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二字應該如何分開理解?“書”與“法”的最大區別在哪裡?

書法影響力


書法,其實就是用一定的書寫工具進行書寫的藝術,只不過它比一般藝術更加嚴謹,因為它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度規範,所以稱之為書法。

書法這兩個字可以拆分開來進行理解。所謂的“書”,並不是我們平時意義上的“書籍”,這個書不是名詞的“書籍”,而是應該理解為“書寫的動作”,按照書寫的意思來理解,作動詞。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曾經多次提到這個字。在《說文解字》【卷三】【聿部】中,對於“書”作如下解釋:

箸也,從聿者聲。商魚切,文四。這裡面,“箸”的意思是用小刀刻畫或者撰寫在竹簡上。我們看歷史電視劇,先秦以及秦朝初期,還沒有造紙術,因此,字跡都撰寫在竹簡上。既然是竹簡,工具就是刻刀。所以,這裡,“書”的釋義——箸也——就從其本意來說,指的當然是古人拿著小刀在竹簡上刻畫的這一個動作、狀態。

法,即代表一定的法度規範,書寫規範。從文字學意義上來說,法這個字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演變。

法,最古老的的一種寫法非常複雜,應該這樣寫“灋”,而右半部分其實是一個上下結構,一個“廌”加上一個“去”。“廌”就是獬豸,傳說中的一種神獸,它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他可以一眼看出來哪些人是好的哪些人是壞的。後來這個字並不是建國後才開始簡化的,而是從古代就已經開始簡化了,可見漢字簡化是歷史趨勢。因此,漸漸的,“廌”慢慢的就被去掉了,而只留下了這個“去”字。

當我們把“書”和“法”區分開來,分別對待的時候,這個時候,書法的一個完整的意義反而更為容易被人們所看到,所熟知。

作為一門書寫技藝,書法的書寫動作是受制於人的手腕活動的,而一切書寫書法的動作目的,就是為了解放書法書寫者在書寫書法過程中的手腕動作,讓手腕、指部活動的更加靈活、方便。

書寫書法的動作,在一定程度上是非常靈活方便的,這種方便而又靈活的書寫,可以讓我們的書寫更加自由。

具體來說,有枕腕、懸腕、懸肘等多個動作組合方式。這些都屬於“書”的方面。

對於“法”來說,“法”的方面主要是一系列法度的“規範”,比如中國書法中,古代書法在書寫書法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書寫方法,這些書法書寫的方式蘊含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書法的具體作品中,一個是書法的理論之中。

對於書法作品來說,需要我們在具體的、對書法作品進行考察之後,才能有所定奪,即對於他進行臨摹、進行學習,才能有所總結、有所創造。

這是一個相對來說不是很理性地階段,即它是一個偏重於實踐的過程,是靠我們在時間總慢慢摸索,獲得一個相對來說比較合理地規範感覺。

但是對於古代書法理論的整理,則在一定程度上是從文字角度,從概念、邏輯、判斷的角度進行分析評價得來的。

具體來說,書法的一系列規範、法度體現在書法的三個重要的技法上,即筆法、結構、章法。

筆法,是從用筆、運筆的角度,對於書法的書寫進行的分析,在用筆原則上來說,如何搭配宗峰、偏鋒、側鋒,如何進行鋒的藏和露,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學問。這些是筆法方面的“法”。

結構上,如何組織安排筆畫的穿插,如何進行筆畫的安排、迎讓、趨避,是非常關鍵的方面。這些結構化的要素,體現在書法理論上就是一系列書法結構規律,如《歐陽詢三十六法》等。

章法上,章法的佈局安排也體現出一定的規範性。這種規範性帶有某種約定俗成的意味。比如,印章加蓋的位置,每一個字、每一行字的安排佈局等。

“書”與“法”的概念並沒有我們想象中存在有那麼大的區別。作為一種規範,“法”是存在於一系列“書”的動作之中的,它是貫穿於書法書寫的全過程,包括對於藝術作品的鑑賞,法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是一種約束,更是中國書法最深層次的靈魂和精髓。


松風閣書法日講


書法二字,分開理解,何為書?何謂法?

依字義而釋,書法是籍以漢字為載體而書寫之方法。廣義特指藝術文化,有表情達意,陶治性靈,表現事理,薈萃風情,具有繩墨度量,之屬性。

何為書?用軟毫或硬筆書寫的過程為書,此特指書寫,

而從藝術角度,書的寓義特奧妙,許慎《說文解字》雲“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古人定義。

古人段玉載註釋雲“謂如其事物之狀也。”

古人劉熙載《書概》雲“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何謂法?寫字的方法,執筆用筆方法,點畫結構分佈(行次,章法)方法,筆勢筆意方法。

雅詞稱之繩墨,亦名曰規與矩,亦叫“法度”“尺寸”等諸多術語。

書法派生出很多領域,書品,書輯,書概,書斷,書格,書道,書鼎,書意,書譜,書翰,書髓……等,皆有其概念之義。


文字的形成:遠古黃帝,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造書鼻祖也,

由此開始了文字的演變至今。其中漢隸為以後的書法成熟起到奠基的作用。是由漢字實用屬性漸漸成為實用與韻賞雙重屬性。也乃由依類象形漢字之特徵變為表情達意的書法藝術。


狂喜淡墨a


顧名思義,“書法”者乃書寫之方法也,重點在“法”字。若“法”之不存,又何而為法呢?

