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用藥誤區多,如何正確用藥?

胡椒大神二號


1、成人藥物治療兒童,容易出現不可預見副作用,所以兒童用藥最好選擇兒童用藥。

2、兒童用藥不單單依照年齡給藥,有時還要結合兒童的體重給藥,這樣更精準。

3、兒童發燒就濫用抗生素,其實兒童很多發燒是病毒感染,普通感冒病毒多為自限性,對症治療即可。

4、兒童低中發燒不濫用退燒藥物,因為適當發燒對孩子沒有傷害,還有激發孩子免疫力作用。

5、濫用激素,很容易掩蓋孩子病情,尤其在診斷不明的前提下。

6、藥物多種,容易成分重疊,中成藥多樣,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7、不會吞服,儘量選擇顆粒劑,以免發生嗆咳。

8、儘可能選擇水果味,以免孩子嘔吐影響治療效果。

9、不要濫用複方感冒藥物,如果沒有發燒,或者是鼻炎症狀,濫用長時間使用也會出現肝功能損害。

10、兒童有兒童的生理特點,器官發育不成熟,容易受到藥物理化因素影響而損失,所以兒童用藥要安全為原則。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必刪,請聯繫本人)

柯大夫為兒科主任醫師,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擅長兒童消化,呼吸系統疾病,慢性咳嗽,急慢性鼻竇炎,過敏性鼻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功能性便秘,肝功能異常,慢性腹瀉,牛奶蛋白過敏等疑難雜症及嬰幼兒營養髮育及餵養諮詢。有關兒科專業諮詢請來好大夫在線找柯友建主任。

與健康為伴,與醫生為友,歡迎轉發點贊、評論關注,點贊分享更是一種美德。有問題可以留言,柯大夫在休息時間會對典型提問針對性回答。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小兒時期包括新生兒期(生後28天內)、嬰兒期和兒童期,在此階段,小兒(尤其是新生兒)是很不成熟的個體。從解剖結構到生理和生化都處於不斷髮育時期,並且肝腎功能與成人差異很大。傳統的小兒用藥方案是按小兒體重、體表面積或者依照成人量折算,其共同特點是把小兒看作小型成人。實則有些適合成人的藥物小兒可能禁用,有些藥物小兒用量可能比按上述方法計算出來的劑量要大或小,有些藥物給藥途徑與成人不同。

小兒用藥要注意什麼呢?

一、明確診斷,合理用藥。

二、防止抗生素和皮質激素濫用。

三、選擇適宜的藥物劑型及給藥途徑。

四、嚴格掌握用藥劑量。

五、注意給藥時間和間隔。

六、重視藥物的依從性。依從性是指患兒對藥物治療的接受程度。解決方法:1、在保證藥效的前提下減少給藥次數和縮短療程。2、建議生產適合兒童使用的藥物製劑和規格。

七、將現代生物科技應用於醫藥領域,發展"精準用藥"技術。

現將實踐中常見的兒童用藥問題列舉如下:

一、自行加大劑量,以為劑量越大,效果越快,結果不僅沒有增強藥效,反倒增加了藥物的不良反應。

二、隨意服用"補藥"。

三、不按療程服藥,擅自延長或縮短服藥時間。

四、退熱藥使用不恰當。低熱時盲目使用退熱藥,或過量服用退熱藥造成汗出過多。

五、合併使用含有相同藥物成份的藥物,造成藥物服用過量。

六、服藥方法不適當,如口服補液鹽加水量不按藥物說明書,加水過少(或者過多),蒙脫石散和其他藥合用時沒有先服其他藥物,同時服用而影響其他藥物吸收。還有直接吞服泡騰片造成嚴重的呼吸道或消化道症狀。

七、分不清楚處方藥與非處方藥,或非處方藥使用不當(有的非處方藥對於一歲以下的小兒應禁止使用或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八、給藥途徑不當。(例如小兒退熱只需口服退熱藥或用退熱栓劑,不必注射給藥)。

九、濫用抗生素(小兒感染髮熱多由病毒引起,有些疾病有自限性,只要對症處理即可)。

中醫對小兒疾病的辨證用藥有豐富的經驗。

中醫認為,小兒有獨特的生理病理特點。生理特點:臟腑嬌嫩,形氣末充。生機勃勃,發育迅速。病理特點:發病容易,傳變迅速。髒氣清靈,易趨康復。

故此,小兒用藥有而下特點:

說醫、說藥、說健康。歡迎關注江醫生說健康。


江醫生說科普


小寶寶年紀尚小,不能明確指出身上的病症所在。在日常生活中,兒童用藥仍有不少“雷區”,在用法、劑量、說明以及產品類型等多方面都存在諸多隱患。下面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最專業、最權威、最科學的小兒用藥知識吧!

