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頭不小!揚州這幾道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来头不小!扬州这几道菜的来历,你知道多少?

揚州 美食

揚州民間故事聽過的應該不少,可揚州的這些菜背後的傳奇故事聽過的人恐怕是寥寥無幾,你是否知道,光這揚州炒飯的來歷,就和乾隆皇帝有關……

揚州獅子頭

shizitou

揚州獅子頭為著名的揚州“三頭”之一,即清燉獅子頭、拆燴鰱魚頭、扒燒整豬頭。據傳,此菜始於隋朝。隋煬帝楊廣到揚州觀瓊花以後,對揚州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十分留戀。回宮後吩咐御廚以上述四景為題,製作四個名菜。經御廚努力,做出了金錢蝦餅、松鼠鱖魚、象牙雞翼和葵花獻肉四個菜。

來頭不小!揚州這幾道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隋煬帝品嚐後,讚賞不已,於是賜宴群臣。這樣就傳遍江南,成為淮揚佳餚。到了唐代,鄒國公宴會,府中名廚取用巨大的肉圓做成葵花,造型別致,形如雄獅之頭,鄒國公便將此菜稱為“獅子頭”,一直流傳至今。獅子頭可紅燒,可清燉,亦可加之蟹粉,即“清燉蟹粉獅子頭”。

文思豆腐

doufu

相傳乾隆年間,有位文思和尚在揚州天寧寺修持,由於前往燒香拜佛的佛門居士頗多,寺院的齋菜供應成了問題。他便研製了易變化菜餚的豆腐,組成豆腐齋菜宴席。其中有一道,以嫩豆腐為主料,佐以金針、木耳、青菜、筍絲、香菇絲等燒製的豆腐羹,不但滋味鮮美,而且賣相上佳,五彩繽紛,吸引了遠近的善男信女前往寺中品嚐。

來頭不小!揚州這幾道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一日,乾隆皇帝下江南經過揚州,聽說天寧寺風景甚佳,便前去一遊。時近中午,他瞧見不少香客,腳步急速,似在趕路。其中一名香客說:“我娘生病後常思念文思和尚燒出的豆腐湯,快點走……”乾隆皇帝在天寧寺遂指名要吃這道菜,品嚐之後,十分滿意,隨即將其列入宮廷菜餚,並正名為“文思豆腐”。

大煮乾絲

zhugansi

清代乾隆皇帝南巡時,揚州官員和鹽商為了籌辦“接駕盛典”,聘請了許多名廚高手,挖空心思“研製”新奇菜餚。其中有一道“九絲湯”,將豆腐乾、火腿、雞肉等美味切成細絲,再用雞湯煨煮,讓各種鮮味都吸入到原料之中。

來頭不小!揚州這幾道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揚州老鵝

lao e

老鵝又稱鹽水鵝。相傳有一年,李白因得罪高力士等權貴罷官,周遊四海。途經揚州時,見一個漁民在湖邊養鵝,那鵝活蹦亂跳,便一時興起,要買鵝煮來吃。嘗過鹽水鵝之後感覺回味無窮,香味三日繞樑不絕,李白驚為仙界之食,於是,連夜寫了一封奏書,將鹽水鵝送往京城,上供給皇帝。

來頭不小!揚州這幾道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後來又想到:如果皇帝吃了鹽水鵝,肯定會把天下無雙的鹽水鵝定為貢品,要求年年上貢。對於老百姓,是禍不是福啊!於是,他又把鹽水鵝拿回來自己享用了。如今,揚州老鵝已經成為揚州的一道美食名片。

揚州炒飯

chaofan

乾隆南巡,微服私訪行至揚州近郊,飢不擇食。因午時已過,隨從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戶清貧農家,卻只剩了一些前天的米飯。於是,農戶從雞窩裡取出兩隻剛下的雞蛋,草草地做了一碗蛋炒飯。也不知是乾隆爺平時山珍海味吃多了,還是由於飢渴難耐,這碗飯吃得有滋有味、稱心如意,便問隨從:這等人間美食叫什麼?

來頭不小!揚州這幾道菜的來歷,你知道多少?

隨從隨口應道,這是“揚州炒飯”,並把飯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乾隆。乾隆讚美揚州百姓廚藝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嘆揚州人生活的節儉。從此,“揚州炒飯”名聲大振,一直延襲至今。

【聲明】我們致力於保護每一位作者的文字、圖片版權,因部分文圖來源網絡等各種渠道,無法追溯作者,請主動與我們聯繫,以便奉寄稿酬!同時,歡迎各位作者積極向我們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校對 王海豔

来头不小!扬州这几道菜的来历,你知道多少?
来头不小!扬州这几道菜的来历,你知道多少?来头不小!扬州这几道菜的来历,你知道多少?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

揚州,你早晚得來!

長按下面二維碼

“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