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幾千塊錢買個耳機是什麼心態?

遊戲視頻小豬


燒耳機燒箱子 和燒相機燒PC是一樣的 不燒的理由只有三點

1. 沒閒錢

2. 沒被剛需或更好的設備震撼過

3. 也可能天性對很多事物比較冷淡佛系

音樂是一場走心的旅行 很多人願意聽到更好的音質 更醇厚甜美的人聲 更恢宏大氣的交響樂 這都是人們對更好事物的追求

由於人耳在“木耳“階段過久 一時間我們分不出500塊和1000塊耳機的區別 但只要仔細聽 大多數人都會聽得出無損音樂和wma等壓縮損耗較大格式的音樂的區別

在網絡音樂時代 無損音質的音樂觸手可及 簡單買個音樂軟件會員 插上耳機 打開一首喜歡的歌 從音源到解碼 從放大到耳機 數字信號經過層層把關轉化成音頻信號 最終放入你的耳朵裡 當你開始被某一種聲音震撼時 就像第一次玩魔獸世界40人團幀數可以達到60幀的時候 那種舒爽順暢的體驗會以極快的速度促進你音頻需求的慾望

我不是一名懂電路的hifi玩家 我也不知道數字界面 時鐘 解碼芯片等等是怎麼把數字信號轉化成模擬信號的

我也不是一個喜歡研究芯片和器材的人,akm和esm的芯片還傻傻分不清楚 和眾多盲狙黨一樣緊緊攥著手裡可憐的鈔票 熾熱的眼神看著貼吧 論壇上的毒文 默默記下心儀的機型在心裡默默種草

我當然不是一個很有閒錢的人 一個人的力量無法滿足自己對各種耳機 解碼 耳放混搭可以發生什麼化學反應 出現什麼樣聲音的慾望

但從第一次聽到低頻的下潛也可以不再像地攤10元耳機那樣轟頭 條理清晰 第一次聽到清脆宛如耳旁鳥鳴的小提琴就像置身現場 第一次覺得聽了幾百遍的渡口蔡琴的聲音原來是可以這麼好聽的時候 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究竟想要什麼樣的聲音

或許這就是hifi的本質 追求自己心的方向 找到心儀的聲音

隨著網上看各種毒文論壇 聲場 結像 動態 瞬態 速度這些陌生卻慢慢一定會理解的名詞慢慢學會了如何描述聲音 如何評價一款HiFi設備

先後出了入 入了出 體驗了q701,z7,srh-1540,final sonorous vi,Amiron,HD800S等等耳機 歷經三年 漸漸歸於理性 結合實際需求 一套800s家用 一套Amiron辦公 暫且退燒 雖然還是心水著susvara 可念在媳婦手裡的菜刀剛剛磨亮 只得作罷

最後幾條忠告

1. 量力而行

2. 先聽後買

3. 切合實際需求

再見 祝燒友君們在心的旅途上找到彼岸 早日退燒






彼岸冬至


之前買過最貴的耳機就是Sony的 sbh70,599元,用了四年,現在跑步還在用,聲音很喜歡。去耳機店看耳機好幾回,看上了bose的一款on ear耳機,要1200一直捨不得買。前段時間刷頭條看到有人吹噓nura耳機,黑科技聽的我心癢癢,又沒有線下店體驗,我就想利用淘寶7天無理由退款來蹭聽一波(手動狗頭),然而聽了就不想退了,感覺他真的瞭解我。

很多時候買東西,你心裡可接受的價位和它對你心理產生的影響有關,這款耳機2800,我分12月分期付款,每當我聽到我之前沒聽到的音樂細節的時候,我覺得他是值得的。

我也經常玩遊戲,LOL玩了4年,王者榮耀也經常玩,但我一款皮膚都沒買過,我覺得買了又不會提高我技術,一個皮膚幾十塊錢,我會覺得太貴了。

所以,衡量一個東西貴還是便宜,參照物不僅僅是價格,你的價值觀、消費能力、個人喜好這些都非常關鍵,最重要的是,它能給你帶來什麼!



