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在黃州:人的一生應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紀錄片)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Mar.

21

灼見(微信號:penetratingview)

也許不是人人可以達到的,但讀懂了東坡,你就會放下煩惱、讀懂生命,活得更加通透自在。

作者 | 大老振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每個中國人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只要你讀宋詞,就繞不過他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只要你練書法,就繞不過他的寒食帖;即使你不練書法不讀宋詞,怎麼也得吃飯吧,那你一定知道他的東坡肉……

如果你愛蘇東坡,一定不可錯過——史上最全面、最走心的有關蘇東坡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蘇東坡》。

紀錄片《蘇東坡》共6集,分《雪泥鴻爪》《一蓑煙雨》《大江東去》《成竹在胸》《千古遺愛》《南渡北歸》,每集30分鐘。

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角度,第一次全面展現蘇東坡的人生歷程,探討蘇東坡對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產生的深遠影響。

如果你沒時間天天守在電視機前,那麼,收藏本文,慢慢欣賞吧。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第1集 雪泥鴻爪

講述蘇東坡從聞名天下的大文豪到階下囚的人生轉折。

蘇東坡早年成名天下,仕途前景一片光明。之後由於黨爭原因,蘇東坡遭遇“烏臺詩案”,幾乎被判死刑,最終被貶黃州。

第2集 一蓑煙雨

講述蘇東坡在黃州苦難中的自我超越。

蘇東坡被貶黃州,生活困苦,精神孤獨。面臨困境,蘇東坡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轉折,從蘇軾變為蘇東坡。

第3集 大江東去

講述蘇東坡完成人生蛻變,過程中所帶來的文學成就。

蘇東坡在黃州達到了他文學創作的高峰,創作了赤壁“一詞二賦”等眾多流傳千古的名作。

由於微信後臺限制,每篇文章只能放三個視頻,想繼續觀看剩下4-6集《蘇東坡》,

只需在灼見後臺對話框,回覆“蘇東坡”即可。點擊文末左下角閱讀原文也可直接觀賞。

溫馨提醒:不是在留言裡回覆,是在每天接受消息的頁面對話框回覆哦~

“呱!呱!呱!”

窗外的柏樹像貪婪的巨人,吸走了所有的陽光,御史臺內死一般的寂靜。

只有烏鴉的叫聲,讓人感覺這陰森森的地方還有生命的存在。

“啪!”一間牢房裡傳出食盒落地的響聲。

“呼啦啦”,枝頭的烏鴉都四散飛走了。

蘇軾呆呆地望著地上的魚,心裡想,不是和兒子約好只有壞消息才送魚嗎?

原來,變法派中的小人妒忌蘇軾才華太高,利用他反對變法、還有他給皇帝寫的《湖州謝上表》中的幾句牢騷話,要置他於死地。

兒子為他四處奔走,這天把送飯的任務交待給朋友,忘記了說魚的事情。

蘇軾頹然地靠在潮乎乎的牆壁上,想起了他被那些衙役像拖豬狗一樣拖走的一幕,想起了他被如狼似虎的差役審問加侮辱的經歷。

連烏鴉這種“不祥之鳥”都可以享受自由,可是他,一個天才的文人,一個妙筆生花的文學大家,卻要經歷這樣的折磨!

此時的蘇軾,正在經歷人生中最大的一次風浪:烏臺詩案。

01

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當一個人的精神備受摧殘、物質又極端貧困的時候,他的人生要麼就此沉淪,要麼觸底反彈。

元豐三年(1080年)正月初一,汴京城裡張燈結綵,爆竹喧天,家家戶戶都沉浸在新年的喜慶氛圍中。

43歲的蘇軾,被無罪釋放,在御史臺差役的押解下,前往被貶官的第一站——黃州。

人到中年,一大家子人要養,卻要官沒官、要錢沒錢、要房沒房。

只有一個官名:黃州團練副使。

待遇就是:

