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四五十年代很流行的無後坐力炮後來被淘汰了?

劉捷180550407


解放軍在國家剛剛解放的時期,有炮用就很好了。既能跟的上部隊的機械化速度,打擊精度高,威力也適中,是部隊眼中的寶貝,為何會退下來了?原因自然是越南戰爭中,美軍使用了直升機蛙跳這種跨時代的戰法,同時還加強了單兵火力。個體小,威力大,單次使用的M-72誕生了。相信很多讀者都見過電影中的美國英雄們使用M72,甚至M202四彈連發的雄壯場景。這種經濟效用比更高的武器,自然替代了老舊的無後坐力火炮,我國最有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69式40MM火箭筒。在世界上的近期的各大戰場上,都有它的英姿。











蒙真


無後坐力炮在單兵反坦克導彈大量使用後就被淘汰了。無後坐力炮實際上也是傳統火炮,只是後座機構不是封閉的,而是可以通過一定量的發射藥從而配平炮彈後座力。從表面上看就是無後座力了。但是一旦後面有軟目標諸如士兵等會被當場被後座的熱能殺傷。


無後坐力炮也需要炮管加速,因此相對於無制導火箭筒射程要高,在沒有單兵反坦克導彈之前是短距反坦克的有效武器,但是大口徑的炮彈其也需要載具,或是三腳架,或是車輛等載體。相比火箭筒便攜度不夠好。當然這是反坦克導彈出現才有的後話。在之前無後坐力炮可以充當坦克反坦克火炮和單兵反坦克火箭筒的補充,射程夠用,生存性又比反坦克火箭筒高。

反坦克導彈大量出現是替代了無後座力火炮發展的重要原因。反坦克導彈戰鬥部有更多的炸藥,加上精準度更高單兵可攜帶不需要載具輔助毀傷力更可靠。

獵手變獵物。


口徑越大發射彈頭複雜,但是便攜性消失,生存性降低。圖為西德聯邦德國曾使用的無後坐力炮

無後坐力炮在新型主戰坦克的問世中也顯得威力貧乏。無後坐力炮使用的都是化學能彈。反坦克,反工事步兵等。但是多層複合裝甲和間隙裝甲,爆炸式反應裝甲使得裝藥有限的無後坐力炮地位逐漸尷尬起來,不再有充當中間補充的必要。因為使用更大口徑的無後坐力炮顯然重量會增加,加之其使用的不是穿甲彈,而是碎甲彈聚能戰鬥部等初速不高就意味著生存型也受到了挑戰。主戰坦克放手讓著打,無後坐力炮不一定能夠毀傷,而且在兩公里以內是別人的獵物而不是獵手。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仍然沒有放棄較小口徑無後坐力炮的發展,只因為這種武器射程在兩公里內成本仍然很低,也夠便攜。但是已經停止大口徑的研發更新。

萬能獵手:單兵持有的導彈。
美軍使用的標槍反坦克導彈



遠近不管多少既可以反近空,低空武裝直升機,坦克精準射程外(熱成像及其他惡劣天氣輔助瞄準火控設備有效工作距離)的率先打擊能力,生存性有保障。也可也換裝其他戰鬥部行使多種職能,裝榴霰彈,常規炸藥,碎甲彈等等。


客觀評論的愛國者7


無後坐力炮為什麼會被淘汰?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這款武器落後了唄,落後的武器就應該被替換。而且現在的一票“無後坐力炮”,例如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已經算是火箭筒了,發射的也是火箭增程榴彈。



單兵無後坐力炮被髮明的初衷,就是給步兵一種能夠打擊土木工事、裝甲目標的便攜式武器罷了。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國就有了PIAT反坦克榴彈彈射器。


英國的反坦克“彈弓”PIAT反坦克榴彈彈射器


而在二戰之後,受到冷戰時期“鋼鐵洪流”大規模機械化戰爭理念的影響,各國都開始研發反坦克榴彈發射器。而蘇聯就以德國遺留下來的“鐵拳”火箭發射器為原型,相繼研發出了RPG-1、RPG-2反坦克火箭筒。不過嘛,這些仍然屬於無後坐力炮的範疇。


使用RPG-2火箭筒的北越游擊隊


但是到了RPG-7反坦克火箭筒時,蘇聯採用了火箭增程榴彈,這也就使得火箭筒相比起無後坐力炮來說,可以做的比較輕薄,不需要承受很大的膛壓。換句話來說,反坦克火箭筒可以在重量比無後坐力炮輕的時候,破甲能力反而比無後坐力炮還要強。



