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還有可能重新合併為一個國家嗎?

幸福地帶2


印度和巴基斯坦還有可能從新合併為一個國家嗎?

很多人認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本來就是一個國家,只不過因為機緣巧合,在1947年印巴分治協議打成後,各自分裂成為一個獨立國家;當然當年的巴基斯坦還包括孟加拉國(東巴基斯坦),實際上巴基斯坦就是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度人;所以按照我們中國的“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歷史規律,作為曾經的一家人,印度和巴基斯坦早晚都再次合併成為一個國家。



以上是我們固有的思維,實際並非如此,印度不是中國,不能拿著中國的歷史規律來衡量印度,因為根本都不配套。

具體解析:

(一)印度從來都不是一個國家。

其實關於印度的歷史,很混亂,雖然印度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印度歷史卻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分裂的歷史,真正沒有哪個印度王朝真正統一過印度,歷史上印度最強大朝代,如孔雀王朝和莫臥爾王朝,也只不過佔有印度次大陸的大半部分,是印度半島的宗主。印度一直以來都是一堆國家的總稱,是一個地名,南亞文化代稱,大部分時候印度半上國家多如牛毛,分裂歷史才是印度的主流。

只有在17世紀初,印度迎來海上殖民者英國,英國開始以做生意的方式經營印度,用高超的統治技術,花了兩百年幫助印度實現了統一,把大大小小的邦國捏合在一起,所以印度有了統一的基礎——英屬印度殖民地。然而這個統一卻是在英國人統治基礎上實現的,算不了真正的印度統一,果不其然,1947年英國要撤出印度殖民地,英屬印度中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立即就要和信奉印度教的人分家。也就是現在的印度人根本沒有真正統一過巴基斯坦,更談不上印巴再次合併。



(二)巴基斯坦一旦分家就再也回不來了。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簽訂《蒙巴頓方案》(印巴分治方案),印巴就各自分家了,另外很多人不知道,其實“巴基斯坦”這個國名根本就是一個新造的詞,是由英屬印度穆斯林詩人用穆斯林聚集區的幾個邦的字母拼起來了,至今都歷史不足100年,也就是說巴基斯坦分家是如此堅決。

巴基斯坦國父真納說過,印巴分家是必然,印度教徒與穆斯林握手後要洗手,穆斯林喜歡吃牛肉,印度教徒絕不準穆斯林殺牛。而當時印巴分治後,印度國父尼赫魯認為巴基斯坦早晚會回到印度懷抱的,因為巴基斯坦早晚會因為貧窮,再次求助印度。然而讓尼赫魯沒有想到的是,印巴分治,這一分,巴基斯坦就再也回不來了,世間的事歷來如此,一旦錯過就永遠錯過。

(三)巴基斯坦和印度已經成為世仇。



1947年印巴分治後,根據宗教信仰劃分國土,導致上千萬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劃在對方國土裡,所以導致兩國人口的大遷徙,然而在遷徙過程中伴隨著大逃亡和大屠殺,據統計有近50萬人在遷徙途中死亡。印巴兩國徹底變成世仇,而且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一直爭奪克什米爾地區,打了三次印巴戰爭,想要這兩個國家合併成為一個國家,已經成為了不可能。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於現代社會而言,國家合併從來都不是兩個國家的事情,而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特別是大國和大國之間!

那麼印度和巴基斯坦怎麼看都不算小國啊,面對的壓力只會更大!

首先是印度:人口12億1085萬,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其中印度教79.8%,穆斯林14.23%

其次是巴基斯坦:人口19901萬,面積88萬平方公里,其中穆斯林96.4%,印度教1.6%如果兩國合併那麼這個國家將會有,14億多的人口,面積會在386萬平方公里,其中印度教人口大約10億,穆斯林將會有接近3億多!

這麼牛逼的國家,是全世界都不允許存在的!

想當年,東西德合併,都被世界給深深忌憚,一個德國人口不過8000萬,面積不過35萬平方公里,無論德國曾經多麼強大,和合並後的印巴聯邦比都不是一個體量級別的!

就這樣,德國合併還受到了五大國一致反對,最後德國在無數承若,無數的付出之後,放棄所有領土訴求,才合併成一個國家!

那麼印度和巴基斯坦如何合併,會對國際形勢有哪些影響!

現在的印度,他的頭號敵人是巴基斯坦,這是毋庸置疑的,前段時間還幹了一架,次號敵人就是我們,這是印度人的共識,龍象之爭由來已久,歷史上也齷鹺不斷,如果印巴合併了,第一個不答應的就是我們,那麼我們會如何做,不言知名!

參考朝鮮問題就知道了,我們不會允許西南方緩衝區和盟友的消失,這是根本問題!

同樣,對於俄羅斯而言,也是如此。

一個合併的印巴不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如果印巴合併,他的武器還賣給誰?這是經濟問題!

如果印巴合併,最後都倒向美國,那麼俄羅斯將更加孤立這是政治問題!

如果印巴合併,對外釋放影響力,最後瞄準的目標肯定是弱勢的俄羅斯而不是強勢的歐美,這是生存空間問題!

