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在泰國當了國王,為什麼沒有將倖存的梁山兄弟接過去享福呢?你怎麼看?

__一念花落丶胡歌


梁山好漢中真正的王者李俊:給別人打江山不如自己做皇帝

誰才是帶領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的最佳人選?在先後成為梁山頭領的白衣秀士王倫、托塔天王晁蓋、及時雨宋江,以及差一點就能成為梁山頭領的豹子頭林沖、玉麒麟盧俊義之外,還有一個人,比他們都適合成為梁山頭領。

這個人就是名氣不是很大的混江龍李俊,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他在後來,成了一個國家的國王。這個國家,在古代被稱為“暹羅國”,在今天被稱為泰國。能夠自己當皇帝的人,當一群造反派頭子綽綽有餘。

我們甚至可以猜想,如果李俊成為梁山首領,他也許能夠像方臘那樣,直接成立一個農民政權,直接和腐敗的宋王朝相抗衡。

可惜在義氣為先,拉幫結派,魚龍混雜的梁山,李俊最多隻能混一個水軍頭領的位置,正如他的綽號——混江龍李俊,他是混跡在江湖之中的一條真龍。

一、三救宋江,直接進入梁山核心管理層

李俊原本只是潯陽江中打漁和販賣食鹽的一個艄公,何德何能?在上梁山後,一舉躍居梁山好漢排名第二十六位?在水軍頭領中他的排名是最靠前的那一個。

李俊憑什麼壓過張橫和張順,以及阮家三兄弟?不是因為他武藝高強,也不是因為他名聲最大,而是因為他曾經“三次救過宋江”。

第一次,宋江因為殺了閻婆惜刺配江州,經過揭陽嶺,在催命判官李立開的黑店裡被一碗蒙汗藥麻翻了,正要開膛破肚,李俊及時趕到,救了宋江。宋江當即和李俊結為兄弟,並且去他家小住了幾天。一下子和江湖上名聲響噹噹的及時雨攀上兄弟,李俊的社交手腕不一般。

第二次,宋江在揭陽嶺得罪了揭陽嶺一霸的穆家兄弟,被他們追著趕到了潯陽江,情急之下上了揭陽嶺另外一霸船火兒張橫的黑船,正要被張橫弄下水去淹死,李俊及時趕到,救了宋江。李俊說服幾方勢力,大家化敵為友,還把其他人介紹給了宋江,為後來宋江上梁山拉了不少人頭,這個大忙,宋江記在心裡。

第三次,宋江在江州題反詩,被黃文炳那廝告發,宋江被押解入死牢,就等著砍頭了。李俊聽到消息,馬上組織揭陽嶺的好漢們前往劫法場,最後與梁山人馬匯合,一起救了宋江,還與張順一起捉到了宋江的對頭黃文炳,大家同上梁山。

此時,三救宋江的李俊已經成了宋江鐵打的心腹了。

二、看準時機,直接坐了梁山水軍的第一把交椅

如果梁山是以水軍為主,而不是以馬步軍為主,李俊的排名,還得往前再靠一靠。梁山水軍主要分為三個派系,一派以張橫張順兄弟為主,一派以阮家三兄弟為主,另一派,就是李俊和手下的童威和童猛兄弟。

李俊和阮小二把手梁山東南水軍大寨,但是李俊,是實際的水軍頭領。在宋王朝軍隊多次圍剿梁山的過程中,水軍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俅三次帶領軍隊攻打梁山,沒有一次接近梁山本土,李俊指揮下的水軍功不可沒。

後來,宋江帶領梁山好漢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在追隨宋江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李俊指揮下的水軍,同樣立下了不少功勞。而李俊自己,則在征討方臘的戰爭中,使用詐降計策,深入敵營,作為內應,在城裡放火,最終協助宋江攻破了方臘的城池。

梁山水軍在李俊的率領下,和宋江盧俊義率領的馬步軍兵分兩路,勢如破竹,一路收復了江陰、太倉等地,由此可見,李俊不僅具有領導力,而且還很會打仗。

發現自己既有領導力又會打仗的李俊,不想給別人打江山了,而是想自己當皇帝。

三、暗中密謀,詐病和梁山勢力分道揚鑣

李俊在攻打方臘的過程中,還拉起了完全屬於自己的勢力。梁山水軍名義上雖然歸李俊統領和指揮,但是對於另外兩派勢力,張順張橫兄弟,以及阮家三兄弟,李俊知道自己是很難完全指揮的,所以他需要完全聽命於自己的弟兄。

