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学了那么多知识,依然什么都不会?(2)

去年年底,有一位离职一月左右的朋友问我她该选择什么工作,她说自己有好多方向可以选,但就是感觉哪个方向都不扎实。后来,我从企业岗位类别和她感兴趣的行业入手,帮她澄清了一些职业选择困惑。

面对她比较感兴趣的教育领域行业,当时我是这样说的:

现在(偏内容端)的教育行业有三类。第一类是和学校教育相关的,比如考研、托福之类的培训企业,2013年前非常火,到现在竞争都还非常激烈;第二类是和职业教育相关的企业,比如各类IT类培训公司,它们随着在线教育的兴起而发展;到现在流行的是第三类,即和个人兴趣、通识教育相关的,自2016年这类企业层出不穷,发展迅猛,“为知识而付费”已经成了它们最响亮的口号。

在这里,我不是要分析教育培训行业,而是想说,反过来,在获取知识越来越容易的今天,面对层出不穷的专家、大V们的各类课程,作为学习者,我们该如何选择?面对同一个主题课程,是选择头部专家还是选择教得好但名气不显的讲师?

专家不是新手最好的老师

上一篇,我们主要分析了专家和新手的区别,这一篇,我要探讨的是,专家是不是新手最好的老师。

我认为不是,为什么?

原因有三。一是,专家会受到知识的诅咒,不理解新手的困境。二是,专家往往通过“直觉”解决问题,很难向新手解说这些“直觉”。三是,学习早期的认知能力和晚期截然不同。

首先说”知识的诅咒”。它是一种认知偏差,最早由经济学家科林·卡梅勒,乔治·罗温斯坦和马丁·韦伯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中创造的。他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对不对称信息进行这种(经济)分析的传统假设,因为信息灵通的代理人可以准确地预测不太知情的代理人的判断”。知识的诅咒是指,当一个人与其他人交流时,会不知不觉中认为其他人也具有同样理解的背景知识。也就是说,一旦你知道了某件事,很难想象不知道这件事会是什么样子。

知识的诅咒在学习中非常普遍。比如教师不理解为什么明明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题目,学生就是不会做;比如专家在讲解某项技术时,会直接忽略掉新手其实根本不了解他讲解中的多数术语。

第二,除非遇到非常困难的问题,专家往往通过直觉就能解决问题。因为专家知识是条件化的(情境化的)、自动化的,许多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已经潜移默化到专家的身体和头脑当中。遇到问题,专家就能马上识别出该从哪方面入手。

比如,一般的解决问题步骤是A-B-C-D-E-F,专家凭直觉和丰富的经验可以省略掉其中的 C-D-E 。结果是,新手从外界所看到的解决步骤是A-B-F。 C-D-E 这个暗箱过程,蕴含着专家的直觉、激化情境的条件性知识、自动化技能,它对新手来说是暗默的,看不见的。当专家向新手解说操作步骤时,由于暗默知识、直觉等原因,无法向新手解说清楚。

第三,学习早期的认知能力和晚期截然不同。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是,小孩子读书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读,而大人是一句一句读甚至一段一段读。在思考问题时,由于丰富的背景知识和各种模式的识别,专家思考是抽象的,新手由于缺乏这些,只能从表面思考。

这就导致了,专家眼中的世界和新手是截然不同的。就像前一篇举例的欧拉公式,在数学家和小学生眼中完全不同。

为什么你学了那么多知识,依然什么都不会?(2)

从新手到专家的5个阶段

新手和专家处在两个不同的维度上,这中间存在很大的鸿沟,唯有把这些鸿沟填平,新手才能成为专家。

有一个模型即德雷福斯技能获取模型分析了从新手到专家的整个阶段。新手并不是直接到达专家,而是要经过,新手-进阶新手-胜任-精通-专家 的过程。而专家之上还有大师。这方面的内容我曾在《你属于哪个位段的学习者?》里详细介绍过。

新手:对某一事务、领域毫无所知的人。没经验是新手最鲜明的特征。

进阶新手:它的特征是对“某一方面”有了一个清晰认识。所谓“某一方面”就是进阶初学者已经能够应付真实情景的一部分问题,这些问题或是经常出现或是前辈指出。

胜任阶段:当进阶初学者可以应对多个不同任务时,他可以规划长期目标,可以有条不紊地工作、学习,即使遇到突然事件也可以解决。

精通:这个阶段任务开始驾轻就熟,决策也不再费力,开始从关注“某一方面“上升到“整体”,行为表现也开始以格言为指导,并能看见情景中的重要部分随机应变。

专家阶段:在专家级别,行动者不再依赖分析原则,开始以其丰富的背景知识,利用直觉就可以解决问题,而无需浪费大量时间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就像国际象棋大师,当被问及为什么他做出特别高明的举动时,只会说:“因为感觉正确。它看起来很好。”这也就是新手很难直接从专家身上学到东西的原因所在。

大师:在专家之上,还有大师。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师徒关系,言传身教得以实现。这一阶段是一对一,一对二的教导。

为什么你学了那么多知识,依然什么都不会?(2)

那么,新手最佳的学习对象是谁呢?

新手的最佳学习对象,是比新手高一级的进阶新手,次之是高二阶的胜任者。因为他们是从新手阶段过来的,他们的技能还没有自动化,没有完全暗默,新手阶段的记忆对他们还是鲜活的,他们能够理解新手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

实际上,这很好理解。就比如,新进入一家公司,你的学习对象是身边的同事,不是老板。因为同事可以让你快速了解这家公司以及工作内容。当你熟悉后,你最好的学习对象就成了你的主管,还不是公司老板。因为主管做的事以及工作的能力就是你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而老板们所谈的投资、融资、并购离刚参加工作的你非常遥远,你学都学不来。因为你没有资源。这里的资源就好比你学习中的背景知识、专业技能、抽象思维等。

“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这句出自《宋史·道学传一·程灏传》 的一句话已经道出了我们学无所成的根源。好高骛远,学无所成。新手可以从专家那里了解领域全貌,但要真正开始动手学习,专家、大 V 反而不是很好的老师,而是比新手高一阶的进阶新手。

教育心理学家舒尔曼指出,教育教学知识不等同于一个学科领域的内容知识加上普通的教学策略。我们应该寻找最会教的老师,而不是最有知识的专家。他可以是你的同事或主管,可以是能给你反馈的专业教练。在知识付费兴起的当下,各种知识大V都在兜售他们的渊博知识和专业技能,我们应该谨慎。不要到最后,你花了那么多的金钱、时间与精力,学了那么多知识,依然什么都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