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自古以來,荷花就是文人墨客繪畫歌詠的題材之一,我國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記載,在宋朝達到高峰並聞名於世。北宋著名的哲學家周敦頤的《愛蓮說》讓人們對荷花的認識達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予獨愛蓮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詩經·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簡直就是對荷花的形象寫照。就這樣不加任何修飾的詞語,也不能掩蓋荷花的清新之美呀。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荷花從來都是一片一片的生長著的,所以,當她們生長時,綠葉一片,荷花映著日頭,顯得更加紅豔,這就是西湖的荷花,其實,又何嘗不是別處的荷花呢。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