沒有編制沒有工資;沒有上班的權利;甚至,還不能辭職離開這裡。

一句話:自生自滅去吧。

剛開始的時候,蘇軾和兒子蘇邁寄居在定慧院,父子兩人就在那裡蹭和尚的齋飯吃。

後來,他家二十多口人也過來和蘇軾團聚,實在不好蹭飯了,一家人就擠在一座廢棄的驛站,林皋亭裡。

那段時間,蘇軾生活得很拮据。

他和夫人每個月在屋樑上掛上30串錢,每天早晨用叉子挑一串錢下來當作當天的費用,然後把叉子藏起來,免得有剁手的衝動。

即使如此節儉,現在這些錢,也只夠家裡人勉勉強強用一年。

物質的貧困還不足以擊垮蘇軾,使得蘇軾幾近崩潰的,來自精神上的巨大壓力。

是的,崩潰,一點也不誇張。

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處患難不慼慼,只是愚人無心肝爾,與鹿豸(zhì)木石何異!

讓誰無端經歷從天而降的牢獄之災,經歷130多個擔驚受怕的日日夜夜,誰都不可能不做噩夢。

更何況這些小人這次鬧這麼大動靜,都沒有置蘇軾於死地,他們一定不甘心。

要是在自己身邊安排個特務什麼的,怎麼辦?

所以,蘇軾唯恐自己這張“不吐不快”的嘴闖禍,白天都是矇頭睡覺,只有晚上才敢出來透透氣、散散步。

他也唯恐自己這支筆再闖禍,那麼愛寫詩的蘇軾,基本不再寫詩文了,實在憋不住,就寫寫在當時很不入流的詞。

一個春寒料峭的夜晚,東坡獨自到江邊散步。

一鉤斜月掛在梧桐樹光禿禿的枝丫上,一隻孤雁從此飛過,它在這些樹梢上方徘徊,最終,悄無聲息地落在了沙灘上。

它為什麼不和其他的大雁在一起呢?

它的家人在哪裡?

它為什麼不在樹上睡覺,而是選擇孤獨地棲息在這荒涼的沙灘?

頓時,他感覺自己的靈魂和這隻孤雁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他狂奔回寺廟,抓起筆,寫下了他來黃州後的第一首作品:

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那一晚,他捧著這首詞,看著天空的殘月,一點一點從眼前消失,直到天亮。

撿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恐懼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懼後的寂寞。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02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至寂寞深處,唯一能和自己心靈相通的,就只有這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一草一木、一花一鳥,還有,腳下那堅實的土地。

蘇軾決定,從今以後,就做一個安安靜靜、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夫。

大不了就像陶淵明那樣,豆苗除掉雜草留下,還能如何?

眼看快撐不下去了,朋友幫著他找知州申請了一塊廢棄的營地,在城東門的一個坡地上,大約有50畝。

蘇軾一看,頭都大了。

地理位置偏僻不說,關鍵是雜草叢生,到處都是瓦礫。

一上來就是除草、撿石頭塊,蘇軾以前哪幹過這個呀,“我生無田食破硯”,現在呢?腰都要累斷了。

幸好有熱心的鄰居來幫忙,再加上家裡人多,幾個月的時間,總算開荒成功。

種什麼好呢?蘇軾第一想到的,就是種竹子。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

唉,俗人就俗人吧,你看這個“俗”字,一個人字旁一個谷,人若是不吃五穀雜糧還怎麼活下去?

世間之人皆為俗人。

從此後,蘇軾脫掉長衫,換上短衣,戴上草帽,和農民在田間地頭談論天氣對莊稼的影響,談論怎麼除掉蝗蟲,談論水稻何時抽秧拔節,何時分蘗結穗。

此時的蘇軾,從外表上看,已經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了,既然在東面的坡地上做農民,乾脆給自己取個號,就叫做“東坡”吧。

他把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塗改了一番,一邊犁田一邊敲著牛角高聲地唱:

歸去來,誰不遣君歸?覺從前皆非今是!

