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山 名 位 置 海拔高度

一:鏊子顶: 青州王坟镇 602.00米

胡林古溜和杨集溜都大致呈南北走向,前者属王坟镇,后者属庙子镇,两溜之间有大山横亘,一般来说,属王坟的一侧稍平缓,属庙子的一侧较为陡峭。两溜之间被大山阻隔的村子常有羊肠小道相通,这些小路多半因走亲访友或集市贸易多年形成,近些年交通和贸易发达了,这些小路多数淹没在野草中几近荒废。目前已走通胡林古—岸青、黄连—三角地、侯家古道—荆峪山—富旺三条,石岗头—北李家庄有一半是在野草灌木中硬趟出来的,不算道路。

梧桐湾和石头沟之间有一条向西的山沟,从地图上看似乎能通往山顶,但山的那一边一片墨绿,是柏树林,其中有无道路根本没法看出。一直想对这条山沟做些探索,后来看网上的帖子知道,自游人俱乐部组织人去过了,在山顶就能看见另一侧山沟里的仁河水库和太和塔;后来又看到一个帖子,有人翻越高山到了仁河水库东岸。毫无悬念,这里能走通。

寒假的最后一天了,天也暖和,尝试一下这条线路。有没有美景无关紧要,重在掺和。谷底山垭口,南北两侧都有高峰。南侧有鏊子顶,在谷底就能看到山顶有突起的崮,当时以为那就是传说中的鏊子顶,到了山顶近前才知道,那其实是两个突兀的山头,在山下因为角度问题它们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说这就是鏊子顶的话,显然不够形象。鏊子是摊煎饼用的铁质工具,有低矮的三足,上面圆形而平,如锅盖。后来在唐庄等公交车,看唐庄村东山谷尽头那些高山,其中就有一座高而顶部平坦,我疑心那才是鏊子顶,回来后才想起竟然没有拍照。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很顺利抵达山谷尽头的垭口,北侧高山上据说有围子,山顶的寨子见多了,不想去看;去南边看初始以为的鏊子顶,沿着别人趟倒的野草往山顶攀爬,发现过了这两个突兀的山头很难前行了,没有路,灌木太多,退回垭口。垭口另一侧是柏树林,树林中有明显的路的痕迹,其他地方的雪化了,只有路上的雪还没融化。没人走过的林间小径很好走,雪很松散,新买的解放鞋也不错,尽管是山寨版,网上说的对,解放鞋是性价比最高的,虽然不好看,但走山路不错,至少防滑,最大的好处是便宜。这片柏树林规模很大,侧柏都有胳膊粗了,看起来是人工栽植的,树龄应该在四五十年以上。树下散落着很多柏树枝,那是采摘柏树籽的人留下的。

路一直在山间水平横切,转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似乎有些单调,也让人隐隐担心,这路到哪里才是尽头,它到底能通向哪里?在柏树林里视线受阻,透过枝叶缝隙能看见我们走过的一个个山谷,谷中低处有梯田,可从我们所在的位置没法直接下到山谷里。这些地方确实人迹罕至,除了采摘树种,大概几年也不会有人光临,路边有很多兔子打的洞,雪地上有凌乱的鸟雀的爪印。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初始看到的突兀高峰的背后,路似乎还是原来的样子,不紧不慢,绕过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眼前似乎能有路通往更低的地方,也有水平分岔通远处树林。先沿着水平小径走一段,发现许多柏树就长在地堰里,也许这里早先有更低,栽植了树木后才变成了林地,而林中小路还是原来不紧不慢的样子,树海中也不知它通往何处。返回,到先前岔路口,沿着小路往更低的地方走,但前面更低处被灌木阻挡,能否下到谷底暂不可知,我最怕的情形是,走出灌木林,才发现前面是峭壁,哪怕只有三五米,也没法到达谷底,如果沿原路返回高处,不光体力消耗大,还耽搁很多时间。

沿着路走了一会儿就能确定,我们已经离开了路,只是灌木稀疏不妨碍通行罢了,灌木丛中并没有人踩踏的痕迹,坡度并不太陡峭,不过越走心里越没底,好在走不多久我们又回到路上,心里才踏实了:采松籽的人能上来,我们就一定能下去。又走几分钟,前面两座石屋,屋顶已经坍塌,这下更放心了,有房屋的地方,一定能通往山谷外面。这种地方的房屋,估计是生产队时看护山林用的,废弃多年,屋内地面都长了很高的荒草。有一棵新伐倒的梧桐树靠在山墙山,屋前有路通往另一侧山谷,估计来这里种地太远,主人在山谷深处载了梧桐树,新伐倒的树太重,等干了以后再扛下山去。