李俊和與童威、童猛到太湖偵察,在榆柳莊與費保、倪雲、卜青、狄成四人結義,這四個人,並沒有加入梁山的隊伍,而是屬於李俊的隊伍。

征討方臘得勝回朝,李俊已經和自己的六個兄弟約好了一個秘密的計劃——到海外去打江山。

平定江南後,宋江帶領的大軍帶了京城附近,朝廷傳出命令,不讓宋江的軍隊進城駐紮,而是在郊外修整。李俊很生氣,其他梁山好漢很生氣,別人生氣就是罵兩句娘,比如李逵,李俊不一樣,他要幹一票大的,直接拉上吳用逼迫宋江造反攻打京城。

可惜吳用沒有這個膽量和氣魄,梁山好漢建立一個全新政權的機會就這麼浪費了。

眼看著征討方臘後兄弟們死的死,傷的傷,但是宋江以及盧俊義等一幫掌權派,一心還是要做“報效朝廷,封妻廕子”的美夢,李俊很失落也很失望。

大軍走到了江蘇,李俊詐稱中風,留下了童威和童猛兄弟,就這麼和梁山大軍分道揚鑣了。

四、潛龍入海,自己打江山,自己做皇帝

宋江不敢自己當皇帝,但是李俊自己敢。宋江和他手下的弟兄,始終沒有突破那麼一點“忠君報國”的格局。

撐船的艄公——李俊突破了。為什麼要替宋王朝當炮灰?為什麼不能自己當皇帝?

李俊是個實幹家,他以自己的領導力和指揮能力,帶領手下的六個兄弟——童威、童猛、費保、倪雲、卜青、狄成,造船,出海。

既然在宋朝本土幹不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他們可以到海外去闖一番天地。

在梁山兄弟要麼歸隱山林,要麼在朝廷忍辱負重的情況下,李俊早就開始另謀出路。他是梁山上唯一一個有眼光,有謀略的人。

潛龍入海,一去不回。我們所知道的故事結局,就是混江龍李俊,最終混成了暹羅國的國王,不知比在梁山上時要顯赫多少倍,而跟他去的六個兄弟,全部是開國功臣。

最後,為什麼李俊在當皇帝后不接那些兄弟們到他的國家去養老送終?

第一,他沒有這個義務,那些人跟了宋江,只是宋江的兄弟。李俊真正的兄弟,他帶走了,一起享受榮華富貴。

第二,不合適。他是一個國王,和宋朝的皇帝平起平坐的國王。那些曾經排名在他之上的梁山兄弟,去了他的國家,只能低他一等,做臣子,難不成他還能讓位嗎?

第三,留下來做官,是那些梁山兄弟的選擇;離開去打江山,是李俊等人的選擇。他沒有必要為別人錯誤的選擇背鍋。


END.


博書


梁山南征方臘,損失了七十員好漢,倖存的好漢僅存三十八人。其中,梁山的八個水軍頭領死了四個。李俊作為水軍頭領之首,他對朝廷假借驅虎吞狼之計,乘機剿滅梁山的陰謀是心知肚明的。於是在梁山大軍回朝的途中,李俊便假裝中風,將徒弟童威、童猛留在身邊,脫離了大部隊。後來,宋江等人回朝,雖然都得到了朝廷的封賞,但很快就又遭到了蔡京和高俅等人的第二波發難,又被害死了好幾人。

李俊由於醒悟的早,帶著徒弟童威、童猛兄弟隱居,因而逃過了這一劫。隨後,李俊打造船隻,與徵方臘時所識兄弟費保等人到了暹羅國二次創業,最終在暹羅站住腳跟,成為了暹羅國的國王。(暹羅就是泰國)


關於李俊後來的這段創業經歷,水滸原著小說只是一筆帶過,並沒有展開細說。因此他到底有沒有照顧倖存的梁山兄弟,從水滸小說中是找不到答案的。

不過在明末清初時,一個叫陳忱的浙江文人又寫了一本《水滸後傳》,在後傳中,作者又以李俊和阮小七等人為主角,重點描寫了倖存的水滸好漢(包括一些非梁山好漢)們如何反抗朝廷,再次發動起義,最終在暹羅建立功業的故事。

在《水滸後傳》中,首先登場的是阮小七和孫立。他們再次鬧了登州,連同欒廷玉、扈成等一同上了登雲山(扈成就是扈三孃的哥哥)。

梁山舊部的重新造反,驚動了本已經在王都尉家安享生活的樂和。樂和馬上意識到,孫立造反,自己絕對會受到牽連,與其坐以待斃,不如避而走之。畢竟朝廷不信任他們這些梁山的餘部。(樂和因為被王都尉留在汴梁,沒有參加徵方臘)