他給鄰居請他吃的點心命名為“為甚酥”,給請他喝的酒命名為“錯著水”。

黃州的豬肉很便宜,他發明了後來聞名天下的“東坡肉”,還寫下了大名鼎鼎的《豬肉賦》。

豐收的時候,他一口氣寫下了《東坡八首》,過足了寫田園詩的癮。

他在坡地的對面還蓋了幾間房子,蓋成之日,大雪紛飛,房子便有了一個好聽的名字:雪堂。

他在雪堂裡招待朋友:談笑有鴻儒,往來——很多很多白丁。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東坡決心下半輩子就定居在這裡了。

一日,東坡前往蘄水訪友,遊清泉寺之時,他發現那條蘭溪的水竟然是向西流的,他興奮地做了一首詞——

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幹嘛要活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溪水尚可西流,人生為什麼不可以酣暢淋漓地活一回呢?

其實,東坡一直在試圖擺脫過去的陰影,此刻離他真正豁達起來還有一段距離。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03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人生遭遇苦難,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雲淡風輕、一笑了之的,此時一定要牢記四個字:莫向外求。

東坡雖然沒有什麼實權,但是他在黃州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救人。

黃州、鄂州、嶽州一帶有“溺嬰”的陋俗,很多孩子一生下來,因為養不活,就被按進水盆裡淹死了,尤其是女嬰。

東坡對此深感痛心,便與朋友創建“育嬰會”,帶動當地大戶捐錢捐糧,還藉助官府的力量,佈告鄉里,嚴肅律法,終於使此陋俗得到了遏止。

黃州曾經爆發過一場瘟疫,好友巢谷給了東坡一張祖傳秘方,告訴他可解瘟疫之毒,但同時告誡他萬萬不可外傳。

然而東坡失信了,他用這張秘方挽救了黃州以及附近百姓的生命。

後來東坡專門寫了一篇《聖散子敘》,表達了對巢谷的歉意,巢谷因此也流芳百世。

元豐四年(1081),北宋和西夏發生戰爭,大宋數十萬大軍慘敗。

東坡聽說這個消息,心痛不已。他沒有資格給朝廷上書,於是就給那些身居要職的朋友寫信,提建議、出主意,還寫下了“白骨似沙沙似雪,將軍休上望鄉臺”的詩句。

道理貫心肝,忠義填骨髓。

對國家忠心耿耿、對百姓盡心盡責,一個讀書人的良知要求他必須這麼做。

可是東坡知道,有一個人,他一直沒有真正拯救成功。

這個人,就是他自己。

他開始埋頭做學問,手抄《漢書》、撰寫《論語說》五卷、立志完成他父親沒有寫完的《易傳》,還苦練書法和畫畫。

後來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行書之一的《寒食帖》就是在此時完成的。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蘇軾《寒食帖》

他依然無法走出內心的陰霾。

一次東坡和朋友喝酒到半夜,走到家門口敲了半天門都沒有人開,於是他信步走向江邊,面對浩渺無際的煙波長嘆一聲: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一個經歷過苦難的人必須要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涅槃,才能真正獲得內心的平靜。

元豐五年(1082)三月七日,東坡和朋友喝了幾杯小酒,登上一雙芒鞋,手持竹杖,到距離黃州三十里的地方去看一塊地,準備把它買下來。

走到半路,忽然天色轉陰,風雨驟然而至,大家都趕忙找地方避雨,只有東坡還在雨中高聲吟唱。

雨很快就停了,太陽又冒出了頭。東坡回頭望向他們剛剛經過的山坡,剛才那裡還風雨蕭瑟,現在已經是一片安寧。

靈感倏忽而至,他緩緩唸了出來,這就是後來打動了無數人的——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所有的風雨已經過去,東坡的內心,開始觸底反彈。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04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無論達官貴人,無論平民百姓,最終的結局都是一樣。既然到人世間走一回,就盡情地享受這天上的明月、山間的清風吧!

