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寫太假,實寫太俗,舊體詩的未來在何處?

詩語淡然


回詩語淡然兄:

唐人有兩句寫實詩,用字明白如話,卻不覺得俗:蓬臏荊釵世所稀,布裙尤其是嫁吋衣"。

郭沫若先生一次到某景區,有一農民詩人留有一首詩,其中有兩句寫實:"一道飛泉晴亦雨,千張橋木夏疑秋",就是這兩句詩,引得郭老看望了這位農民。

所有的絃樂樂器,都得把弦崩緊才能發聲,怎麼崩緊?把弦向兩個方向拉,把這個道理用在寫詩上就是:把不俗的東西寫俗,把俗的東西寫得不俗,詩味自己就出來了。有位詩人寫船家撐船竹竿:

自從到郎手,淚滴從未乾。

這兩句也很俗,感情多麼豐富動人。


匹夫有擇762


你說虛的太假,梅園老人就先給你來首虛的:

瑤池阿母綺窗開,

黃竹歌聲動地哀。

八駿日行三萬裡,

穆王何事不重來。

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七絕《瑤池》,詩人李商隱到過西王母的瑤池嗎?沒有,這一切都是詩人想象的,但這首詩雖虛但一點也不假,聯繫詩的本意,根據神話傳說,穆王西遊崑崙山時受到西王母酒宴的熱情款待,並作歌與穆王,穆王答應三年之後再來,奈何穆王命短未能赴約,西王母還在翹首以待,打開窗戶聽到的不是穆王隆隆的馬蹄聲,而是周穆王自已所作哀民歌《黃竹歌》,再聯繫詩人李商隱所處的生活時代,唐未諸位君王為追求長生不老而服仙丹,但最終還是同凡夫俗子一樣身死魄散,這明顯是一首隱喻的諷刺詩:負西王母事小,負天下黎明百姓事大。梅園老人認為,這首虛的詩不僅不假,而且讀起來很有感染力。

梅園老人再給你弄一首實打實的:

雨裡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

閒看中庭梔子花。

這是唐代詩人王建《雨過山村》七絕,詩人描寫的雨後山村田園景物再尋常不過,句句都是實實在在的,詩中的村婦村姑肯定也是土得掉渣,就是這樣一首詩,你認為俗嗎,除非你不懂詩,我的哥!這是一首構思巧妙,極富山村勞動生活氣息的好詩啊,前一聯通過景物描寫點明題意,後一聯截取生活場景的一個片斷,由於詩人抓住了雨後山村景物和人物的本質,使得全詩充滿著詩情畫意和濃郁的鄉土氣息,讀起來含蓄而又溫藉,回味無窮。

虛的太假,實的太俗實際上是一種不知詩為何物的幼稚愚見,詩是有感而發的吟詠之句,是什麼讓你感到虛而假的,詩也並非人物傳記或真實的敘述歷史事實,又是什麼讓你感到實而俗的?高明的詩人都把虛和實結合起來寫,實的描繪景物,虛的抒發情感。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舊體詩的出路在哪兒,梅園老人也可明確的告訴你,只要你多背誦一些古典詩詞,明白其中的意思,舊體詩的出路可能就在眼前,作為一個人,你總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吧,既使你沒有眼睛,是個瞎子,你總得有自已的思想吧,把你發現的美和思想也可以寫成詩呀!你會說舊體詩太難了,要求對仗,格律等,那麼多古典詩詞你怎麼不拿來用??格律方面的知識學點就可以了,關鍵在於你自已不肯學習,"欲知子美高人處,只把尋常話作詩"再說舊體詩並非需要多麼高超,梅園老人認為舊體詩還是有出路的,舊體詩和現代白話詩相比,舊體詩讀起來琅琅上口,更深中國人民的喜愛,平常託物言志,借景抒情用舊體詩更能表情達意,而現代白話詩則越來越晦澀難懂,路子也更窄了。