自此往下的路已经很好走了,山谷中有麦田,也有山楂树,这地方的庄稼果树长势不会太好吧,东南面的山太高太陡,近中午十一点了,深谷中好多地方刚刚晒到太阳。走不多远,一棵大柿子树下的平地上又有一座小屋,旁边破旧的塑料水桶似乎告诉我们这儿有人,走过几块闲置的菜畦,到门口一看,房屋根本没有门,小屋内景象一览无余,一张简易的破木床,一个肮脏的小矮桌,一个塑料桶里有盘碟,墙上挂着笊篱勺子等炊具。

屋外墙角扔着一大堆酒瓶子,也有矿泉水瓶,山崖边有一个简易的石块垒成的灶。看来房屋的主人冬天是不在山上生活的,这里有什么值得看护的呢,庄稼?瓜果?似乎都不是。山林?遍布山坡都是灌木,没见到几棵能成材的树。这高山深谷远离尘嚣,但绝不是世外桃源,反而更像一个流放之所,没有水,没有电,一下子像回到蛮荒时代,除了恐惧,更有无尽的孤寂,也许只有那墙角的酒瓶知道,主人是如何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的。

在经过了一个极狭窄的山崖隘口后,终于可以看得见水库了,尽管今天最高温度到了十度以上,但水库还是一片冰封。出得山谷,人已在水库的东岸,这才发现向南向北都没有路,好在三四年前我曾绕水库徒步一圈,对地形略微熟悉。向北,能通水库大坝,但要先沿水库边走一段后,再进入一个峡谷,从峡谷中绕到对面山梁,山梁上当时正在修建别墅,从别墅区往外,路况较好,但走到大坝时有两扇铁门,那次恰好只是挂着锁,没锁上,我才得以自己开了大门来到大坝上。好几年过去了,不知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向南,沿着水库岸边走过一片乱石,然后进入水库边时常被淹没的农田,顺着田间小路能到圣峪口村。向南向北,距离差不多,但向南保险系数更大一些,于是选择进入圣峪口,过大桥,上公路。

在山谷口发现一辆铁质小推车,上面盖着两捆干草,这种小车在西南山区很常见,但车身涂红漆,不常见。在无路可通的水库岸边,它从哪儿推来的,又在这里呆了多久呢?与圣峪口隔水库而望的就是黄花溪口,现在一片繁忙景象,这地方原有饭馆的,黄花溪工程一开工,周围所有的房屋夷为平地。圣峪口村头也有一个小饭馆,旁有养殖棚,走过去时正看到餐馆厨房,看排气扇在转动,以为里边有人,近前才知铁将军把门,排气扇是被风吹动的。从小饭馆有台阶通往河滩里,小河里尚有流水,找一处地方洗手,吃自带的面饼咸菜,然后到回公路,到唐庄等车回家。一路劳顿,景色乏善可陈,不值得再次穿越。

二:八角山: 青州王府街道办 502.00米

八角山寨为清末修建的躲避战乱之所,位于今青州市王府街道夏庄村东侧的八角山上,随着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调查的结束和当地村民的不断参与,如何开发利用八角山寨遗址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成为当地村民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现场

山寨皆由石砌成

1月29日上午,记者在夏庄村村民李恒聚的带领下,来到八角山脚下。这里的地形起伏不定,忽高忽低,用石块堆砌而成的建筑随处可见,山坡陡峭险峻,几近成70度角,上面布满碎石、杂草和一些残留的积雪。沿着山路攀爬,不时有石块从脚底滚落山下,让人不寒而栗。

八角山寨遗址位于山顶处,寨墙全部是用大青石块堆砌而成的,山寨门位于最南侧,有两米高、两米宽,上面横卧着长约两米的石板。整个山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密密麻麻的房舍,但大多数的房舍顶已经被毁坏,房舍前还有开凿的水池遗址。另一部分较为宽敞、平坦,几乎没有石制建筑。

记者在现场还注意到,山寨的寨墙全部用青石修建于悬崖绝壁边缘处,分为两种墙体,底层宽约2米、上层宽约1米,寨墙上设有望口,寨内的人员可以站在底层的寨墙上,通过望口向外观察。修建寨墙的青石大小不等,又没有水泥、泥土粘合,这种建筑是如何立于悬崖之上而不会坍塌的呢?记者看到,大块青石之间都有小石块填补缝隙,正是因为些小石块,寨墙才会稳稳地立在山顶之上。