於是樂和化名為尹文和,逃亡建康。之後樂和在建康的萬柳莊救出花榮秦明的遺孀。到杭州又與童威、童猛兩兄弟相遇,隨即去到常州救出了李俊。

隨後李俊找到了一些倖存的梁山兄弟,效仿隋末虯髯客的故事,出海謀取王業去了。

不久後,金兵南侵,攻陷東京汴梁汴京,擄徽欽二帝於北方。李應和呼延灼等梁山眾英雄遂以報國勤王為己任,加入以李綱和宗澤為首的抗金陣營,抗擊金兵,並處死了禍國殃民的奸臣蔡京、高俅等四凶。(呼延灼在水滸原著中戰死,後傳中沒有死)

在這期間,浪子燕青的表現非常出彩。他不僅救出了康王趙構,差點還把他給剁了。還在金人的監獄中見到了已經是階下囚的宋徽宗,並與徽宗深夜長談。談話內容,刺激到了徽宗皇帝的靈魂深處。



但是南宋的抗金形勢非常糟糕,宋朝在金人的打擊下,一潰千里。迫於形勢壓力,梁山英雄們只得衝破金兵的重圍,棄寨出海,與李俊會合,一起在海外求出路。

這些梁山好漢出海之前,李俊佔據了暹羅的附屬島,並被推舉為徵東大元帥。

自從李俊自封為徵東大元帥之後,暹羅不斷派出軍隊前來剿匪。不過每次都是無功而返,還反被李俊的軍隊兵臨暹羅城下。暹羅國主馬賽真遣使請和,願招花榮之子花逢春為駙馬。乞求和平。

通過和親,暹羅國主緩了口氣,李俊也返回金鰲島整頓軍備。

後來暹羅國發生內亂,暹羅奸臣共濤弒殺馬賽真,自立為王。李俊率領金鰲島所有將士傾巢出動,準備為國王報仇。就在此時,抗金失敗的梁山好漢適時加入,協助李俊打進了暹羅城內,平息了奸臣的內亂。李俊也因此被奉為暹羅國主。

因為出身大宋,李俊奉南宋為正朔,正式向南宋朝貢。(這是當時人的道德侷限)



在小說的最後,作者基本交代了倖存梁山好漢的最終歸屬。

李俊——暹羅王。

公孫勝——秉一正教通真虛寂大國師。

柴進——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行暹羅國丞相事。

燕青——太子少師,封文成侯。

樂和——參知政事,兼管太常寺正卿事。

裴宣——吏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朱武——軍師中郎將,兼大理寺正卿。

蕭讓——秘書學士,兼中書舍人。

金大堅——尚寶寺正卿。

皇甫端——大僕寺正卿。

宋清——光祿寺正卿。

戴宗——通政司使。

樊瑞——伏魔護國真人。

蔣敬——度支鹽鐵使。

穆春——工部侍郎。

楊林——廉訪使。

鄒潤——留守司。

孫新——宣尉使。

杜興——驛傳道,兼兵馬都統制,武毅將軍。

蔡慶——刑部待郎,兼錦衣衛指揮使。(因為後傳的作者是明朝人,所以後傳中很多官職都有明朝官職的影子)

凌振——火藥正總管。

顧大嫂——六宮防禦,封恭人。

王進、關勝、呼延灼、李應、欒廷玉為五虎大將軍,皆封列候。李應兼戶部尚書,欒廷玉兼兵部尚書。

朱仝、阮小七、黃信、扈成、孫立為兵馬正總管,武烈將軍,皆封伯爵。

花逢春(花榮之子)封暹羅國駙馬都尉,兼騾騎將軍。

呼延鈺(呼延灼之子)封龍驤將軍。

徐晟(徐寧之子)封虎翼將軍。

費保、高青、倪雲、狄成、童猛、童威水軍正總管,武衛將軍。

李俊後來生下一子,名為李登。李登的性格仁慈寬厚,他與好漢們的後裔互結婚姻,對這些叔叔伯伯們都非常恭敬。因此,在眾好漢的扶持下,李俊在暹羅的基業又傳承了幾代人。一直到南宋滅亡時,李俊建立的暹羅國才滅亡。



以上便是《水滸後傳》中,梁山殘存好漢的最終結局。最起碼在後傳這本書中,李俊是與殘存的兄弟一起在暹羅國共享富貴的。並沒有不管他們。

至於其他版本的水滸衍生作品,由於我沒有看過,這裡不就不說了。

至於說為什麼最後出海稱王的是李俊,我覺得這和作者的感情有關。

水滸傳裡的一些段落,比如說武松徒手打死猛虎,就是施耐庵的表弟卞元亨身上發生過的故事。還比如說李俊在上梁山前,是個鹽梟,而施耐庵曾經的主君張士誠,就是鹽梟出身,在張士誠起兵反元時,施耐庵曾經追隨張士誠造反,但是張士誠不顧施耐庵的勸阻,接受了元朝的招安,替元朝去打和方臘一樣出身於摩尼教的紅巾軍,連在朱元璋手中做人質的弟弟張士德都不顧。攤上張士誠這麼一個無情無義的主公,施耐庵後來索性也就便辭官歸隱了。