如果不是為了名利,請熱愛舊體詩吧,因為它是古代詩人智慧的結晶。在塵囂直上,物慾橫流的社會,我們吟哦誦詠舊體詩也是一種難得雅興,但若你寫舊體詩是為了達到"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的那種高度,那是痴心妄想…


宋詳軍


浮淺之論。

所謂虛的太假,是你不深入生活,不與時俱進,不善於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詩章,一味單調地模仿古人的用詞句式,無病呻吟,生搬硬套,不假才怪。

所謂實寫太俗,只能說明你古詩詞功底差,詞彙量小,表現手法單一,無法引起讀者的興趣與共鳴,味同嚼臘,如老幹體一樣,焉能不俗?

古典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漢字思維藝術的高妙表現形式。如何學習繼承,避免虛假白俗,我以為做到下面幾點:

一,當然是多讀,多體味,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同時,亦當多讀古人其它經典文體,如散文、政論和賦等。

二,在熟讀的基礎上,生活中遇到人和事,或風景和自然現象,將古人相關詩詞吟誦一番,用心體會。

三,自己試著寫,有一句寫一句,不必急於成章。但這一句兩句的一定是有感而發,言之有物。記之在冊,酌情修改,從格律、用詞等方面達到詩意化的要本。

四,初寫時我認為一定要格律化,格律這東西說難也難,說易也易,長期堅持,習慣就好。比如“五筆字型”,道理相仿。

五,“詩言志”,興、觀、群、怨,切忌空洞,同時掌握起承轉合之法,遣詞造句之功,從內容和手法上努力。

六,書法上有言:“不工求工,工求不工”,意思是說,初學時一定要嚴格按規矩辦,待成熟時應形成自己的風格,詩詞也一樣。

七,嚴忌食古不化,從格律上講,應以現代普通話的四聲為基礎。從押韻上講,也應以現代新韻為主,必要時押押鄰韻也無妨。千萬別受那些一味古韻古律的影響,一是嚴重阻滯你的學習進程和學習興趣,二是沒有發展創新,是中國古典詩詞的死亡之路。

八,多結交詩友,切蹉進步。多關心社會,一些民謠,段子,網絡用語也很生動,巧妙入詩,一具時代待徵,二備自己風格,三有可讀之趣。

昔年白居易詩成後讀與老太太聽,不斷修改,直到能聽懂。

可見虛則太假,實則太俗是個偽命題。


五棵松人


寫詩詞,入門是真容易,寫得好是真難!

哪有不虛寫的呢?眼前全是鋼筋水泥,蕾絲T恤,面對灰濛濛的天空,叫我如何寫出清風明月,翠袖雲鬟來?

黃山谷說,閉門覓字陳無已,對客揮毫秦少游。這種情形還遭到後世人的質疑甚至是批判,可是哪些批判的人十有八九不也是如此。

我們的窗前沒有梧桐,沒有燕子,只有對面的樓宇。我們的桌前沒有筆墨,沒有紅箋,只一臺電腦。難道讓我們這樣如實寫,詩詞要是寫不出古韻古味來,還叫做古詩麼?

電腦屏前盡網紅,落盡鍵盤語不工。這樣的詩句就算寫上一萬首不也是不倫不類麼?

在一個有網絡就可以視頻聊天的時代裡,我們詩裡的離別如何比得上詩詞裡的江湖夜雨,一別經年?

這豈不就是樓主所說的“虛寫太假,實寫太俗”,真和美,竟然站在了對立面,真是天大的諷刺,而這個諷刺卻又如此清晰,清晰得可以聞到它的呼吸。

所以,我個人的選擇是能實寫就實寫,實寫不成就虛寫。反正我不要當什麼詩人,也不想刊發出書,更擔不起傳承任務,只是一個普通的愛好而已。

既然是愛好,自然是怎麼舒服怎麼來,怎麼讓自己開心怎麼來!高興了我就把QQ,殺馬特,藍瘦香菇放在詩裡,不高興就是孤館輕寒,落葉長安。偶爾也譏諷一下“霧霾迷卻蓬山遠,或有玉人吹玉簫”

拿得起,就放得下!


