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戲有哪幾種嗓子(及吊嗓保養方法)

徐慕雲

徐慕雲(1900-1974),江蘇徐州人 。著名戲劇理論家、戲曲教育家。少年起便醉心於戲曲藝術。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留上海做戲曲評論研究工作,對譚派藝術有過深入研究。主要著作有《梨園影事》、《故都宮閣梨園秘史》、《中國戲劇史》、《京劇雜談》、《京劇字韻》等。

 嗜好戲劇,人之恆情,因其可以怡情暢性故也。吾人研究戲劇,首重者曰字、曰嗓。夫字,戲之基礎也;嗓,戲之樞機也。無字則不成腔,無嗓則不成調,故字與嗓,猶左輔右弼匡其君共存者也。是以學者之初步,須先察嗓之有無,而奠方針。若有大嗓或小嗓,則擇一學之。無大小嗓,則學武類,或不學。何以?蓋比來傾迷戲劇者眾矣,往往有深於藝者,獨乏嗓,不能以其藝發諸口,是為嗜劇者一大恨事。餘故謂無嗓不如不學,庶免鬱悒之憾也。茲以嗓之種類掇列於後:

唱戲有哪幾種嗓子(及吊嗓保養方法)

餘叔巖吊嗓

 真嗓 嗓有真假,曰陰陽,生末淨醜系用真,旦角小生系用假。真嗓其音沉寬而堂,假嗓其音尖細而脆,與真嗓之音,成對峙式,疇昔生唱,忌參假音。邇來無假音,則不完韻,此藝潮漩轉故也。

 假嗓 參見真嗓。

 煙嗓 煙癖,嗜者甚夥。未唱前,必狂抽數日,則精神煥振,運氣有力,其嗓因之足順,此種嗓頗多。

 酒嗓 其癖同上,非酒不能唱。往往飲場有以酒代茶者,鹹因平時之嗜好所致。

 餓嗓 即餒腹唱。戲班所謂“飽吹餓唱”,因食後恐作嘔,或氣促,故寧不食,此種嗓最多。

 飽嗓 即未唱前須飽腹之謂,與餓嗓相反。因腹不飽,則氣不足;氣不足,則嗓運用不自如也。

 靜嗓 此種嗓,戲班謂為養嗓。未唱前,須寡言靜坐,以培其氣而養其音,庶幾無氣竭音澀之疵耳。

 動嗓 或謂溜嗓。戲班人每日必溜灣一次(即兜圈),則胸際開暢,丹氣運勻,嗓音即無悶鎖之病也。

 欲嗓 即未唱前,必幽會或手淫一次,則嗓音即能潤亮。此種嗓僅克救一時之急,苟戲長唱多,終必敗劣。於嗓既無益,於身極有害。

 功夫嗓 即每日早吊一次,晚吊一次,如是日不或輟,久之遂成一種功夫嗓。此種嗓,極難得,戲班謂為寶貴嗓。

唱戲有哪幾種嗓子(及吊嗓保養方法)

梅蘭芳吊嗓

 以上諸嗓,以各人身體與嗜好而定。苟得功夫嗓,則此生無大慮矣。嗓中最懼者有二:

 (一)左嗓 即嗓音反逆支叉,格格不能入弦之謂,即無弦,亦不能成調。因唱時,即黃腔冒調,且別有一種刺耳之怪音。是種系天然之嗓,非人力所能挽回者。

 (二)倒嗓 是種嗓,系隨人身發育而生,其早遲自十二歲至二十歲為限。此關為人人所不能免者。當嗓將倒之前,如平時能唱正工調,此時倏能唱乙字調。縱最高之腔,亦能翻上,毫不費力,且音韻反而甜醇動聽。如是者一月,音調遂漸次低弱,其啞澀鎖悶之病,亦從而生,唱時含一種仙鶴唳音(戲班謂之冒仙鶴)。若嗓倒後復原,早則一星期,遲則數年,以至一生不能恢復者。故倒嗓,戲班目為最可憐最可恨事。

 嗓音中最難唱之音為衣期轍、中東轍。忌食之物,為酒、煙、醋、辣、過鹹物、過甜物、過苦物,及生痰物、生火物。唱後或出汗後忌食涼冷物。氣候寒暖須慎,不得過涼。過涼則咳嗽,咳嗽則嗓音啞澀。亦不得過暖,過暖則生火,生火則嗓音枯塞。故保養極匪易易,唱者不能不慎。總之節色慾、慎飲食、防寒涼、勤吊嗓,能如是,則無慮也。

 茲以吊嗓法言之:唱者未吊嗓之前,須早晨受清潔空氣,或至草地傍潔水處開窪(戲班謂晨起往空地喊嗓,曰“開窪”)。喊時,先以單音,如“一、嚇、啊”等音。繼則唸白,或打引子,末則唱。日出須歸,然後吊嗓。如本可唱正工,只唱六半。勿使調過高,過高即音狹細;但亦不能過低,過低則氣塌音沉。每日早晚吊二次,每次吊一出或兩出。皮黃勻吊,勿過多,過多易傷氣。如是則能高唱入雲,低吟裂帛矣。

(《中國戲劇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