之後張士誠被朱元璋擊敗,身死國滅。他的最終結局,以及他犧牲兄弟性命,換取功名利祿的故事,與水滸中宋江如出一轍。可以說水滸中的宋江,對應的現實人物,就是當時的張士誠。

而逍遙海外的鹽梟李俊,對應的才是施耐庵理想中和記憶中那個十八條扁擔起義,帶著兄弟們殺貪官惡霸,掀翻江南半壁,覆滅元朝百萬大軍的張士誠。

兩百多年後,南明政權被清朝消滅。也就是陳忱寫完《水滸後傳》後沒多久,一個叫莫玖的年輕人為了反抗清朝的統治,逃到了越南,並在當地建立了河仙國。當年施耐庵和陳忱都夢寐以求的事情,居然讓一個出身於廣東雷州的小夥子給辦成了。

只不過這個由南明後裔建立的海外政權,最終因為實力太弱,被越南吞併了。


Mer86


李俊海外稱王這件事在施耐庵老先生的《水滸傳》中只是在臨近結尾時一筆帶過,說李俊在徵方臘結束後,對宋江稱病,沒隨著大軍回朝接受冊封。而是帶著童威,童猛兄弟和不久前剛剛在太湖結義的費保、倪雲、卜青、狄成四位兄弟匯合,遠赴化外之國暹羅,最後稱王,而具體過程並沒有詳細的描述。


而在清代陳忱所作的《水滸後傳》中,則是說包括李俊在內的不願接受冊封的一些梁山老弟兄解甲歸田後,不同程度地受到北宋官府一系列壓迫,欺凌,不得不再次揭竿而起,經過一系列的鬥爭,對北宋朝廷徹底失望,然後一同遠赴海外暹羅,擁立李俊為王的過程。其中有很多梁山舊人和李俊一起去了海外,如燕青、樂和、楊林、孫立等。即使原來接受冊封,為朝廷命官的呼延灼,李應最後也與其會合,也就是說這些老弟兄都跟著李俊在海外擁有了香車美女,享了清福了。

其實即使按照施公《水滸傳》最後的結尾推理,得出李俊海外稱王后,並沒有接原來梁山的老弟兄接過去享福的結論,這種行為也無可厚非。


一、時間會稀釋一切。

李俊海外稱王肯定也是經歷一個艱苦奮鬥的過程,不可能他剛剛偷渡到了暹羅,島上的土著居民就夾道歡迎,哭著喊著讓他做國王,統治他們,這不符合邏輯。既然要奮鬥,就需要時間,在這期間,原來梁山的弟兄也可能經受死走逃亡,所剩無幾了,而等李俊稱王后,即使有幸存者,可能也失去了聯繫。

二、故土難離。

即使北宋朝廷腐敗,貪官汙吏橫行,大多數人們被壓榨,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其實遠不是這種情形)但總歸這是養育自己的那方水土,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親切,哪怕整天過得很窘迫,也不想永遠的離開這兒,“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三、人各有志。

彼之蜜糖,吾之毒藥。你李俊覺得做了海外天子霸氣側漏高大上,而阮小七就覺得在梁山泊打魚快樂逍遙,燕青攜李師師之手遊覽名山大川便心曠神怡,更別說早早歸隱山林的公孫一清先生每天只要沉浸在煉丹之中便覺得妙不可言了。即使李俊派人來請,爾等還直呼: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呢!



“混江龍”李俊也是人中龍鳳,只不過在宋江手底下一直隱忍不發,而一旦讓他有了用武之地,稱王稱霸也絕非偶然,而他發跡後對於老弟兄的態度,想來肯定要比宋公明好得多。


田獲三狐


“身材高大威猛,大眼、濃眉,聲音和銅鐘一般洪亮”,這麼一位被古人當作男神一般描寫的,就是李俊。李俊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撐船的船手,同時又和自己的好兄弟童威、童猛做一些販賣私鹽的活計,是他們那塊兒有名的霸王,被人稱為混江龍。

混江龍這個名稱就有點意思了,在當時,它指的是一種清理河床治河的工具,宋代清理黃河泥沙時,混江龍就像魔法棒一樣管用。所以從這方面看來,李俊能夠得到混江龍這個稱號,非常了不起。

確實,李俊十分精通水性,他在去了宋江手下後,打贏了不少水戰。但是到了後來,李俊就離開了宋江,去了暹羅國,並且當上了那裡的國王。

梁山兄弟最講究的就是義氣,但是李俊在發達之後,並沒有將倖存的兄弟們接到他那裡享福,這是什麼原因呢?

