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逛瀋陽桂花市場,買懷舊吃食,逛一圈花不幾個錢,三頓飯都有了


瀋陽朋友推薦我去桂花市場轉悠轉悠,這個市場規模大、乾淨、東西全,漢族、回族、朝族人民日常生活所需都可以在這兒找到,而且別看它不是露天市場,東西也不貴,圖為桂花市場的大門,名字就挺好聽的啊。

一進門就瞅見好幾家老式點心鋪,小桂花頓時贏得了我的心,稍稍走近點兒,那種舊時餅乾攤特有的油甜香氣直衝鼻子,光是這股子懷舊的味道,我看啥廣告都不用做了,識貨的人一定聽鼻子和眼睛話,你看啊,小時候那些零嘴基本都能找到:酥餅、舌頭糕、發麵餅乾、爐果、八裂餅、槽子糕……

蛋黃片兒和爐果挨著,讓老闆拿了一個爐果我聞聞瞅瞅,嗯,味道很新鮮,沒有放久了那種咔了味兒,火也烤得大,深得我心,兩種各買點兒,又購置了兩塊桃酥,那個油那個酥哇,這東西存不住,得趁新鮮吃,兩天就能化神奇為腐朽,香味都被偷換成油耗味兒。午飯就吃它們了,衝碗油茶麵再……


東北人的骨髓是豆角和酸菜味兒的,我們的胃離不開豆角和酸菜,無論何時何地,想快速取悅東北人,給它上這兩樣菜準沒錯。現在這個季節的豆角都是大棚裡的,15塊一斤,買了點兒,燉土豆,再放倆發麵玉米大餅子,偽裝成農家鐵鍋燉。蠶蛹42一斤,在那直扭,略貴。

身材和氣質都很像綠巨人的大綠茄子,瞅著挺好看,皮也薄,但是吃起來總覺得少茄子味兒,蒸著吃,蘸蒜泥還勉強湊合。

比車釐子大不了多少的小水蘿蔔也上市了,看著怪歇罕人的,還有各種東北人飯桌上少不了的蘸醬菜,其實只要是新鮮蔬菜,東北人可以拿大醬蘸一切,除了經典的大蔥、尖椒外,聽說還有人蘸菠菜、芹菜、苦瓜……

看這剝好皮的發芽蔥,水靈靈的清新動人,文學作品裡形容女子漂亮的手指,就拿春蔥當參照物,說“指如削蔥根”,就是像削好的蔥根唄,白嫩白嫩的--纖纖軟玉削春蔥,長在香羅翠袖中……你看,像秋天冬天的蔥還不行,乾巴拉瞎不水靈啊,必須得是春蔥,它嫩,嫩得出水,要拿秋冬的大蔥形容姑娘,人就該生氣了……

海帶攤,賣海帶的小夥很帥氣,他身形頎長,笑容陽光,一把把扯著被子一樣的大海帶,把它們都整理成卷,方便人挑選,東北人愛吃海帶,尤其這種新鮮的,回家涼拌還是做湯都不賴,而且海帶不是可以預防很多疾病麼,好吃不貴還。


東北的市場咋能少了拌菜攤兒呢,最近這東西看太多了,估計你們都能認全了吧,此櫃無難點,自己默寫吧。

此櫃亦無生僻菜,都是些最常見的小拌菜和鹹菜,那一大塊肉皮凍是不是挺誘人?但一般外頭的凍不太敢買,總擔心放膠了,咱沒花明膠錢,就不愛佔商家那便宜。

這個是東北特色美食嘍,我管它叫“五花大綁小肘子”,豬肘子,南方叫蹄髈,加調料烀熟後,剔骨,再將肉和皮緊緊地用線紮上,給它穿上緊身衣唄,待冷卻後,其內部的膠原蛋白就把皮肉牢牢粘住了,切的時候先解羅裳,鬆綁後的小肘子肉質紮實彈牙,切大片像花兒綻放,有明有暗,所以也叫肘花……

東北爺們最喜歡的經典家常下酒菜,炸花生米、炸黃豆啥的……幾塊錢一袋子,這玩意兒抗吃啊,一袋能頂好幾天。

這家好,有花生蘸,紅糖和白糖的都有,我愛吃這個,買了白糖的,吃這個吧也有風險,得看商家良心,吃的時候不敢一口一個直接扔嘴裡嚼,因為總能碰見發黴的,那滋味跟嚼個蒼蠅差不多,所以後來長記性了,先咬半拉糖殼瞅瞅……

罈子雞和各種香腸、小肚、燻醬雞翅、雞脖子、雞腿、雞肝啥的……一走一過聞著可香了,我發現東北人整這些燻醬下酒菜賊厲害,會吃的人就愛琢磨。

瀋陽特色美食之一就是雞架,你看吧,大街小巷總能看見“雞架”倆字,做法呢,有烤的,有炸的,有燻的,有拌的……都很有特色,而且這價格也特別貼近生活,十塊錢仨,一個雞架啃下來,咋地也能消磨半個多小時,處女座估計耗時更久……

內蒙古河套的現壓麵條,粗的細的寬的圓的都有,論斤稱,我買了一小坨,準備明早做個小辣椒雞蛋醬配著吃,四塊錢,仨人吃就足夠了。這市場很長,而且非常乾淨,沒有嘈雜的噪音,有點兒像個生鮮大超市,有時間可以去溜達,一圈下來花了30多塊錢,一瞅三頓飯都掂對出來了麼,猝不及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