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奧斯曼帝國存在的時間,大致相當於中國的明清兩朝。雖然地理上,分處於亞洲的東西兩端,但奧斯曼帝國跟中國、特別是清朝的歷史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比如都是龐大的多民族國家,都有掌握極大權力的君主,文化上都深受遊牧民族影響,都曾經國力遠遠勝過西方,也都在近代遭受過列強的欺凌瓜分,甚至晚清時候,列強曾經對中國有一個蔑稱“東亞病夫”,這是我們非常不堪回首的一段記憶了,而當時的奧斯曼帝國,也被稱為“西亞病夫”或是“近東病夫”,堪稱是當時中國的難兄難弟了。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但這個奧斯曼帝國,如今已經不存在了。今天的土耳其,可以算是它的直系繼承人,但是比奧斯曼帝國可要小得多了。17世紀,鼎盛時期的奧斯曼帝國大約有土耳其六七倍那麼大,地跨三大洲,包含今天的西亞、東歐、北非,都屬於奧斯曼帝國,這就有點像我們中文語境裡說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奧斯曼帝國在16、17世紀,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強國,但後來逐漸衰敗了。在西方列強的蠶食下,版圖不斷縮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家瓦解,被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國取代。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這麼一個曾經跟中國非常相似的大帝國,是如何從一個小部落發展起來的呢?有哪些內部的動力和外部的契機,成就了這個國家?而後來它又為什麼四分五裂,不復存在了呢?這就是我們本篇解讀要關注的問題。

“西亞病夫”的源起

要說清楚奧斯曼帝國,就必須得從他們的祖先突厥人說起。突厥是發源於中亞的一個遊牧民族,後來他們中的一部分向西亞遷移,這個過程中建立過很多政權,其中最強大的,要數11世紀的大塞爾柱帝國。他們早期的一位首領叫塞爾柱,所以他們後來建立的國家就被稱為塞爾柱帝國。不過塞爾柱帝國的國家元首不叫皇帝,叫蘇丹,就是統治者的意思。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我們再來看看今天土耳其的地圖,它的主要領土,在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小亞細亞半島的東部,是安納托利亞高原。不過這是現代的名字,在古代,塞爾柱人把這裡叫作羅姆,也有翻譯成魯姆的,這個詞的意思就是“羅馬的”,因為這裡曾經是拜占庭,也就是東羅馬帝國的地盤。1071年,塞爾柱蘇丹打敗拜占庭,把拜占庭皇帝都給抓了,奪取了羅姆地區。後來大塞爾柱帝國分裂之後,控制羅姆一帶的大塞爾柱蘇丹的弟弟,就在當地獨立建國,這個國家就被稱為羅姆蘇丹國。

羅姆蘇丹國一度也很強盛,吸引了不少各個分支的突厥同胞來投靠。13世紀,蒙古發起第三次西征,由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領軍,蒙古大軍打敗了羅姆蘇丹國,迫使他們稱臣,之後羅姆蘇丹國就衰落下去了,後來分裂成12個小的部落割據政權,國家名存實亡了。這12個割據政權,他們的首領稱為“拜伊”。這十二位“拜伊”當中,有一位名叫奧斯曼,他就是奧斯曼帝國的祖先,奧斯曼帝國這個名字,也是因為他而得來的。這位奧斯曼,很有志向,他在1300年,統一了分散的各個部落,一般來說,奧斯曼帝國曆史就從這個時候算起。不過他此時的頭銜,仍然是“拜伊”。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西亞病夫”的崛起

在奧斯曼的時代,國家建起來了,但是,它所處的小亞細亞半島,畢竟地方比較狹小,要發展,就得對外擴張。那擴張的方向呢?東邊,羅姆蘇丹國,雖然已經非常弱了,但好歹算是故主,還有一點香火之情,再往東是旭烈兀的後人統治的蒙古伊兒汗國,南邊是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這都打不過,只有西邊,拜占庭的國勢,是一天不如一天了,有機可乘,所以奧斯曼帝國的發展方向就定在了:向西。