W00DSTOCK


我前幾天剛在旺角入手了索尼XM3,還曾嘚瑟過,再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突然心儀上了XM3,是在新加坡樟宜機場帶上這款耳機的那一瞬間,整個世界一下子從耳朵裡消失了,我自己從沒有玩過降噪耳機,對這種感受非常刺激,當時就想買,新加坡幣513元,合2500多人民幣,當時猶豫了一下,沒有買。我從新加坡入境香港,又去了旺角,我想再看看我在樟宜機場想買而沒有下手的索尼WH-1000XM3,淘寶將近3000,樟宜機場513新加坡幣,合人民幣2500多,旺角百老匯,最後以2699港幣入手,2300多元人民幣吧,我還認為日本或許更便宜,想著四月份能去日本了再入手,百老匯的小夥子就熱情的給我查了日本的價格,和香港差的不多,於是就果斷的收入囊中。還是那種感覺,在樟宜機場自己將耳機罩在兩個耳朵的瞬間,世界彷彿一下子消失了,是那種喧鬧消失了,我從沒有玩過降噪耳機,不知道一款好的降噪耳機還真是這麼神奇,能這樣把整個喧譁的世界變得這麼靜謐。我從西九龍高鐵站坐上開往惠州南站的高鐵,聽著歌聲,就像呆在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玻璃罩一樣,什麼車輪碾過鐵軌的咔咔聲,鐵與鐵的摩擦聲,沒有了,突然間手機有了信號,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回到了深圳。現在還在想,這款耳機應該是我這次旅行的最大收穫吧。今天去深圳,中午和原來的同事在一起吃飯,還想著一定向同事推薦這款耳機,誰知道,同事已經入手了xm2,2700多在京東入的手,同事也是極力推崇,看到同事真的是2700多,還是2,我開心的笑了,不過,早買早享受,更開心的是我在新加坡只是糾結了,糾結的也對了,又省了幾百塊錢。幾千塊錢買一個耳機貴嗎?就像大家說的,馬雲會說肯定不貴,王健林也說太便宜了,可是,對一個月只收入3000元的人來說,簡直是天價,買東西就看需要,還看收入,耳機這種東西還和其它一般的東西有區別,太魔性了,更能提現“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老馬浪天涯


謝謝看到這裡,我說下自己的一點觀點。

第一,如果不是耳機發燒友的話,或者是錢多的花不了的,很難想象去用幾千元買個耳機,畢竟,在一般人看來,幾百塊錢的耳機就很貴了。不是燒友,不會追求音樂的極致,一般都是用手機自帶的耳機連接手機聽音樂,看視頻了。

第二,如果是音樂發燒友,一旦燒起來,那在耳機上的花費會更多,畢竟,越高端的耳機在解析力,聲場,佩戴舒適感等都有明顯的優勢,價格也會更高。而且,並不是一款耳機就能聽所以的歌曲,有的適合搖滾,有的適合流行,有的適合人聲,有的適合古典,所以一款耳機肯定不能滿足你的要求,你得準備好幾套耳機。



第三,就像和汽車可以改裝一樣,耳機也可以,耳機本身的線材有時候並不能完全發揮耳機的特性,或者你想加強耳機的某一方面,就需要換線材,高端的線材也有好幾千的,耳機插頭也要換,又是一筆投入,所以,改裝下來耳機投入翻好幾倍是正常的事情。

第四,有了好的播放器,還需要好的前端,一個好的音樂播放器也要不少人民幣,我瞭解的索尼的黑磚,還有更貴的金磚等等,畢竟自己不算燒友,更高端的也不瞭解了。對於一些阻抗大的耳機還需要上耳放,你看,這一系列下來真的是不少錢。

最後大家猜下這套的價格


天馬行空230781883


呃。。。。剛好花了2700買了個二手的t8iemkii,沒錯沒錯,二手的,2700🙃順便還買了個二手的前端ak100ii,1700,沒錯沒錯都是二手,因為全新的買不起。聽了幾天後突然想對比一下以前常插在手機上聽的一個耳機,結果有點難以接受😂除了聲音大小不同外,我很難聽出具體差別。但是插著2700的耳機總感覺聲音比499的那個好一點點,我猜這就是腦放😅。木耳是福。

好了言歸正傳,在這之前,我一直是耳機插手機聽,雙11朋友入了套sony的入門,聽了首如初之光,感覺人聲很近很清晰,多聽了幾次後再聽自己的手機,沒法聽了,聲場小,聲音糊,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這種形容是真的。於是入了一套二手,可能聽多了,沒有了一開始的震撼,但是要我回到手機那一套,確實是很難接受了。幾千買耳機的人大有人在,愛好不同,不用大驚小怪,更貴的耳機都有,燒不起,再次慶幸木耳是福,但是我還想買個se846,一條動圈一條動鐵,不是更加美滋滋😃


隨便看看咯唄


心態?

