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重要還是老爹重要?一場謀殺居然給出這樣一個答案……

摘要:"人盡可夫"四個字改變了三個人的命運

丈夫重要還是老爹重要?一場謀殺居然給出這樣一個答案……

引文:一個是丈夫,一個是老爹,馬上就會有一個人從此消失,應該選哪一個呢?這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人盡可夫",這個成語很多人會用。都用來指責某個女性放蕩、不夠檢點。

但實際上古人創造這個詞語的本意,卻完全不是這樣。

這裡有一場驚心動魄的謀殺,還連帶提出了一個糾纏中國女人幾千年的問題:到底是丈夫重要,還是老爹重要?……

玩政治就靠話說得漂亮?

春秋初期,在齊、晉、楚、秦等大國稱霸之前,位於中原核心地帶的鄭國算是一個小霸。鄭國第三代國君鄭莊公也算得上是一代梟雄。

中國人學語文,文言文部分必選的名文《鄭伯克段於鄢》就是講的鄭莊公的故事。

鄭莊公死,太子忽繼位,史稱鄭昭公。

老子英雄兒好漢,在老爹的薰陶之下,太子忽也是一個人物。

在太子忽繼位之前,鄰國齊國遭遇北戎(當時的一個少數民族)入侵。齊國派人到各國求助,鄭莊公派太子忽率軍前往救援。

在前來齊國助戰的多國部隊中,太子忽表現得最為驍勇,不僅在戰場上大敗北戎,而且俘獲了對方兩位主帥。

戰場上太子忽出盡了風頭,但很快就做了一件蠢事。

當時春秋各國之間,政治聯姻堪稱家常便飯。眼看太子忽已經成為中原冉冉升起的明星,在戰場上又是英姿颯爽,想攀親的人自然駱繹不絕。其中就有齊國君主齊僖公。

齊國國君的女兒以美貌著稱,更重要的是,齊國地大物博,在春秋各國中間的地位堪稱舉足輕重。

能和這樣的大國聯姻,而且還是齊國國君親自出面提親,這是天上掉下的多大一塊餡餅?

丈夫重要還是老爹重要?一場謀殺居然給出這樣一個答案……

但太子忽偏偏就拒絕了。不但拒絕了,還振振有詞地說出了一番道理。《春秋左傳》把太子忽的這一段話記錄了下來。

當著齊國提親人的面,公子忽說:"人各有偶,齊大,非吾偶也。詩云:'自求多福。'在我而已,大國何為?"

啥意思?翻譯一下:齊國是大國,不是聯姻的合適對象,抱歉啊,俺高攀不上。《詩經》上說,"幸福靠自己追求才可靠",與別人有啥關係呢?

話說得很漂亮,從此還給中國人留下了一個成語"齊大非偶"。

但玩政治不能光靠說辭。當太子忽以這一套漂亮話贏得一片喝彩的時候,鄭國老臣祭仲因為老謀深算,就看出了此舉欠妥。私底下對太子忽說:"娶齊女,讓齊僖公做你岳父,是多好一件事啊。你雖然是長子,但你幾個兄弟都不是池中物,如果沒有強勁的後援,你將來如何在鄭國立足?即使當上國君,位置坐得穩嗎?"

事態的發展果然如祭足所料,等到太子忽繼位為君,其異母弟公子突成為了其強勁對手。

公子突的母親是宋國人,眼看太子忽繼位,馬上帶著公子突回到了宋國。站在宋國的立場上,如果是公子突繼位為鄭國國君,對自己好處當然更多,於是處心積慮地想讓公子突上位。

要達到廢黜一國君主的目的,僅有外部壓力是不夠的。宋國把目光聚集到了祭仲的身上,因為宋國人知道,祭仲在鄭國不僅地位極高而且權力很大,只有依靠祭仲的配合,才可能趕走剛剛上臺的鄭昭公。

機會終於來了。祭仲一次出訪宋國,被軟禁了下來。在宋國威逼利誘之下,祭仲妥協了。

外有強鄰壓境,內有權臣逼迫,繼位不到一個月的鄭昭公只好匆匆宣佈下野,逃亡衛國。公子突繼位,是為鄭厲公。

精彩的故事到這裡才拉開序幕……

讓女婿殺丈人,這是哪一齣?

一個人當上國君不容易,趕跑一個已在寶座上坐定的人,自己取而代之,就更難了。

鄭厲公做成這麼一件天大的難事,自然要論功行賞。

第一位的功臣當然是祭仲。金銀財寶就不必說了,從此以後,祭仲開始總攬朝政。

但因利益而結合,這樣的蜜月期能有多久呢?

