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真的安分自守?作者用这四字将其面具撕下

“珍重芳姿昼掩门”,在《咏白海棠》中,宝钗第一句就寄兴寓情,自诩清洁自厉,沉稳持重。

宝钗的沉稳自守,安分平和在贾府似乎是有口皆碑的,连王熙凤都曾评其“事不干己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作者亦在一开始就如此评其:

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宝钗真的安分自守?作者用这四字将其面具撕下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其一,宝姑娘素日不大爱说话;其二,宝姑娘虽然不说话,但明白人都知道宝姑娘是不显山露水,其实是大智若愚;其三,宝姑娘很安分,知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其四,宝姑娘认为自己不太聪明,为人单纯,很多时候说话倒不如不说的好,起码不会犯错。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信息,宝钗极容易给人一种印象:她话不多,欲求少,对外界事物很不关心更不会过问。总之,这个宝姑娘是个很安分守礼,很自矜自持的封建淑女。

然而,作者毕竟是个调皮的人,最擅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明暗互转,褒贬不定。表面上直称宝钗安分自守,却总于不经意间撕下她的伪装,这种细节无处不在。

螃蟹宴的调查工作

宝钗真的安分自守?作者用这四字将其面具撕下

史湘云阔朗直爽,作完海棠诗后胸脯一拍就要先做东邀社,当夜宝钗便将其邀至蘅芜苑安歇,两人商讨了设东之事,宝钗听了湘云一番想法后皆称不妥当,最后主动提出为湘云做螃蟹宴,并称:

“现在这里的人,从老太太起连园里的人,有多一半是爱吃螃蟹的”

冷子兴曾说过,贾府上下也有三四百丁,即便除去男丁,也如宝玉所言女孩子就有一百多个,绕是这么多人,宝钗都能将她们的喜好摸得一清二楚,这说明了什么?

史家家事与金麒麟

在第三十二回,袭人提及央求湘云为宝玉做针线时,宝钗一听便劝:

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的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

也就是说湘云并没有直接告诉宝钗自己的窘境,可宝钗却根据湘云的神情和风言风语断定出来的,那么这些风言风语是哪里吹来的呢?

宝钗真的安分自守?作者用这四字将其面具撕下

再有湘云的金麒麟,清虚观打醮,张道士端来一盘贺物,贾母见其中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笑道:“这东西好像谁家的孩子也有一个”,宝钗便脱口而出:“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

据宝玉后来所言,史湘云在贾家住了这么久,他都没发现,说明史湘云的金麒麟是藏得比较隐蔽的,而宝钗却注意到了,而且连尺寸都了如指掌,不可谓不细致。

当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滴翠亭外,光听声音就能辨别人物一事,更对一小丫鬟的性情了若指掌,实实令人自叹不如。

凡此种种,不消多记,而那么安分自守,不问外事的宝钗,为何能洞察贾府一切的?其实作者已通过几个说明了一切。

在第二十一回,宝玉往潇湘馆探望黛玉和湘云,又央史湘云为自己梳了头,袭人赌气归来,正巧遇着宝钗,便在宝钗面前发了一通牢骚,宝钗什么反应呢?文中写到:

“倒别看错了这个丫头,听他说话,倒有些识见。”宝钗便在炕上坐了,慢慢的闲言中套问他年纪家乡等语,留神窥察,其言语志量深可敬爱。”


宝钗真的安分自守?作者用这四字将其面具撕下

​面对一个丫头,宝钗都使出十二分的精力“留神窥察”,更何况他人呢?而一个“窥”字更是意味深刻,此字多用于贬义,是司机图谋的意思,总显得不大光彩,直接私下宝钗安分守己的面具。

宝钗分明是个喜欢窥探他人隐私的人,却又是个不愿别人知道她有这种癖好的人,所以时时刻刻也在维护自己这个隐私,但偶尔也有路出马脚的时候。好比宝玉被打后,众人前往怡红院探望,谈笑间说起“巧”,宝钗便道:

“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不经意间宝钗便透露了,原来她来贾府这几年,并非真的“珍重芳姿昼掩门”,而是处处“留神”她周边的一切,所以大到贾母的喜好,史家的窘境,小到史湘云身上金麒麟的尺寸,怡红院小丫头的心志性情,她都了然于心,可见宝钗不仅没有安分自守、自矜自持,反而是蝇营狗苟,猥琐不堪了。而促使宝钗如此费尽思量的缘故,无非是为了一桩“金玉良缘”而已,不知宝钗日后“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时,想起当年的处心积虑和步步为营,会不会觉得有一丝讽刺。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