那麼花幾十萬買條狗什麼心態?

花幾百萬買臺車什麼心態?

花幾萬塊買個包什麼心態?

花幾千元吃頓飯什麼心態?

如果我們的消費都是理性的,世界是簡單不少,那就像六七十年代,每個人賺的都差不多,買的都是生活必需品,可是,如果讓你回到那個年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沒有高樓大廈、甚至家裡都沒有電話,你會同意嗎?

幾千元的耳機我覺得不過分,因為這在耳機的消費中充其量算是中等消費,還是挺節制的。當然這和買家對聲音品質的要求有關係,如果你只聽單田芳、郭德綱之類,十元就能滿足你的要求。但是如果你希望能聽聽各種種類的音樂,希望音樂還有點層次感,聲音稍微準確點,那麼你就得差不多投入這麼多。


天音聲學


這是我之前買的耳機,所以切身體會來談談我的想法。我一直覺得人除了生活必須的物質需求之外,精神上也同樣需要得到滿足。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日常興趣愛好與娛樂活動。而每項活動對於經濟條件、身體素質等等都有各自的門檻要求,所以要根據自己身條件去選擇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項目!

有的人喜歡打高爾夫、有的人喜歡賽車;當然也有的人喜歡跳廣場舞、喜歡打麻將。這都是一種選擇。其次根據自己能力與愛好程度,幾元的麻將是娛樂~幾百幾千的也是輸贏。所以不要用自己的認知去評價別人的生活方式,這樣並不準確。

我平時喜歡玩遊戲、喝咖啡。與其他燒耳機的圈子不一樣。我只是單純秉持著買一堆肥肉不如買一斤瘦肉的“不浪費原則”來給我自己買的硬件外設。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值不值得問題,就是喜不喜歡決定。覺得這樣花錢了能讓我開心,這個錢就算是花的值了。當然前提是不影響正常生活支出的前提下。



NN3856


這個很難猜別人的心態,耳機算好的了,最起碼還是高科技產品,選料優良做工優秀的真的值這個價錢,錄音棚裡面很多都幾千元以上的的耳機。

幾千元買個耳機也要看一下購買者的收入和財力情況,如果別人家裡有礦,別說幾千元買個耳機了,就算幾萬買雙拖鞋了很平常。

但如果是一個普通打工家庭,收入中下,還是學生的話,那就是不會為家庭著想了,省下幾千元幫助家庭也好嘛。

如果是工作需要,是一個音樂製作人或者是歌手,那也合乎情理,因為那是工作器材投資,可以產生回報的。





野外專欄


你這問題就好像問你女朋友為什麼要花幾千元買個包一樣。

我用過森海的cx200,索尼的a1dac,還有幾款的千元耳機型號也忘了,現在用的sd2s兩千多,都有3年了,說實話我並不覺得怎麼樣,聽個響,當然要說區別還是有的而且能聽出來是一分錢一分貨,而且質量好點的耳機能減少耳膜受損的程度。

我覺得當你已經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人就會開始去享受生活,有人選擇花幾十塊穿高仿的aj,有人會選擇把錢存銀行而每天過得清心寡慾,而我選擇買個好點的耳機提高生活質量,畢竟我每天戴著耳機的時間平均都有4個小時以上。

總的來說,我覺得我的心態是挺好的,不過這提者的心態,字裡行間我就並不見得了


蚊子殺殺殺


先從功能方面分三種

1.beats

用戶。多為裝逼,耍帥的人購買。並沒有去想著詳細去了解下品牌特色,只為了好看,把妹。 也有部分是真的不懂相信了品牌效應採取購買的。

2.

高端藍牙耳機。為了便捷生活同時又能保證聲音,亦或者能有強大降噪功能。商務人士會偏多,還有一些色為了方便運動的。

3.hifi

耳機。這種人群定位比較準備:音質,音質,音質。 追求的是真實的音樂現場的還原等。便捷不是第一位,畢竟有人會捆綁幾層設備搞得像“炸彈”一樣。這類人花錢比較明智,只不過圈外人不理解。與相機同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