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湖南绥宁苗寨做客 苗族民胞太热情 吃喝玩乐嗨不停!


苗族,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神秘民族。不久之前,我在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的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邂逅了苗族现存最古老的小部落-坝那部落。

绥宁县古称苗疆要区,有苗汉侗瑶等民族17个,是苗族、侗族、瑶族等南方土著民族世代居住之地,巫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遗存地。黄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绥宁县南端的湘桂边界都庞岭主脉,南与永州江永大远自然保护区相接,与广西也非常地近,地跨黄桑坪乡、寨市乡、长铺子乡三个乡镇,总面积254.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86%。

坝那部落属红苗,是苗族现存最古老的部落之一,约3000人左右,主要生活在绥宁县寨市乡的铁杉林苗寨和六鹅洞苗寨,善农耕,种水稻,居吊脚楼,以风雨桥培风水,喜游山打猎,敬奉山神,崇拜天王,尊敬自然。


坝那人一直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穿直筒裤、对襟衣,男子戴黑头帕、女子挽小髻子,擅长狩猎、吹芦笙、唱山歌,就连语言都是稀有独特的“寨上话”,当地人称为“坝那语”,“坝那部落”由此得名。

在坝那部落,无论男女,都喜吹芦笙、对山歌、唱坝那特有的苗歌,或低沉婉转,或高亢飘远、或悠然动听。虽然他们讲的语言及唱的苗歌,我一个字也听不懂,但那调子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听了还想听。

坝那人的服饰,多为青、蓝两色。男装束红腰带,戴黑丝帕,裤脚饰红色花绣,宽大飘逸,颇为威武。

女装竹筒袖,领边、襟边、袖边、裤脚边俱饰红色花绣,亦戴黑丝帕,配有精美的银饰。苗族人爱银饰,在苗族有“无银无花,不成姑娘”之说。有些人家会在女儿年幼的时候就开始为她逐年打造银饰,一年积一点,存放在专门的木箱里珍藏。等女儿长到十多岁了,在盛大节日和出嫁的喜日,姑娘就会装扮起来,向同胞们展示。最重的一套苗族银饰嫁衣可达30斤重。

坝那部落每年的节日较多,有苗族年、赶苗场、吃新节、四月八姑娘节、六月六跳花节等,最热闹的当数四月八姑娘节、六月六跳花节和苗年等节庆活动。届时,坝那女子都会盛装打扮,头戴银冠,项着银圈,花绣围兜,着百褶裙,穿绣花鞋,明艳动人。


在铁杉林苗寨吃饭,深深地感受到了苗族人的热情。一到寨门口,整个寨子里的人都出来欢迎。村民们在村口吹起芦笙欢迎客人,苗族姑娘还献上香甜的拦门酒。

拦门酒是苗族村寨的一种古老的习俗,是苗寨最为盛行和最有特色的一种迎宾习俗,据说最隆重的拦门路酒有12道之多。倘若你不是个酒鬼,那么切记喝酒的时不要用双手来接,只能伸长脖子喝一小口就可以了,倘若你用手一接,你就得把整个酒杯的酒一口喝干。

村民们还用苗族最正宗的长桌宴来款待我们。苗族长桌宴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长桌宴上的菜,都是当地的山珍野味,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吃饭的时候还要喝转转酒。苗家人认为酒喝得越多,就越给主人面子,因此到了苗寨,倘若酒量不好的话,可得事先向主人说明哟!


2016年,坝那人聚居的寨市乡六鹅洞村和铁杉林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近些年,坝那人自发组建民间艺术表演队,他们利用休闲时间集中排练,吹着美妙的音符,踏着芦笙翩翩起舞,向远方的宾客展示苗寨风情与古朴风俗。坝那人表演的《坝那哦嗬》、《祭狗》等民俗节目,也渐渐走出了大山,走出邵阳,走出湖南,来到了上海、杭州、北京和美国,深受好评和喜爱。 文/图 纳兰小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