不得不承認,李俊是一個很有謀略和眼見的人。剛開始的時候,他敬佩宋江,願意為宋江灑熱血。

但是後來,他對宋江少了幾分認可,也更能比宋江看清楚時勢,但他並沒有馬上撂挑子不幹,反而仍然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依舊得到宋江賞識。

後來,在平定方臘後,李俊放棄了接受獎賞的機會,在這個時候選擇了離開.

在平定了江南地區後,他對宋江說自己不小心中風了,回朝是有心卻無力,想先修養一段日子,還想讓童威、童猛留下來照顧自己。

宋江聽了後對他的話沒有絲毫懷疑,一方面是出於信任,另一方面宋江也急著帶領軍隊回朝。他可能沒想到,這一分開就是永別了。

李俊出海去了暹羅國,也就是現在的泰國。去了暹羅國之後,他先是擊退了暹羅國軍隊,又同意了暹羅國和親停戰的提議,就這樣,李俊成了暹羅國的國王。

按著我們現在人的看法,李俊當了國王之後理應將他在梁山倖存的好兄弟都接過來和他在泰國過好日子,但事實證明,他沒有,這是為什麼呢?小編想了想,可能有如下幾個原因。

原因一,李俊的離開是欺騙。

當初李俊要去暹羅國的時候,對宋江說的是自己中風,需要調養。這對於宋江來說是一個騙局,是他們信任感的破裂。

或許對於李俊來說,他羞愧說出這樣的提議,如果他沒有將這件事提出來,他對於與宋江和梁山兄弟之間的關係可能還會存在一點僥倖,但一旦提出來被拒絕,那他受到的打擊可能會使他遺憾終生吧。

所以,沒有將倖存的兄弟接到暹羅國來享福,可能只是一種逃避。

原因二,李俊想要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在一個地方待久了,並且有了不好的回憶,我們就會想要逃離,李俊也是一樣。李俊好不容易離開了那裡,來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並且過上了全新的生活,如果再將梁山裡的那些兄弟叫過來,那豈不又會使他想起以前的回憶?

原因三,李俊懂得兄弟們心裡的想法。

當時的那些梁山好漢個個都是大英雄,而且他們都有著自己的想法,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們平日裡散漫慣了,不喜歡受到約束,如果再將他們接到朝廷裡,接受種種規矩的束縛,他們肯定是不願意的,考慮到這些方面,李俊才沒有將他們接過來。

不過我們畢竟不是李俊,這些原因也只是小編自己的猜測罷了,李俊究竟為什麼沒有將倖存幾個兄弟接過來呢?作為一個有謀略又有計劃的人,李俊肯定是有他自己的打算的,或許在我們不知道那個世界裡,李俊早就將他那些兄弟們安排妥當了吧。


小小嬴政


李俊,人稱混江龍,上梁山後,在樑上大聚義時,位借三十六天罡星中,為梁山水軍頭領,在梁山招安前和招安後帶領水軍屢立戰功,也是梁山眾人中在征討方臘後,得以生還的其中一人。


李俊在回京途中,向宋江稱病請求留下童威、童猛照顧,宋江因為回京要趕時間,所以就留下童威和童猛兩人,自己先帶大軍前進。

後來李俊和童家兄弟來到之前約定好的地方榆柳莊,找到費保等人,就出海而去,之後李俊混的也不錯,做了一國國主。

那李俊做上國主後,為什麼沒有邀請其他梁山的倖存者去享福呢?

第一,李俊出海去了外國,當時和宋江說的是有病,後來李俊卻去了外國,這本身就是一個欺騙,雖然李俊是沒有惡意,但這也說明當時李俊不好意思和宋江直接說要離開。

同樣,李俊做了國主後,同樣也不好意思突然出現邀請其他人去的。


第二,人走茶涼,梁山之人雖然在一起時,都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但一旦分開,就又會有新的朋友,之前的感情也會慢慢的變淡。

在梁山互相真心的朋友還是不多的,梁山也是存在派系關係的,不然為什麼李俊只和童威、童猛離開。

第三,征討方臘後,倖存的那些人,人各有志,比如李俊去了海外做了國主,有的去跟公孫勝修道了,有的告老還鄉,有的回家重操舊業,有的還繼續為朝廷效力,有經商的,也有出家的。

