後我們來看看曹操,曹操在此之前也有不少敗仗,我們一直以為赤壁之戰是曹操一身之中最大的失敗,畢竟此刻曹操掌控了天下十分之七的錢糧人口,赤壁的戰敗使得他失去了統一中國的絕佳機會。但其實對曹操打擊最大的反而不是這次失敗,而是南陽張繡之亂,自己受傷,長子曹昂戰死,此次失敗對曹操的打擊非常大。而赤壁之戰對曹操的根本其實傷害不大。

首先,赤壁之戰的失敗在歷史上的說法有不少,其中包括火攻、瘟疫,甚至是水土不服乃至瘴氣之類的,抑或可能是幾個方面的共同作用,曹操的南下之路一直不是非常順暢,個人認為那個時間畢竟東吳實力尚在,要逆地利天時去攻破尚有人和的東吳比較困難,曹操肯定有失敗的心裡準備。



然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損失的嫡系部隊其實不多,大部分其實是降將劉琮的部隊,而還有大量部隊在後續趕過來,所以赤壁之戰對於曹操來說確實是失敗,但他是失去了統一天下的一個機會。而且曹操的心理和劉備有些不一樣,劉備是以復興漢室統一天下為己任,對這一目標的執念不是曹操能比的,估計曹操對統一天下也沒那麼看重,不然為何在赤壁之戰後曹操為何沒再大規模出兵南下。

所以這也就是劉備夷陵之敗後一病不起,而曹操卻依舊活蹦亂跳的原因。


金道人


境遇不同而已,我是劉備如果夷陵之戰敗了,我也會被氣死的,如果我是曹操,如果赤壁之戰敗了,我也會鎮靜自若。

因為兩場戰爭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劉備敗則自己基本沒有進取天下的能力了,曹操敗只不過是擴張戰爭中的小插曲。


第一、兩場戰爭始末

赤壁之戰:

官渡之戰後,曹操基本上已經蕩平了北方的諸侯勢力,也藉此機會劍指江南,趁著劉表新亡,劉琦繼位,曹操兵鋒所向,荊州諸將向曹操提交了投降表,此時的劉備駐軍新野,曹操準備直接幹掉劉備,所以一路追,劉備一路逃跑,逃到江夏的時候,曹操到達江陵,此時曹操不追了,劉備也趁此機會休養,兩個月後,曹操準備發動吞併劉備和孫權的戰爭,史稱“赤壁之戰”戰爭結果大家都很清楚,孫劉聯軍擊敗了曹操,曹操逃回北方,此後曹操也很少染指江南了,也就是說,這場戰爭的失敗對於曹操來說,大本營的北方沒有任何動亂,所以就是曹操在吞併戰爭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所以曹操不生氣。

夷陵之戰:

關羽失荊州之後,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發動了伐吳戰爭,其實一方面為了奪取荊州,另外一方面為了滅吳,讓自己統一戰爭儘快實現。《隆中對》中也表明了荊州的重要性,所以說荊州對於蜀漢來說是立足的根本之地,如果失去荊州,蜀漢將會被鎖死在益州,所以要拿下荊州,另外一方面,劉備也60多歲了,此時的東吳劉備還是不放在眼裡的,所以他要趁自己在有生之年拿下東吳,讓統一戰爭儘快在自己任內爭取解決。

所以說,夷陵之戰失敗後也感覺到自己的政治理想破滅了,也就會被氣死。


第二、戰略成功,一兩場戰術失敗不可怕

所以說,主要大戰略方向對的,只要是未來成功,那麼當下失敗一兩場戰鬥,那是無關緊要的。所以說曹操和劉備在兩場戰爭失敗之後的態度完全是不同的。


史家之不絕唱


曹操赤壁之戰失利並沒有傷筋動骨,用曹操自已的話說,赤壁之戰是“孤燒船自退,遂成周郎之名。"後來,曹操又平西北韓遂和馬超,漢中的張魯。要是曹軍在赤壁損失慘重,就不可能取得這些戰績。而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損失就比較慘重。一,黃權在江北的水軍,被東吳截斷歸路,全部投降曹丕。二,馮習,張南的陸軍全軍覆滅。三,沙摩珂的五溪蠻全部損失。四,大量軍需物資被燒燬。劉備為了逃命甚至命士兵燒鎧甲阻斷追兵。五,許多文武官員在戰鬥中死亡,像黃權,馬良,程畿等重要謀士非死即降;馮習,張南和傅彤等優秀年輕將領陣亡。夷陵之戰使蜀漢元氣大傷,劉備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一下子就賠光了。這就是曹操還笑得出來,劉備則一病不起的根本原因。


弈海飄流


赤壁之戰前曹操有天下領土的一半以上,特別擁有整個中原。人口也是佔了一大半,赤壁之戰他只是損失野戰部隊的一部分,對他來說根本不足以傷其筋骨,他只要願意打赤壁之戰他能打成荊州之戰。到時候,勝負也不能知道。對於他來說穩定後方更重要,他才撤出四戰之地,穩定許昌,穩定皇帝,穩定人心!他擁有人口土地就有未來。讓孫劉兩家爭,他穩定了後方再發起統一戰爭也是可以的。

劉備彝陵之戰他關張皆死,自己也到了歲數,毀了自己的一大半以上軍力,他不可能再像從前那樣跌倒爬起來跌倒爬起來這是他最後一次機會


紅旗飄飄310123


首先從年齡上看,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時才53歲,年齡和精力都還旺盛。而劉備最後大敗時年齡是60-61歲,精力已經衰退。

其次,曹操赤壁大戰之敗,非戰之敗,只是北方不習水性,水土不服,加之病疫橫行,才招致大敗。雖然損失慘重,但是在天下諸侯中的實力依然是扛把子,稍加休養生息便可再戰天下。而劉備進攻東吳,原本就是賭徒輸急了眼,要梭哈。傾全國之兵伐吳,被陸遜一把火把家底燒個乾淨,劉備知道自己基本再無逐鹿天下的實力了,劉備皇帝也當上了,只能帶著遺憾離開人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