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死之際錯殺一人,錯放一人,蜀國從此復興無望

諸葛亮臨死之際錯殺一人,錯放一人,蜀國從此復興無望

俗語說: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自古人無完人,多麼厲害的人也有犯錯誤的時候,連聰明如開國帝王者都會犯錯誤,一直被後人稱讚的謀臣也有失算的時候。三國時期這樣的例子很多,比董卓看錯呂布,反被呂布所殺;曹操任用司馬懿,最終曹家江山被司馬家族奪取。而一直被認為“其智近乎妖”的諸葛亮,一生聰明,卻也犯下一個大錯誤,錯殺一人,錯放一人,導致蜀國從此失去了再次振興的希望。

諸葛亮臨死之際錯殺一人,錯放一人,蜀國從此復興無望

諸葛亮錯用馬謖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錯誤,當時諸葛亮不聽劉備遺言,讓馬謖守衛戰略要地街亭,結果街亭失守,諸葛亮不得不退兵。要說當時蜀國雖然人才不多,但是能鎮守街亭的大將還是有的,比如魏延、王平,他們兩人中任何一位都能守住街亭。這是諸葛亮用人失誤之處。

諸葛亮臨死之際錯殺一人,錯放一人,蜀國從此復興無望

但是除了馬謖,諸葛亮在對待蜀國兩個人物上也犯了大錯,導致本就人才凋敝的蜀國雪上加霜,這兩個人分別是楊儀和魏延。下面我們就看一下諸葛亮是如何錯誤處置這兩個人的。

諸葛亮臨死之際錯殺一人,錯放一人,蜀國從此復興無望

先看楊儀,楊儀人品很不好,不僅蜀國人認為楊儀是個小人,連東吳的孫權都說楊儀是小人,諸葛亮心裡能不知道?只是當時蜀國人才不多,而且楊儀雖然人品不好,但確實有才華,《三國志》記載,“亮深惜儀之才幹”,明知楊儀人品不好,卻還封他為綏軍將軍,“軍戎節度,取辦於儀”。

諸葛亮臨死之際錯殺一人,錯放一人,蜀國從此復興無望

諸葛亮沒有及時處理楊儀,終於導致了蜀國的動亂。諸葛亮死後,蜀軍失去主帥,楊儀和魏延的矛盾便爆發了。諸葛亮生前能夠震懾這兩人,但是諸葛亮一死,兩個人便沒有了約束,導致了蜀軍內亂。

諸葛亮臨死之際錯殺一人,錯放一人,蜀國從此復興無望

魏延其實只是個性格孤傲、不會為人處世的將軍,他與諸葛亮在軍事上也有分歧,但是魏延卻是忠於蜀國的,也是蜀國難得的大將軍,要不然劉備也不會封魏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

諸葛亮臨死之際錯殺一人,錯放一人,蜀國從此復興無望

如果魏延不死,他和姜維互相配合,蜀國何時滅亡還真不好說。只可惜諸葛亮一直認為魏延會反,安排馬岱偷襲魏延,斬於馬下。其實魏延即使反,也只反諸葛亮,憑著劉備的知遇之恩,魏延還會忠於劉禪的。

諸葛亮臨死之際錯殺一人,錯放一人,蜀國從此復興無望

而楊儀見魏延一死,自以為平定叛亂有功,居功自傲,自認為回去之後能頂替諸葛亮,做到丞相的位子,結果只封了中軍師的官。楊儀本來人品就一般,這下更是牢騷滿腹,“怨憤形於聲色,嘆吒之音發於五內”,給蜀國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諸葛亮雖說早就清楚楊儀的底細,但是沒能夠妥善處理而留下楊儀,卻留下計策斬了魏延,這可以說是諸葛亮為數不多的糊塗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