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突破3200點,下週踏空的股民還能買什麼?

雖然今日午後A股延續高位震盪,午後2點資金推高並帶動股指測試上方壓力,本週四午間收盤北向資金淨流出11.92億元,主力資金流出177.95億元,外資撤離大金融板塊。筆者認為,考慮到技術回踩壓力,短期謹慎等待調整後的低吸機會。

大盤突破3200點,下週踏空的股民還能買什麼?

A股熱度不斷提升,從開戶數量猛增側面得到印證。筆者分析,越是熱情高漲的投資市場,越需要平靜和耐心等待時機。盤面上,醫療保健、多元金融、互聯網等板塊與豬肉、農林牧漁、化工、釀酒等板塊形成資金抵消趨勢。

大盤突破3200點,下週踏空的股民還能買什麼?

北向資金與主力資金存在分歧已有端倪,在不斷升溫的看漲情緒背後,投資者還需保持冷靜,應對當前缺少技術調整的上升浪為好。由於近期熱點區塊鏈、醫藥等存在短線資金獲利了結,對於大盤整體難以形成合力向上突破,所以,當前維持衝高回落預判。

大盤突破3200點,下週踏空的股民還能買什麼?

週期板塊依然是前期強調中線佈局的主要領域之一。因為考慮到行業週期拐點出現,比如有色、煤炭、鋼鐵等週期股有望承接指數回踩過後的上升浪合力。量價分析,本週四量價繼續保持同方向,說明增量資金繼續流入,只有技術調整壓力,而適當調整有益中期上漲趨勢延續。

強勢突破,還有什麼能買?

相比站上3200點,今天更重要的意義是大盤確認對三月箱體的突破,在技術理論中,突破之後任何重要位置必須有確認的過程,或者回踩突破位置企穩,或者快速遠離突破位置,大盤走出的是第二種形態。

大盤突破3200點,下週踏空的股民還能買什麼?

這就讓清明節前後的走勢變得比較樂觀,策略上堅定持倉就行了,短期即使有波動,估計最多也就回踩5日線,明天5日線會快速上移到3170點附近,離現在不遠,

持股過節應該沒什麼問題。

這是短期形態,從整個四月的角度說我始終有些擔憂,畢竟過去10年四月份的上漲概率只有30%,分別是2009、2012、2015這三年,其中有兩年是牛市,或者可以這麼理解,四月份的走勢是檢驗行情牛不牛的標準,如果這個月都能漲,從2440點開始這波行情大概率要演變成牛市,到時候目標可能會看到4000點以上。

行情沒走出來,誰也不知道會怎樣,所以四月份採取先攻後守的策略。

先攻,指的是上半月藉助盤面突破的餘威抓短線,策略會偏積極,主攻年報行情,在三月份我們已經做過年報業績拐點,這個月可以繼續深挖,而且隨著大量公司披露一季報,是否出現業績拐點也將進入實錘階段,會讓資金更加關注這個區域。

首選:軍工、環保。

軍工的催化劑太多了,不但有業績拐點預期,而且還有大量的事件型機會,南北船合併、第四批混改名單、海軍軍演、國慶大閱兵等等,毫不誇張的說,今年甚至可以稱為軍工主題年。

環保是很多人忽略的一個區域,“會議”後似乎就被人忘了,我前兩週談到了環保,但表現一般,有些人也在質疑環保是不是沒行情了,這麼說吧,剛剛開始。

後守,指的是下半月的策略逐漸轉向保守,以防盤面出現階段性衝高回落,保守並不是跑路,只要趨勢沒問題還是可以做的,只不過把倉位重點轉向偏防禦性品種,熬過行情的不穩定期再說。

首選:醫藥、補漲。

醫藥是典型的防禦性板塊,今天有人問我為什麼看好醫藥不看好白酒,難道白酒沒有投資價值嗎?並不是這樣的,白酒在價投領域依然是首選,但我看好醫藥是立足於四月這個階段行情,關注的週期不同,有個數據很重要,過去幾年四月份,醫藥都是領漲的。

補漲指的不是某個具體板塊,而是這一類股票,這輪行情有很多股票沒跟上,或許是因為消息面利空,或者是因為業績差,或者因為其他一些因素,隨著它們的利空逐漸兌現,就會資金關注到補漲機會。

值得關注的是,今大盤補缺口,罕見地沒有動用券商股來衝關,以中信建投、中信證券為代表的券商股不漲反跌。而靠的是上海本地股連續大漲兩天,刺激大盤放量站穩3200點。

大盤突破3200點,下週踏空的股民還能買什麼?

隨著大盤告別2800--3200點震盪箱體、進入3200--3500點震盪箱體,指數不斷攀升,多空分歧愈加明顯!看多者認為3500點以下沒有阻力,希望一鼓足氣拿下3500點。但看空者擔心,在公募基金已經高倉位的情況下,疊加又傳出社保減持部分高收益倉位,後續增量資金到底來自何方?2015年6月高點5178點與2018年1月高點3587點連線形成下壓線,獲利盤和解套盤有較強的壓力。

我認為,如果市場預期的上海自貿區新片區、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上海深圳瀋陽國改試驗區、中美自貿港合作區等利好逐一獲批落實,那就是市場超預期的重大改革舉措,後市拿下3500點,攻克3587點“劉氏頂”,應該是順理成章的事。但當務之急是,震盪整固3200點新平臺,放量充分換手,清洗獲利盤,承接解套盤,等待利好的落實和新增資金的進入。這可能是A股4月份的主要任務

進入4月,主題主線將更加明朗。在新舊主題輪動、上海股新主題領漲補漲的過程中,市場資金將繼續聚焦具備確定性和彈性的領域,向估值僅13.6倍的上證綜指板塊流動,而估值已超56倍的創業板,可能漲幅會趨緩,等待經受年報的考驗(週三、週四創業板走勢明顯弱於滬市)。

此外,科創板主題,如硬科技(集成電路、國產軟件、雲計算、人工智能、創新藥、大數據)、創投類;上市公司子公司科創映射主題;區域類主題,如“一帶一路”(港口航運、建築建材、機械等行業龍頭)、地產等,也會輪番表現。而老的妖股,如東方通信、中信建投等相繼淪落。工業大麻概念股的炒作也已進入尾聲,即主力振盪出貨階段,高位追漲者當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