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的上色與掛瓷

葫蘆外皮被打掉後,上面還帶有一層膠質層,為酸性物質,可以通過自來水(含漂白粉)、鹼水等鹼性液體來清洗沖刷乾淨,配以鋼絲球輕揉效果更佳。

葫蘆的上色與掛瓷


膠質層去掉後就剩下木質的皮,木本的皮子的密度從外到裡依次變小,最外層的皮子最堅密,被稱為“盤玩層”。盤玩層的厚薄因葫蘆品種與大小的不同存在差異,一般在0.5毫米-2毫米之間,小美和本捻的盤玩層大致在1毫米以內。盤玩層裡面的皮子相對比較疏鬆,被稱為“疏鬆層”。

據有關資料分析,葫蘆皮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它們被統稱為“葫蘆素”。葫蘆能夠變紅上色,就是“葫蘆素”發生化學反應的結果。

葫蘆的上色與掛瓷


人們常用兩種外來物質加快“葫蘆素”的氧化,達到快速上色的目的。這兩種外來物質就是“陽光”與“汗液”:

陽光:陽光照曬葫蘆時,紫外線等不僅可以起到殺菌防腐的作用,並可促使“葫蘆素”加速氧化,使得葫蘆皮質變成紅褐色。

汗液:汗液內含有氯化鈉、尿素、乳酸、脂肪酸等化學物質,盤玩時手上的汗液與“葫蘆素”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紅色素。

葫蘆的上色與掛瓷


然而除了汗液,葫蘆在盤玩時還會接觸到皮脂。皮脂與汗液混合後形成皮脂膜,隨著盤玩時間的推進,這層皮脂膜會逐漸附著到葫蘆表皮中,從而形成“掛瓷”。

掛瓷後葫蘆表皮“盤玩層”的氣孔變小,由原來的斜孔變成平孔,有些平孔也因為被油脂、包漿層等覆蓋,從而影響汗液的滲入速度和程度。葫蘆如果在盤玩前沒能充分上色,一旦“掛瓷”再想上色就要困難很多。

因此葫蘆下架後,必須經過至少半年的照曬才能盤玩,如果半年後上色不充分,則還需進一步增加照曬時間。

葫蘆的上色與掛瓷


葫蘆上色充分後就可以進行手盤了。手盤前一定要洗手,去除汙物和化妝品。對於1年的葫蘆,最好是盤1天,陽光曬1至2天;2年以上的葫蘆,不建議再曬“太陽”,盤1天,無陽光條件下放置1至2天即可,保證葫蘆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沒必要天天盤、時時盤。

如此經過一段時間,人手分泌的汗液、油脂就會慢慢滲入表皮,讓葫蘆更加潤澤、通透、古色古香。

有些玩家愛用軟棉布或戴棉手套盤玩,這樣儘管可以快速“拋光”葫蘆,但由於棉布比較粗糙,長期摩擦難免破壞葫蘆表皮,對葫蘆造成傷害。

盤葫蘆的方法很簡單,就是把一隻葫蘆,放在手裡,來回的輕輕的揉搓葫蘆的表面。這樣的手部活動既可以讓葫蘆掛瓷、上色。又可活動手指的血脈和穴位。但盤玩過程中還是要講究一些方法的,稍不留意就變成了黑葫蘆,一起來看看盤玩時都需要注意點什麼吧?

葫蘆的上色與掛瓷


1、 千萬不要用油盤,包括,臉油、鼻油、核桃油、橄欖油等等一切油性大的液體加入葫蘆中。手上已經含有一些少量的油脂了,不需要再加其它油脂。油盤,其實是核桃、橄欖核之類的外殼比較均勻、細密、堅硬的物件的方法。用油盤過的葫蘆,皮質會變得非常油膩,並且顏色呆板、厚重。沒有靈氣,嚴重的,還會發黑、發灰。

葫蘆的上色與掛瓷


2、大汗手,在盤玩時,最好用布盤或者帶布手套盤。葫蘆雖然不是木頭,但畢竟也是木質結構,汗手,水分大,酸性成分也大。人體汗液中,水佔一大部分,一般還含有1~2%為少量尿素、乳酸、脂肪酸。有的人含量高,酸和油脂多了,會讓葫蘆變黑。即使是核桃之類的硬殼類文玩,大汗手也把文玩盤黑的。

葫蘆的上色與掛瓷


3、不建議天天盤,時時盤,盤會兒,讓葫蘆歇會兒。如果是一年的葫蘆,盤一天,最好是陽光曬兩天。兩年以上的葫蘆,本人不建議再陽光曬了,盤一天,無陽光放置兩天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