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前的權勢到底有多可怕?

用戶75045202145


方圓論壇觀點!

中國歷史上最為人所熟知最有名的皇帝不外乎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通過兵變上位的也就是唐太宗和宋太祖。而宋太祖是圖謀的後周的江山。唯有唐太宗李世民是通過殺兄篡位當上的皇帝。


那麼李世民為什麼要發動玄武門之變呢?說實話李世民當時發動兵變也是處於被逼無奈。我在之前的一片文章講過,李世民和李建成兩兄弟可謂是李淵的左膀右臂,替李淵統兵作戰,而李淵稱帝之後,李建成年紀最大順理成章的被升為太子。而太子是不能掌握兵權的。所以初立的大唐大部分兵權都被李世民掌管。而大唐建立後幾乎所有的重要戰爭都是由李世民統帥之下打勝的。而李世民憑藉著戰功也收穫了大唐軍中悍將的心。


由於李世民的功績太高了幾乎大唐一半的地盤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所以李世民被李淵封為最尊重的“秦王”並領天策將軍。十二衛大將軍。也就是說李世民統管全國的軍隊。最後李淵封無可封了就同意李世民開府。也就是說李世民可以有自己的一套班底文臣武將。但隨著李世民地位的不斷升高,李建成越來越忌殫李世民,怕李世民威脅到自己的太子地為我。所以李建成就聯合李元吉開始對付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多次設計陷害李世民,雖然李世民都逃了過去但也是苦不堪言。再加上李淵偏袒李建成處處打壓李世民。這就使得李世民心裡更加不平衡。但李世民又不得不忍。雖然李世民掌握全國兵權。但是李世民只有在打仗的時候才有權利調動軍隊。平時李世民是沒有權利動用軍隊的,而李世民手裡只有一些忠心的將領和八百勇士。而當時李建成太子府可是有兩千勇士。再加上齊王李元吉的力量,李世民可謂是沒有一絲一毫勝算。但當李世民李建成動了殺心後,果斷決定先下手為強。



最終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兵變,剷除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之後李世民也不敢住手,因為怕李淵責怪,所以他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逼李淵退位,尊李淵為太上皇。自己繼位皇帝。所以李世民帶著手下將領拎著李建成和李元吉人頭去見李淵。告訴李淵太子和齊王已經死了,現在只有秦王了。請父親立秦王為太子。李淵正在恍惚間,李世民手下將領提著人頭逼進李淵高聲說道“請陛下立秦王為太子”。李淵很害怕,無奈之下立李世民為太子。之後李世民由於在軍中的地位很快受到了大唐軍隊的效力。李淵一看事情已經無力迴天所以退位當上了太上皇。而李世民則繼位大唐皇帝。史稱“太宗皇帝”。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方圓論壇


其實李世民在政變之前,權勢並沒有達到滔天的程度,而之所以後人得出他玄武門之變乃以其權勢滔天才成功,關鍵點在於從太子李建成被他殺掉那一刻起,天下群雄,文臣武將,不管你認不認可,願不願意,他李世民都成為了大唐名正言順的嫡長子,為正統皇位繼承人,這便是他令天下群雄聞風而至,紛紛歸攏的憑仗。

實際上,當時李世民最大的一個官是李淵為了表示榮寵而創造出來的天策上將。這個天策上將,比什麼秦王、尚書令、司徒等官職都要牛,但是還是在李淵、李建成之下。顧名思義就知道,李世民是混軍旅的,加上他從擁護李淵稱帝創立大唐時和各種後面滅竇建德、劉武周、王世充等,軍功卓著,居功甚偉,乃至可以說功勞最大,因此他基本上是籠絡了當時大唐所有軍心。


但是,我之所以說是“籠絡”,李世民當時也確實只是籠絡而已。除了那些從他的門下起來的部將死忠他外,天下大多數將領也僅僅是青睞他,但並不代表說青睞他便願意陪著他提著腦袋造反。因為什麼呢?實際上大唐的軍隊一應調遣均需兵符,而符在李淵手中。

也就是說,當時天下的將領也很深刻認識到,你李家兄弟如何窩裡反,那也是你們的家事,我們做將領的無兵符調遣,就沒有立場提著腦袋去和誰一起造反,反正你們不管誰贏了,我們都得跟著屁顛屁顛走,只不過我們打心底裡更希望你李世民贏罷了。