於是奧斯曼就率領手下,不斷蠶食拜占庭在小亞細亞僅剩的地盤,他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奧爾汗繼承他的事業。而拜占庭呢,又是和親又是割地,都阻止不了奧爾汗不斷向西擴張,直至踏上歐洲本土,取得了加利波利半島作為立足點。這個地方就在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今天伊斯坦布爾西南,地方雖小位置卻非常重要,扼守著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咽喉要道:達達尼爾海峽。佔領了這裡,就意味著邁出了佔領君士坦丁堡乃至東歐的第一步。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到了奧爾汗的兒子穆拉德一世掌權的時候,羅姆蘇丹國已經滅亡了,於是穆拉德一世就自稱蘇丹。這是奧斯曼帝國曆史上第一位自稱蘇丹的統治者。之後,穆拉德一世把在東歐地區的主攻方向定在了塞爾維亞。1389年,他率軍,在科索沃大戰塞爾維亞領銜的歐洲基督教聯軍,戰事非常慘烈,穆拉德一世被一位塞爾維亞戰士刺殺了,但他的兒子巴耶齊德火線接班,並最終全殲敵軍。塞爾維亞從此成為土耳其的附庸國。

這位巴耶齊德,比他的幾個祖輩還厲害,他不但征服了整個小亞細亞、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還趁著伊兒汗國的內亂,佔領了西亞的大片土地,奠定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根基。歐洲人給他起了個綽號叫作“雷電”。1396年巴耶齊德決定徹底終結拜占庭帝國,大舉圍攻君士坦丁堡。羅馬教廷從歐洲各地調集了10萬十字軍來救,但都被巴耶齊德打敗。土耳其軍隊還乘勝席捲多瑙河流域,直逼布達佩斯城下,歐洲人害怕,巴耶齊德會征服整個歐洲。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正當在這時候,奧斯曼帝國的後院起火了,另一個更厲害的人物忽然從背後打過來,他就是著名的“跛子帖木兒”。帖木兒的大軍攻佔了亞美尼亞的幾座土耳其城鎮,把巴耶齊德的太子都給抓住殺了。巴耶齊德不得不放下歐洲,掉頭回去迎戰帖木兒。結果,在1402年的安卡拉戰役中,巴耶齊德兵敗被擒,最終死在帖木兒的監獄裡。

不過這個時候,帖木兒沒有乘勝追擊,因為他有一個更大的目標,就是中國。帖木兒覺得中國比歐洲富裕得多,當時正是中國明朝初年,剛剛經歷了“靖難之戰”,朱棣從他侄子朱允炆手裡搶來皇位,而朱棣進入南京就是在安卡拉戰役之前的7天。帖木兒認為大明帝國剛經歷了內亂,有機可乘,於是他掉頭向東,糾結了一支龐大的軍隊,號稱百萬,準備入侵大明。至於剛被打敗的奧斯曼帝國,帖木兒把它留給巴耶齊德的四個兒子分別統治,讓他們向自己臣服。從這個角度來看,可以說是明朝拯救了奧斯曼帝國。這就是所謂歷史的蝴蝶效應。帖木兒準備東征明朝,結果走到半路,連明朝軍隊的影子還沒看見,就病死了,隨後他的大帝國也瓦解了。

那再說奧斯曼這邊,雖然帖木兒大軍撤了,但奧斯曼帝國的已經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蘇丹本人、大半個王室和8萬精銳軍隊全部沒了,國家一下子陷入分裂,第一次發生了爭奪王位的內戰,前後長達21年。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最終,原本無人看好的小王子穆罕默德一世笑到了最後。穆罕默德一世的兒子穆拉德二世重振了奧斯曼軍威,收復了帝國在歐洲的全部領土,並且在1444年打敗了當時東歐最強大的對手波蘭,殺死了波蘭國王。經過這一場大勝,整個巴爾幹半島都落入奧斯曼帝國之手。

講到這,我們可以先做一個階段性的小結了,從奧斯曼1300年自稱蘇丹到1444年奧斯曼帝國稱霸歐洲,這一個半世紀裡,雖然經過帖木兒的沉重打擊,但奧斯曼帝國一直保持了崛起勢頭,那他們靠的是什麼呢?