他們都是有自己喜歡的事,李俊做上國主固然是好,但對於有的人,過著平凡的日子也不差。


第四,李俊在海外為國主,而梁山倖存者卻在宋朝,離得肯定不近,同時李俊後來能做上國主,也是需要時間的,到他坐上國主位置時,梁山倖存者就更少了。

所以李俊雖然做上國主,卻沒有邀請梁山倖存者去享福。


中孚鑑


梁山所謂的義氣本來就是虛妄的,武松斷臂宋江視若無睹,何況李俊平時本就與梁山其他頭領交情泛泛,唯一算是交情好的張順張橫又都戰死了,李俊看出了宋江的薄情以及朝廷驅虎吞狼的毒計,所以李俊以中風為由脫離宋江,帶走了自己的兩個徒弟童威童猛,然後匯合費保等人,遠赴暹羅,最後成為暹羅國國王,且不說梁山其他好漢與李俊交情一般,就算李俊有心相助也有心無力啊,雖然沒有記載李俊是如何成為暹羅國王的,但是肯定不會是李俊一到暹羅虎軀一震別人就直接讓位請他當國王吧,肯定也發生過很多事情,李俊等人能從一個外來客混到國王的位置肯定也花費了很多時間,這麼長時間即使梁山還有殘部也早就被剿滅了,何況暹羅距離大宋路途遙遠,李俊想要得到梁山好漢的消息都不容易



蜉蝣菌Jun


李俊是揚子江中撐船梢公,還與出洞蛟童威、翻江蜃童猛一同販賣私鹽。因精通水性,人稱混江龍。他和催命判官李立同霸揭陽嶺,與揭陽鎮穆弘兄弟、潯陽江張橫兄弟合稱揭陽三霸!

李俊三救宋江後入夥梁山,屢立戰功!平方臘後,李俊隨大軍班師。他行至蘇州時,詐稱中風,要求留下童威、童猛看視,讓宋江先行回朝。宋江怕耽誤行期,只得留下李俊三人,自率大軍回京朝覲。宋江走後,李俊依照舊約,與童家兄弟前往榆柳莊,尋找費保四人,打造船隻,從太倉港出海,投化外國而去,最終成為暹羅國之主。

以上就是李俊的介紹,我們來分析一下題主的問題!李俊本來在揭陽嶺活的逍遙自在,天不怕地不怕,官府也不敢過問,但是為了當年的義氣成為官府打擊的對象,沒辦法只能投奔梁山,入夥梁山極有可能是李俊不得已而為之,李俊入夥梁山後,隨軍南征北戰,大聚義後李俊通過自己的努力排在了天罡星第二十九位,也算是自己努力的結果吧!李俊非常看不慣宋江的招安行為,這時的李俊可能對梁山失去了興趣,所以在打完方臘,班師回朝時,才裝病,也許聰明的李俊早已看到了眾兄弟的結局,也許李俊也已經對梁山失望了!所以他在做了暹羅國國王后才不邀請那些受功領爵的兄弟!

第二點,徵方臘後,眾兄弟回京領到了官職有的也願意歸野,人各有志,不可強求,你邀請人家,人家也不一定去!不去不邀的好!

第三點,李俊最好的兄弟末過童威童猛兩兄弟,也是真正的發小,同時也是出生入死的兄弟,關於與其他人的交集,甚少!既然最知己的兄弟都在身邊了,其他人,邀不邀請的無所謂!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李俊在暹羅國是國王,如果邀請宋江,盧俊義來了,以前我叫他們哥哥,現在我要不要講江湖義氣把國王之位讓給哥哥,如果不讓他們來了,不是威脅嗎?所以不邀的好!

第五,李俊做的是國王不是山大王,沒必要把自己的國家弄成土匪窩!


居士看世界


《水滸傳》原本就是虛構的,因此李俊去泰國當了國王也是虛構的,泰國曆史上並沒有李俊這位國王。那麼筆者空對空的分析下,為什麼李俊在當了國王后沒有將梁山倖存的兄弟接過去享福呢?從現實的歷史角度上看,歷來同心者少,同德者寡,可共患難,不可共享福,劉邦誅殺功臣異姓王、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朱元璋大殺功臣武將,無一不表明這個道理!梁山好漢個個有本事,何處不能安身,何處不能乞食養老,何必去李俊國王處當門下客呢?

