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做了一回真小人,殺了孔子二十世孫,那麼孔融死的冤嗎?

曹操做了一回真小人,殺了孔子二十世孫,那麼孔融死的冤嗎?

曹操

曹操殺孔融,被後來的史學家、文學家所詬病。大家能達成共識的是,孔融極富辯才,性情過於剛直,幾次給曹操難堪,於是記恨在心,最後被冤殺。按過去主流觀點,孔融是被冤殺。

但我們再翻翻歷史,一代梟雄的曹操,他的心胸似乎並沒有這麼狹窄。比起孔融來,惹他更狠的大有人在。先看一下幾個事例。

一、禰衡的故事

曹操愛才,召見禰衡。禰衡一向看不起、厭惡曹操,就自稱狂病,不肯前往,而且還多有狂言。後來拗不過,來見曹操。但曹操聽人說,禰衡擅長擊鼓,在大宴賓客時,就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袒胸露懷,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

試想一下,禰衡也是一個滿腹經綸的名士,在人面前袒胸露懷,那種無理,無異於今天在球場豎中指,或是在美女面前掏出了陽具,場面是絕對的尷尬。

要是攤上一般人,狷介狂悖的禰衡可能早就人頭落地了。看看曹操的反應,他自我解嘲道:“本想羞辱禰衡,沒想禰衡反而羞辱了我。”

都說曹操把禰衡遣送給劉表,是借刀殺人。禰衡到了劉表那裡,對劉表也很輕慢,但劉表並沒有殺他,而是不想讓他在自己身邊鼓譟,又把他送給了江夏太守黃祖,最後因為和黃祖言語衝突而被殺,時年二十六歲。

其實這麼看來,禰衡的死,都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可憐。像他這樣的人,自己很輕狂,七個不服,八個不忿,到哪裡都惹是生非,作死是早早晚晚的事情。可見曹操只是不想讓他老在身邊鼓譟而已,並沒有殺他之心。

曹操做了一回真小人,殺了孔子二十世孫,那麼孔融死的冤嗎?

禰衡

二、陳琳的故事

公元196年,曹操迎獻帝,遷都許縣,自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引起諸侯的不滿,於是袁紹出頭,聯絡諸侯,要出兵討伐曹操,出兵前,袁紹令大文人陳琳,寫了一篇膾炙人口的《為袁紹檄豫州》檄文。

這一篇檄文,從曹操的祖父、中常侍曹騰罵起,口誅筆伐,罵了個狗血淋漓。說曹騰與其他兩個太監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人”;又說其父曹嵩,本是一個叫化子,作了曹騰的養子以後,對權貴大送紅包,買得了一個太尉的官位。

此時的曹操,正好頭疼病犯了,看到檄文後出了一身冷汗,結果頭也不疼了。可見陳琳文章的震撼力。在官渡之戰後,曹操活捉了陳琳,對於這麼一個應該千刀萬剮的人物,曹操卻放了他,並安排在手下任職,由此可見,其惜才納才之心多麼強烈。

曹操做了一回真小人,殺了孔子二十世孫,那麼孔融死的冤嗎?

陳琳

這說明曹操的還是很有心胸,還是很有忍耐力的,但是在孔融這裡,就容不下他了呢?

孔融確實有幾回,很讓曹操難堪,但似乎不能成為他殺人的理由。到最後殺孔融時,其罪名是:"融違天反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

對於孔融,曹操的評價是這樣:“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豔,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

曹操的這個評價對不對呢?

現在看看孔融的父母論。

他認為父親對於孩子算什麼呢?只是發洩情慾後的產物罷了!母親對於孩子的意義就像裝著東西的瓶子(母親懷孕生子),現在東西從瓶子裡出來啦,還要瓶子幹什麼!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物寄瓶中,出則離矣。”(《後漢書· 鄭孔荀列傳第六十》南朝宋·范曄)

孔融定的罪名,是“違反天道,敗倫亂禮”,後來的歷史學家大部分認為,這是在故意描黑他。

那麼,拋開這個有疑問的罪名不談,我們下面就看看孔融的慣常表現。

曹操做了一回真小人,殺了孔子二十世孫,那麼孔融死的冤嗎?