如果說早期,從奧斯曼到巴耶齊德,靠的還是遊牧民族那種血氣之勇,那麼穆罕默德一世和穆拉德二世這父子二人,可以說重建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他們做了很多改革。比如,重建最精銳的部隊土耳其禁衛軍,放棄遊牧民族的各種陋習,向城市生活和農業社會轉型,執行相對溫和的教法等等。不過所有改革措施中發揮最重要作用的,是對中央政權的強化。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為了保證政權穩定,他們甚至出臺了一項非常殘酷的法律:“弒親法”。這項法律規定,一旦老蘇丹駕崩,即位的新蘇丹,就要處死自己的所有兄弟姐妹。這條法律就是穆拉德二世在1444年頒佈的。世界各國,為了爭奪王位兄弟相殘的事都沒少發生過,但唯有奧斯曼帝國,把這種事作為一條法律來執行。

為什麼會有這麼殘忍的法律呢?看看奧斯曼帝國和周邊國家的歷史,就不難理解了:塞爾柱帝國、拜占庭、伊兒汗國,都發生過王位繼承權引起的內亂,包括打敗他們的帖木兒帝國,也在帖木兒死後陷入分裂。這些歷史土耳其人都看在眼裡,而巴耶齊德被俘之後的內戰,差點就徹底毀掉這個國家。這些都是穆罕默德一世和穆拉德二世父子親身經歷的,他們認為,這些內亂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有太多擁有繼承權的人,都覬覦著王位。所以他們認為,犧牲少數精英,也是他們親人的生命固然殘忍,但比內戰風險,還是划算得多。所以,弒親法是出於維護團結穩定的目的制定的。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另外,新法律還剝奪了各級貴族的世襲繼承權,貴族的後代能否保住貴族地位,要取決於他為蘇丹建立的功勳;蘇丹的權力也被大大加強,奧斯曼帝國的政府首腦,稱為“大維齊爾”,相當於首相,負責國家政務,但是蘇丹可以隨意罷免,甚至處死大維齊爾,也可以任意提拔一個人當上大維齊爾。

這種法律和政治架構,雖然在我們今天看起來是簡單粗暴,但它也能帶來一個好處,就是貴族權力被限制。社會結構呈現扁平化,民眾不懼怕貴族,每個人都可以質問包括大維齊爾在內的高官。另外在宗教和民族問題上,奧斯曼帝國的政策也很得當。在宗教方面,土耳其人的態度非常務實,國內極少發生宗教迫害和騷亂。在民族問題上,土耳其人雖然是征服者,但法律並沒有規定他們生來高人一等。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但奧斯曼帝國的成就主要還是來自軍事方面,他們有一個最精銳的軍種:禁衛軍。禁衛軍起初由精選的戰俘組成,後來改由被從小培訓並皈依伊斯蘭教的東歐男童組成。他們不能結婚,永遠同吃同住,以“大鍋飯”為榮。土耳其禁衛軍的標誌就是一口巨大的鍋。並且他們被訓練掌握各種技能,雖然是精英戰士,但是搭帳篷、挖水溝等髒活累活,也都照樣能幹,絲毫看不到古代各國禁衛軍的驕奢風氣。在土耳其人並不擅長的海軍領域,歷代蘇丹更是大膽起用各個民族的人才,最終建立起西方規模最大的海軍,稱霸地中海和黑海上百年。

總而言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要歸功於他們成功的制度建設。

“西亞病夫”的強盛

穆拉德二世的繼承者,是他的兒子穆罕默德二世。穆拉德二世晚年的時候曾經主動退位,把蘇丹之位讓給穆罕默德,但當時穆罕默德還年輕,得不到臣民,尤其是軍隊的擁戴,很快又不得不再讓老爸復出接著幹,這次是一直幹到死。然後,穆罕默德二世再次當上蘇丹,之前的經歷讓他意識到要在臣民中鞏固自己的地位,必須建立一個前無古人的功績:征服君士坦丁堡。

