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兵器在古代战争中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上)


弓是一种古老的弹射武器,主要由弓臂与弓弦两个部分构成,通过使拉弦张弓过程中所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从而把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出。

箭是弓弩射杀敌人主要借助的利刃。古人称箭为“矢",箭头叫“镞”。

箭矢起源于原始社会石器时代,用石片、骨或贝壳打制成尖利的形状安装于矢杆一端,即成有石镞、骨镞或贝镞的矢。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箭矢是1963年在山西朔县峙峪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薄燧石制成的石镞,其加工细致,镞尖锋利。

射礼: 中国古人重视弓箭的射艺。春秋战国时期,射艺是公卿大夫必须通晓的“六艺”之一,在国君会盟、宴会上被视为一种礼仪。汉代很多地方设有专门的机构教授射艺。西汉还规定每年秋季,对边塞军士进行射箭考核,以考核成绩决定奖惩。这种考试被称为“秋射”。 东汉画像砖《戈射收获图》。

弩是装有托柄和“延时结构”的弓。《吴越春秋》载:“弩生于弓。” 弩和弓的发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利用储存能量,然后释放出来,把矢射向前方。弩不仅可以发射重型弩箭,增大射程,命中率大大提高。


马陵之战:战国初期,魏国称霸,常与各诸侯国交战。公元前341年,在魏国与齐国的大战中,魏军统帅庞涓中了齐国军师孙膑减灶、撤兵之计,以轻车锐骑贸然追击齐军。一夜,庞涓追至马陵山丘地区,一棵巨树横在路当中。庞涓执火来到树下,只见“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八个大字。紧接着,埋伏在附近的齐军万弩俱发,顿时箭如雨下,魏军大败,庞滑自刎,魏国从此衰落。弩在此次战役中充分显示了其野战伏击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