孔融

孔融10歲那年,大名士李膺在自己家搞名人沙龍。他的聚會要求非常高,就是非名流或世交不得入內。孔融早聞其大名,想見識一下,於是大搖大擺的就進去了。李膺很困惑,這是誰家的小孩,自己並不認識呀?於是前來詢問。

孔融說:“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李老君(老子)曾是師友,我們當然算世交了。”

李膺看到孔融這麼機變,大笑道:“你將來一定會大有出息的。”

孔融赴宴後,名士陳韙看到此情景,便冷冷的評價道:“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

孔融立刻反駁說:“那我想你小時候一定是很了不起的了。”

陳韙這個大名士被小孩一頓反駁,頓時羞得滿臉通紅,半天也說不出話來。

此事反映出孔融,幼小時候就很聰慧,但也從另一個方面表現出他的說話有些尖酸刻薄。

曹操做了一回真小人,殺了孔子二十世孫,那麼孔融死的冤嗎?

淡定

孔融在青州,擔任刺史時,軍閥袁紹之子袁譚率兵圍攻青州城,此時城內的守兵僅僅剩下了幾百人,形勢萬分危急。

但是孔融是怎麼做的呢?他為了維護其淡定自若的名士形象,仍故作鎮定,飲酒作詩而不去督戰,令守城士兵又氣又惱。

直到敵軍破城,他在親兵的掩護下半夜裡出逃,卻丟下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們因此而殉難。

孔融這種做法,有些不地道了。既然自己惜命,那就應該先安排好家人。如果是真名士,那就應該以身殉國,而不是自己獨自出逃。

孔融任北海相時,在路上看見一個人在墳墓邊哭泣自己的亡父,臉色卻一點都不憔悴。看到其父親去世,兒子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如喪考妣的悲痛來,於是舉劍將此人殺了。(《御覽》二百六十二引《秦子》:孔文舉為北海相,有遭父喪,哭泣墓側、色無憔悴,文舉殺之。)

人家死了父親,哭的不悲傷,你就要舉劍殺人。看起來對不孝之人是深惡痛絕的。但對待不孝之人,也不能這樣的擅殺。現在看來,此舉的確有些過分了。

曹操做了一回真小人,殺了孔子二十世孫,那麼孔融死的冤嗎?

不孝!

還是在北海相期間,孔融頗為自負,要立志平定國家的危難。在各路紛爭中,他的幕僚左承祖,看到袁紹和曹操,在北方就數他倆的勢力最大,於是給孔融獻策,讓他去用心對待他們,結果被其殺害。

如果說,幕僚給你出主意,你不滿意就要殺人,那麼孔融在何進那裡幹過,在董卓手下任職。董卓是暴露無遺的專權禍國的大奸臣,他都能忍受。曹操或許有野心,但當時並沒有顯露出來,幕僚相勸,他反倒不能容忍了,這一條怎麼也不成為他擅殺左承祖的理由。

通過以上事例來看,孔融的性格,也是很冷酷的,他有時候殺人就如同兒戲。

曹操做了一回真小人,殺了孔子二十世孫,那麼孔融死的冤嗎?

荒原

據統計三國初年約有2224萬~2361萬人左右,僅有東漢人口峰值的40%。 (《中國人口史·第一卷·導論、先秦至南北朝時期》葛劍雄 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 )

曹操的詩中,也有“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詩句描述。

當時的情況是,由於經常有戰亂髮生,人們都被抓去當兵了,沒有多少勞力去幹活種地,而且很多土地都被破壞了,所以那時候老百姓能吃到一口飽飯都很不容易,而做官的不管怎麼樣肯定不會餓肚子,甚至在家宴請別人頓頓酒肉。

於是曹操就想,糧食用來造酒,這個消耗的數量是非常大的,一罈酒的糧食,老百姓一家人都可以吃好多天,更別說每天有錢人買了那麼多的酒了,簡直是太浪費糧食了,與其用來造酒給官員享樂,不如不造,把省下來的糧食給百姓分一下,可以解決很多百姓的吃飯問題了。

