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輪胎大王:曾是不起眼的賣貨郎,如今帶領民族品牌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輪胎也能體現出國家的發展,在中國輪胎巨頭應該是臺灣的正新輪胎集團。根據最新的資料顯示,從1967年到目前為止,正新輪胎集團已經在全國擁有5個研發中心,旗下的員工有3萬多人,銷售遍及170多個國家。正新輪胎集團能夠有今天的成就,一切都要得益於羅結的領導。

中國輪胎大王:曾是不起眼的賣貨郎,如今帶領民族品牌

羅結出生於1925年,他的出生對於家人而言是半喜半憂。因為那時候國家正處於動盪時期,他們家又是做佃農的,日子本就過得緊張,他一出生,家裡的經濟壓力就更重了。所以羅結小學讀完就開始幫家裡賣貨。小小的他就已經體驗過人情冷暖了,他也知道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正是這段艱苦的經歷,磨練出他優秀的人品。

那時候羅結靠著賣蜜餞賺錢,每天掙的不多,還得到處叫賣,非常的辛苦。就這樣過了六七年。直到1945年日本撤離臺灣,他的生活才出現了轉機。那時候戰爭剛剛結束,自行車是非常搶手的東西,而與之相應的就是輪胎,不少商人也都瞄準了這一商機。羅結也非常看好輪胎製造,於是就去學習,他先是在北門輪胎與大新輪胎行當學徒。

中國輪胎大王:曾是不起眼的賣貨郎,如今帶領民族品牌

這一行對於羅結而言,其實還是很陌生的,他從門徒學習,一點一滴的做起,直到五年後才掌握了做輪胎生意的要領。1951年的時候,羅結26歲,他和連榮車行的老闆李陳榮合夥創辦了連新輪胎。當時李陳榮很強勢,為了顧及公司的發展,所以羅結一直忍讓著他。就這樣,過去了十五年。羅結認為時機到了,於是就跟李陳榮分開了。

羅結創辦了一個新的車行,起名為"正連新",其實也是為了能夠繼續使用之前的招牌,不過這件事得到了李陳榮的反對,於是羅結只好起名為正新,這也是如今正新輪胎的前身。不過李陳榮還是不願意放過羅結,於是就將他店鋪門口的土地都買了下來,沒辦法,羅結只好將車行搬遷去了彭化縣,與他一起來的還有178個員工。

中國輪胎大王:曾是不起眼的賣貨郎,如今帶領民族品牌

羅結非常的努力,在他的帶領下,正新車行也終於走上了正軌。截止到1973年,正新車行已經有了上千名員工,也成為了臺灣的輪胎領軍公司。羅結並不是一個安分的人,他決定到內地建廠,這個決定也是他第一個提出來的。雖然說這個決定在當時看來比較冒險,可是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也正是因為羅結來內地辦廠,讓車行的產品銷量上漲,企業也做大了。

對於羅結而言,他的終極目標就是成為輪胎大王。他雖然帶領的企業來到了內地,可是也面臨著許多問題。當時中國還是一個自行車為主的國家,對於汽車輪胎的需求並不高,而正新車行主要是以汽車輪胎為主,所以說羅結還需要等待幾年,才能夠打開內地市場。

中國輪胎大王:曾是不起眼的賣貨郎,如今帶領民族品牌

其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內的汽車大部分都與國外有關係,也就意味著你要做輪胎也得跟他們打交道。國際上也有很多輪胎公司,競爭是非常激烈的。於是羅結決定做性價比高的輪胎,同時也依靠民族優勢,和政府合作,打開了國內的銷路。

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汽車產業也有了快速的進展,汽車也逐漸的普及起來。正新企業找來了備受歡迎的姚明和林書豪為其做代言,同時正新的發展也引起了國家領導人都重視,所以正新集團也從家族企業發展成為國家品牌。目前正新集團每天都會有100多萬的四輪,二輪車輪胎銷售到各地,產能非常的高。雖然說與米其林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已經成為亞洲的輪胎企業佼佼者。

中國輪胎大王:曾是不起眼的賣貨郎,如今帶領民族品牌

羅結從一個普通窮苦的佃農,做到如今的大企業老闆,這期間,他腳踏實地的工作,成為了中國輪胎大王。羅結可以說是正新的靈魂,如今羅結已經年過九旬,身體的原因也讓他不得不將公司交給下一代。

其實每次說起羅結,想必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故事,正是因為他低調的做事風格,才讓人們更加尊敬他。他創建的輪胎帝國,如今是中國人的驕傲,他的經歷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夠成為人上人。相信羅結創辦的正新,會越走越遠。

中國輪胎大王:曾是不起眼的賣貨郎,如今帶領民族品牌

回首正新的發展,我們彷彿還能夠看到那個挑著扁擔叫賣的小哥,他靠著自己的專注,以自己的能力將中國輪胎躋身到世界輪胎行業中,這就是羅結與正新的故事,相信也能鼓舞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