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精選:4股獲機構強烈推薦

精工鋼構:技術引領,裝配式業務有望驅動快速成長

上市鋼結構龍頭企業,邁入快速增長期。公司是技術實力雄厚的上市鋼結構龍頭企業,深耕鋼結構市場,近年來裝配式建築業務逐步打開市場。2018年隨著訂單管理模式改變抑平鋼價擾動,疊加裝配式建築技術授權快速落地,公司訂單與業績實現快速增長。2018年公司新簽訂單123億元,同增20%,其中裝配式建築業務新簽約16.5億元,同比大增169%。公司預計2018年實現歸母淨利潤1.8-2.1億元,同比大增190%-239%。未來隨著裝配式業務持續開拓,公司有望邁入快速成長期。

鋼結構行業集中度趨於提升,政策推動裝配式建築發展打開全新空間。我國鋼結構市場規模約5000億元,空間廣闊,並呈現出市場化程度高、競爭激烈、行業集中度低的特點。但2015年後隨著鋼價大幅波動、營改增以及環保政策的影響,部分中小型鋼結構企業利潤不斷壓縮而逐漸被擠出市場,行業集中度趨於提升。與此同時,政策大力推動裝配式建築發展,地方政府、開發商及建築公司積極響應,包括鋼結構在內的裝配式建築技術、部件、總包工程需求均大幅增長,為行業打開全新成長空間。與PC預製件相比,鋼結構兼具安全性和可檢測性等諸多優勢。

技術與品牌優勢顯著,裝配式業務有望驅動快速成長。公司以“鳥巢”等一系列標誌性項目業績保持了業內強大的品牌優勢,傳統鋼結構領域以“高、大、難、特、新”項目見長,在裝配式建築領域研發出鋼結構裝配式綠色集成建築體系(PSC)領先行業,具備極高的裝配化率和整體交付能力。公司未來有望通以下三路徑實現業務轉型升級與業績快速增長:1)傳統鋼結構業務持續開拓新興細分領域;2)從專業施工向總包EPC轉型,擴大訂單規模的同時增強產業鏈話語權和盈利能力;3)通過裝配式技術合作輸出技術、衍生產品與服務(包括設計、構件銷售、運維服務等),帶來全新盈利增長點,促使公司從鋼結構建築商向技術服務商轉型。

投資建議:我們預測18/19/20年公司歸母淨利分別為2.0/3.5/5.0億元,EPS分別為0.11/0.19/0.28元(17-20年CAGR為100%),當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32/19/13倍,鑑於公司裝配式有望驅動公司高速增長,以及公司在業內的龍頭地位,應享受一定估值溢價,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裝配式建築體系合作協議簽署低於預期風險、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市場競爭風險、利潤率提升低於預期風險等。

絕味食品:無需擔憂控股股東減持可轉債

事件:公司控股股東聚成投資4月2日-3日減持絕味可轉債100萬張,佔發行量的10%。

評論:本次控股股東減持可轉債是投資交易行為,無需擔憂。本次可轉債發行總額為10億元,公司控股股東聚成投資獲配售絕味轉債2.8億元,佔發行量28%。公司轉債4月2日上市,上市當日漲幅28.02%。截至4月3日收盤,轉債價格為127.4元,漲幅27.4%。我們認為此次減持更傾向於投資交易行為,並非不看好後市,無需擔憂。

減持可轉債對控股股東股權稀釋作用極小。本次可轉債初始轉股價為40.52元,假設100%轉股,預計新增普通股2467.92萬股,佔全部轉股後總股本的5.7%。控股股東減持10%的轉債,對其股權稀釋作用極小。

主業穩健發展,新業務椒椒有味貢獻業績增量。公司當前基本面向好,主要體現在:1)主業穩健發展,2019年預計開店速度加快。公司2018年底門店數量約9920家,略低於萬店目標,2019年上半年加快開店速度,預計全年新增門店1000家以上。此外為抵消成本壓力,預計2019年會進行部分品類調價,貢獻單店收入增長。長期看,公司未來開店仍有翻倍空間,一二線城市加密、三四線城市下沉空間大。可轉債落地後新增7.93萬噸產能,3萬噸倉儲中心,有利於進一步提升供應鏈效率,平滑採購價格波動,提高公司盈利能力。2)新業務椒椒有味抓住串串品類高熱度,定位輕堂食,目標消費群體為年輕人及都市白領,與主業互補。此外在供應鏈、銷售端協同作用顯著。當前椒椒有味為直營模式,預計毛利率在65-70%,淨利潤率在20-25%,2019年新增200家門店,有望增厚業績。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公司基本面向好,安全邊際較高。考慮到新業務椒椒有味,預計公司2018/19/20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42/8.26/10.93億元,同比增長27.9%/28.8%/32.3%,當前市值對應PE分別為31.8/24.7/18.7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風險、食品安全問題、門店增速不及預期、新業務拓展不及預期。

龍淨環保:非電訂單翻倍,大氣治理領軍者望騰飛

業績基本符合預期。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94.0億元,yoy15.9%,其中除塵器及配套設備營收57.4億元,yoy25.1%,脫硫及脫硝工程29.8億,yoy-6.6%;歸母淨利8.0億,yoy10.6%,業績基本符合預期。業績增長主要因為非電行業排放標準趨嚴、環保督查倒逼,公司所積累的非電訂單業績陸續釋放,且在火電市場萎縮的情況下,火電訂單量相較去年僅略微下滑。2018年公司新增非電訂單83億接近翻倍,未來業績增長動力足。