李俊在梁山好漢中排名第二十六位,如果排名靠前的兄弟來投,是讓位以尊,還是當臣將使用,這是一個難題?梁山好漢大部分都是能人異士,他們造反的話怎麼辦?李俊去海外創業,他帶的是童威、童猛、費保等人同去,這些人原本就是他的嫡系人馬,共同打江山,分一個武將噹噹是可以的。如果呼延灼、花榮、柴進這些人來投靠他,李俊是該讓出國王之位給地位最高的人,還是分別給他們安排一個職位做臣僚呢?無論那種安排都是不妥當的。因此李俊當了國王后並沒有邀請那些梁山好漢前來享福,如果有人來投他,也必然在投前商量好過來當臣子或者客人。梁山好漢個個武功不凡,個性極強,要是他們聚眾造反,則會嚴重威脅到李俊的性命,因此最好是不邀請他們過來。

官渡之戰中,曹操依靠許攸的計謀奇襲袁紹糧倉,以此戰勝了袁紹。事後許攸居功自傲,處處屢屢口出狂言,對曹操很不尊重,稱丞相曹操為阿瞞,如呼小兒之名,最終曹操授意許褚將許攸一劍刺死,然後厚葬了事。我們設想李俊當了國王后,林沖去投靠李俊,林沖是應該三跪九叩高呼國王萬歲,然後給李俊當禁軍教頭;還是依老賣老稱呼李俊為混江龍呢?這些情況是不好處理的,因此梁山好漢要麼不去投靠李俊,要麼去了就乖乖稱臣服管。

最後梁山好漢都是自由自在的人,他們在宋朝朝廷過得不如意,完全可以再落草為寇,繼續當山大王;或者隱居世外,做一個與世無爭的隱士,渡此餘生,豈不快哉。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日子並不好過,就算是親兄弟,長期在別人家做客,時間久了也難免會互生齷齪呢,何況只是結義兄弟?武松當年在柴進府上避難時,初時對他十分熱情,後來對他也愛理不理,如果不是宋江去了,武松可能早就離開了柴進府了。寧做自由人,不做坐下客,這大概是梁山好漢不去投靠李俊的主要原因。


大秦鐵鷹劍士


古詩有云,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梁山好漢裡以龍為綽號的好漢不少,厲害的如入雲龍公孫勝,次一些的像獨角龍鄒潤。但這些龍都不沾水,也就不怎麼名副其實。然而,這裡面卻有一個很特別的存在,那就是梁山水軍頭領排名第一的李俊,綽號混江龍,也是所有水軍頭領裡綽號名字唯一帶龍的。龍遇水則靈,是不是綽號就代表了他以後註定不凡呢。

這個李俊若說起來,還真是打小就有幾分本事的。看看他乾的事情,一個是艄公一個是販賣私鹽,絕對的貧苦出身,但他非但沒有受壓迫,反而成為揭陽嶺三霸之一,沒有點真本事是絕對做不到的。

李俊在揭陽稱王稱霸,雖然逍遙快活但畢竟只是一個小地方,好在李俊是一個特別善於把握機會的人,當大名鼎鼎的宋江宋押司路過此地時,李俊的機會來了。甭管是巧合也好,設計也罷,反正李俊一下子兩救宋江,這份恩情,宋江絕對忘不了。所以上梁山以後,李俊力壓梁山元老阮氏三雄和水性極佳的張家兄弟,成為水軍頭領,此後李俊在梁山水戰中確實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李俊這人,早在揭陽嶺跟張家兄弟就是結拜兄弟,而且他自己手下也有李立、童威、童猛三個小弟,在梁山絕對是水軍一哥。但是除了這幾個人還有宋江以外,李俊在梁山上還真不見得有多少至交好友。就連那同是一個地方出身的穆弘兄弟,估計因為出身不同吧,張家兄弟在揭陽嶺就不怎麼給穆弘面子,雙方關係估計不咋地。至於阮家三兄弟,那是互相牽制的對手,本來就不熟。

不過跟隨宋江以後,李俊作為水軍老大,雖然沒有打入梁山核心管理層,但也是次一級的高級管理人員,憑藉他的精明老練,逐步也看出了一些什麼。宋江接受招安以後,按照宋江原本的想法,估計是自己被朝廷封一個大官,各個兄弟也都有官職,到時候在朝廷裡起碼有一百零七個弟兄支持自己,但結果就是宋江拼死拼活徵遼國,打王慶田虎以後,只得一個閒職,其他梁山好漢就更不用說了,根本撈不到實惠。我相信,這時候的李俊肯定會有想法了,再怎麼打下去自己這些人也不會成名得利,搞不好還會有性命之憂。果然,宋江耐不住性子要求征討方臘以後,梁山好漢再也不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存在了,是真的會死人的。恰好這時候李俊遇到了費保四人,這四人也是水上強盜,跟李俊結拜,還幫他們打了一把方臘下面的方貌,宋江看了自然高興,梁山死那麼多人,來幾個補充不錯呀,但是費保等人堅決推辭。後來他們還跟李立說了一番自己想法:跟著打仗搞不好就要掛掉,就算最後贏了方臘,以後朝廷肯定也饒不了你們,倒不如找個好地方逍遙快活。李俊當即表示只要打贏方臘以後還活著,自己立馬來找你們。可以說李俊之前並不是沒有這麼想過,只不過是藉著費保的口說出來罷了。