大唐軍隊將領從精神上支持李世民,這也就是他們唯一最能做的事兒了。而當時李世民憑仗所在,也就是軍隊。而李世民私下猛將確實比李建成有優勢,但是萬人敵都是演繹吹出來的,憑藉他區區僅有的幾百府兵和死士如果要正面去和有李淵支持的太子李建成硬抗,那無疑是愚蠢的。


而太子李建成當年為監國。我們要知道李淵那時候是個昏老頭了已經,日日縱情酒色,所以大多數國家政務是李建成替他把持的。如此一來,要說李建成在朝廷沒點根基,鬼都不信。當時大唐哪個文官,後宮哪個妃嬪,宮城哪個卒衛不唯他李建成馬首是瞻?!更何況有皇帝李淵的偏袒與支持,又是東宮太子,未來的皇帝,怎麼看他在長安都比那李世民牛氣。

但是,李世民還是成功將他射下馬來。為什麼?

取決於兩者。

一者是李建成的自大。自以為自己是皇城的主宰,而不知道人心隔肚皮,疏忽了李世民的膽量與玄武門卒衛的私心與貪婪。

二者是大唐將領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一點基本上是李建成無法避免的。乃至可以說當時大唐的眾多將領,對李世民已經算是給力了。你要謀殺太子,逼宮皇帝,我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隨你弄,不去打攪你,甚至暗中替你矇混過關,算是頂可以的了。只要你贏了,在我眾將領看來,什麼兵符不兵符的,已經都不重要了,左右你是大唐未來繼承人,不跟你跟誰?

因此,也可以說當時李世民玄武門政變是在押寶,大唐眾將領也在押寶。押的就是李建成與李元吉的自大與掉以輕心。



果然,玄武門政變李世民射殺李建成,尉遲敬德殺李元吉,天下將領都很識趣,紛紛兌現諾言歸攏到了李世民手下,這也是為什麼最後兵符在李淵手中,卻是個光桿司令的主要原因。

由此可見,李世民在玄武門政變之前,權勢真是不可怕。而李建成在長安視李世民如豎子,居然毫不提防才自大掉以輕心到讓李世民有機可乘。可見李建成的權勢在長安可怕到什麼地步。


不書公子


當時李世民的秦王派系的實力,還是略遜於東宮派系的李建成。也正是因為如此,李世民不得不發動玄武門事變,迅速剷除李建成。

這就要講講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故事了

絕大部分人對於李建成這個人物的瞭解大多是通過《說唐》和《隋唐演義》而來,這兩部文學作品中,李建成形象都不光彩,而在各種版本關於隋唐的影視劇都把李建成更是被描寫成一個反面角色。他貴為太子,卻胸無筆墨,一副紈絝公子的做派,處處針對李世民。最終還企圖殺死李世民,但卻被李世民反殺

其實在真實歷史中,李建成和李世民一樣同樣是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李淵在起兵前,李建成就在河東為父親招募人才,太原起兵後,也一直是李淵最喜歡的兒子,不然也不會被立太子。

李淵在起兵進軍關中時,也是由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共同攻打西河。李建成帶兵非常嚴格,並且以身作則,他立下軍規,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寧可餓著不吃,也絕對不會拿百姓一絲一毫。這種做法讓李淵起兵初期既得到將士們的尊敬,又受到百姓的愛慕,李建成僅僅用了九天就平頂了整個西河。

就在李世民逐鹿中原時,李建成同樣功不可沒,他北伐稽胡,斷突厥羽翼,收復張長遜部,派將駐紮,調張長遜為益州行臺右僕射。時各道有事則設置行臺尚書省,無事則罷之。

李建成的軍事能力也毫不遜色李世民,除了對抗突厥外,李建成還曾剿滅了當時的劉黑闥,僅用一個月就評定了山東。


總的來說,李建成的才能作為皇位第一順位還是足夠的,可惜他遇見了更優秀的李世民

在李淵即位後,李建成常住宮內處理事務,為文官集團的代表,而秦王李世民則率領武將集團四處征戰。理論上秦王的功勞也肯定更大。東宮派系和親王派系牽扯的很大,也一直在明爭暗鬥,李淵本人是比較偏袒李建成的。東宮也逐漸佔據上風,控制局面,到最後,秦王派系就一個長孫無忌還在府中,房玄齡,杜如晦都被李建成等人誣告,最終遭到斥逐,而當時手握兵權的靈州大都督李靖和行軍總管李勣(徐茂公)態度曖昧,有些牆頭草的味道,可以說李世民已經不行了!

