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泡沫嗎?

牛哥講股票


哈嘍,大家好,我是滴神;滴福記(DFG,Digital Finance Group)致力於為大家普及區塊鏈相關知識,傳遞最新的區塊鏈行業資訊,分享有關區塊鏈的趣聞。


看到這個題目,我感受到的是,大家把區塊鏈和比特幣劃等號了,之前寫過的問答裡,多次提及,大家不要把區塊鏈和比特幣當成是一回事。


曾經我們提到泡沫,一般都是房地產泡沫、股票泡沫等;在金融領域,金融泡沫定義是:一種或一系列的金融資產在經歷了一個連續的漲價之後,市場價格大於實際價格的經濟現象。定義當中是有一個關鍵詞的——價格,而區塊鏈作為技術是沒有交易價格的。所以,我覺得這樣說比較正確——區塊鏈是處在蠻荒時期,比特幣可能是泡沫(或許泡沫已破碎)。


關於比特幣是否是泡沫和區塊鏈到底是什麼,我在其他的問答裡,我都有寫出自己的看法,這裡就不做贅述了。


滴福記


相信今年來大家在互聯網科技圈看到的最多的一個詞可能就是“區塊鏈”了,各種資本宣佈投資區塊鏈技術,或者是英特爾這樣的公司自己研發,又或者是某某區塊鏈公鏈上線,等等等等,好像一下子這個技術就在全世界點燃了。而就在大家都在看好區塊鏈技術時,我卻在擔心區塊鏈的“原罪”可能會在未來醞釀出不可測的後果。

  為什麼我會這麼悲觀?在此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區塊鏈,以及區塊鏈的技術意義和將產生社會意義。

  什麼是區塊鏈

  關於區塊鏈,很多人將之與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畫上等號, 這其實是有問題的,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但不是所有的區塊鏈都是比特幣。

區塊鏈不只是比特幣

  從定義上來說,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但這個定義太虛了,不容易理解,我們稍微進行一下解釋。

  大家可以將區塊鏈看作一種公共賬本,在上面的每一次結算結果都會被所有人看到,且無法篡改和偽造。也就是說如果有人在區塊鏈上完成了一筆交易,所有在同一個鏈上的人都能看到。因此完成交易的人對這筆交易的金額、時間等等都沒法說謊,如果哪一天他想掩蓋這比交易,那所有人都可以指證他在撒謊。

  由於沒法撒謊,因此就建立起了一套自發的信任體系,而由於在區塊鏈上的行為具有這樣的信任基礎,因此通過區塊鏈進行交易要比傳統的合同和第三方公證更加可靠,這樣就成為了未來商業信任的基礎。

  為什麼現在全世界都看好區塊鏈技術,也正式因為這個。它可以被運用在大量現有領域,比如金融業、物流管理、藝術品交易、商業機密保密、公證等等。

  去中心化的深遠影響

  那麼區塊鏈技術的社會意義是什麼?那就是去中心化。什麼叫中心化呢?簡單地來說,我們現在為了證明某個事物的真實性,往往只能通過比如銀行、公證處、醫院、檔案局等等這些中心化的機構,用網上的段子講,如果沒有這些機構你都無法證明“你媽是你媽”。

  然而問題在於,一旦存在中心化的機構,那麼就可能存在“證明的死循環”,即誰來證明它的證明是公正的。這中間如果出現造假、舞弊、操作失誤等,都會讓事情變得無法挽回。這就是中心化的原罪。這也是比特幣出現的原因,因為他們認為銀行是不可信的。

銀行真的可信嗎?