>>>村民

“文革”期间被破坏

李恒聚告诉记者,这座山地势险峻,除了主峰之外,还向四周伸出了八个山体,所以当地村民习惯称之为八角山,如果从天空俯瞰,八角山就像是一只头向北侧的大乌龟。在他小时候,八角寨的南北寨门上都有石横匾,南侧挂有“八角寨”的字样,是士兵或避难人员的住所,寨内原有房舍40余间,集中建于山顶南部,西南侧还挂有“桃源”的石匾,主要用于活动或练兵用的。当地人还有一种习惯,都称八角寨为“大围子”、桃源为“小围子”,但现在这些石匾都已经不见了。

“现在的八角寨由于文革破坏以及当地村民的一些损坏,已经不是当年的八角寨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文物局的工作人员称这个八角寨在胶东地区算是保存的最好的了。”李恒聚自豪地说。

记者从青州博物馆了解到,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又重新对八角寨进行了考察,寨址平面近长方形,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约30米,面积近7500平方米。山寨修建于清朝末年,主要由清兵驻扎,别看这只是一座山寨,但只要占领此处,就可以辐射到山下的各个村庄。

>>>传说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李白曾游八角山

记者在山寨“桃源”处拍照时,在一块长约2.5米、高约1.5米的大青石上,看到了“敬亭山”三个字,三个字按照由右至左的顺序排列,每个字有巴掌大,雕凿细致、工整,下方有条彩带似的裂痕,如锦上添花,更添一份遐想的意味。“敬亭山”三个字的右侧,由上而下还刻有“山人独坐”四个字。

提起敬亭山,很多人会联想到李白的诗《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难道八角山就是李白诗句中所提到的“敬亭山”?

在夏庄村干了23年村支书的邱士信告诉记者,大约20年前,当地来了一位师范毕业的小学语文老师,在周末带孩子们到山顶游玩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三个字,当时他就说,这三个字可能与李白有关。也就是从那时起,邱士信开始注意这方面的文字记载。

现在可以肯定地说,李白诗句中所提到的“敬亭山”并不是八角山。那山顶为什么刻有“敬亭山”三个字呢?至今村里的老人们还流传着李白曾到八角山游玩的传说,大量的历史材料也记录了这一点,李白曾在东鲁居住过,并留下了很多广为流传的诗句和故事,而东鲁恰好就包括青州。另外,山顶刻有的“山人独坐”这四个字,也与李白的性格等方面极为相似。所以就他个人而言,他相信山顶“敬亭山”三个字是后人为纪念李白来这里游览而刻上去的。

>>>心愿

期待开发这块宝

据邱士信介绍,夏庄村的地形比较特殊,村里少地少田,村民以前都靠开凿山石卖钱为生,如今,开采山石已经被禁止了。村民的经济生活十分困苦,还保留着过去以组为单位的土地分配模式。他们村周围风景秀丽,尤其是春天、夏天、秋天的风景更是迷人,还有大量的柿子树、八角山寨遗址、泰山老母行宫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村支书,如何带领村里的老少爷们致富,如何开发八角山的旅游资源是他最迫切想解决的事情。

邱士信说,他们现在赶上了好时候,他有两个心愿,其一是,前几年,当地政府在村北约4公里处,修建了龙兴寺、甲子园等旅游景点,如今又要规划三圣园,他特别希望三圣园能修建在八角山附近。其二是希望有人来他们村里投资,开发村里和山上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希望广大市民和投资者能为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让村里的老少爷们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三:白虎山: 青州市邵庄镇 390.00米

“白虎山”位于邵庄镇刁庄北,逶迤13个山头,有的山头还有石头围墙,看来,过去确实是强人结寨落草的地方。

《水浒传》又一处写青州,是第57回到58回,“三山聚义打青州”( 第57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描写大将呼延灼率三路大军征讨梁山泊,被钩镰枪破了连环马,大败而归,独自投奔青州。路上,被桃花山好汉李忠、周通盗了御赐宝马,呼延灼带兵来夺。李忠、周通不敌,求救二龙山鲁智深、武松、杨志,又联络白虎山孔明、孔亮,三山聚义,攻打青州。奈“青州城池坚固,人马强壮,又有呼延灼那厮英勇”,只好向梁山泊搬兵。宋江亲自出马,带花荣、秦明、燕顺、王矮虎等一班人马二战青州。宋江夜施诱兵计,赚呼延灼出城,设陷坑生擒之,又用“招安论”说服呼延灼投降,打进青州城,杀掉贪官,开仓放粮,大摆庆功宴席。这一战,共有青州大将呼延灼并青州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11个头领同归梁山大寨。