也正是因為不行了,李世民只能放手一搏,發動玄武門事變,這期間也相當兇險,據說當時李建成和李元吉剛一進玄武門就覺察到不對,立馬掉頭想回到東宮和齊王府,李世民則假裝呼喊他們,李元吉心虛放箭射向李世民,卻沒有射中,而李世民則一箭射死李建成。尉遲恭隨後射死李元吉。

當時李建成的部下馮立,薛萬徹,謝叔萬等人聽到太子有難,立馬率領東宮兩千精銳趕到玄武門救駕,無奈沒有衝入玄武門,只殺了李世民的部將敬君弘和呂世衡等人,得知太子已死後,馮立暴怒率軍攻打秦王府誓要宰了李世民為李建成和李元吉報仇,李世民手下大大為恐慌,此時尉遲恭趕到,提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丟給東宮和齊王府的人,馮立的人馬頓時軍心,迅速潰散。

馮立知道這事就這樣完了,只得對手下無奈的說,對不起太子了,之前手刃了敬君弘也算是稍微報答太子了。薛萬徹不願意投降李世民,扔下武器帶著數十名騎兵逃入終南山隱居。一直到李世民即位後,數次遣使招諭才復出拜將,屢立戰功,最終因參與謀立李元景而被長孫無忌所殺,這是後話···


武天老師


李淵在成為帝王后,一直在平衡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權力,以致於把自己的權力都分予了李建成和李世民二人。李世民在發動玄武門事變時擁有開府治事的權利,這個權力相當於在朝廷之外另立了一個朝廷,自己可以選拔官吏,擁有任免權。所以玄武門事變前李世民已經擁有了極大的權力。



政治上

李世民是尚書令,尚書省的最高長官,擁有相當於宰相職權,統管六部尚書。621年他因為軍功卓著,被授予了三個“鑄錢爐”。這個權力相當於央行。可以見得,李世民從來不缺錢。此外還有剛才提到的開府治事的權力。李世民儼然在政治上擁有了自己的一個完備的朝廷系統。



軍事上

軍事上李世民更是遠超太子的實力,李淵冊封李世民天策上將,領十二衛大將軍;十二衛是唐代的軍事機構,管理全國軍隊。每衛的最高長官是本衛大將軍。領十二衛大將軍和天策上將一樣,也是為李世民特別設置的官職,意味著名義上可以管理全國軍隊了。



綜上所述李世民玄武門事變之前,政治力量和李建成相差無幾,長安之外的軍事力量遠超李建成。唯獨缺乏的就是長安城內的軍事力量。所以李世民冒險一試,在玄武門事變後,能夠迅速穩定局勢。


我是越關


先看一下李世民的頭銜,讓大家對他的權勢有一個初步的概念。

秦王、尚書令、領右翊衛大將軍、加右武侯大將軍、太尉、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加號天策上將,領司徒,位在王公上,邑戶至三萬,加左右十二衛大將軍、中書令,外再加許禁中騎馬,劍履上殿,贊拜不名……

以上就是李世民玄武門之前所擔任的官職,基本上將大唐文臣武將最顯赫的官職收入囊中,可謂彪炳史冊,空前而絕後!

不過,其中最能表現出其權勢的,只有三個,秦王、天策上將、中書令。

秦王是勳爵,表親王之尊;天策上將為兵權,掌天下雄兵之一——天策軍!而中書令更不得了,自南朝以來,這個位子因為權勢太大,威脅到人主的地位,故而歷代王朝皆不將此官授人,中書檯有僕射而無其令已是定製。

然而,這個定製卻被李世民破了,實在是因為他功高不賞,李淵已經將能封的官都封了,實在沒法,只能打破定製,將中書令作為補償,封給李世民。

然而,這一大串的頭銜,加起來都換不到一個“太子”的名頭。

面對李世民如此咄咄逼人的態勢,李建成的心裡無疑是mmp的。

論兵權,李建成連李世民一根腿毛都比不上(李世民手下有房玄齡、杜如晦、高士廉、長孫無忌、程知節、秦瓊、尉遲恭、段志玄等等文臣武將,而肯上李建成賊船的只有羅藝。)。

但叫他拱手將太子之位讓出也是不可能的事,畢竟坐了這麼多年儲君的位子,也坐出感情了。

對此,李世民大度地表示,大哥,沒關係,你坐好就成,小弟親自來拿便是,不勞哥哥了……

於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悍然發動玄武門之變(詳細見本人主頁,之前也有分析)殺死李建成,逼宮李淵,如願以償地拿到了“太子”的帽子。

不久,李世民逼李淵退位,然後自己登基,至此,李世民終於當上了一生中權勢最大的官——皇帝!