非電市場快速釋放,公司技術領先,非電新增訂單翻倍。公司2018年新增訂單130億,大幅增長38%,年末在手訂單共172億元,yoy15%,保障未來業績增長。新增訂單中非電83億(yoy98%),電力47億(yoy-0.1%),非電佔比64%大幅提升,非電市場正快速釋放。主要系2017年以來,排放標準趨嚴、藍天保衛戰督查強化,推動非電市場發展,且供給側改革後工業企業盈利好轉,非電市場釋放加速。龍淨研發的“乾式超淨+”技術技高一籌,憑藉排放低、投資小(是活性焦法的一半)、運營成本低(比活性焦法低約45%)、佔地小等優勢,非電領域市場份額領先,未來訂單值得期待。

綜合毛利率下滑,費用率基本一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上升。公司綜合毛利率24.1%,下滑0.6pct,主要系2018年主要原材料鋼材價格較高,除塵器及配套設備、脫硫及脫硝工程毛利率分別為24.6%、22.8%,均下滑0.7pct。公司銷售費用率、財務費用率分別上升0.2、0.4,管理費用率下降0.8pct。此外,2018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4.1億元,yoy21%,主要系合同量增加導致預收賬款增加,2018年預收賬款69億元,yoy17%,應收賬款46.3億元,yoy31%。

非氣業務取得實質性突破,陽光控股入主增長保有後勁。2018年度新籤VOCS、土壤修復、管帶輸送、工業汙水處理合同分別為1.37、0.17、3.04、1.81億元,新興業務取得實質性突破。2017年陽光控股入主後為公司規劃進軍水汙染治理、固廢治理、土壤修復、智慧環保、VOC等環保領域,多點開花,未來龍淨有望藉助股東豐富資源、雄厚實力,打造環保大平臺。

投資建議:非電排放標準趨嚴,大氣攻堅戰督查倒逼,工業企業的盈利好轉,以上共同推動非電市場加速釋放。龍淨環保(600388)技術領先,訂單望不斷超預期。此外,公司新股東陽光控股實力雄厚,龍淨未來的產業整合值得期待。預計公司2019-2021年歸母淨利潤9.7/11.7/13.6億元,EPS分別為0.91/1.09/1.27元,對應PE為15/12/11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非電政策執行不達預期、市場釋放進度不達預期、新業務拓展不確定性。

中國交建:扣非業績快速增長,19年高目標彰顯信心

扣非業績增長亮眼,19年計劃收入提速。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4908.7億元,同比增長2%,按扣除振華重工(600320)後的可比口徑增長6.49%;歸母淨利潤196.8億元,同比下降4%,而扣非歸母淨利潤增長17.34%,主要因17年同期出售振華重工部分股權產生大額投資收益。分板塊看,基建建設/基建設計/疏浚分別實現營收4305/316/328億元,同比增長5%/17%/-4%。分區域看,境內/海外分別實現營收3955/954億元,同比增長8%/-19%,海外業務下滑預計主要受馬來西亞東部鐵路停工以及振華重工出表影響。公司計劃2019年營收增速不低於10%,較18年明顯提速。

資產減值損失與投資收益大幅減少。2018年公司毛利率13.5%,YoY-0.5個pct,其中基建建設/基建設計/疏浚業務毛利率YoY-0.1/-2.8/+1.0個pct。期間費用率8.0%,YoY-0.7%,其中銷售/管理(加回研發)/財務費用率YoY+0.03/+0.08/-0.66個pct,財務費用率減小主要因匯率變動實現部分匯兌收益。資產減值損失(含信用減值)同比少計提29億元;投資收益減少52億元,主要因17年同期出售振華重工股權取得40億收益。歸母淨利率4.0%,YoY-0.3個pct。實現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91億元,同比收窄336億元,主要系應收款項週轉速度放緩,以及上年同期收到若干大型項目預付款影響所致。收現比與付現比分別為92%和98%,YoY-1/+6個pct。

四季度訂單回暖,在手訂單充裕。2018年公司新簽訂單8909億元,同比增長1.12%,較前三季度提升5.1個pct,四季度單季增長12.44%,加速明顯。其中基建建設/基建設計/疏浚業務訂單分別為7710/491/570億元,YoY-2%/31%/18%。截至2018年末,公司在手訂單1.69萬億元,是公司年收入的3.4倍,訂單充裕。2018年新籤PPP投資類項目合同額1523億元,佔公司總訂單的17%,同比下降19%。公司擁有突出的PPP項目建設+運營能力,2018年已有18個投資類項目進入運營期(新增3個)並實現46億元營收,同比增長64%,未來PPP業務有望持續提升整體盈利能力,助力公司向基建綜合投資運營集團轉型。2019年公司計劃新簽訂單增速不低於8%,其中PPP投資類項目訂單1500億元。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1年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221/242/266億元,分別增長12%/10%/10%,EPS分別為1.37/1.50/1.64元,當前股價對應未來三年PE分別為9.1/8.4/7.6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週期波動風險、PPP政策風險、一帶一路政策不及預期風險、海外經營風險、匯率波動風險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