四:柏泉山: 青州邵庄镇 323.00五:柏 山: 青州邵庄镇 322.00米

六:北凤凰山: 青州益都街道办 273.30米

七:北青山: 青州云门山办事处 310.70米

八:扁崮子: 青州王坟镇 650.00米

九:簸箩顶: 青州王府街道办 510.00米

十:大岭寨: 青州王府街道办 691.00米

十一:大马山: 青州弥河镇 514.00米

十二:大南寨: 青州庙子镇 304.00米

十三:大阴山: 青州王府街道办 824.00米

十四: 大 寨: 青州庙子镇 586.50米

十五:大寨顶: 青州庙子镇 578.00米

十六:单崮堆: 青州王坟镇 651.00米

十七:东马鞍山: 青州王坟镇 712.00米

十八:二龙山: 青州王府街道办 592.00米

二龙山:

青州王府街道周家峪南,二龙山又称为大、小龙山。据说是水浒英雄鲁智深、杨志占山为王的地方。《水浒传》17回说道:“花和尚单打二龙山,青面兽双夺宝珠寺。”据说鲁智深当年是从后山那一条险路登上去的,手持62斤重的禅杖,现在在山上看洞的老人家,说自己前几年肩挑两桶水走后山险路。这样想来,比鲁智深技术要高啊。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半山腰有一石洞,叫做长春洞。洞深约40米,尽头有一非常规整的石槽,至今有水,至清至纯。传说此水很有灵气,能治百病。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十九: 反个崖: 青州王坟镇 925.00米

二十: 方泉寨: 青州庙子镇 654.00米

二十一:方 山: 青州王坟镇 660.00米

方山,位于青州市王坟镇,它南接富春山,东临石门山风景区,西通神秘山寨,海拔660米,面积5平方公里。山高且陡,三面峭壁,岩径仄曲,惟有西北略可攀登。山顶有一方形平台,故称“砚台山”,后演绎为今天的名字——方山。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深秋之方山,巍峨的山峰,满山的红叶,五彩的颜色,靓丽了整个缤纷的路程。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站在方山顶上向北偏东看:右面是逄山,左边是七层岩。以逄山、七层岩为两边,方山为底正好是个U字形,口朝北偏东。方山东南面有一山峰叫刺天峰(又名薄山、笔架山),它像一把利剑直刺天空。山峰东西长达几千丈,南北却仅有丈余,远看此山似笔架,玲珑剔透。

二十二:凤凰岭: 青州邵庄镇 265.60米

二十三: 凤凰峪顶: 青州王府街道办 538.20米

二十四:富春山: 青州王坟镇 507.00米

二十五:蛤蟆山: 青州庙子镇 850.00米

二十六:孤子寨: 青州庙子镇 770.00米

二十七: 阁老崮: 青州王坟镇 608.00米

二十八:航 岭: 青州王坟镇 447.00米

二十九:黑 山: 青州王府街道办 450.00米

黑山:

青州市西北15公里处,因石黑如墨而得名。海拔450米,主要景点有十多处:白衣大士院。内有白衣大士洞,北有玉皇阁,西有文昌阁,南有高山古槐和“般若心经”摩崖石刻。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中心景点白衣大士洞就是老母洞,是观音菩萨三十化身之一。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最为出名的就是黑山红丝石,红丝石早在唐宋即负盛名誉为诸砚之首。至宋末石源枯竭,历朝虽有产出,但数量相当稀少。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三十:黑石屋山: 青州王府街道办 456.00米

三十一:黑石寨: 青州庙子镇 923.00米

三十二:黑寺顶: 青州王坟镇 612.00米

三十三:红 岭: 青州邵庄镇 502.00米

三十四:虎头山: 青州王坟镇 360.00米

三十五:皇姑顶: 青州庙子镇 814.00米

三十六:黄龙山: 青州邵庄镇 530.00米

三十七:黄 山: 青州弥河镇 317.00米

三十八:黄山子: 青州王坟镇 383.00米

三十九:黄崖顶: 青州庙子镇 901.00米

四十:鸡冠岭: 青州王府街道办 558.00米

四十一: 鸡冠山: 青州邵庄镇 325.00米

四十二:稷 山: 青州邵庄镇 172.00米

四十三:将军山: 青州云门山办 188.50米

四十四:轿顶山: 青州庙子镇 746.00米

四十五:金斗山: 青州益都街道办 498.00米

金斗山:

位于青州城西15公里邵庄境内,海波约300米。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之所以有个好听名字,是因为这里有个神奇的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此处有一只凶猛的老虎,吃人无数。有一壮士为民除害,杀虎未成反搭上一条性命。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在人们绝望之际,来了一位老妪,手持一个竹笼,待老虎乘风而至,她把竹笼抛起,笼于空中翻转而下,将老虎扣在了笼内,又将壮士搏虎之剑插于笼上,老虎被治死了,老妪化清风而去,竹笼化作似金斗倒立的山峰,耸立的山阁就像插于笼上的剑柄。从此,人们管此山叫金斗山,山上建了神女祠,香火世代绵延。