所謂“書法”講究的就是一個如何寫、怎樣去寫的問題。懂得書法的人都知道,會寫毛筆字的人不一定懂得什麼叫“書法”。表面上看,好像能把毛筆字寫得橫平豎直、端端正正就叫書法。其實不然。俗話說“字如其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書寫習慣,呈現出不同的字體面貌,從字體裡甚至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情來。正如韓愈在《送高閒上人序》中所說:“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觀於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鬥,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於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後世”。可見書法裡藏著一個大大的“人”字,有著性格的顯現,有著情緒的表達。好的書法一定是這樣的。而那些如排算子一樣的所謂的“書法”,其實只是“碼字”,與真正的書法壓根就是兩碼事,因為你從裡面根本看不出書寫者的性情、襟懷和為人。這一下問題就明白了。正因為這樣的字顯示不出個性,看不到書寫者本人,因此按照現在書壇流行的說法,那隻能稱作“書匠”,而非真正意義上的書法。

初學書法的人因為缺少感悟,往往自視甚高,目空一切,很容易走進“書法”的誤區。悟性早者,很快就會走出來,無悟性者,即使練了一輩子,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書寫匠,有些寫到老也不懂得什麼叫書法。

官員和名人的練習書法,蹭地位和名氣的熱度我不反對,問題是這些名人和官員又沒有苦練的耐心,純粹是譁眾取寵,經高手稍事點撥,倒也確實能走捷徑,省卻不少的時間。正所謂“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由於抄近路、走捷徑,根基淺、底子薄,看似龍飛鳳舞、喧騰熱鬧,其實學得的都不過是皮毛。如果去掉“官員”“名人”二字,就事論事,也許壓根就談不上“書法”。



國人講書法,日本人講書道,“法”是法則,“道”是一種修行,相對而言,“書道”也許更能體現書法的藝術精神。練書法是好事,官員和名人的向書法向文化看齊也不例外,關鍵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天趣齋


書法,分開理解,會有不一樣的意思,,書即書寫形式,法即書寫法道,,,只書不得法,,沒有靈魂只法不為書不得骨架,,,兩者結合方為上成,,偏書者字無力道,偏法者書多無型,,,古人是先修書,再為法,,,這點在在張大千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書法結合走出自己的特色,,,,,,書有字型法有特色,,,五百年來一大千不是浪得虛名啊😄









北京大哥007


“書”是寫字,“法”是方法,“書法”其實就是寫字的方法。寫字本來不是藝術,加上方法即是往其中融入了藝術。帶有藝術感的字,會給予人們視覺上和心靈上美的享受。

作為一門藝術,“書法”二字不能分開理解,兩者也沒有區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書無法則不美,法無書則無用。

我們練習書法,也就是練字,把字寫得好看、有藝術感,就是我們的目標。“書法”沒那麼玄妙,沒必要鑽牛角尖,用樸素、真摯的眼光去看待最為合適。如果一味地探究、臆測其中的所謂奧秘,就成了清談,咋聽高高在上,事實上毫無意義。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倚齋聽風雨


“書”是動詞,表示書寫的具體過程,包括提按頓挫各種的肢體活動,“法”是法則,規律,表示寫字要按一定的遊戲規則,字法,墨法,章法等都有先人總結的經驗,如果有造詣深者,也可以自己創造新的規則,以供別人借鑑或指正。

“書法”就是按一定的規則書寫,不可胡亂妄為,各種書體都要規矩行墨。

在古代,寫字是很重要的事情,整齊,清楚,漂亮是最基本的要求,屬於科舉考試範疇內的,一篇文章,內容再好,字寫的歪七扭八,也會被閱卷者丟棄。

而現代,“書法”主要是著重於“藝術”價值,名人隨便寫幾筆有可能被追捧成“名作”,就有人花大價錢購買,所以當今社會,有人利用“書法”的幌子發財,我覺得是對“書法”二字的褻瀆。

“書法”不等於“藝術”,真正的名作,才可以稱為“書法藝術”。


鬱煥領001


書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現的藝術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涵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

從藝術層面講,書體或字體在書寫形式上,寫字追求形制美,書法追求藝術美。

從技術層面說,寫字只講求結體法度嚴謹,越規範越好,近似印刷體美術字的寫法,可以用個個獨立來形容,尤其是楷書這個特點最為明顯,比如,筆畫之間沒有意連,寫一畫停一下,再重新起筆寫下一畫,像兒童擺積木式遊戲似的,沒有節奏感、韻律感,書寫速度較慢(沒有約定)


辛醉X



小橋流水811小橋流水


該說的,大家都說得很齊全了。有兩個問題:

1、回答的人裡面,有幾個是真正的學過書法的?

我說得真正學過,是指至少對魏晉以來各時代知名書家的字,潛心臨習、研究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 ,並且對與之相關的歷代書家的理論分析著作均有所學、所思和所得。

2、如果你沒有真正的學過書法,你發表見解的自信來自哪裡?無知者無畏嗎?

不是因為聽得多見得多你就是專家了,這叫道聽途說;不是吃藥多了你就是醫生了,吃藥多了是你的病更厲害了。


命比紙厚一板磚


書法是中國的漢字文化藝術,書法有很多學習方式,有臨貼,臨本,個人認為,書法就是把文字用,筆,墨,紙,硯記錄到物體上的一種形式,通過書寫呈現出文字的,藝術,章法,規矩,表達出文字藝術載面的美。

書法不僅是表達文字藝術美,且有很多的人生的思想道德理念,一個書法家不旦字寫的要好,還得對自身的修養,審美觀,道德觀,人生價值觀,等豐富的社會理念和學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