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不褪志,創業爭先鋒丨王長信—讓吃到“金麥香”的人享受健康

退役不褪志,創業爭先鋒丨王長信—讓吃到“金麥香”的人享受健康

退役不褪志,創業爭先鋒丨王長信—讓吃到“金麥香”的人享受健康

“厚德重義弘揚中華美德,誠實守信傳承文明家風”。泰安金麥香麵粉廠辦公室裡,懸掛著這樣一幅書法作品。其中,透露著王長信的真性情,和“信義兄弟”做人、做事的原則。

1980年11月份,16歲的王長信應徵入伍,成為河南安陽某部隊一名野戰軍。當時,能成為一名軍人,對於整個家族來講,都是一件非常榮光的事情。“到了部隊,就到了一個新環境。我想著,一定要好好學習,練好本領,不給家裡丟人。還記得,那個時候,我們部隊做拉練,每天要負重60多斤的東西,跑90多里的路程。連續三四天下來,腳上磨起很多水泡。”王長信回憶著,就是這樣的訓練,磨鍊出他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不懈的品格。而也是服役的3年經歷,成為王長信後來創業路上的一種指引和財富。

退役不褪志,創業爭先鋒丨王長信—讓吃到“金麥香”的人享受健康

原來,王長信家中共兄弟四人,爺爺為其分別取名仁、義、智、信,王長信是年紀最小的。“從小,爺爺就對我們嚴格要求,告訴我們做人誠信第一,重義重信。所以,在部隊大學校學到的吃苦耐勞、團結協作,與我們誠信的家風互相融合,造就了今天的‘信義兄弟’。”

王長信所說的造就,並非一蹴而就。1983年底,剛剛退伍的王長信回到了寧陽縣鶴山鎮山後村。和大哥王長義經過反覆的商量後,二人決定做販糧生意。帶著60元復員費,再加上東拼西湊,兄弟倆用300元錢做了啟動資金,開始與糧食打交道。從推著自行車收地瓜幹,到推著地排車收小麥,再到後來開車收糧,兄弟倆始終堅持誠信當頭。“有的‘糧販子’坑農,我們不能這樣幹。部隊教育我,要遵紀守法。爺爺告訴我,要本分實在。經商,就得靠誠信。”王長信堅定地說。

隨著生意越來越好,王長信逐漸發現一個問題。“我們收了糧食就送到外地加工,為什麼自己不能加工呢?”對此想法,兄弟二人一拍即合。2005年,泰安市金麥香麵粉廠成立,並實行“糧食代存”。老百姓把麥子免費存到麵粉廠,憑單據可以隨時提取、折現,價格隨行就市。而更多的人選擇將糧食直接賣給“信義兄弟”,讓他們生產優質麵粉。“我們做麵粉,首先要想的不是要掙多少錢,而是做好質量。質量好了,大家吃得放心、健康,生意自熱就上門了。這樣,才能走進一個良性循環。”王長信說,只有質量好的原糧,才能進入金麥香,才能到達老百姓的舌尖。

退役不褪志,創業爭先鋒丨王長信—讓吃到“金麥香”的人享受健康

現在,麵粉廠建有日產麵粉500噸的生產線一條,同時配套有機麵條、麩皮烘乾生產等延伸產品生產線。金麥香的麵粉遠銷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可謂美名遠揚。對於這樣的成績,王長信表示,這與家族的“主心骨”分不開。這個“主心骨”就是大哥王長義。“在部隊講團結,一個大家庭也要講團結。在我們的公司裡,一些大事最後都由大哥拍板,我們都很尊敬他。包括四個妯娌,也是互敬互助,緊緊團結在一起。”

王長信是這樣做的,他也要求子女這樣做。女兒出嫁後與女婿互敬互愛,女婿也真誠地說道:“我們也要向‘信義兄弟’學習。”兒子王海波和兒媳同為正在服役的空軍,翱翔千里長空,為祖國的藍天事業做貢獻。“我告訴他,當兵是我一輩子的驕傲。他們繼續保家衛國,也是我的驕傲。”

退役不褪志,退役不褪色。“信義兄弟”的故事逐漸流傳開來,連以前的老戰友老領導也對王長信讚譽有加。“我的指導員後來聯繫我,說我是‘八連’的驕傲,為‘八連’增光。”“信義兄弟”的事蹟感動了千萬人,今年11月,他們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共同授予全國十大“誠信之星”稱號。

憑藉著誠信的名氣,2015年,經泰安市及萊蕪市軍糧供應管理部門嚴格考察,金麥香麥粉廠被認定為泰安及萊蕪市軍供麵粉定點加工廠家。“信義兄弟”開始為保障軍需民食努力著,為誠信事業不懈追求著……

【最泰安全媒體記者 巢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