道史仙


李世民能夠獲得如此權勢,不得不說是西魏—北周“關隴集團”制度設計的一個缺陷,即太子監國,守在都城。而二皇子統兵,經略天下。隋朝太子楊勇和唐朝太子李建成,都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其實力積累沒有楊廣和李世民強,這和王朝肇始時期特殊形勢是密切相關的。

自晉陽起兵開始,李世民則統兵在外,先後平定瓦崗寨、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宋金剛、劉武周等勢力,獲得房玄齡、杜如晦、秦叔寶、尉遲恭、程咬金、侯君集等文臣武將的支持。也得益於這些戰功,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建天策府,封天策上將和尚書令,設置文學館,延攬四方名士。

反觀之李建成和李元吉,戰功和李世民相比遜色不少,雖然在京城長安有不少高門大族的支持,但是不掌握軍權,手下人才中也僅有一個魏徵,跟李世民不可同日而語。


青年史學家


玄武門事件之前的李世民不是一般的厲害,看了他的經歷,即使沒有玄武門這樣的事情,皇帝也註定是他的。

我們今天就來看看李世民當皇帝之前的權勢有多厲害,多可怕!

公元六百一十七年,李世民建議自己的老爹在晉陽起兵,李世民於是成為了敦煌郡公,成為右領軍大都督,統領右三軍,開始出兵長安。

李世民最先率軍攻入了長安,將隋帝國滅亡。李世民功不可沒,於是他又成為了光祿大夫,且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戶侯!

公元六百二十一年,李世民被封為了天策上將,這是一個什麼官呢?很霸氣,全天下的兵馬全部都是有他掌控的!

這是李淵對李世民獨特的愛,當然,李淵的愛還不僅僅體現在這一方面,李世民還專門有自己的府宅——天策府。要知道有這樣待遇的只有太子有,而李世民臉就這麼大。

天策府可以說是一個國中國,因為這個府雖小,但是什麼都有,有文臣,有武將,文官武將都有自己的官階,李世民的天策府比太子的東宮都闊氣。

除了有自己的”小國家“,有自己的軍隊外,李世民還有自己土地,因為李世民擔任過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

這和現在的自治行政單位差不多,該行政單位有很大的自治權力,其範圍涉及到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這些地方。

這些地方的財政、稅收、軍隊、文化等都是李世民掌管的,在這廣大的土地上長出了無數的糧食,楊養育了無數的將士,這些都是李世民日後坐天下的資本。

唐帝國建立後,全國用的是開元通寶,李淵非常喜歡李世民,於是直接給了李世民兩個製造開元通寶的爐子,沒錢了就可以煉錢,這簡直就是現在的ATM機。

太子都沒有這樣的待遇,他享受的只是國家的補助,每天可憐巴巴的領工資。從這些我們能夠看出,李世民不但有軍隊,有文臣,而且還有錢,這樣的人不當皇帝誰當皇帝。


用戶6311054988


玄武之變的時候,李世民是怎麼樣的,為什麼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會成功,這是偶然的,還是必然的呢?那我們得從李世民的經歷來說起,就能知道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的實力有多強。

李世民生於隋文帝開皇十七年,公元598年,是李淵的次子,生母是竇氏,竇氏共生了四個兒子,分別是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在李世民四歲的時候,有一個相面的書生見到李世民,說李世民在二十歲的時候一定能夠濟世安民,李世民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李世民娶了高士廉的外甥女長孫皇后,高士廉是北齊宗室,是北齊清河王高嶽的孫子。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李世民隨雲定興,到雁門關營救被敵人包圍的隋煬帝。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李淵出任晉陽留守,李世民多次隨李淵抗擊外敵的入侵。義寧元年,公元617年,李世民勸說李淵起兵反隋,這個就是著名的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右領軍大都督,率右三軍,攻打長安,擊敗了隋將段達。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淵廢黜隋恭帝楊侑稱帝,建立了大唐,李世民被封為尚書令,進封為秦王。大唐開始的地盤開始只有關中與河東地區,李世民率軍南征北戰,消滅了各地割據政權,李世民先後參與了四戰大戰役。

第一場,平定隴西薛舉及薛舉之子薛仁杲。第二場,打敗了宋金剛、劉武周,收復了幷州,汾州。第三場,虎牢之戰,打敗了河南王世充,河北竇建德中原兩大勢力。第四場,打敗竇建德餘部劉黑闥,還有山東徐圓朗。