  而區塊鏈技術的社會意義就是讓去中心化,它的信任系統完全不依賴於任何機構,甚至不依賴人類,而是完全交給機器。也就是說,這將瓦解人類數千年來的信任構建系統。

  區塊鏈的原罪

  看到這裡,可能大家就會覺得,那區塊鏈聽上去很厲害啊,由沒有立場利益傾向的機器構築人類的信任系統很有吸引力啊,為什麼還要這麼悲觀呢?而筆者想說的是,我悲觀的並非區塊鏈技術本身,而是從現代信任體系過渡到區塊鏈的“最後一公里”。

  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在區塊鏈技術上運行的一套系統都是值得信任的,但如果它的來源不乾淨呢?舉個簡單的例子,你的身份信息在放上區塊鏈時是否是可信的,由什麼來證明這個信息的可信的?這就是我說的“最後一公里”。

  有人會說,醫院、銀行、檔案局都可以提供證明啊,但這不是又回到中心化上來了嗎?既然區塊鏈認為中心化是不可信的,那麼又如何證明這些錄入的信息就是可信的呢?這時候是需要妥協嗎?但妥協的結果就是,有可能你從此就不再是“你”了。

  由於區塊鏈的可信性,如果一種“非”成為了所有人共識的“是”,那後果將是災難性的,即“如果所有人都說你是異教徒,你不是也是”。這就是我說的“原罪”。

  因此,如何讓區塊鏈上的信息在根上就是乾淨的,這或許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的,區塊鏈的信任系統永遠只能是雲中樓閣。但就目前看來,似乎並沒有一種可以不向中心化系統妥協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而這就又進入一種哲學上的悖論了。


中關村在線


區塊鏈當然不是泡沫,區塊鏈是一種技術怎麼可能是泡沫呢?題主可能想問的是利用區塊鏈技術熱炒的數字貨幣市場是泡沫嗎?那我想說那是肯定的,數字貨幣市場確實充滿著泡沫。

但我覺得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甚至我認為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來說,數字貨幣的泡沫並非壞事。因為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只有不斷有資本和人才湧入,這個行業才可能真正發展起來。有人把區塊鏈比作下一個互聯網。雖然目前來說我還看不見區塊鏈能發展到現在的互聯網一樣蓬勃繁榮的行業的落地應用方向,但在經濟泡沫這方面區塊鏈和互聯網確實有些相似之處。在互聯網發展初期也出現過行業泡沫的現象。



1995年至2001年間以互聯網、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一些新興科學技術的公司股票出現過高速上升,然而當時的互聯網技術也沒有什麼很實用的落地應用,甚至當時只要寫一個博客網站就能上市融資,與現在隨便寫一份有區塊鏈技術的白皮書就能ico融資,如出一轍。當然最終互聯網泡沫在2001年破滅。十幾年過去了互聯網技術已經遍地開花,深刻的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所以對於區塊鏈、數字貨幣存在的泡沫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不應對它有偏見。我也相信區塊鏈技術遲早有一天也會深刻地影響我們的生活。





BeforeIt


理論上來說,現代每一個新興產業的崛起,都會伴隨著一段泡沫時期。從互聯網到大數據、人工智能、VR/AR、物聯網等等,都經歷過一段瘋狂的泡沫期。據我一個當年在騰訊工作的朋友說,互聯網泡沫最瘋狂的時候,有很多投資人會在騰訊的大樓下等陣,當看到高管模樣的員工出來時,會直接上前表示:我會給你一筆錢,你去創業,只要跟互聯網有關,做什麼都無所謂。

但後來我們也發現,雖然經歷了泡沫時期的瘋狂和泡沫破裂的陣痛,互聯網產業最終還是崛起了,並且誕生了諸如百度、阿里、騰訊的巨頭企業,也有頭條、美團、京東等後來居上的獨角獸,我們的生活也因為互聯網而在短時間內產生了相當大的改變。

而區塊鏈,正在經歷泡沫破裂之後的一系列問題。

我們一定要認清的一點是:區塊鏈作為一項創新的技術,有它的價值所在,但目前還依然在探索的階段。17年和18年上半年這一年半的時間,可謂是區塊鏈泡沫最瘋狂的時期:

首先是體現在融資上,17年全球區塊鏈項目私募融資數額為49億美元,18年僅上半年就融資142.7億美元。不僅僅是融資的瘋狂,在17年12月份,幣價來到了歷史最高點,此前發行的項目代幣大都上漲數倍至數十倍不等,甚至還有百倍以上的漲幅。

