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鄉烏石農場的趣事——槍打野牛

讓我們一起傾聽親歷者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

我還在小學讀書的時候,就知道20世紀50年代中期,有10萬解放軍官兵集體轉到北大荒投人農業生產,那時的北大荒是飛禽走獸的樂園,有歌謠說:棒打抱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北大荒的原生態和它的神奇真令人嚮往。

想不到的是,1969年下半年,我上山下鄉也到了祖國另一塊神奇的土地—海南島,我被分配在建設兵團6師10團(瓊中縣烏石農場)3連。農場首批墾荒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農林一師官兵,他們為農墾橡膠事業披荊斬棘,使農場建設初具規模;後來陸續又有各地的墾荒者到來,就當時來說,我們屬第三批墾荒者。

下鄉烏石農場的趣事——槍打野牛

我初到連隊就聽由解放軍演轉變的老工人(時稱“軍工”)說:50年代海南島大山深處有成群的猴子和野豬、野羊、果子狸、野兔、野雞,滿山跑,在公路上可隨手捉到野兔和山雞,河溝裡滿是野生魚,那時水裡的烏龜、甲魚沒人吃。據說那時農場曾集中千餘人到我所在的3連開荒建新點,勞動十分辛苦。為了改善伙食,有關領導特意抽調軍工老王和老陳上嶺門大山打獵,併為他倆配了步槍。他倆上山巡獵幾天,就捕殺了一頭近千斤的野牛(日本鬼子人侵瓊中時大肆掠殺使一些無人村的牛逃上山後自然繁殖),就地宰殺,需十幾名壯漢才能將牛肉運回駐地。擔牛肉是件辛苦事,沒有包裝,上肩後就不能放下歇腳,以防止牛肉沾了沙土。那次工地的伙房掛滿了赤紅的牛肉,全體開荒人員美餐了一頓。

還有一次,他倆發現一頭百多斤重的野豬,正準備射擊時,又一頭野牛進人視線,他倆為射擊哪一頭而產生分歧,一人說豬肉好吃,一人說牛肉多才夠吃,在爭論時驚動了野豬野牛,獵物迅速逃之夭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