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輸穴的選用有哪些方法?臨床上如何運用?

五輸穴是十二經脈的特定要穴。《靈樞·九針十二原》說:“二十七氣所行皆在五輸也。”即指十二經脈和十五絡脈的作用重點就在五輸穴。

關於五輸穴的選用有哪些方法?臨床上如何運用?

《靈樞·官能》也說:“明於五輸,徐疾所在,屈伸出入,皆有條理。”指出五輸穴的刺法運用、氣血出入都是很有條理的。《內經》、《難經》中曾有多處論述。其選穴方法,可分以下幾類:

(1)五輸主病 五輸穴各有所主病症,《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載:“病在藏者,取之井;病變於色者,取之滎;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病變於音者,取之經;經滿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飲食不節得病者,取之於合。”後來《難經》在此基礎上作了補充和歸納。《難經六十七難》說:“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洩。”

上述記載,其立論有相通之處,現結合臨床應用作些說明:

井穴,臨床上多用於昏迷、厥證。《乾坤生意》說:“凡初中風,暴卒昏沉,痰涎壅盛,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稜針刺此穴(指少商)及少衝、中衝、關衝、少澤、商陽,使血氣流行,乃起死回生急救之妙穴。”從所列穴名可知,這些都是井穴。這是由於井穴是十二經脈之“根”,陰陽經脈氣相交之所。如《靈樞·動輸》說:“夫四末陰陽之會者,此氣之大絡也。”而厥證多由陰陽之氣厥逆錯亂所致,故常取井穴,以疏通其氣血而洩熱清神。

關於五輸穴的選用有哪些方法?臨床上如何運用?

滎穴,主要用於各經的熱證。陽經主外熱,陰經主內熱。如肝火上炎、肝陽上亢,常取肝經滎穴行間以瀉肝熱。

輸穴,位於腕踝關節附近,陽經輸穴主要治療各經的痛症及循經遠道病症。陰經之輸即原穴,能反應、治療所屬臟器病症,如心包經輸穴大陵,常用於治療心悸、心煩等症。

經穴,用於喘咳並不普遍,於循經遠道取穴時可配用。

合穴應用,“合治內府”主要指下合穴;手三陽的合穴多用於外經病;手足陰經的合穴適用於胸部和腹部病症。

(2)分配五行 《難經》開始將五輸穴分配五行,根據其間的生克關係,“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選用相應的輸穴。《難經·七十九難》說:“假令心病(心屬火),瀉手心主俞(大陵屬土),是謂迎而奪之者也;補手心主井(中衝屬木),是謂隨而濟之者也。”臨床應用稱此為“子母補瀉法”。

關於五輸穴的選用有哪些方法?臨床上如何運用?

(3)分主四時 五輸穴分主四(五)時,季節不同,選用五輸穴的側重點也不同。根據《靈樞·終始》的論述:“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時為齊(劑)”;《難經七十四難》提出:春夏刺井、滎,秋冬刺經、合。因為井、榮穴所在部位肌肉較淺,而經、合穴所在部位肌肉較豐厚,因而順應四時之氣針刺。這對於臨床上適當掌握針刺深度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於五輸穴的選用有哪些方法?臨床上如何運用?

但上述五輸配五時(季節)的觀點與《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所說的“藏主冬,冬刺井;色主春,春刺滎;時主夏,夏刺輸;音主長夏,長夏刺經;味主秋,秋刺合”不同。後者是從井主髒病,冬為閉藏之令以應髒來考慮的。當從井穴主開閉通竅的功能上去理解,不宜拘於“冬刺井”說。

關於五輸穴的選用有哪些方法?臨床上如何運用?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歡迎留言評論一起探討中醫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