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播完,好評差評褒貶不一,戳中了中國家庭最脆弱的軟肋

最近《都挺好》可是被推上了一個又一個的風口浪尖,在網友的好評和差評中往往復復。網友好評的是,這部劇完全戳中了大家的現實生活,一個在家裡面完全不受寵的小女兒,頭上還有兩個哥哥,母親重男輕女思想嚴重,父親雖然愛她,想要給她關懷,但是性格懦弱,也是被母親長期打壓的人,完全有心無力。

差評的是,無數的網友都希望,蘇明玉如今生活好,能夠徹底離開這個拖累她,對她一點都不好的蘇家,去尋找自己的幸福,但是在網友的一片抵制聲中,明玉還是因為親人一點親情的流露就選擇了放下仇恨,解開心結,最後竟是個團團圓圓的大結局。

《都挺好》播完,好評差評褒貶不一,戳中了中國家庭最脆弱的軟肋

不過這個結局看似美好,留給觀眾的卻是它美好結局下面藏著的深意。雖然說這只是一部導演出來的電視劇,但是它也恰恰戳中了無數觀眾心中的軟肋,帶給了觀眾極強的代入感。倒不是說父母的重男輕女,而是現在父母有時候也做不到的,對待孩子一碗水端平。在父母親的眼中,先生出來的孩子就應該是懂事的,乖巧的,像他們心中希望的那樣,能夠在家務上幫把手,處處讓著弟弟妹妹,照顧弟弟妹妹的感受。

《都挺好》播完,好評差評褒貶不一,戳中了中國家庭最脆弱的軟肋

劇中的明玉雖然不是大的而是最小的,但是她處在重男輕女的風口浪尖上,何嘗不是這樣的感受呢?從小媽媽就賣房子供大哥讀書,供二哥找工作娶媳婦,本來家裡3間房子該是兄妹一人一間,可賣房子的錢一分都沒有落到明玉的手中,甚至一本複習資料都不捨得給明玉買。大哥二哥在家裡吃得雞蛋火腿,自己就是泡飯,當時蘇家的生活難嗎?難是難,但是還遠不到這麼磕磣明玉的地步吧?二哥想旅遊蘇母一揮手就是大幾千,明玉想要1000元補習,蘇母卻不給。這是多麼嚴重的偏心啊?

《都挺好》播完,好評差評褒貶不一,戳中了中國家庭最脆弱的軟肋

可以說不少網友小時候都經歷過這樣的事件,自己和弟弟都想要一件東西,但是父母以“你是大的就應該讓著小的”為藉口,將這件東西冠冕堂皇地拿給了弟弟。為什麼家裡面小的那個就一定會受到優待呢?只是因為他出生比較晚嗎?那大的甚至想要出生更晚一點。要說起來,如今父母們的教育應該在大部分時候都拋開孩子們的年齡,不能說他大他就理應要讓著弟弟,讓不讓弟弟也要看哥哥的意願才行。

《都挺好》播完,好評差評褒貶不一,戳中了中國家庭最脆弱的軟肋

“孔融讓梨的故事你也學過,古人都是這麼教育的,你就該讓著弟弟”這恐怕也是不少家長的“名言”,言下之意就是古人都知道大的讓著小的,我現在讓你讓著弟弟有什麼錯呢?但在網友們看來,這樣的話怕就是家長拿來給自己的“端不平思想”鍍層金而已。“孔融讓梨”大家是學過,可是孔融讓梨的前提也是梨在孔融的手裡啊,也是孔融自己想要讓啊,不是旁人讓孔融讓的梨。

《都挺好》播完,好評差評褒貶不一,戳中了中國家庭最脆弱的軟肋

一個大家庭血脈相連手足情深,外界的原因很難瓦解一大家子的親情,但是內部卻可以。父母對每個孩子的不公平對待,讓孩子從小就在心裡深深埋下怨念的種子,憑什麼他能夠得到父母那麼多的偏心,而我就是不被注意,不被愛的那一個?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變得自卑,甚至是變得暴躁異常,難以和家人好好相處。

《都挺好》播完,好評差評褒貶不一,戳中了中國家庭最脆弱的軟肋

這部劇中明玉受到了蘇家那麼多的傷害,理應跟著石天冬遠走高飛,從此不聞不問過自己逍遙快活的日子,但在結局明玉卻留了下來,原諒了以前生活的不公,為蘇家付出了那麼多,還要留下來撫養重病的蘇父。雖然結局是個大團圓,但這只是人們希望的,這樣大團圓的結局,是大家對現實中這種情況的家庭的一種期望,希望他們也像電影中一樣,雖然父母對待不公,但是大家親情血濃於水,最終還能夠冰釋前嫌,幸福地過自己的日子。可這說到底,也不過是現代人的一種期待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