對美國其實這樣的問題一樣存在。

世界上已經生出來一個追趕者,如果同是大國的印巴合併了,那麼這個追趕者就會在加一個。

印度可是一個很有雄心的國家,雖然他們基礎很差,但是時間沉澱之後,未來的事情誰又說的清楚?

於英法而言,情況稍許會與不同。

英國作為印度巴基斯坦名義上的宗主國,對印巴的合併應該也不會持有歡迎態度,要不就不會主張印巴分治了!

而法國,則有點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感覺!

南亞除了原本的越南,貌似和法國關係不大!

以上是五大國態度,不僅五大國會有想法,難免世界上無數其他國家有想法。

比如印度周邊那一票小國,必然是印巴合併的反對者,原因很簡單,印度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國家,他們雖然是不結盟運動領導國,可是吞併起鄰國來那也是毫不手軟,之前的錫金,現在的尼泊爾。都是先列!

如何會放心?

所以印巴合併在國際社會而言會迎來廣泛敵對這是肯定的!

其次就是印巴兩國並沒有合併的基礎,而這從人口宗教構成就可以看出來!

印度:人口12億1085萬,其中印度教79.8%,穆斯林14.23%

巴基斯坦:人口19901萬,其中穆斯林96.4%,印度教1.6%

按照宗教人口來看,印度是印度教為主,穆斯林算是最大的其他宗教派別,而巴基斯坦則不痛,穆斯林佔據絕對主流地位,印度教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那麼,在這樣的宗教構成之下,就會產生非常明顯的文化差異,文化差異意味著衝突,衝突意味著不安定,不安定意味著分裂!

如何有統一的可能?

印度能安定,不過是因為穆斯林人口在龐大的印度人口中被融合,再加上印度特有的土邦還有地方分治格局,將矛盾化解而已!

如果一個穆斯林大國併入印度,這樣的方式能施行嗎?

不能啊!

所以,印巴合併,國際社會絕對不會答應,五大國不允許如此牛逼的存在出現,其次文化宗教人口構成也不允許,而且這矛盾無法根除,至於其他答案說的那些七里八里就不多羅嗦了!

其實這兩點才是最關鍵的!


阿斗不傻


印度這個詞在歷史上只是一個地理概念,因為廣大的南亞大陸從未完全統一過,長期都是邦國林立,後來在英國殖民印度時期,採用軟硬兼施的手段,勉強將南亞大陸納入英國的殖民版圖,但是各個地區和邦國還是獨立存在的單元,只是形式上服從大英帝國的領導,實際上還是各成一體。

在英國結束對印度的殖民時,通過“蒙巴頓方案”,按照宗教信仰的不同將印度地區分為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信仰伊斯蘭教的巴基斯坦和東巴基斯坦,這打破了英屬印度的統一局面,造成南亞板塊的分裂,後來東巴在印度的幫助下成立孟加拉國。

從整個南亞大陸的發展歷史來看,分裂是歷史常態,統一是短暫的過程,目前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各成一塊,很難再次完成統一。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了一個克什米爾都長期處於對抗狀態,那麼,如果真的統一了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兩大勢力誰主導國家呢?巴基斯坦在人數上不戰優勢,自然也不會同印度合併,因為一旦合併將喪失對國家權力的掌控,因此南亞將長期維持一個分裂的狀態,很難再次統一。


銘蘇先生


印巴衝突打了幾十年的仗,打打停停時而友好時而衝突。歸根結底就是因為歷史原因長久積怨,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和理性的矛盾分化。加之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印巴兩個民族本來就有政治上的矛盾糾紛,經常不和。後來英國人退出印度後為了解決民族分歧把印度和巴基斯坦同屬一個國家分為兩個國家,在兩國邊界劃分問題當時沒有弄明確,英國在二戰後荒唐地將印度和巴基斯坦邊界隨意劃分,指哪是哪。這樣更加導致了兩個國家的民族感情由雪上加霜變成了直接衝突,終於在1947年因領土爭端問題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經常為邊界和種族問題打打殺殺而大動干戈。其實他們的紛爭沒有什麼真正實質上的意義,都是同屬一家人分出來的。


天涯夢之緣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不會合併成一個國家。原因在於宗教的對立。

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的原因就是宗教衝突。分治後仍然是死敵。宗教是個死結,宗教超越了種族和血濃於水。

這個問題的提出的意義在於,世界必須面對宗教衝突。宗教衝突對世界的破壞大於族群衝突。而且族群衝突往往與宗教衝突糾葛在一起,更加混亂。

科索沃戰爭是宗教衝突。

敘利亞的內戰實質也是宗教衝突。

美國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內因也是宗教。

世界的恐怖主義和宗教密切相關。

當年,英國從印度次大陸撤出,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宗教衝突,蒙巴頓方案就是以宗教劃分了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治。其結果是克什米爾成為印巴戰爭的焦點。

