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聞樂,即知國之興衰

明知道用文言文當標題在推薦上很吃虧,仍然忍不住用系列。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古人聞樂,即知國之興衰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城而過,併入長江,兩岸歌樓舞榭,燈紅酒綠,是社會上層人的享樂場所。

此詩不但畫面感形象,還繼承了詩歌的諷諫功用。歌聲影動下的歡快,正是對全詩悲涼和悽清的巨大的反襯。靡靡之音向來被稱為亡國之兆,這種反差既寫出了對官僚貴族的腐朽空虛,也寫出了一個清醒知識分子對國家的擔憂和憤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