“顏色”雷區之——紅色OTC、綠色OTC都一樣?

OTC代表非處方藥——即不需要醫生的處方,消費者可自行判斷、購買、使用的藥物。但是,很多媽媽不知道的是,非處方藥卻還為以下兩類:

紅色(甲類)OTC只能在具有《藥品經營許可證》配備執業藥師或藥師以上技術人員的社會藥店,醫療機構藥房零售的非處方藥。

綠色(乙類)OTC除了在社會藥店和醫療機構藥房外,還可在經過批准的普通零售商業企業零售的非處方,比如有售藥資質的商超櫃檯、機場售藥櫃檯等等。消費者可以根據說明書自行服用。

“詞語”雷區之——咬文嚼字難分清

不宜

指某些藥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單獨使用或與其他藥物配合時對小兒會產生不利於治療的不良反應,不適合小兒使用。

慎用

提醒服藥時需小心謹慎,即在服用後要注意觀察有無不良反應出現,如有就必須立即停止服用,如沒有方可繼續使用。

禁用

即禁止使用,指某些藥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單獨或與其他藥物配伍時可產生嚴重不良後果,甚至影響小兒生長髮育。

尚不明確

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可不代表沒有副作用哦,特別是中成藥中常會出現此詞語,主要是由於中成藥成份複雜,缺乏相關臨床研究和數據。

“用量”雷區之——成人“縮小版”用藥即可

很長一段時間,兒童用藥都是以按照成人用量“酌量減半”“減量”標註,按成人“縮小版”給兒童用藥,這是極不科學的。

兒科專家表示,兒童疾病的藥物治療比成人複雜得多,不能簡單地將成人藥“打折”使用。兒童時期可以分為多個階段,如從出生至28天為新生兒期,28天至1歲為嬰兒期,1歲至3歲是幼兒期,學齡前期從3歲到6歲,6歲至12歲是學齡期……

不同時期孩子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和排洩能力都不同,絕不能僅僅按照體重、年齡或體表面積來換算,兒童肝、腎的解毒和排洩以及血腦屏障功能均不成熟,對許多藥物的代謝、排洩和耐受性差,兒科疾病的藥物治療比成人要複雜得多,應根據不同時期孩子特點和具體病情確定治療方案。

現如今,兒童量身定製藥物問題仍亟待解決,這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和兒藥企業的共同努力。

“選擇”雷區之——亂用藥物不會釀大禍

兒科專家表示,隨意拿成人藥給孩子吃的父母並不少見,例如有些成人感冒藥能收縮上呼吸道毛細血管,還能興奮中樞神經,這類感冒藥是治療成人感冒的常用藥,但不可以給寶寶服用。

另外,現在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一生病可急壞了家長,恨不得病能立刻好,於是要求醫生為孩子輸液治療。殊不知,輸液和其他給藥途徑相比,危險係數要大得多,嬰幼兒輸液容易發生輸液反應或引發各種臟器損傷,甚至造成終身殘疾,嚴重者還可導致死亡。

因此,家長們切不可強求醫生為患兒進行輸液治療。寶寶生病後,能不用藥就不用。如需用藥,一定要首選兒童專用藥,同時還要精準把握藥量。

“情緒”雷區之——孩子生病家長焦慮萬分

寶寶生病時,家長容易陷入極端狀態,過於焦急關心,反反覆覆跑醫院。以發燒為例,寶寶發熱屬於疾病的一種炎症反應,不必過度驚慌恐懼。

一般在呼吸道感染3天后病情好轉,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如果孩子體溫在38.5℃以上才需用退燒藥,任何退燒藥均需間隔4-6小時後使用,一天不超過4次,期間家長應持續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