1452年,也就是再次成為蘇丹之後的第二年,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圍攻君士坦丁堡。終於在1453年5月29日,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滅亡。憑藉這個成就,穆罕默德二世獲得了“征服者”的稱號。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穆罕默德二世允許軍隊洗劫城市,但阻止了屠殺,之後又讓工程師精心重建城市,包括他的新皇宮:託普卡普宮。索菲亞大教堂等許多基督教堂被改成清真寺,但是基督徒並未受到嚴厲的迫害。土耳其人對宗教的態度非常實用,只要有利於穩定,他們可以容忍任何教派的存在,而且非常善於調和宗教衝突。

穆罕默德二世在此後繼續在東歐和高加索地區全面擴張,這時候他又趕上一個難得的好運氣,黑海的克里米亞汗國發生內亂,其中的一派向奧斯曼帝國求援。土耳其陸軍和海軍立即出動,很快橫掃頓河流域,讓克里米亞汗國從此成為附屬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成了整個東歐無可爭議的霸主。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佔領並遷都君士坦丁堡,完全改變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歷史軌跡,它從此開始以羅馬帝國的繼承者自居。從此,君士坦丁堡被改名為“伊斯坦布爾”,意思是“進城去”。土耳其人沒有全盤接受羅馬帝國的遺產,而是去除其中的腐朽因素,留下他們喜愛的內容,用來代替遊牧民族的風俗。土耳其美食和土耳其浴很快享譽世界,大大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位和社會衛生。而且就連奴隸都可以享受這些。

而征服君士坦丁堡這件事的影響,還不僅僅體現在土耳其一國。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在當時,地中海是歐洲的經濟中心,當時的威尼斯、熱那亞這些擅長航海的商業城邦,都是通過地中海的貿易,發家致富的。而君士坦丁堡被征服之後,亞洲到地中海的貿易路線就全掐在了奧斯曼帝國,以及埃及的馬穆魯克王朝手裡。他們都是伊斯蘭政權,跟歐洲處在敵對狀態,對運往歐洲的商品徵收重稅,這就導致這些歐洲商人的生意越來越難做,歐洲人不得不尋找新的貿易路線,試圖繞過土耳其人的控制。大航海和地理大發現開始了。

“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晚年策劃征服意大利,導致許多意大利人逃往西方,其中就包括了一位熱那亞水手,他就是哥倫布。他先到葡萄牙,後到西班牙,遊說兩國的王室贊助航海,終於,“發現”了新大陸。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大航海時代的另一位重要人物,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也曾經多次被土耳其人擊敗,這才下定決心繞開他們控制,尋找新航路,最終繞過非洲,到達了印度。

所以說,大航海時代,很大程度上是被土耳其人給逼出來的,這也可以看成是奧斯曼帝國對世界歷史的影響,雖然是間接影響,但還是非常深遠,甚至可以說,決定了時至今日的世界格局。

穆罕默德二世並沒能征服意大利,他死後,繼承者巴耶齊德二世軟弱無能,不過當巴葉齊德二世的兒子賽利姆一世搶班奪權之後,奧斯曼帝國重新恢復強勢。賽利姆一世為人非常殘忍,剛繼位就處死了所有兄弟,還殺光他們全家。接下來又清除了一批功高震主的禁衛軍將領,因此被百姓稱為“冷酷者”。但他也是一位軍事天才,在他的時代,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地跨三大洲,完全控制了歐洲與亞洲之間的水陸貿易。所以,賽利姆一世的稱號又被換成了“勝利者”。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因為他的強勢,西歐各國都非常擔心被他滅掉,很多歐洲人向新發現的美洲移民。後來賽利姆一世準備進攻匈牙利,出征前夕卻重病發作,很快就死了。臨終前他立王子蘇萊曼為繼承人,並且把他自己其他的二十多個兒子全都處死了。

這位蘇萊曼,繼位後的成就超過了所有的先輩。在他統治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不但繼續擴張,在歐洲征服了貝爾格萊德,在亞洲和北非也佔領了大片的領土。另外蘇萊曼還親自牽頭,在國內完善法律體系,因此被稱為“立法者”,這個成就非常受後人尊敬。在蘇萊曼的時代,奧斯曼帝國穩居西方頭號軍事、經濟、人口大國,伊斯坦布爾的居民達到123萬,規模比當時的倫敦大十倍。並且他任內恢復了跟歐洲的外交關係,連歐洲人都非常尊敬他,稱他為“蘇萊曼大帝”。1566年,蘇萊曼和他父親賽利姆一世當年一樣,病死在出徵匈牙利的途中。