以色列和阿拉伯的戰爭並不完全是土地,宗教的排斥是實質。

世界許多國家都面臨宗教的的兼容難題。西歐的伊斯蘭移民算是和基督教有了和諧的基礎。但是也擺脫不了恐怖襲擊。人心惶惶。

俄羅斯的車臣等地,宗教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所以有了普京之後車臣必反的傳言。

印巴的爭鬥是世界宗教形勢嚴峻的縮影。世界應該正面應對宗教帶來的不安全。


老兵軍事觀察


印度和巴基斯坦從前就是一個國家,在英國撤離印度之後,讓印度成功的獨立,並且將巴基斯坦從印度分離出來。分離的方式也很簡單,信仰伊斯蘭教的歸屬巴基斯坦了,信仰其他教派的,就跟著印度了。所以,印度和巴基斯坦出現了分治,這些就是由英國一手導演的。

後來兩個國家因為宗教,主權,領土等各種複雜的原因,曾經發生過三次印巴戰役。三次戰役中,給兩個國家和兩個國家人民,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和災難,兩個國家直至現在依然是嚴重的對立。

試問:這樣的兩個水火不相容,民族不相容,宗教信仰不相容的國家,又怎麼可能在一起走向統一,合併為一個國家呢?簡直就是一個笑話。所以我認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將永遠的分離,不可能再融合為一個國家,所謂合併為一個國家,簡直就是個笑話。

個人觀點,切莫上心,謝謝閱讀,歡迎評論。


幸福地帶2


在數十個世紀裡,正是在印度教徒與穆斯林的共同創造下,南亞次大陸的文化才璀璨一時,直到後來英國充當起了他們的殖民者,這種共融的局面才慢慢受到了人為的破壞。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興起了民主解放運動的熱潮。1946年2月18日,印度孟買港發生水兵起義事件,兩萬餘名水兵起義事件,兩萬餘名水兵參加了這場運動,三天後印度海軍官兵也加入到起義約行列。這次起義雖然以英國殖民當局的成功鎮壓告終,但英國方面已經感到難以繼續對印度統治了。

1947年3月24日,蒙巴頓新官上任後,發現印度管治起來十分棘手,開始醞釀著印度劃分為自治區。在徵得英國當局的同意後,這條被稱為″蒙巴頓方案"的消息正式公佈了。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

而英國離去時留下的"蒙巴頓方案"之所以產生了無窮的後患,是因為其核心是按宗教劃分的自治區域,從而遺留下了語言,文化和民族劃分混亂等問題。

英國還蓄意製造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矛盾,分治方案中佔總人口77%的克什米爾被歸至信奉印度教的查謨土邦王公名下,這場蓄意製造的禍端很快就產生了郊應,從此在漫長的半個多世紀時間裡,克什米爾問題成為了困撓印,巴兩國關係難以緩和的死結!

所以說,"印巴兩國關係要想回到英國殖民以前那種共融相處的時代,己經完全不可能!

因為當今的印巴兩國不僅喪失了英國殖民前的那種宗教共融,民族互信和相互尊重的基礎,反而因為戰爭和宗教的原因,徹底的割斷了兩國幾十個世紀凝聚起來的友誼紐帶!

特別印巴兩國都是擁核國家,並且各自都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全適應自己獨立生存下去的地緣空間,並且在印巴之間也完全缺少單一民族佔主有絕對人口優勢的大一統情結!

所以說,印巴兩國己經喪失了重新合併成一個國家的可能!

|


相忘江湖71941665


巴基斯坦與印度從來就沒有是過一個國家,古印度就不是一個國家概念,更恰當地說是一個地區概念,古印度分裂時間遠遠大於統一時間,就算統一的時期,也不是中央集權,中央對地方不佔絕對優勢,而是分封式的,造成地方短時間內迅速坐大,進而又陷入分裂。

古印度最後的輝煌莫臥兒帝國也是如此,莫臥兒帝國從來沒有有效統治過南部印度地區,就算兵鋒所至,也是極其短暫。隨著莫臥兒的衰落而又地方諸侯峰起。這個時候,英國人來了,各個擊破,現實東印度公司管轄,後英王直轄,最終實現了對印度地區的統治,注意,這個時候是英國統治印度,不是獨立自主的大一統印度。

到了二戰之後,整個英屬印度獨立聲音越來越強,印度教徒當然樂意全盤繼承英印全部土地,但是穆斯林根本不幹,並不認同一個大印度,要求獨立建國。英國最後沒有辦法,加上自己也覺得分成幾個比一個好駕馭,於是就出來個印巴分治,印度教徒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應聲而出。印度十分不爽,和巴基斯坦幹了幾仗。在1971年還把巴基斯坦硬生生地肢解了,複製出一個孟加拉。國家越分越多,從倆到仨,沒準以後印度又分出幾個小印度也不一定。

由此看來,印度與巴基斯坦根本不可能所謂重新合一,印度還沒準朝著更碎裂的方向發展。


北玄武


印巴合併對中國的威脅不是點點了,中國如果把東南半島合併了,印巴合併算得了什麼?


老邵AAA


合併不可能 吞併倒是有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