亦有所思


一,時間問題。現在人都很忙,沒時間把時間、精力放在寫作上。走路,上廁所,都忙著看手機,甚至臨死還得告訴閻大哥,你先等一會,我還有條微信沒發呢!

二,現代人自由慣了。近體詩又平仄,又押韻,還有普通話已經沒了去聲,寫首古詩就如帶著很重的手銬腳鐐。天天帶著鐐銬跳舞,這得多累,忙了半天還不能減肥,誰願意找這種不自由。

三,如於普通話沒有去聲,結果好不容有了點靈感寫出來的東西被用律韻一套,這兒,多了個手指,砍去!那兒,少了條腳,安個假肢!結果,變成四不象,全變了味,讓人自然沒了興趣。

四,難以找到志同道和的詩友,就像唱歌的找不著觀眾一樣,寫了只能孤芳自賞,最後不得不送與唯一的知音___垃圾桶,多沒勁。


也無風雨也無晴9014


網上的李子體、金魚體都是用白話文寫出新的意境,語言通俗,境界和情致都頗為不俗,試舉幾例:

《清平樂》(2004) (李子)

那時真好,黃土生青草。跑有牛羊飛有鳥,花朵見誰都笑。

炊煙搖動天空,點燃落日之紅。多少河流走過,石頭睡在風中。

七絕/除夕(2003) (李子)

來年將少往年多,徹夕煙花人奈何。

笑摁掌間生命線:今天已到這兒麼?

金魚的詩:

即景 

瓜多緣架結,花少傍牆開。風過衣繩靜,蜻蜓落一排。



舊書 

靜臥倉房歲月堆,深藍封面滿塵灰。一隻紙鶴頁中夾,忘是當年折給誰。

 

下面再舉一個女詩人的例子吧:

南歌子 週末網上算命(孟依依)

抱枕人遲起,居家發懶梳。蓬頭且作小妖巫,卜卜將來那個是兒夫。

已自心中有,如何命裡無?刷新之後再重輸,不信這臺電腦總欺奴。

是不是覺得這三個詩人寫的詩都挺新穎別緻呢?

所以,現代詩詞能否出新而不俗,關鍵還是在於作者的水平。


傆神


詩言志。志在於事物的真,靈感是情懷的觸景,觸事,觸人情感由心而生,讀史敘物震撼心靈非一吐而快瞬作。虛寫太假,實寫太俗,舊體詩的未來在何處?

一,專心靜心讀。讀為寫之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培養自己的文學素養,克服急於求成,急於成名的浮躁之心。

二,養成勤動筆的好習慣。書讀得再多,疏於動筆等於白讀。

三,養成勤於觀察生活的習慣。生活就是詩作之源,如《詩經》無論風,雅,頌無不源於生活。要有熱愛生活的激情,才能感覺到天文地理,人情風物的生命,藝術與魅力。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從生活中提煉出寫作的精華。

四,要養成出遊的習慣,閱歷決定詩作的廣度與深度。決定詩的內涵及生命魅力。太嶽歸來天下小,五嶽歸來不看山。行千里路勝讀萬卷書。都是有道理的。李白為何斗酒詩百篇,這與他的出遊閱歷息息相關。

五,養成情不真不作詩,景不真不出言的習慣。為啥現代人詩寫多多,名詩寥寥。喜歡隨意動筆事小,喜次處處傳播事大。這樣最壞的毛病就是太虛太假,既無真言,更無真情,無病呻吟,無樂自娛,失去了詩言志的真意。

情不由衷,景不由實。虛情假物又何為詩呢?文字遊戲而己。看不到詩的真善美,充滿著假偽醜,自己都厭之,何況他人!