山顶有一座建造于明朝崇祯七年的无梁殿“玄帝行宫”,清朝顺治和道光年间又分别修缮。但现在得不到太多重视,有不少损坏和遗失。

四十六:金凤山: 青州云门山办 296.00米

四十七:九峰山: 青州益都街道办 329.00米

四十八:老虎寨: 青州市王坟镇 746.00米

四十九:玲珑山: 青州王府街道办 576.00米

玲珑山:

在青州西南十六公里处,海拔567米。清康熙初年,隐士吴恪三于地震后发现山腰石畔有隙,依稀有光,召子侄发之,愈发愈曲,通体玲珑矣,这便是玲珑的由来。“雄冠魏碑一成风,白驹笔走似飞龙”,这是人们谒青州玲珑山后对玲珑山书法遗迹的赞誉。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北魏时期,青州知府郑道昭在青州时常来山深、景美的玲珑山的“通天洞”里读书学习,故在深山留有三处题刻。《白驹谷题名》最为著名,虽经一千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斧凿刀雕的痕迹,都历历可辨。

这是多年前的照片,现在已经被铁栅栏锁起来了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五十:龙门崮: 青州王坟镇 557.00米

五十一:龙泉山: 青州王府街道办 510.00米

五十二:楼楼山: 青州王府街道办 259.30米

五十三:马鞍岭: 青州市邵庄镇 281.00米

五十四:马鞍山: 青州市庙子镇 943.00米

五十五:马 山: 青州市庙子镇 304.00米

五十六:猫头崮: 青州市王坟镇 881.00米

五十七:猫鹰山: 青州市王坟镇 558.00米

五十八:锚溜山: 青州市邵庄镇 368.00米

五十九:明祖山: 青州益都街道办 354.40米

六十:摸云山: 青州庙子镇 926.40米

六十一:摩云崮: 青州王坟镇 872.00米

摩云崮位于青州市区西南46公里的仰天山东邻,属仰天山山脉,耸于海拔800米的山巅,崮高50米,崮顶面积6600平方米,是沂蒙山东北部独一无二的险崮。北宋末年,农民起义军——红袄军的领袖杨妙真曾在此崮安营扎寨,抗击元军与金军,这位叱咤风云的女中豪杰曾经在这里创造过惊天动地的业绩,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这座摩云崮至今还保存有她当年的生活遗存遗迹。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从仰天山宾馆往东走,穿过约一里多路的林间小路,举目东望,眼前群山起伏,层叠蜿蜒,在最近的一座山上耸立着一座石崮,四面绝壁悬崖,突兀高峻,地势险要, 这就是摩云崮。

我们沿着南侧一座石山山腰中的小径,踏着带露的芳草向摩云崮走去。到崮下的山梁便开始向上爬坡,不多远便来到一处石头垒的小屋,没有顶盖,也弄不清这是历史的遗存还是在遗址上另垒的屋框,只见旁边有一个牌子上写着“前哨口”,想是当年守卫山崮的哨位。从这里仰头看崮,但见悬崖陡峭,四面绝壁,高不可攀,只有东南方有一条人工开凿的小路迂回通往崮顶。

这条登山小道无疑是登上崮顶的唯一的路径,只是近几年加修过,登山的台阶有的是刚刚开凿出来的,还有新安的作扶手的铁栏杆。因为栏杆的一侧靠崖壁,另一侧则是悬崖,所以非常危险。可以想像,在没有栏杆,石阶简陋的当年,要从这条唯一的小路攀上崮顶是很艰难`很危险的。

在这条小路下面,有一个牌子上写着杨妙真的介绍:“杨妙真,青州益都人,红袄军领袖杨安儿之妹,李全之妇,号‘四娘子’。当时,红袄军主要抗击元军与金军。杨妙真生的面似桃花,眼若寒潭,武艺超群。长于骑射,创‘梨花枪’号称天下无敌。为后世军事家所推崇。明戚继光《纪效新书》对此有祥细记载,戚继光师从杨家枪法,并加以改进教练士卒。”

现在我们攀上了当年杨妙真安营扎寨的摩云崮顶,虽然这里已经没有多少古迹可寻了,只有几间石屋,也不一定是当年的遗存,高高的旗杆也是近年来竖立的,但凭古碑石磴不难感受到当年的信息。一平方华里多的崮顶也比较开阔,平坦,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奇妙营垒。实在地说,摩云崮并不太出名,这次来参加会的文友们大都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地方。这大概是因为这里比较偏远,交通极不便利所致。据说这里修通公路也不过才几年的事,此前,这里应属于“鲜有人至”的仙境。象突然发现某种奇观那般的惊异,站在崮顶,环视群山,遥思当年四娘子杨妙真就在此地横扫千军,叱咤风云的壮丽事业,不仅令人肃然起敬,慨叹不已。此时此地,恨不能斟一碗芳香的云门春洞藏酒洒在崮顶,洒向崖壁下的群山,以祭奠这位女中的豪杰和她的 亲人们`她的将士们!