在相關產業中,媒體、社群的服務費高得離譜,曾有公眾號文章閱讀量200要價10萬的奇葩事件。同樣,提供上鍊,發幣服務的技術服務企業也是業務不斷。

18年下半年,隨著幣價直線下跌,區塊鏈泡沫破裂。眾多投資人收割散戶瀟灑離場,而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卻血本無歸。

對於完整地經歷了這些起起伏伏的區塊鏈人而言,或許和吃瓜群眾的激憤不同,有一些特別的看法。

技術的進步與發展

不得不承認,在之前的眾多項目中,有相當多的項目是為了圈錢而誕生的,僅僅是在已有的項目基礎之上附加了一些技術或者概念,進而在投資人的盲目中撈錢。但這些項目之中不乏一些確實在已有技術上取得了進步的案例。例如達世的主節點系統,將打包權和投票權分離;Zcash加入了零知識證明,將交易信息一併加密;本體的身份驗證系統等,雖然確實有很大的炒作成分,但不得不說確實在技術上有了實質性的進展。

大家不要忘了,實體行業例如化妝品護膚品,餐飲等也出現了大量坑害消費者或者價格虛高的案例。所以,相比於殘害人的身體健康,新興技術的泡沫一定程度上還是對科技發展產生了推動作用。(這裡我並不是為區塊鏈項目開脫,我們要堅決抵制虛假的項目,也需要在投資中擦亮雙眼以防被騙)

人才的湧入

在一系列的負面新聞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值得欣慰的消息。

阿里,京東推出的區塊鏈SaaS平臺,騰訊的區塊鏈發票,區塊鏈存證在法院判例中獲得了應用,區塊鏈產品溯源系統日趨成熟……這些應用的落地和發展同樣也在穩步進行著。

我們可以看到,從傳統互聯網巨頭(例如國內的BAT,國外的Facebook,微軟等),到金融機構(例如國內的大型國有銀行,納斯達克交易所,摩根大通等)都在大量投入到區塊鏈技術的研發或者和區塊鏈相關的產業中。摩根和Facebook也相繼宣佈即將發行以自身為主題的代幣。

另一方面,資本的湧入為行業帶來了很多正向的現金流,大量的科技人才進入行業,有的加入大型的企業研發產品,有的自主創業。其中,研究機構和高校也投入了相當一部分資源開始了研究。去年至今,國內也誕生了不少技術能力很強的企業。可以說,行業正在向著好的方向去發展。

最後,我想說,區塊鏈雖然經歷過泡沫期,卻並不是泡沫,只是在當今媒體傳播的力量和途徑大大增強,我們更多得了解到行業裡的負面新聞,讓區塊鏈行業顯得很不堪。我希望大家能給予相應的理解與耐心,讓技術經過時間的沉澱煥發出光彩。

我是一名95後區塊鏈從業者,希望志同道合之士可以多多交流


一枚漂泊的比特幣


區塊鏈是泡沫嗎,我是一個區塊鏈工作人員,很明確的說,區塊鏈是一種技術,一種計算機存儲數據的技術,一種技術如果沒有被有心人賦值能存在泡沫?


是的區塊鏈不是泡沫,真正的泡沫其實是比特幣和各種代幣,區塊鏈技術被其應用到了底層框架上。

我們細想比特幣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是社會繁榮了,還是使民眾經濟增長了?

沒有,什麼都沒有帶來,不僅帶走了一部分的經濟,還浪費了不少社會資源去挖礦,但並沒有給社會帶來任何價值。


反而因為大量的投機和投入,帶來了比特幣價值的飛漲,但是就算比特幣漲破天又有什麼價值,終究有一天會因為無法持續發展,資金運作難以支撐,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若無人再繼續投入,那帶來的只能是破滅,從近幾個月的大跌能明顯看出問題。這些投入資本的人只是一個個待割的韭菜而已。


所以區塊鏈只是區塊鏈,不要與比特幣,代幣等混為一談,區塊鏈不是泡沫,而是被有心人利用過後成為了泡沫。


實際上,區塊鏈的特性能給我們生活上帶來極大的便利,分佈式佈局和共識機制能讓我們對產品的溯源,資質認證上作為很大的依據和憑證。


分佈式佈局通過多個節點共享數據保證了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從而提高了安全;共識機制,讓數據的透明化使每一個消費者都享有產品的生產到流通的知情權。這也是對自身品牌的一個保護,讓作假無處隱藏。