以69式反坦克火箭筒與82式無後坐力炮相比,69式反坦克火箭筒能在290米的距離上有效擊穿65°傾斜的180mm厚裝甲鋼的能力,而82式無後坐力炮為150mm。而且69式火箭筒僅有5.6公斤重,而82式無後坐力炮卻重達34.3公斤。



我是戰甲裝研菌,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


戰甲裝研菌


早年間,無後坐力炮是少數幾種步兵能依賴的近距離重火力支援武器。但是,隨著反坦克導彈和單兵火箭筒的出現,傳統無後坐力炮逐漸被上述兩種武器替代了。

一、相比單兵火箭筒,攜行使用不便

常見的某型82毫米無後坐力炮,全重30kg,其中炮身重21kg;全長1.6m左右;炮彈重3.8-4.6kg,因此需要編組專門的無後座力炮班,每班6-8人,攜帶82無一門外加20發炮彈,發射時炮尾25米左右扇形區域內不能有障礙物或有生物體。

而目前常見的某單兵反坦克火箭筒口徑同樣才80毫米,全重3.7kg,其中發射筒和火箭彈各重1.85kg左右,不佔用人員編制,一次性使用,裝備和攜行均較為方便。而且不少單兵火箭筒還具備室內發射能力。

二、相比反坦克導彈,威力和精確度不足

有人說現在單兵反坦克導彈也是要二三十公斤重啊,但是,要知道單兵反坦克導彈的威力和精度遠非無後坐力炮能比,比如常見的標槍導彈,全重22kg,具備自動導引和攻頂能力,垂直穿甲深度可達750毫米。

而且,目前反坦克導彈也有小型化的趨勢,或者說單兵火箭彈也開始有制導能力,例如MBT-LAW這樣的輕型反坦克武器,採用慣性制導、攻頂戰鬥部,對提高單兵反坦克能力而言較為有利。

三、其他

實際上,無後坐力炮也不是完全消失了,由於其仍然具有成本低廉等有點,目前仍然在陸軍和武警部隊裡服役。

而像卡爾古斯塔夫M4這樣重量輕、彈種多、威力尚可的無後坐力炮仍然受到美國軍方的歡迎。


深藍防務


營和團裝備的82無100無,可以和步兵協同進攻,射擊非常準確,感到幾乎和步槍一樣準確了,很有長處的,當年隨同步兵進攻的炮兵類武器可不多,邊境和越南的地形一般的武器根本上不去,無法使用,有的武器只是露個臉,就撤走了,上不了山和溝,同等編制的情況下,我軍步兵武器不佔優勢,火箭筒,無後坐力炮,迫擊炮,起了大作用的,現在的單兵導彈更好了,但能不能像無後坐力炮,迫擊炮一樣,炮彈無節制的使用呢,如果有限制,效果就不好,


cbleeg


我70年末入伍到野戰軍團有無後座力炮連,營炮連也配有八二無後座力炮,連有火箭簡班。我參加對越自衛還擊戰時,部隊迅速擴編整建制滿編,連隊增加了六0迫擊炮班。雖然火箭筒便於攜帶,但無後座力炮火力強威力大,打坦克尤其在還擊戰中消滅敵火力點比火箭筒比有自已的優勢。後來部隊便攜式反坦克導彈的配置,無後座力炮漸漸退出了歷史舞臺!


廬陽品茗人


無後坐力炮在短時間內還不會給淘汰,因為火力需求擺在那裡,打得遠,打得準,只能用無後坐力方式發射高初速的彈藥,從世界範圍來看無後坐力還是有非常多國家使用的,對於我國,物美價廉的82mm無後坐力炮或者口徑大點的105mm都沒有完美的代替品,今後隨著作戰概念的改動,營一級的打擊能力進一步發展,物美價廉的無後坐力炮才會逐漸退出主角的舞臺轉至二線。




叢林的潛伏者


因為無後座力,所以膛壓很低,導致這款武器受到各種限制,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典型代表。於是乎,撤!


沒好話說


沒有火箭筒命中率高,沒有火箭筒便於攜帶(太長了),重量比火箭筒重,爆炸威力和穿甲深度都遜於火箭筒


讓你看到按事實評論1


發射藥只有一半能量用於炮彈,浪費。

只能平射,射程太短,對方來個半吋高射機槍,早就消滅這笨笨的炮了

發射時動靜太大,只能放一炮,沒第二次機會

總之,性價比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