六十二:南凤凰山: 青州益都街道办 264.00米

六十三:南天门: 青州王坟镇 606.00米

六十四:峱 山: 青州市邵庄镇 216.00米

峱山:

位于城西约20公里的邵庄镇。。其貌不扬的峱山,其专享而奇特的名称,来源于春秋时期“齐王猎峱”的故事。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现在的峱山已经不同往年,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这里山清水秀,古木参天。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赞美峱山的诗。诗名曰《还》,全诗如下: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诗中描述了峱山打猎,古木参天,野兽出没的情景。现在经过这里,你会不会勾勒出两千多年前的景色和故事?

齐桓公“礼贤下士纳宁戚”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峱山虽小,名气却大矣!

六十五:牛耳洞山: 青州庙子镇 726.00米

六十六:逄 山: 青州王坟镇 495.70米

逄山:

青州城西南20公里,海拔495米。在阴面山峰的绝壁上有一个影像。远看那影像峨冠博带,足登官靴,长髯飘胸,惟妙惟肖,影像被称作逄山爷。相传,逄山爷的本名叫逄伯陵(殷商时的一个诸侯国的国君)。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有一年,逄伯陵的后代在这一带聚众造反,自封为杨王,并劫富济贫。国王命逄伯陵率军征剿。后来杨王打不过了,就用悬羊击鼓饿马跑槽之计,悄悄地逃跑了。也就是将山羊吊起来,羊下面放着战鼓,羊一蹬蹄子就踢蹬战鼓。将饿马栓在石槽里,饿坏的马不停的刨着石槽。

杨王逃跑时走过的小路上的荆棘只长直刺,不长弯刺,传说是怕划破杨王的蟒袍。逄伯陵没有抓到杨王,感到无颜回朝见驾,便纵身跳下了山峰,他的影像就印在了绝壁之上。后来就有了“逄山影像万古传”。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逄山脚下的嘉佑寺,始建于宋代,始仰天寺的下寺。当年衡王建陵墓也选在附近,可谓是占尽人间宝地。

六十七:劈 山: 青州王府街道办 546.90米

劈山:

位于青州城南约6公里,主峰劈峰远望似刀砍斧劈,一分为二,故称“劈山”,也称劈头山。

传说当年杨二郎与诸神打赌,说自己肩挑两座山也能追上太阳。赌誓既立,二郎便从东海边挑起两座山朝太阳追去,当行至青州时,后边的一座山被挑豁了口,只好把两座山扔在了青州城南,一座是云门山,被扁担穿透的“云门洞”犹在,另一座就是这座被挑豁了口云门山“云门洞”的劈山。现在成了众多驴友的探险地之一。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六十八:平顶山: 青州市邵庄镇 350.00米

六十九:青龙山: 青州市邵庄镇 534.00米

七十:青 山: 青州市王坟镇 574.00米

七十一:清凉山: 青州市弥河镇 254.00米

七十二:雀 山: 青州市邵庄镇 528.00米

雀山:

地处青州市邵庄镇刁庄村东,海拔550余米,自唐代开始,农历的3月15日前后有大型山会,常年游客不断。现存康熙、乾隆等年间的古碑记载着雀山的历史沿革及重修情况。宋代栽植的古柏、银杏、流苏等古木现存数十株,现在大部分游客都是为了千年流苏而去。

白云洞: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因秋夏时节常有白云从洞中飘出而得名。洞高宽各10米左右,深达300多米,相传是宋代任道庵归隐修仙的地方,现塑有观音像及炉姑像。