如果帶著孩子反覆跑醫院,不僅容易導致用藥過量,而且在流感高發季,更容易導致反覆感染。因此,面對孩子生病,家長要保持理性的心態並遵守醫囑,不要隨意增減劑量和療程,並需時刻留意寶寶的病情變化。


公益醫學育兒百科


最近是流感的高峰期,不少兒童也都中招,很多家長為了想孩子的病儘快好,於是則選擇病急亂投醫,不注意藥品類別、副作用,甚至是將成人藥縮小用量給孩子服用,結果給孩子帶來了許多不良影響。而根據數據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約有3萬名因用藥不當而兒童耳聾,約有7000名兒童死亡。可見,兒童用藥並非是小事,一旦注意不當,帶來的後果可是家長們不可設想。

所以今天就給各位家長介紹幾點新生兒用藥的注意事項:

一、切勿隨意用藥

千萬不能隨便用藥,特別是解熱鎮痛藥和抗生素。退燒藥的用量不可過量,用藥時間也不可太長。因為這一類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也會有副作用。

二、用藥種類要少而精

用藥時要做到“少而精”,也就是說盡量只吃一種藥。如果迫不得已要同時吃好幾種藥,請嚴格遵守醫囑錯開服藥時間,儘量避免幾種藥在體內相互作用產生毒副作用或者相互作用降低了藥物的效果。

三、用藥劑量遵循醫囑

用藥劑量要嚴格聽從醫生安排,因為新生兒用藥劑量和成人不同。很多藥如抗生素、退燒藥等都是根據新生兒的體重計算出來的,父母不能隨意增減藥物劑量,或者隨意停藥。

四、看清藥物說明很重要

用藥之前先看懂藥物說明,瞭解其毒副作用。在用藥過程中,各位父母還要留心觀察,如果寶寶出現了異常情況,家長們應該馬上停止用藥,並帶其前往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

五、家庭用藥務必謹慎

現在非處方用藥非常多,許多父母會選擇自己給寶寶用藥。這時,父母千萬要謹慎,既不能選擇成人藥物,也不可以按照成人的劑量給藥,最好還是遵循醫囑。


兒科主任郝鵬鍇


這個問題,值得大部分人關注,兒童是國家和家庭未來的希望,作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現在二胎放開了,有些作為哥哥姐姐,都很關心兒童用藥問題,作為一個醫務人員,有必要科普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由於兒童處在一個不斷成長髮育的階段,生理特點和藥效學和成人差別較大,因此兒童用藥不是成人縮小版,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根據兒童生長髮育的不同階段,選擇合理的給藥方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藥物選擇

兒童新陳代謝旺盛,血液循環時間短暫,肝腎功能發育不全,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藥物的代謝、排洩等慢慢的成熟,所以不同年齡段用藥特點不同。

新生兒期(出生28天前)

兒童與成人的差別通常認為是因藥動學所致,但新生兒也具有藥效學方面的特點,如新生兒對地高辛比較耐受,通常單位體積較成人心臟病用量大(注意是單位體積),對嗎啡特別敏感,容易引起呼吸抑制,應禁用。由於水、鹽的調節能力低。過量水楊酸鹽(阿司匹林代謝產物)易導致酸性中毒,長時間的應用糖皮質激素誘發胰腺炎的可能性遠大於成人。除此之外,一些藥物還會引起新生兒特異性反應,如氯黴素中毒導致灰嬰綜合徵,磺胺類藥物過量引起黃疸等。

嬰幼兒期

抗膽鹼藥、苯丙胺等有噁心等不良反應的藥物,會影響兒童食慾而減少營養的吸收。

嗎啡、哌替啶及中樞性鎮咳藥可待因等容易引起呼吸抑制。

由於嬰幼兒很那發現氨基糖苷類的早期中毒指徵,一旦發現聽力損傷,大部分造成終生聾啞。應避免使用。

嬰幼兒發生腹瀉時,慎用止瀉劑,以免腸道毒素吸收增加而致全身中毒。

便秘時應先從改善飲食著手,必要時應使用緩瀉劑,絕不可用峻瀉劑。

兒童階段

兒童期代謝速率快,代謝產物排洩也快,對鎮靜藥、磺胺類藥、激素等的耐受較大,但對水、電解質的調節能力差,容易受外界或疾病的影響引起平衡失調。所以使用酸鹼、利尿劑時則容易發生不良反應,應間歇給藥,用量不易過大。