可能很多人要說不是還有個去中心化特性嗎?去中心化就是說不受第三方監管,交易自由。

可能嗎,不受監管,政府會讓你存在,一個不穩定的炸彈,不不不,不存在的,所以去中心化暫時是應用不上了。可以再等等政策吧,或者說接入政府系統對應用進行監管。


如今的區塊鏈已經被應用到農產品,教育,零售,酒業等等行業,一個大型主鏈的成型必將推動一個行業的發展。不過這個技術涉及的資源比較多,技術投入資源會比較多,一般的小企業難以有資金維持,所以一般都是有資本的大企業在帶頭搞這件事,後期開放節點,讓小企業入駐。

不知道大家對這個回答滿意不呢,認同的話 點個讚唄!


科技先一步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引用一下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最近談區塊鏈時所說的這句話:“坦率來講,我被區塊鏈暈了,我始終不知道這是個什麼鬼,我找了很多人研究區塊鏈,我從三四年前就開始弄這個東西,我至今找了寫有關區塊鏈的書的人跟我講,但我還是沒弄清楚,如果我聽不懂的話這個東西就很難弄,我始終不知道是什麼玩意。”

深有同感!

嚴格來說,區塊鏈只是一種基礎技術:分佈式記帳+點對點網絡通信+現代密碼學,技術本身是無所謂有無泡沫的。而泡沫是指市場價格大於實際價格的經濟現象。如隨著區塊鏈的火熱,各種培訓課程應運而生、接踵而至,動輒學費上萬。這就顯然是泡沫了,因為,區塊鏈人才並非培訓班能培訓出來。區塊鏈培訓熱,就像當年淘金熱時,那些精明的人不自己去淘金,而是為淘金人提供工具,出賣鐵鍬和鎬等,他們所賺的錢,遠比那些淘金者挖掘金礦所賺的錢還要多,關鍵的是更保險,旱澇保收……這情況在區塊鏈培訓上又體現了出來,真是“太陽底下沒新鮮事兒”啊!

談回區塊鏈,其最初概念是由Stuart Haber於1991年提出 ,1992年被W. Scott Stornetta修改加工。在 2008年,一位號稱“中本聰”(迄今還不知道是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完善了“區塊鏈”概念,並在2009年創立了比特幣社會網絡,開發出第一個區塊,即“創世區塊”。

二十多年過去了,除了以比特幣為代表虛擬幣層出不窮之外(實際上只是用作激勵機制的token,被金融市場炒得沸沸揚揚,因和此問題相關度不大,暫且不提),區塊鏈的應用仍處於願景、討論於概念驗證階段,仍鮮有落地應用模式。

為何區塊鏈應用停滯不前呢?主要還存在這幾方面的問題:

1、缺乏明確的商業用例;

2、法律方面的考量;

3、安全問題;

4、技術挑戰;

5、無法大規模應用;

6、技術尚不成熟。

僅從技術而言,從成熟走向實用一般要花費十五到二十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區塊鏈目前連技術都尚未成熟,待到廣泛應用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目前的市場顯然是過熱了,即出現了泡沫。

“區塊鏈”領域存在泡沫,與20年前的“.COM”泡沫相似。那時,一個公司只要帶上“.COM”的標識,其股價就會飆升。但是20多年過去了,在當年上萬家帶有互聯網光環的公司中,最後真能脫穎而出的寥寥無幾。因此,對於投資者來說,或許應該多瞭解區塊鏈底層技術以及考慮好收益回收週期,而不是盲目投資。


陳思進


當然不是。

首先我們從區塊鏈的基本含義的角度來理解區塊鏈

狹義來講,區塊鏈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順序相連的方式組合成的一種鏈式數據結構, 並以密碼學方式保證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分佈式賬本。