從穆罕默德二世到蘇萊曼大帝,這一百多年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都處在輝煌頂峰。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西亞病夫”的衰落

一般認為,蘇萊曼大帝晚年糊塗,在寵妃的蠱惑下把王位傳給資質平庸的兒子“酒鬼賽利姆”,導致國家衰落。但實際上,歷史不能這麼簡單的歸結到某個人的頭上,而應該看到更宏觀的原因。

事實上,奧斯曼帝國沒有隨著蘇萊曼的死而立刻衰落。他們的大國地位,在那之後又保持了一百多年,並且這一百多年他們也不只是吃老本兒,也嘗試過通過開鑿亞速運河和蘇伊士運河,縮短地中海到東方的航程,來恢復地中海的國際貿易核心地位。亞速海是克里米亞半島和黑海之間的一小塊內陸海,為了在這開運河,1571年土耳其還和俄羅斯打了一仗,一直打到莫斯科城下。俄羅斯著名的沙皇“伊凡雷帝”不得不服軟求和,要不是與此同時奧斯曼海軍在勒班陀大海戰中失利,遠征俄羅斯的軍隊不得不撤退,俄羅斯很可能被他們滅掉。除了直接的對抗,奧斯曼帝國還向從西非到東南亞的各個穆斯林政權積極提供軍事援助,用最新式的槍炮支持他們對抗殖民者,甚至一度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和盛產香料的坦桑尼亞海岸。對於“大航海時代”的物質成果,土耳其人也積極吸收,各種美洲作物都擺上了土耳其人的餐桌,讓法國皇后都垂涎三尺。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然而,他們的這些努力都沒法改變一個大的歷史趨勢,那就是,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大西洋,逐漸取代地中海,成了歐洲新的經濟中心。

歐洲的主要競爭對手們,通過新航線和新殖民地,獲得的財富和戰略優勢,比土耳其人通過傳統的高風險高成本的戰爭手段來獲得的,要更多也更容易。這也就是說,奧斯曼帝國在增速上,已經逐漸趕不上對手了。對手實力增長,自己停滯不前,進入17世紀之後,土耳其軍隊就不再像以前那樣百戰百勝了。1683年,奧斯曼帝國進攻維也納失敗,一般把這作為奧斯曼擴張勢頭停滯的標誌。

以上這些內容,我們命名為“土耳其的時間”。一方面,確實奧斯曼帝國在這段時間可以說是世界歷史的主角,這是屬於他們的時間,但同時,這種時間也讓人感覺到,停滯不前。在17世紀,英國的外交大臣就預言這個帝國行將就木,雖然土耳其人又頑強地撐了將近三百年,但這段時間,可以說是每況愈下。

世界上居然還有個“西亞病夫”

17、18世紀,奧斯曼帝國的幾大主要競爭對手,英法俄,實力都飛速發展,特別是俄國,多次打敗土耳其。並且隨著它們的擴張,土耳其人也失去了對一些從前的屬國和盟友的控制,逐漸被歐洲列強瓜分。

法國大革命之後,拿破崙入侵埃及,土耳其人依靠英國海軍的支援才奪回埃及和巴勒斯坦。從此土耳其在外交上追隨英國,但是英國作為歐洲國家,又更同情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希臘等民族,甚至還挑唆土耳其在埃及的總督叛亂,土耳其陷入內戰的深淵。由於對英國的積怨,19世紀後期,土耳其人向新興的德國靠攏,並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拉來入夥,站在德奧同盟一邊跟英國和俄國交戰。結果他們再次被俄國打敗,而英國的著名中東活動家“阿拉伯的勞倫斯”,又深入奧斯曼帝國在亞洲的腹地,策反阿拉伯人發動起義反抗奧斯曼帝國。最終,隨著他們這一方的絕對主力德國投降,奧斯曼帝國也成了戰敗國,被徹底瓜分,奧斯曼帝國被土耳其共和國取代。存在了600多年,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這樣成為了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