齐公堂也是一个高、深各40米,宽60米的山洞。相传春秋时期,齐景公曾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作战。 珍珠泉常年滴水不断,水积为偌大的池塘,是天然的矿泉水。晏婴井也是一组深山中泉眼,泉水常年涌流。相传齐国的相国晏婴为解士兵之渴,指地为泉,遂成此井。其实是山顶千亩放马场所渗之水 。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据残碑记载:“青郡城西四十里,刁庄东,雀山白云洞,是任道庵修仙处......。”任道庵,据老汉讲是北宋杨继业手下的一员猛将。当年杨家将遭难后,他与另一叫阎龙的将军来到这里隐居修行,任道庵住白云洞,阎龙住南山另一处。两人闲来无事经常相约坐在山顶上下棋,后人建造“靖怡亭”以作见证。 有一次,山下一农夫上山砍柴,看到他俩在山上下得正不分胜败。农夫被他俩的精湛棋艺所吸引,便站在一边观看。只见两人一边下棋还一边不时地俯身在旁边的一块大青石上用舌头舔一下。农夫感到很奇怪,也去用舌头舔了一下,顿时感到腹内不饥,口中不渴,浑身有劲,精神大振。这一盘棋杀了有多久不知道,农夫只看到脚下的青草一回儿变黄,一回儿变青,头顶上的群雁一回儿向南飞,一回儿向北去。直到这盘棋下完了农夫才想起该回家了。回到村中不觉一楞:村中大变样了,连自己的家院也面目全非。一进家门,家里人出来相问:“你是何方人士?”农夫说:“我就住这里啊。”家人中一老者顿然醒悟说:“听父亲说过,俺家老辈中有一人当年上山砍柴失踪了,莫非你......”农夫一听,吃惊不小,明白自己在山上遇到的是仙人,看完那一盘棋已是已百年过去了。便回身往雀山而去,从此再也没回来……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七十三:三县顶: 青州市庙子镇 954.00米早就知道潍坊有个“鸡鸣三县”的所在,位于青州、临朐、淄川交界的地方,号称三县顶,海拔954米,在青州市庙子镇上龙宫村(临朐县五井镇淹子岭)附近,有多条山路可以到达。机缘巧合,在一个天公作美的日子来到了这里,领略了一番秀丽风光,体验了一段不平凡的徒步经历。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远观三县顶,山顶是泰山奶奶庙

七十四:十道人山: 青州市王坟镇 753.00米

石人山:

青州城西南40公里,海波600余米,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山顶立着十几个形状似人的立石。所以这山也叫作“石道人山”或“十道人山”。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远远望去,这些石人突出于山脊顶端,高低错落,疏密相间,巍然屹立,最东边的一组,老人们称之为众志成城。这些石人高约15米,四五个人携手并肩,面南远望,屹立巍然,眉宇、鼻梁、下巴,无一处不准确,无一处不符合比例。紧挨着的是两石相抱,中间只有一条小石缝,能容一人通过。这组石人外观雄伟,内部玲珑剔透,被喻为“一线天”,也称“恋爱石”高约10米。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远处观看石人山,这些石头可谓大矣!立于你面前的是累累巨石,高者十多米,东西排列在一条线上,好像一座古建筑的废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变化无穷的妙境,石人山是大自然的一件杰作。

七十五:石锅岭: 青州市邵庄镇 296.00米

七十六:石泉岭: 青州益都街道办 414.80米

七十七:双崮堆: 青州王坟镇 803.70米

七十八:双崮山: 青州邵庄镇 382.00米

七十九:太平顶: 青州五里镇 472.00米

八十:唐赛儿寨: 青州庙子镇 786.00米

唐赛儿寨:

位于青州市杨集乡与上庄乡交界处。又名唐三寨、髻髻寨、卸石棚寨、卸石寨、石棚寨等,是明代农民领袖唐赛儿领导农民起义的地方。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唐赛儿,青州府益都县人,一说蒲台县人(今滨州)。我更偏向于是滨州人,人称唐三姐,丈夫被逼死后,唐赛儿自称“佛母”,声称能知未来成败之事,擎“天书”,操“神剑”,秘密串连于益都、蒲台、莒州之间,组织起了一支“白莲军”,聚众数千人。唐赛儿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经过两三个月的奋战,终因官兵的强力镇压而失败了。

这次农民起义已经过去五六百年了,到现在还流传着很多她的传说,比如“撒豆成兵”“剪纸人纸马”等。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如今站在起义军的大本营,放眼望去,群山连绵,当年的勇士已去,但阵阵的风声,似乎传来了将士们铿锵的练兵声,怒扣声。还有那苍松劲柏,伴随着英雄的故事生生不息!

八十一:土泉岭: 青州庙子镇 613.00米

八十二:驼 山: 青州云门山办事处 408.00米

驼山:

距青州城5公里,海拔408米。山顶上双峰对峙,形似骆驼,被称为"驼岭千寻"。和千与千寻没关系啊。山上的"驼山"两个大字是明朝官居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的乐平人乔宇书写的。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为数众多的石窟造像和"昊天宫"等价值极高的文物古迹。昊天宫,南北长约一百五十米,东西约一百米,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代建筑群。南侧,有两眼深池,名日天泉。池边耸立着的一块石碑上,镂刻着明朝青州知府杜思撰写的"天泉"两个大字。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驼山巨佛是青州另一处著名遗迹,凿于552--576年间,叠连九座山头、仅面部就长达2500米、堪称世界第一的山体巨佛。驼山群佛均面而拜之。巨佛传神达意,神采飘逸,直鼻薄唇,惟妙惟肖,且发髻、喉结、胡须形象逼真,清晰可见,这在人类文化史和世界佛教史上都至为罕见。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八十三:歪头山: 青州邵庄镇 459.00米