兒童期牙齒生長旺盛,四環素類藥物和鈣鹽等形成絡合物,形成四環素牙,應禁用。

皮質激素可影響鈣的吸收和骨鈣代謝,雄激素及同化激素可加速兒童骨骼融合,也能抑制兒童骨骼生長,影響身高。

給藥途徑的選擇

一般來說

輕中度疾病和年長兒童儘量採用口服給藥,選擇合適的劑型。

危重症患者及新生兒多采取靜脈給藥。療效確實可靠。

皮下注射給藥可損害周圍組織且吸收不良,不適合新生兒,應少用。

年長兒童肌肉血管豐富,肌注吸收好,但應避免刺激性藥物。

地西泮溶液直腸灌注比肌內注射吸收快,因而更適用於迅速控制小兒驚厥。

兒童皮膚黏膜用藥溶液被吸收,可能會引起中毒,體外用藥應注意。

劑型的選擇

如果有兒童劑量的藥物選擇,儘量選擇兒童劑量的藥物,不要按成人的劑量來分次給藥。

應選擇兒童服用口感好的藥物,如糖漿劑和含糖顆粒加入水果香料改善口感等兒童容易接受的劑型。

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儘量選擇半衰期長的藥物,可減少給藥次數和給藥天數,避免小兒出現怕吃藥等情況。

劑量的確定

按年齡計算:

[0.01*(14+月齡)]*成人劑量(適用於1歲以內嬰兒)

[0.04*(5.5+年齡)]*成人劑量(適合於1-14歲兒童)

這個計算方式的缺點是個體差異大。

按體重算:

兒童體重(kg)/成人體重(kg)*成人劑量(g/kg)

該公式按成人60kg計算,一般計算所得用量偏小。

按體表面積計算

體表面積(㎡)=體重(kg)*0.035(㎡/kg)+0.1㎡

兒童用藥量=兒童體表面積(㎡)*兒童劑量/㎡。

這個公式適用於30kg以內的兒童,30kg以上者,體重每增加5kg,體表面積增加0.1㎡。

本文只做參考,具體以臨床醫生為準。

喜歡我的回答的歡迎關注。更多用藥知識繼續呈現。


草根藥師


關注我 關注兒童安全用藥

一、首先看一組數據:
《2016年兒童用藥安全調查報告白皮書》發佈中,提出和很多問題,網上可以搜到原文,請大家參做閱讀。數據顯示:超過八成的家長給孩子用藥存安全的隱患,最主要是:不合理用藥與缺少兒童專用藥。


二、兒童用藥的常見誤區

1.服用方式誤區:用糖,果汁、飲料,牛奶等加入藥裡,或者剝去膠囊服藥等。這是家長們最經常犯錯的地方。
飲料中的糖,酸性物質,等等可以與藥物中的有效成分發生反應。降低藥物效果,或者產生其他不利成分。影響藥效或者影響吸收。

對於膠囊,有些家長喜歡剝去膠囊,把藥物融化於水後喂孩子。這是不可取的。膠囊的目的是:提高膠囊沒內藥物的穩定性,延遲持續釋放有效成分。剝去後,容易影響其穩定性,加不良反應,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

2.退燒藥的濫用:現在網上傳著很多文章或者所謂教授的手稿寶典,教你如何用退燒藥。這是非常危險的,3個月以下的嬰兒發熱應慎用退燒藥,發熱未明時,不建議亂用退燒藥,以免影響醫生的判斷和治療。

3.營養素以及維生素補充劑的濫用:孩子都是家長的寶貝兒,很多家長盲目的補充維生素,但是長期大劑量應用會造成兒童健康損害。說幾個例子:維生素A過量可出現胃腸道反應等中毒症狀,電視廣告中的鋅過量會損害巨噬細胞,同樣的,鈣過量會造成孩子骨頭過早鈣化,影響孩子身高正常生長。所以,正常飲食比補充維生素更有效和安全。

