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寺石窟藏身在居民區裡,千餘尊石佛頭像幾乎全部被毀


河南浚縣,千佛寺石窟藏身在居民區裡,千餘尊石佛頭像幾乎全部被毀。

河南省鶴壁市浚縣的千佛寺石窟藏身在居民區的一個小矮土丘上,當地稱為浮丘山。千佛寺內有山上山,自然形成,綺麗巍峨壯觀。山上山的西側有大小石窟。石窟內雕刻佛像千餘尊,千佛寺就是由此而得名。進入石窟,一有震動,就發出嗡嗡的響聲,長久不息,響聲如同紡花,後人就把它叫做紡花洞。

從殘存碑刻和清代碑記考稽,千佛寺當建於勝唐。因寺內有千佛洞而得名。窟之洞有佛像千餘,故稱"千佛洞"。內供三世佛,仰覆蓮花須彌座,洞壁有唐代唐高宗、武后年間的題詞,洞口有書法家程題"佛國"二字。洞前有捲棚頂拜殿為清代所建。


千佛寺前院,有一孤山有石峰,高約4米,面積150平方米,南北兩端鑿石階數級。供遊人攀登。峰西南下建有一石坊,橫額書"即武當"三字。石峰巔有舊廟一間,內訖真武。

千佛寺石窟歷史悠久,為我國石窟藝術瑰寶。1963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郭沫若同志親筆指示,要保護好千佛寺石窟,2001年與大石佛一起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寺石窟因物理、生物風化和水的侵蝕以及人為的破壞而損壞嚴重,千佛寺石窟造像頭部幾乎全毀。據說上世紀六十年代郭沫若還曾呼籲保護千佛寺石窟,不知到底是不是破四舊時被破壞。

千佛寺石窟為穹隆頂,地面橢圓形,窟內造像正壁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左壁一佛二弟子一菩薩,左前壁一菩薩,右壁一佛二弟子一菩薩,右前壁一菩薩。遺憾的是,除左前壁一菩薩外,其餘頭部已全部被毀。在四壁主像群的周圍密佈了大小龕像九百九十四尊,這些佛像從地面直鑿到壁與頂的交接處,所以稱為千佛洞,寺以洞名,這便有了千佛寺。

仔細察看,洞壁上塗有金粉,造像均施彩繪,但大多已脫落,依稀能看到紅、綠、藍、黑等色。自右前壁開始,左前壁終,環壁一週,共有七方題記,其中的一座佛龕正中“唐永淳二年”題記,仔細辨別能看清,上書:大唐永淳二年歲次癸未二月乙卯朔廿六日庚辰僧王寶明敬造當來彌勒佛一□上為天皇天后師僧父母內外眷屬大地法界一切眾生並得度災離難共法菩提俱登佛道。


千佛寺石窟前有清代捲棚頂抱廈一間,窟門上方刻清代書法家程澇書寫“佛國”二字,門楣刻元至元六年巴思巴文題記。四通石柱分立兩旁,上鐫:鑿破混沌別幻出,七寶山莊嚴妙相。燒殘劫盡常留存,千佛洞自在法身。佛國畢竟在人間,穿越千年的佛像無法超然世外,脫離了人的保護,佛像難求自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