黃州有一處名勝,名曰:赤壁。

文化界一般認為這裡並不是三國時周瑜大破曹軍的古戰場,但是不重要,不論是或者不是,這裡都將誕生文學史上的名篇《前赤壁賦》、《後赤壁賦》,以及《念奴嬌·赤壁懷古》。

黃州將要成全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蘇東坡,蘇東坡也必不會辜負這座城。

元豐五年(1082),黃州赤壁,等來了一位外表落魄、形容枯瘦的中年人。

孔子曰: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的時候,還沒有在社會上做成點事,他的一輩子差不多也就這樣了。

蘇東坡現在已經46歲了,能預見的未來,就是在黃州終老,做一輩子農夫。

他本就是一個對大自然特別熱愛的人,原來公務繁忙的時候,尚且要抽時間盡情遊覽當地名勝,現在有大把的時間,更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遊覽的機會。

赤壁這個地方,他不止一次來這裡。

在他寫的關於赤壁的“兩賦一詞”中——

有“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靜美;

有“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壯美;

有對周瑜“雄姿英發”的仰慕;

有對曹操“一世之雄”的憑弔;

有對“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生短促無常的嘆息;

有對“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無奈現狀的感慨……

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意象:明月

眾所周知,中國的詩人們都有“明月情結”。不可想像,如果李白、杜甫、王維、蘇軾的詩歌裡沒有了月亮,會是怎樣的黯淡無光。

可是這一年的月亮,在蘇東坡的詩文裡格外有分量。

在儒家文化中,月亮明亮而不失柔和,和儒家所倡導的”溫良恭儉讓”非常契合;

在道家文化中,太陽為陽、為雄,月亮為陰、為雌,非常符合道家“知其雄,守其雌”的思想;

在佛家文化中,月亮的圓滿空淨又符合了“皎月圓,行於虛空,清淨無礙”的圓融相通。

東坡,終於在儒釋道三者合一的文化中,在大江亂石清風明月之中,和苦難達成了和解,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人生如夢,讓我們舉杯,共讀東坡詞,祭奠一下元豐五年那一晚的明月吧!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05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不是每一個人都會一帆風順。失意的時候,我們可以想想蘇東坡,想想他在困頓時思想經歷的三重境界,你的人生就會豁然開朗。

第一重境界: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寂寞不是孤獨,孤獨可以享受,而寂寞,是無人能訴、更無人能懂的內心的荒涼。

第二重境界: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沒有誰天生豁達,失意時,要學會自己排解,只有自己能幫自己。

第三重境界: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當你真正從痛苦中走出來之後,你才會發現,一切的痛苦、甚至包括歡樂,都沒有那麼濃烈,曾經發生的一切,不過如此。

蘇軾到黃州一共四年零四個月,他經歷了“寂寞——排解——豁達”的過程。

東坡在黃州,讀老子、讀莊子、讀《易經》、讀《金剛經》、讀《維摩詰經》……

他發現,中國的文化,除了儒家的“仁”,還有道家的“無”,佛家的“空”。

原來,生命還可以用另一種思想來解讀。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西江月》

黃州是蘇軾人生的轉折點,因為有了“烏臺詩案”的發生,才有了蘇軾堪稱絕唱的“兩賦一詞”;

更是由於佛道思想的影響,才能使以後又屢遭貶謫的蘇軾在將來的政治風浪中多了一份寵辱不驚的淡定和從容。

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天人合一”的境界,也許不是人人可以達到的,但讀懂了東坡,你就會放下煩惱、讀懂生命,活得更加通透自在。

另附:蘇東坡經典詩文6首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

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

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

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

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為報傾城隨太守,

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

鬢微霜,又何妨!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會挽雕弓如滿月,

西北望,射天狼。

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一生風雨,過眼雲煙,我行我素,泰然處之,他把別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自己的瀟灑人生。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學蘇東坡。

—THE END—

作者:大老振,中原女,一個喜歡和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瘋的語文老師,一個主業教書業餘寫字的人,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某一刻溫暖你的心靈。 著有書籍《一本書讀懂經典古詩人》,公眾號:大老振讀經典(ID:dalaozhen18) 。部分內容來源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灼見經授權發佈。

MORE

灼見熱文

◐◑外交女神華春瑩“發飆”記

◐◑《都挺好》:跟父母最好的相處狀態,是孝而不順

◐◑新舊對照版!快速全面瞭解2019版《幹部任用條例》重要修改點!

◐◑韓國地名為什麼抄中國?

◐◑如何俯瞰這個國家?

◐◑還是張璐!10年9上總理記者會:盡顯自信、優雅、專業,背後是千錘百煉

东坡在黄州: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附全集纪录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