歡迎大家關注,有問題請留言,我將繼續發佈孕婦、兒童安全用藥指南,乳房疾病科普系列優質問答和文章。


乳腺科楊醫生












央視1套的公益廣告,每次看到都禁不住淚目。

我是藥師,也是家長,在給我的孩子用藥前,不忽視,不將就,總是要諮詢一下專科醫生或者高資質的藥師。兒童安全用藥,一定要慎重認真選用藥物。

比較這兩個數據:3500和60,兒童專用只有60分之一!當前兒童用藥安全信息和兒童專用劑型的缺乏使兒童用藥處於危險的狀態。基本上,我國現狀兒童用藥成人化,也就是說是成人的縮小版!無論是《藥品管理法》,還是《藥品註冊管理辦法》,都沒有專門提及對兒童劑型的要求及註冊要求。

另外,兒童製劑的研發週期更長,時間回報更長,臨床試驗複雜程度危險程度高於成人,定價的不合理,使藥企研發積極性下降了很多。



兒童用藥的誤區,我認為主要有3點:①超劑量,②濫用,③方法不對。

㈠超劑量:
①兒童用成人藥(由於兒童發育不完全,肝腎功能不完善,所以不是單純用體重計算不一定可行),②因為病情變化,不遵醫囑,擅自增加或減少劑量,③幾種同類藥物一起服用,④小孩把藥當糖吃了等。



㈡濫用:①濫用維生素,②濫用抗生素(一點咳嗽,流鼻涕就著急上抗生素),③濫用其他藥物等。


㈢方法不對:①用果汁、牛奶送服,而不是用白開水,②把腸溶片(膠囊),緩控釋片(膠囊)碾碎,③用藥時間、時機不對等。



兒童安全用藥,關乎你我他!不僅僅要健全的法律法規支持引導,還要全體醫藥工作者保駕護航。當然,作為家長,應該要掌握一點兒童安全用藥的基本知識。



手機純手打,歡迎各位指導指正!


來去去去就來


感謝您的邀請,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吳一波來回答您的問題。

簡單來說,兒童因為其特殊的生理狀況和還未完全成熟的免疫系統,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攻擊,藥物的使用也應格外注意其服藥禁忌、用藥量及時間等。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幾種常見的兒童藥物使用時的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活菌散與抗菌素應分開服用,至少間隔2小時以上,而且活菌散高溫下易被殺滅,因此在服用時要用涼開水沖服。例如酪酸梭菌活菌散,它是一種活性益生菌,進入人體腸道內繁殖而起作用,如果同時加服抗菌素時,抗菌素在發揮作用的同時也會把益生菌殺滅了,那麼酪酸梭菌活菌散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蒙脫石散與其他藥物應分開服用,蒙脫石散在用於治療時,會在腸道內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妨礙了其他藥物的吸收,因此蒙脫石散在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時,應在空腹時另服,隔一個小時以後才能服用其他藥物。

空腹或飯後服用的藥物,例如健胃藥、抗酸藥、止瀉藥等應在空腹狀態下服用,以利於藥物吸收迅速、安全,助消化藥或一些對胃腸道刺激大的藥物應在飯後服用,可以更好地發揮藥物作用或者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分散片、泡騰片這兩種劑型的藥物因其制各工藝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服用方法的不同。

泡騰片遇水後會產生氣泡,口感很好,使兒童能夠具有很好的用藥依從性。但是曾有過報道直接吞服泡騰片以後引起消化道出血的情況發生,所以泡騰片不能夠直接吞服;分散片極易溶於水形成溶液劑後吸收更完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缺鐵性貧血的患者在服用鐵劑時,用果汁送服或同時加服維生素C的話可以提高鐵元素的吸收利用率也可減少胃腸道反應,服用鐵荊應在兩餐之間,不能與牛奶、茶水同服,以免影響鐵劑的吸收。

不能用茶水、果汁、可樂、牛奶送服藥物。這是因為茶水含有鞣酸,能與一些金屬元素髮生糅合反應;果汁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能與鹼性藥物反應:同樣的道理可樂及牛奶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因此上述飲料基本上不能與藥物同服。

中、西藥應分開服用,間隔一小時以上的時間,這是因為中藥當中的成分很複雜,同時服用時彼此之間會產生一定的化學變化。可能會增加藥物毒性,從而給機體帶來一定損傷。

如果您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上關注,更多健康知識和您分享!