後來果然李俊成了暹羅國王,李俊本來就精明能幹,在梁山呆了那麼久,經歷過大小戰鬥和勾心鬥角,自身見識本事都得到長足的發展,跑到一個化外之地建個國家的確不是難事。看看梁山好漢裡那時候還剩下哪些,與他關係好的張家兄弟,李立都死掉了。其他人根本也談不上那個交情啊,何況他們各有各的安排打算。比如宋江盧俊義這些大頭領還是待在朝廷裡的,關勝呼延灼本來就是朝廷將領回歸本位,李應燕青那種也是有自己的出路。那些人都各有自己的生活,生也好死也罷,都輪不著李俊來操心了。

何況再看看,李俊是從太倉出發,一路揚帆起航趕到暹羅,這個距離就算今天坐船過去都很遠,何況是古代,沒個一年半載絕對到不了,沒死在路上就不錯了。到了那邊肯定很難再重返中原了,中原的一切恩怨情仇跟他也就沒什麼關係了。

其實想想看今天何嘗不是如此,一個人在海外發了財,難道就要把國內的遠方親戚什麼都接過去一起享福嗎?顯然沒有這個義務。何況是李俊生活的那個年代,交通十分不便利,更加沒必要了。


一覽眾河小


作為宋江的擁躉者,李俊是絕對意義上的支持招安的人士,曾是地方惡霸的他也向往著能洗白自己在朝廷謀個一官半職做做,但“不幸”的是,李俊在太湖偶然遇到了費保四人組,從那時開始,李俊對招安的態度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梁山軍徵方臘並不順利,不少兄弟由於實力不濟或是先鋒指揮不當紛紛慘死,而李俊與童家兄弟看上去還比較安全一點。在太湖三人與費保四人“情投意合”,七人結為兄弟,費保等人也為梁山軍攻下蘇州立了不小的功勞。宋江想留費保四人但四人不肯,李俊三人去送別,費保以酒款待,酒酣之時費保說了這麼一番話:

李俊聽完費保這番話,眼淚都出來了,是啊,如今奸臣當道,就算我等的忠心上蒼可見,但聖上怕是在奸臣的讒言下難以體會我們的真心啊。細看八百里水泊,除了一直跟隨在自己身邊的童家兄弟外以及大義的宋公明哥哥外,好像也沒有誰更值得留戀了。但李俊並非無情之人,在大戰期間臨陣脫逃不是他的性格,於是他允諾費保說剿滅方臘之後咱們兄弟七個一定再去他處逍遙自在去。

從這以後,李俊三人再沒有當初征田虎打王慶那麼激情澎湃了,最直接的,張順要水路潛進湧金門這種明顯的自殺式行為李俊都沒有阻止,烏龍嶺下童家兄弟發現了浙江四龍的伏擊果斷水遁而走,白白讓阮小二和孟康送了性命…

是的,這三人在後期除了完成基本的任務外,他們更重要的使命,就是活下來。

方臘被剿除後,李俊在蘇州詐病,留下童家兄弟照顧,此時宋江或許是知道李俊的用意的。在梁山大軍回京之後,李俊三人就迫不及待的去找費保四人團聚,這七人夥同成百上千的嘍囉打造船隻踏上了尋找one picee的道路。或許那時的暹羅還是一片戰火紛飛的荒地,而李俊也憑著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制霸泰國。

反過頭想想,梁山上倖存的頭領基本都和李俊沒什麼交集,何談帶他們一起享福呢?

有人本就是朝廷舊將,官復原職自然是再合適不過;有人家財萬貫還存有餘糧,原理紛爭歸隱山林也是不錯的選擇;有人生性瀟灑,自然選擇放浪形骸。而那些強行洗白非要留在朝廷的人,他們下場如何大家也都清楚。

至於李俊的稱帝史,施公沒有篇幅再為他單獨撰寫了,但後人根據施公的思路也把這個故事完美的補全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水滸後傳》,雖然沒阻止金人入侵,雖然沒阻止朝代更替,但最終李俊夥同梁山以及梁山的老朋友們一起創立了新的國度,也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如果李俊水戰不行,吹拉彈唱可以的話,那他也能在朝廷混出個結果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