八十四:王玩山: 青州邵庄镇 368.00米

八十五:为 山: 青州益都街道办 521.80米

八十六:魏南庄南山:青州王府街道办 576.00米

八十七:卧龙山: 青州王府街道办 344.00米

八十八:无影山: 青州邵庄镇 128.70米

八十九:杌子山: 青州庙子镇 421.00米

九十:西马鞍山: 青州邵庄镇 442.00米

一百:香炉山: 青州邵庄镇 406.00米

一百一:香 山: 青州谭坊镇 189.00米

香山:

青州市城东22公里处,在谭坊镇内,海拔189米,虽然山不大,但在历史上却很有名气。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元代于钦的《齐乘》都有记录此山。香山周围历来被崇为风水宝地,汉代经学大师郑玄就葬在这里。墓地旁边的村庄就叫郑墓,后来传音叫郑母。

现在最热闹的就是香山庙会了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相传伯益在香山写作《山海经》,得益于好风水,郑母出过不少名人,有宋代连中三元的宰相王曾、明代工部侍郎冀炼、状元卷的作者赵秉忠。

香山还有很多传说,二郎神担山追太阳,二郎神追着太阳到此地,觉得有点硌脚,磕了磕鞋里的土,这土便堆成了山。原先因为有脚臭味儿,叫臭山呢。但是神仙留下的,不能称之为臭山,干脆叫香山得了。

香山金银洞,香山山后的山洞中有个神仙洞。里面有个石柜子,柜子里盛满了金银财宝。洞口封着,不知道多少人想打开它,为啥打不开呢?“要想石门开,单等贵人来”。

据说后来有人在这里建了房子盗墓,2006年考古才开始,香山汉俑遗址被评为2006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

一百二:玄武山: 青州邵庄镇 576.00米

一百三:雪 山: 青州庙子镇 448.00米

一百四:阳明山: 青州庙子镇 461.30米

一百五:仰天山: 青州王坟镇 834.00米

仰天山:

仰天山在青州城西南46公里处,主峰海拔834米,主要景点有:摩云崮、佛光崖、望月亭、文昌阁和幽遂的洞窟等。因罗汉洞(千佛洞)有天窗,“一窍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因其独特的地貌,形成溶洞、山崖和洞穴等。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青州所有的山中,仰天山是我最喜欢的山。这里还是中草药材的宝库,有何首乌、穿地龙、黄芪、冄参、麻黄等五十多种草药。

不得不提的是山里的文殊寺,是我国文殊寺存的三大文殊寺院之一。始建于北宋,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遨游天下,见仰天山好像他梦中见过的境界,以为菩萨显灵,即命在此立寺。当年工部尚书钟羽正被罢官回家,常常住在寺里,后面的望月亭就是他找人修建。

一百六:尧王山: 青州王府街道办 334.20米

尧王山:

位与青州市城区西北1.5公里的邵庄镇仁马村境内。因传说中尧王巡狩至此而得名。海拔334米。山顶原有尧庙,称尧山祠,初建于南北朝以前,光绪《益都县图志》载:尧山祠“旧在山顶,后废,今在山麓”。尧庙最后毁于“大跃进”时。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尧王山山上还有一处非常古老的遗迹,那就是岩石话。画中有战马、将士,岩画创作于两千多年前齐国昌盛之时,记录的是一场战争的胜利。经历风雨侵蚀,至今不见踪迹,而博大的齐文化溶于了优秀历史文化中,古老的尧王山就是这历史见证。

当年苏东坡、范仲淹都登过尧王山。

范仲淹留下一首诗:

千古如天日,巍巍与善功。禹终平洚水,舜亦致熏风。江海生灵外,乾坤楫让中。乡人不知此,箫鼓谢年丰。

云门山: 青州云门山办 421.00米云门山:

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处,海拔421米。山上有隋、唐石窟造像五处,石佛二百七十二尊,历代文人墨客、善男信女的题刻。最著名的是巨大型摩崖石刻“寿”字,人称为“云门献寿”。众人熟知,简短介绍。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青州名山大川一览表

一百七:云台山: 青州王坟镇 766.00米

一百八:寨子崮: 青州王坟镇 671.00米

一百九:止马山: 青州益都街道办 449.40米

二百:志公山: 青州邵庄镇 361.40米

二百一:钟 山: 青州邵庄镇 317.00米

二百二:宝泉寨: 青州庙子镇 620.00米

二百三:黑崮墩: 青州庙子镇 832.00米

二百四:黑崮子岭: 青州王坟镇 663.00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