有些孩子不能吃下有苦味的藥物,家長會用糖水來送服,或者中藥湯劑中加入糖以矯正口味。但是糖中有很多的鐵及其它微量元素,會與中藥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形成沉澱,影響吸收和療效。糖還會干擾微量元素及維生素類藥物的吸收,能夠抑制退燒藥的退燒作用。因此用糖水服藥要根據藥物性質和目的來確定能否使用。

發熱是人體正常的免疫反應,在體溫超過38.5℃時才考慮使用退燒藥,首選含有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成分的混懸劑或滴劑。退燒藥只是對症治療,並不能解除疾病的致熱原因,由於用藥後改變體溫,可能掩蓋病情,影響疾病的診斷。因此,在退熱的同時應該找出病因,及時針對病因治療,及時就醫非常重要。

在感冒的過程中,由於免疫力下降,孩子經常出現一些細菌引起的併發症,表現如扁桃體發炎、濃鼻涕不斷、有黃痰等症狀,這些往往是細菌引起的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療。抗生素治療比較複雜,媽媽不要自作主張給孩子使用抗生素,請遵從醫生或藥師的叮囑進行治療。

問題回答:山東大學藥學院 杜智勇 審核:吳一波

吳一波


兒童作為特殊群體,全身各組織和器官尚處於生長髮育階段,用藥不當常不但難以治療疾病反而使病情加重。關於兒童用藥家長們有哪些常見誤區,又應該如何合理用藥呢?

誤區一 給小孩服用成人藥物

兒童不是縮小版的成人,身體各器官功能,尤其與藥物代謝密切相關的肝、腎功能發育不完善,不可隨意將成人藥物粗略減量給兒童服用。確有需要給兒童使用成人藥品時需諮詢醫師、藥師,根據兒童體重或體表面積折算服藥劑量,並使用刻度精細的量杯、藥匙、滴管等量取藥量。

誤區二 小孩服藥後症狀消失,立即停藥

症狀消失並不代表疾病痊癒。如果所用藥物是針對病因時切忌症狀消失就停藥,如抗生素治療細菌感染症狀好轉可能只是致病細菌喪失戰鬥力,但未被完全清除,此時停藥易致細菌“復活”,出現病程反覆。但如果是服用藥物對症治療(如止瀉、退燒)症狀消失後即可停藥。

誤區三 拒絕使用抗生素、激素藥

有避免濫用抗生素、糖皮質激素的意識是對的,但正確方式是嚴格把握用藥指徵。使用這類藥物需經醫生明確診斷,切勿自行用藥。如果確診為細菌感染性疾病如肺炎、急性感染性腹瀉、猩紅熱時抗生素就是首選藥物,另外如重症肺炎導致休克、胸腔積液使用糖皮質激素將會有效緩解病情。

誤區四 小孩吃藥吐 需要補吃嗎

兒童胃腸道易受藥物刺激而出現服藥後嘔吐。是否需要補服藥物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嘔吐發生在服藥半小時內,這時藥物還在胃裡吸收量很小(藥物主要在小腸吸收)。如果是治療嚴重急性疾病的退燒藥、止瀉藥可以等寶寶情緒穩定不哭鬧後酌情補給藥物。但對於長期服用的藥物一般嘔吐後不建議補服。因其用藥一般按療程服用,少服一兩次不影響總體療效,但補服藥物不慎可能增加毒性,像抗腫瘤藥替莫唑胺說明書明確指出“如果服藥後嘔吐,當天不服用第二劑”。

作者:蔣瀾 深圳市南山區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臨床藥師 藥事網成員


藥事健康


小孩生病父母都很著急,但是兒童身體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在用藥過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謹慎。一般來的,小孩生病應該去醫院兒科門診進行診療,但是也有部分地區醫療條件差,地處偏遠,或者部分父母自覺對有些疾病有一定的認識,著急之下會給孩子用藥。



相同的疾病或症狀,許多藥物成人可以用,但是對小孩卻傷害和風險大於療效。在這裡我推薦一個APP,叫用藥助手,大部分的藥物,大家在裡面都可以查的到適用人群、禁忌症、毒副作用,甚至是價格。