李世民的威望日益提高,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世民被封為天策上將、司徒、尚書令,食邑三萬戶,李淵下詔李世民的天策府可以自已設置官屬,李世民於是開設了文學館,再加上秦王府,李世民招攬了很多人才。

據唐史記載,晉陽起兵是李世民的主意,而李淵允諾說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而結果立了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的功勞實在太大,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聯合起來對付李世民。

秦府的杜如晦、房玄齡、秦叔寶、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人自然是支持李世民,另外還有宰相陳叔達和長孫無忌也是支持李世民的。李民世的秦王府下人才實在濟濟,謀臣與猛將眾多,從實力上來說,是勝過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聯合的。


歷史簡單說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被稱為唐太宗。他與秦皇漢武齊名,李世民也開創了一代盛世,是被譽為貞觀之治。但李世民一生最大的汙點,就是玄武門之變。在這場事件中的李世民殺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還逼迫李淵退位。更不為人知的是,李世民還霸佔了嫂子和弟媳,並不光彩。


李世民南征北戰,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唐朝建立以後,李淵也對他進行了大加封賞。李世民被封為秦王,他還被封為天策將軍,統領全國軍事大權。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李世民是有軍權的。這個地位比他的哥哥李建成高,所以太子是尷尬。

李世民還有天策府,完全可以與太子的東宮相提並論。因為這個府邸可以自行招募官員,也就是說,李世民可以招募自己的親信做官,而與他一起打天下的那些將領當然都被他提拔和重用。



行政上,李世民還是當時的尚書令,這個官有多大呢,比宰相地位還高,這個部門下轄六部,掌管國家的行政大權,李世民這個時候已經掌管了軍事、行政、人事大權。

當然還有財政大權,李淵也分給他了。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矛盾肯定會越來越大,因為一山不能容二虎。當然,史書都是由勝利者寫的,玄武門之變被美化多少,我們也不得而知。


互聯網筆記


公元618年5月,唐王李淵即皇帝位,唐高祖李淵無疑是個保守的人,從歷代立太子的慣例出發,最終選長子李建成為皇太子


不過在《資治通鑑》中有記載,李淵在太原起兵,首謀是李世民和劉文靜,並且李淵許諾事成之後,李世民的太子之位。但登帝后立建成為太子,既失信於李世民,讓其有怨氣。又使太子心生惶惶,怕自己的太子地位不保,開始處處對付李世民。

李世民是個很有心計的人,韜光養晦,另闢蹊徑

首先廣交友,納賢才,招募有才之士,培植自己的勢力黨羽,有了秦王黨和太子黨抗衡

再就是建功立業,牢牢掌握軍權,在李淵在建立唐朝後,為消滅各地的力量,先後進行了六次重大的戰役,而李世民就指揮了其中四次。

另外,善待手下將領和士兵,體恤百姓,在軍隊和百姓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

從實力、威望與資本等方面全面超越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間,就為爭奪皇位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他們之間由明爭暗鬥發展到了兵 戎相見的地步

李建成曾多次請求李淵誅殺李世民,理由是“謀反”。李淵一因秦王有平定四海之功,二則難捨父子之情,也就未加理睬;

利用父親不成,李建成就以宴請為名,在酒裡下了毒,幸好李世民及時回西宮醫治,才死裡逃生。

面對太子一而再、再而三的謀害,面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束手待斃,要麼起而反抗置對手於死地。除此而外,已沒有第三條路可走。

在李世明做出奪嫡的決心之後,經戰沙場練就的果敢與謀略,在複雜的宮廷政治鬥爭中,也能左右局勢舉重若輕。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


武德九年,就在李建成準備伏殺李世民時,李世民的戰刀開始向李建成和李元吉砍去,“玄武門之變”終究還是爆發了,李建成自然不是他的對手,李世民射出了致命的一箭,正中李建成要害,當場斃命。最為忠心耿耿的尉遲恭射死了李元吉。


唐高祖李淵知道此事後,震怒!但也沒有任何辦法,眼下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了,而且兵權還在其手裡,不過,事已至此,唐高祖只好聽從宰相蕭的話,命令各路軍隊都接受秦王李世民的指揮。三天之後,唐高祖李淵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國家軍政大事一律由太子處理。又過了兩個月,唐高祖被迫讓位,自稱太上皇。李世民當上皇帝,就是唐太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