本人愛好文學,也讀了一些當代所謂詩人的偉作,有震撼心靈的,有令人鼓舞的,也有耐人尋味,掩卷默想的,也有令人景仰由衷而生敬意的,當然更有心煩俗不可耐的。古體詩的未來路在何方?我個人認為詩言志是不可違背的。希望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願華廈國粹古體詩繼往開來,前景輝煌!


明明白白224706934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講詩詞,同樣有一個“功力"的問題。雖然現代人的語言表達,與古人相去巳遠,但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既:語言表達的一一功力,已無疑與古代詩人相去甚遠。語言中的功力,不僅僅是研究如何表達的問題,同時也是如何表達更有意義的問題。這裡所言的意義,指思想性,既自己的基本想法,技術性,指自我對語言的基本感受,藝術性,指語言中的審美觀念,以及自己對待詩詞寫作的基本態度。所謂一一功力,就是指作者對這樣一些要求深入的程度。如何連這樣一些基本價值認識都缺乏,那怎麼可能寫出有意境的文字表達?假也好,虛也好,其實都是缺乏學問功力的基本因素。正因為缺乏學問缺乏功力,才難以從生活中尋找到自己對待詩詞文字表達的基本深入角度及方法。未來在何處?當然是在對於傳統文化以及對待我們現實生活態度的深刻理解,對於中國文化思想的深刻理解,對於語言表達的深厚功力的培養。這些只要你都做到了,那還會有什麼虛與假的存身之處?(畫自寫')。



乾德堂1


我來解釋一下關於寫詩,虛寫太假,實寫太俗的。詩,其實是一個很精神化的“產品”,本人覺著,這種文學形式也是所有文學形式中最難把握的,原因無非是歷史原因(歷史高度一時難以達到和超越),二中國詩語言的複雜(比其它語種),三現實時代對個人心靈的影響還不夠(詩意),好在新的網絡技術使得寫詩的人更加廣範,交流更加便捷。那麼,咋會感覺虛寫太假,實寫太俗呢,首先,虛寫太假是表相,詩的內容(特別是現代詩,)本身就是一種很情緒化,朦朧,甚至孤僻的精神內容的詩化反映,再加上現在表現方式創新,虛寫當然很難理解,顯得太假,對務實時代來講,更是因為太難理解而顯得假。再說實寫太俗,實寫是一個時代根本要求,寫出來太俗,我認為一是作者的能力太差,很難(俗)到符合大眾的內心(雅)的需求,寫出他們的詩和遠方。或者我們這個時代還真應該挖掘出民族的大眾的浪漫情懷,至少是高於(務實)的精神需求,所以顯得實寫的太俗,當然,這說法本身就太表相,不夠深刻全面的總結。寫幾句結束這個評論:仰天仗劍一首歌,埋頭覓食不囉嗦。人間自有詩情在,春來燕柳舞婆娑。


清華未來93924861


作為一名草根詩人,我曾經對這個問題也非常的迷茫。時至今日,還沒有找出答案,但我有自己的想法,古詩詞博大精深,如浩瀚的星星,閃耀它獨特的光輝,絕妙的漢字又賦予它倍增的魅力!我們不應丟棄它,這是中華民族融在血液裡的智慧,我們這一代人有責任讓它發揚光大!詩詞不一定是中國的未來,但沒有詩詞,就沒有未來!

我個人的建議是,教育部門應該增加古詩詞的基礎知識,不能僅限於背誦。作為家長,應該增加自己的個人修養,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讓我們的下一代,繼承先輩的智慧,讓中國詩詞走向世界!

不過畢竟時代不一樣,所以古詩詞發展到今天,呈現出頹勢!我們也應該放開心胸去擁抱未來,順應時代的潮流,學好古詩詞,擁抱現代詩,讓我們一起來共同期待詩意的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