廣義來講,區塊鏈技術是利用塊鏈式數據結構來驗證與存儲數據、利用分佈式節點共識算法來生成和更新數據、利用密碼學的方式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利用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來編程和操作數據的一種全新的分佈式基礎架構與計算範式。

從含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區塊鏈是一種應用技術,而且因為它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特性,在金融行業的地位很高。

同時區塊鏈體系結構又擁有以下優勢:

  1. 任何節點都可以創建交易,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確認之後,就可以合理地確認該交易是否為有效,區塊鏈可有效地防止雙花問題的發生。
  2. 對於試圖重寫或者修改交易記錄而言,它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3. 區塊鏈實現了兩種記錄:交易(transactions)以及區塊(blocks)。交易是被存儲在區塊鏈上的實際數據,而區塊則是記錄確認某些交易是在何時,以及以何種順序成為區塊鏈數據庫的一部分。交易是由參與者在正常過程中使用系統所創建的(在加密數字貨幣的例子中,一筆交易是由bob將代幣發送給alice所創建的),而區塊則是由我們稱之為礦工(miners)的單位負責創建。
區塊鏈的基本特性:
  1. 去中心化:由於使用分佈式核算和存儲,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機構,任意節點的權利和義務都是均等的,系統中的數據塊由整個系統中具有維護功能的節點來共同維護。
  2. 開放性:系統是開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區塊鏈的數據對所有人公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的接口查詢區塊鏈數據和開發相關應用,因此整個系統信息高度透明。
  3. 自治性:區塊鏈採用基於協商一致的規範和協議(比如一套公開透明的算法)使得整個系統中的所有節點能夠在去信任的環境自由安全的交換數據,使得對“人”的信任改成了對機器的信任,任何人為的干預不起作用。
  4. 信息不可篡改:一旦信息經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鏈,就會永久的存儲起來,除非能夠同時控制住系統中超過51%的節點,否則單個節點上對數據庫的修改是無效的,因此區塊鏈的數據穩定性和可靠性極高。
  5. 匿名性:由於節點之間的交換遵循固定的算法,其數據交互是無需信任的(區塊鏈中的程序規則會自行判斷活動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對手無須通過公開身份的方式讓對方自己產生信任,對信用的累積非常有幫助。

區塊鏈的應用行業十分的廣泛:

1.藝術行業

很多畫家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對自己的畫作聲明所有權,保證個人權益。

2.房地產行業

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每個人在參與房地產面臨的所有問題,包括命名過程、土地登記、代理中介等。

3.物聯網行業

應用場景分析

一種可能的應用場景為:通過 Transaction 產生對應的行為,為每一個設備分配地址 Address,給該地址注入一定的費用,可以執行相關動作,從而達到物聯網的應用。類似於:PM2.5監測點數據獲取,服務器 租賃,網絡攝像頭 數據調用,DNS服務器 等。

另外,隨著物聯網設備的增多,Edge 計算需求的增強,大量設備之間需要通過分佈式自組織的管理模式,並且對容錯性要求很高。區塊鏈自身分佈式和抗攻擊的特點可以很好地試用到這一場景中。

IBM

IBM 在物聯網領域已經持續投入了幾十年的研發,目前正在探索使用區塊鏈技術來降低物聯網應用的成本。

2015 年初,IBM 與三星宣佈合作研發 ADEPT 系統。

4.物流供應鏈

供應鏈行業往往涉及到諸多實體,包括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這些實體之間存在大量複雜的協作和溝通。傳統模式下,不同實體各自保存各自的供應鏈信息,嚴重缺乏透明度,造成了較高的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而且一旦出現問題(冒領、貨物假冒等)難以追查和處理。

通過區塊鏈各方可以獲得一個透明可靠的統一信息平臺,可以實時查看狀態,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產和運送整個過程,從而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當發生糾紛時,舉證和追查也變得更加清晰和容易。

該領域被認為是區塊鏈一個很有前景的應用方向。


橫巷漫漫


數金鍊引領——區塊鏈3.0時代

■區塊鏈1.0時代,以比特幣為代表,小範圍內影響和造富了一批專業型、技術型或是先知先覺的人,她們在短暫的幾年時間裡創造的財富超越了別人在傳統領域一輩子或是互聯網領域十幾年的財富。