當然,這裡頭其實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為了下一步的赤壁決戰在做著各種準備。 曹操為了軍糧的保障供應,必須節約糧食。

於是他就做了兩個決定:

第一,囤積土地,用來作為種田的資本。

第二,禁酒。以“飲酒喪德,為正世風”而下詔禁酒。用來減少糧食的不必要的消耗,這兩個決定,無論對百姓來說還是對曹操的真實打算都十分有好處。

曹操做了一回真小人,殺了孔子二十世孫,那麼孔融死的冤嗎?

孔融

嗜酒如命的孔融,此時一看曹丞相要斷掉自己的杯中物,他豈能幹,便拋出一篇名為《與曹操論酒禁書》的奇文來,在此文章中,他把飲酒提高到“德”的高度,認為從古先哲王到類帝禋宗,酒有“和神定人,以濟萬國”之功,與天地相合,並列舉歷史上從唐堯、孔子到酈生、屈原等十數人因飲酒而建成的歷史功績。 (《孔北海集》)

最後,直接反駁說:“美色更誤事,那就該禁止人類做愛和結婚?”孔融的回答有些抬槓的意味了。

其實,他的文章中真正捅了曹操肺管子的是這麼一句:“而將酒獨急著,疑但惜谷耳。”

是的,說得沒錯,曹操之所以禁酒,主要就是為節約糧食,用於戰爭。但這是曹操心裡的打算,此話誰都不能講,這麼一明說,和後來楊修的“雞肋”差不多。 嚴格說起來,似乎牽扯到了“軍事機密”。

曹操做了一回真小人,殺了孔子二十世孫,那麼孔融死的冤嗎?

禁酒?

公元208年正月,曹操回到鄴城後,立即開始了向南用兵的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準備:

1、於鄴鑿玄武池以練水軍;

2、派遣張遼、于禁、樂進等駐兵許都以南,準備南征;

3、令馬騰及其家屬遷至鄴,做了實際上的人質,以減輕西北方向的威脅;

4、罷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統治地位;

曹操這麼做,除了軍事上的部署以外,還有一個政治上的安排,那就是要極力提高自己的權威,以保持唯我獨尊的政治局面。

這次孔融的小聰明沒有耍好,他成了曹操送上門來的獵物。

文人群體中,孔融大名鼎鼎,而且還是孔子的二十世孫,所以這個影響力,在文人群體中,是十分巨大的。曹操當時就想,我將來的赤壁決戰,是一場亙古未有的渡江大決戰,此時穩定軍心最重要。

留著孔融,到時候他肯定站出來瞎噴,必定會在朝野中造成思維混亂,也會動搖我的軍心,最終壞了我的大事。殺了他,正好起到殺一儆百的作用。

正好此時郗慮、路粹告他,曹操立馬採信了他們的狀告。於是,孔融剛好做了大戰前慣常祭旗的祭品。

曹操做了一回真小人,殺了孔子二十世孫,那麼孔融死的冤嗎?

賜劍

但是,殺他一人就可以了,何必還要殺他全家呢?

這和曹操性格有關係。呂伯奢,本是曹操的恩人,當時他已經錯殺了呂伯奢的家人,但為了不讓消息傳出去,後來把呂伯奢也給殺了。最後說了一句“寧我負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負我”,來自我安慰。從這點可以看出,曹操作為梟雄,有時候也是很殘忍的。

既然不得已的情況下殺了孔融,他很清楚,在這件事情上是會留下罵名的,既然是做了真小人,罵名是跑不了的了,何妨把事情做絕呢?

這裡頭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更主要的用意——要起到震懾朝臣的作用,殺全家和殺一人震懾力是不一樣的。所以,最後不光是孔融做了犧牲品,連帶到家人也做了犧牲品。

這麼看起來,孔融的家人被殺,和孔融還真是大有關係了。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三國志》晉·陳壽

《中國人口史·第一卷》葛劍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