《春秋左傳》講到鄭厲公和祭仲關係演變的時候只用了七個字:"祭仲專,鄭伯患之。"

"專"就是專斷、專權,"患"就是厭惡和恐懼。古人寫文章真是惜墨如金啊。不過一個權臣的氣焰,一個被權臣壓制的君主的憤火,誰能想象不出呢?

鄭厲公翻身想做真正的主人,只有一個辦法,讓祭仲從世界上消失。

不做道德判斷,鄭厲公有這麼種想法並不意外。意外的是,他找到了一個身份奇特的同謀者。

這個同謀者不是別人,而是祭仲的女婿雍糾!

鄭厲公手裡難道就沒有其他可用之人?猜測一下大概有以下三大原因:一是殺元老重臣,要做這等大事,還是要有相當權力。而當時雍糾也是鄭國的實力派人物;二是並非所有人都有幹大事的雄心豹子膽,雍糾可能正是適當人選;三是雍糾的特殊身份,在鄭厲公看來,也許恰恰可以起到掩護的作用。

鄭厲公決心已下,便將雍糾找來商議:"祭仲老頭兒如今權勢熏天把持國政,連我這個國君都不放在眼裡,是可忍孰不可忍!"

丈夫重要還是老爹重要?一場謀殺居然給出這樣一個答案……

聰明的雍糾一聽就明白了,馬上說道:"祭仲妄自尊大,早懷不臣之心,需要您儘快決斷啊。"

鄭厲公問道:"祭仲是你岳父,你能下得了手嗎?"

雍糾說:"這個只是私情,怎能與君臣大義相比?"

鄭厲公既感動,又興奮,大聲說:"此事若能辦成,祭仲的位置就是你的哪,由你來主持國政!"

雍糾趁熱打鐵,獻上一條秘計:"如今城東正在重建,祭仲每日都要去視察,我明日便在郊外設宴款待祭仲,藉機殺之!……

雍糾要謀殺岳父,這件事居然讓自己妻子、即祭仲的親生女兒知道了!

祭仲的女兒到底是怎麼知道的,《春秋左傳》未記載,只是說"知之"。以常理來論,雍糾不可能主動洩秘。以大拿猜測,可能雍糾此人不夠穩重,又由於是幹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所以難免神態會出現異常,而祭仲的女兒又偏偏是一個心細如髮的女人……

丈夫重要還是老爹重要?

祭仲的女兒知道了丈夫的秘密,陷入了極度的焦慮!

一個是丈夫,一個是老爹,馬上就會有一個人從此消失,應該選哪一個呢?

這真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最後祭仲的女兒也無法決定了,於是她去問自己的母親:"對女人來說,父親與丈夫誰更重要?"

在這個時候,她母親根本不知道後面藏著一個驚天陰謀,隨口回答:"人盡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在她母親看來,這樣的問題簡直不值得一問啊,當然是父親重要哪。父親註定只有一個,而丈夫就不同了,任何男子都可以成為一個女人的丈夫。

"人盡夫也",四個字徹底改變了三個人的命運……

祭仲的女兒從母親那裡得到了答案,馬上把丈夫的密謀告訴了父親。

第二天,祭仲先發制人,殺死了雍糾,鄭厲公眼看陰謀敗露,自己的勢力又無法抵禦,只好匆匆出國當寓公去了……

故事講完了,但這裡還有一些很有意味的問題。

丈夫重要還是老爹重要?一場謀殺居然給出這樣一個答案……

"人盡夫也",對女人來說,父親的重要性超過丈夫,這是祭仲妻子的判斷,類似觀念在當時是否具有代表性?

進入父系社會後,古代女性一生,出嫁就是一個重要臨界點,可分為未嫁和既嫁兩個階段。未嫁時,父親是女性主要社會關係;既嫁後,丈夫成為主要社會關係。女子既嫁後,丈夫和父親一旦發生矛盾,女子當從夫還是從父?

丈夫重要還是老爹重要,這不是開玩笑,的確是一個重要的倫理問題。

而從祭仲女兒得知丈夫密謀後的焦慮中則可以看出,這個問題讓她非常困惑。也證明在當時,針對丈夫重要還是父親重要的問題,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現成答案。

有人會說,儒家倫理不是有所謂"三從"一說嗎?

沒錯,儒家倡導"未嫁從父,已嫁從夫,父死從子",試圖用"三從"來規範女性行為,希望徹底化解丈夫重要還是父親重要這個難題。

但這已經是鄭厲公以後的事了,在當時,孔子還沒有出生呢。

丈夫重要還是老爹重要?讀者朋友,你的答案是什麼?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