裡面有兩條特別注意的事項

  • 兒童用藥注意事項
  • 孕婦用藥注意事項

如圖是在APP裡查到的尼美舒利的一些說明





總之非常的好用,簡直居家之必備良品!!!大家在給小孩用藥之前先花幾分鐘查一查看一看,可以避免很多錯誤,減少誤用藥物對兒童的傷害。

以下是我在臨床總結的一些兒童慎用,甚至禁用的藥物。

1、氨基糖苷類:常見:慶大黴素、阿米卡星、鏈黴素、卡那黴素、小諾米星、大觀黴素、新黴素等

禁忌:6 歲以下兒童禁止使用,6歲以上慎用,

原因:使用過量會導致聽力下降,嚴重者可使聽神經發生變性和萎縮,從而導致不可逆性的耳聾、耳鳴。禁止與速尿合用,可加強耳毒性;禁止與頭孢菌素合用,可致腎功能衰竭。

2、阿司匹林及其複方製劑。

禁忌:3個月以下兒童禁用。

原因:兒童患者,尤其有發熱及脫水時,使用阿司匹林易出現毒性反應;急性發熱性疾病,尤其是流感及水痘兒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發生瑞氏綜合徵(一種常見的急性腦部疾病,病死率高達50%)。

3、萘普生、雙氯芬酸、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吡羅昔康

禁忌:2歲以下兒童禁用萘普生;12歲以下兒童禁用尼美舒利;14歲以下兒童禁用雙氯芬酸;15歲以下兒童禁用美洛昔康;兒童禁用吡羅昔康。

原因:這個相信大家在很多科普帖子已經看過。非甾體抗炎藥均可能引起致命的腎損害、胃腸出血、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除外);尼美舒利即使短期使用也可引起無症狀的、致命的肝損害;吡羅昔康、美洛昔康所引起的嚴重皮膚反應的風險高於其他非甾體抗炎藥物。

4、大環內酯類:紅黴素、無味紅黴素

禁忌:2 個月以內儘可能避免使用,2個月以上慎用或醫生密切監護使用。

原因:嚴重者導致兒童肝臟損傷、肝功能衰竭、藥物性肝炎,甚至死亡。

5、阿苯達唑、左旋咪唑。常見的驅蟲藥。

禁忌:2歲以下兒童禁用阿苯達唑;1歲以下兒童禁用哌嗪、噻嘧啶;兒童禁用左旋咪唑。

原因:2歲以下的兒童接觸蟲卵的機會要少,一般不需要服用驅蟲藥;兩歲以內的幼兒肝腎發育尚不完善,藥物會傷害幼兒的肝腎。

阿苯達唑,左旋咪唑:均可導致腦炎綜合徵、急性脫髓鞘腦炎、遲發性腦病。其中,阿苯達唑的腦炎樣反應發生率較低;左旋咪唑發生率較高(臨床已極少使用)。

6、磺胺類:複方新諾明(SMZ-TMP)

新生兒忌用,可產生高鐵血紅蛋白血癥,臨床表現為缺氧性全身發紫;

新生兒黃疸,2 歲以上醫生指導下使用。

7、喹諾酮類藥物

常用藥物: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禁忌:18歲以下的小兒及青少年不宜使用。

原因:喹諾酮類藥物用於數種幼齡動物時,可致骨關節病變,特別是負重骨關節軟骨組織的損傷。

8、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常見的成人治療胃痛的藥物。

禁忌:16歲以下兒童不推薦使用。

原因:西咪替丁可通過血-腦脊液屏障,具有一定的神經毒性,幼兒用藥後易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毒性反應。

雷尼替丁禁忌:8歲以下兒童禁用。

原因: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連續使用均對小兒的肝、腎功能、造血系統和內分泌系統有一定損害。雷尼替丁的不良反應較西米替丁少而且輕。

由於小孩禁忌用藥太多,不一而足,希望大家還是要下載一個用藥助手,即便是一些日常用藥,在給小孩使用之前,也要先看看有沒有小孩禁用情況!


我是醫萌醬,一個淘氣又喜歡答題的普外科醫師,竭力用最簡單的方式給大家做科普,歡迎大家留言、關注和討論日常遇到的醫學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