■區塊鏈2.0時代,以太幣為代表,很多的組織和更多的個人參與,真真假假,真假難辨,炒概念,玩套路,滿地雞毛,血流成河,這種背景之下,各國政策開始出臺完善,部分先見類組織和個人開始沉澱、預期和佈局未來。

■區塊鏈3.0時代,以數金鍊為代表,預見未來,迎合政策和行業趨勢方向,注重線上線下應用落地,注重區塊鏈技術賦能中小企業,為企業帶來大數據價值的同時,讓創造大數據的用戶共享數據價值。

我現在就在做數金鍊,有興趣可以單獨約。


鐵馬冰河夢入神機


這麼大的一個問題,怎麼回答呢?

是不是泡沫這個問題,要看我們站在哪個時間節點去看,要看我們如何定義泡沫,還要看泡沫的類型。

假如我們現在粗略定義一下泡沫的標準:從最高價跌60%算是泡沫。

2018年,比特幣從最高點跌了80%多,其它數字貨幣,跌幅都達到90%以上。現在我們站在2019年的1月份,就可以判定2018年的區塊鏈是泡沫,區塊鏈泡沫已經破滅。

我們再回頭看2014年,比特幣跌幅達到70%以上,那麼站在2015年初,我們能判定:2014年的區塊鏈是泡沫。

如果我們拿現在比特幣,和即使是2014年的最高點來比較,那仍然有好幾倍的漲幅。那麼,現在和2014年相比,區塊鏈不是泡沫。

還有我們經常也拿千禧年的互聯網泡沫來做例子。

看納斯達克,如果你在2001-2004年,就可以說互聯網是泡沫。而後面,納斯達克在2005年回升到2500點以上,互聯網就不是泡沫。

還有,我們得弄懂泡沫的類型。一種金融性擊鼓傳花的泡沫,比如鬱金香泡沫、南海泡沫,這種泡沫一旦破滅就沒了;一種是技術泡沫,比如互聯網泡沫、區塊鏈泡沫,破滅之後會為明天鋪設更堅實的道路,未來只會變得更強大。

最後,粗略說下我的判斷:從長期看,區塊鏈不會是泡沫,是可以比肩互聯網的偉大技術。

(個人觀點,非投資建議)


Justin聊區塊鏈


首先明確一點:有泡沫不一定是壞事,泡沫總是出現在變革前後。

接著回答問題:區塊鏈不是泡沫。

比特幣的興起讓區塊鏈技術走入更多人視野,也引發了加密貨幣熱潮。以太坊將區塊鏈技術推進到2.0時代。從2009年到2017年,各種數字貨幣層出不窮,代幣融資ICO更是已近癲狂(我國已明文禁止ICO)。普羅大眾更多的是在參與幣圈的事情,少有了解區塊鏈技術本質的。幣圈的泡沫相當大,這點毋庸置疑。

區塊鏈2.0階段推動更多企業嘗試擴展該技術的應用領域,由於技術尚未成熟,多數企業都是在進行概念驗證。

2017年,區塊鏈技術已具備了應用落地的條件,也出現了一些上市公司借區塊鏈概念炒作的現象,區塊鏈領域確實泛起了泡沫。目前,區塊鏈技術已進入3.0階段,2018年將是各行業區塊鏈應用持續落地的年份,大發展必將來臨。

即便如同20世紀末的互聯網泡沫一樣,後來的變革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互聯網的巨大價值。正如不能因泡沫而否定互聯網的變革性一樣,同樣不能因為泡沫而否定區塊鏈的價值。著名天使投資人薛蠻子比喻的比較到位:這是啤酒泡沫,不喝泡沫就品嚐不到啤酒。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分佈式存儲、共識機制及密碼學,其大規模應用必將改變整個社會的生產關係,是一項十分偉大的變革性技術。輔以人工智能的生產力,大數據的生產資料,整個社會勢必將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圖景。區塊鏈技術本身的價值不容忽視。

儘管發展過程會有問題,但區塊鏈本身不是泡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