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的选择-巴乔《天上的门》16

1997年2月18日,巴乔迎来了自己三十岁的生日。无论对一个普通人还是一个像他这样顶尖的足球运动员,30岁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水岭。

只不过,对一般普通人来说,30岁都是迅速崛起,飞速上升的里程碑,你在30岁之前所有的积累,资源,都在30岁达到一个转换的巅峰,后面10年,是很多人最重要的人生10年。无论是财富的累积还是心智的成熟,这10年都是最宝贵的。

但是对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来说,30岁可能是慢慢走向衰败的里程碑,无论是竞争还是伤病在前10年能把一个球员的才华消耗殆尽,30左右退役的天才球员数不胜数,能在30岁还能保持一个非常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都是非常困艰难的事情。


30岁的选择-巴乔《天上的门》16


对巴乔来说,30岁一样是他无法绕开的问题,他在米兰亲眼见到红黑王朝的坍塌,任谁也无力回天,欧洲足球市场迎来从未有过的疯狂流通,太多年轻人和新鲜的血液涌进意大利,希望在这个全球关注度最高的足球市场崭露头角,扬名立万,当年和他一起驰骋江湖,叱咤赛场的老朋友要么远走他乡,要么归隐山林,被挤压的破碎不堪。我曾经觉得他和我们很多人一样在伤痛和竞争面前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助,但长夜漫漫中也许是佛教带给他坚持的力量,把每一次困难看成提升的苦厄,对一个佛教徒来说倒成了人生越战越勇的最好的注释。

30岁的选择-巴乔《天上的门》16

巴乔的一生,在30岁之前你看到的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在我看来,30之前的巴乔似乎达到了俗世职业的高峰,他拿了很多冠军,很多荣誉,但内心那个巴乔却仅仅只是浮出水面的一角而已。那只是属于他很小的一部分,更大的潜能隐藏在看不见的地方,如果你真的爱巴乔,一定要关注30岁之后的巴乔,因为在哪之后,他向每一个热爱他的人诠释什么叫他的热爱,他挥洒他的热情,他燃烧他的潜能,他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力量,能力,精神,热情,创造,他把他所有的价值都要迸发出来。他常用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比喻自己,但丁的一生历经无数艰辛和磨难,可他却把这种痛苦转换成动力,创作出了如《神曲》这样的巨著。正是有这种精神力量的支持,巴乔总是能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困境和苦厄,并从来不对自己失去信心。我们从不吝啬对夜空中滑落的流星献上赞美之词,那瞬间的灿烂让我们如痴如醉;但其实如太阳般永久的温暖才是润物细无声的永恒和伟大。

30岁的选择-巴乔《天上的门》16

他在《天上的门》中说“让你来试试看吧,让你来体验一下一个经历过帕萨迪纳那种事件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吧。(指1994年世界杯决赛罚失点球)当时出了那么多怪事,有几个人能在那样的事件之后又丝毫不受损伤?可我就丝毫未受损,我依然完好如初。不仅如此,我还产生了雪耻的愿望,即使用委婉的话说,那也是一种强烈的雪耻愿望,我是不顾一切都要实现这个愿望,今天,雪耻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我永远不会抛弃这一愿望”

看到没有,完好如初,丝毫未损,雪耻,你能相信这些字眼是从一个拖着一条半腿征战半生的人嘴里说出来的吗?从他15岁首登意甲职业赛场,到30岁,整整一半的人生都交付给了绿茵,他无数次领略过胜利的美妙滋味,也被失败重重的锤落过凡间,但那又如何?在他的眼里都是过眼云烟,在巴乔的心中炽烈燃烧,生生不息的渴望仍热是那座所有人都不舍和追逐的世界杯,那是每一个足球运动员愿意用一生去交换的荣誉和冠军,巴乔也不例外。如果可能,无论再付出多少,承受多少,他都愿意尝试那条可能触碰到世界杯的荆棘之路。

30岁的选择-巴乔《天上的门》16

博洛尼亚这座城市,如果不是因为巴乔,可能很多中国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而且因为在中国大陆开始直播意甲联赛最初的几年,这个球队因为还在意乙厮混而失去了被广大中国球迷熟悉的风口和窗口。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当得知巴乔要转会去博洛尼亚都一脸茫然,这是一个什么地方?为何巴乔会选择哪里?1996-1997年的意甲城头变幻大王旗,尤文重新拿回冠军,帕尔马,国际米兰,拉齐奥紧随其后,桑普多利亚,乌迪内斯成为强大的中间军团,而当年雄霸一时的AC米兰,那不勒斯沦落到10名开外,差点降级,风起云涌,而其中中间军团中就有博洛尼亚的名字。他在这个赛季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和位置,让博洛尼亚这个曾今的意甲7冠王在1997-1998赛季雄心勃勃。

30岁的选择-巴乔《天上的门》16


对巴乔来说,我觉得这次离开米兰的他比任何时候都想的要清楚,他也必须要想清楚,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生命浪费在一些虚无的东西上了,一个成绩不错中游的球队,一个稳定的主力首发位置,一个向往冠军和胜利的环境,一个离家不远的安静的城市。这些足够了,博洛尼亚符合巴乔所有的要求,虽然之前无论是帕尔马还是佛罗伦萨,还是国外很多球队都传来巴乔转会的消息,有些都接近现实,但好在没有成行,否则可能我们都无法看到一个涅槃重生的巴乔在1997-1998赛季,也无法在1998年法兰西看到那个希望“雪耻”的巴乔了。

博洛尼亚就是一个沙漠中绿洲,是一个幸福的孤岛,是海上一场风暴与又一场风暴之间的间歇期。他张开双臂欢迎巴乔,对巴乔来说,这种情况只在佛罗伦萨出现过。但似乎又有些不同,博洛尼亚是强烈有力的拥抱,是要把他融入怀中的那种拥抱。在意大利有谚语说:在博洛尼亚,人可以再生。带着佛的启示,巴乔又一次背起行囊,离开了繁华的米兰城,来到安静许多,但历史悠久的小城博洛尼亚,在这里,他将掀开自己人生履历中崭新的一页。我们将再次看到巴乔那灿烂而迷人的微笑。

当然,那个时候对巴乔来说,博洛尼亚只是他的下一站,这一站前途未卜,在黑夜和神秘的面前,人不是去探寻就是退缩。对于一些人,这是被蹂躏,但对于另一些人,却是精神的扩张。

对了,关于他的辫子,还是提一句,他自己本人都说了,他只是觉得长发留了七年了,我们的巴乔想改变下发型,根本和再生什么无关,虽然对这个讨论的话题很多,但减去辫子留着平头的他确实更像一个修行的僧侣,开始重新踏上他的漫漫旅途。

30岁的选择-巴乔《天上的门》16

今天上海大风,不宜外出,放假真是写东西最好的时间,农历猪年第一篇,献给所有喜欢巴乔的朋友,我们和巴乔的故事继续不见不散,再祝大家新年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