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努力,越不幸的人,长什么样?

《稀缺》这本书最开始的“本书赞誉”里有一段财新传媒主编王烁的话:

天底下只有四种事:重要且急迫的,不重要且不急迫的,不重要但急迫的,重要但不急迫的。人们不大会在前两者上犯错误,但经常会在后两者上犯错误:被急迫但不重要的事情占去有限的注意力“带宽”而忽视了重要但不急迫的事情。

我们就是如此陷入“稀缺”这个陷阱的。

越努力,越不幸的人,长什么样?

01

我之前花了一个半月工资办了一张健身卡,办完就有点后悔了,然后心疼了一个星期都没缓过来,现在我坚持每周去健身房4-5次,每次2-3个小时,已经将近两个月了。

前两天有读者在后台给我留言说,她也想健身,可总坚持不下来,办健身卡又太贵了,问我当初花了这些钱觉得值不值,我的回答是:值,太值了!一千一万个值!

是的,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我就从后悔转变为庆幸,庆幸自己当时咬牙跺脚冲动的花了这个钱。

为什么?

作为一个自制力不够强大,又并非运动爱好者的我,虽然一直都知道自己身体弱,应该运动,但每次下定决心开始行动,都会因为没时间、懒惰、太累等种种原因放弃。

办了健身卡之后,一方面因为自己是穷人,既然钱花出去了,那就必须用效果来回报,否则哪对得起用一个半月青春换来的钞票,另一方面健身房的氛围所致,当我看到那些比自己瘦,身材比自己好太多的人都在疯狂健身,就觉得自己实在没资格懈怠了。

两个月的时间,虽然体型上看不出太大变化,但是力量、柔韧性、精神状况甚至自制力都明显不同了,而且我竟然越来越爱运动,越累越辛苦越满身大汗就越舍不得停下来,多坚持一分一秒对自己来说都是胜利!

每一点进步,都会增加自己坚持下去的信心。

对比健身给我带来的收获,当初花出去的钱,就显得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

运动对我来说,其实就是一件重要但不急迫的事,从前因为金钱、时间的稀缺,使自己形成了管窥和短视,只看到眼前要付出的成本,看不到将来可能得到的巨大收获,所以总是一拖再拖。

但庆幸,我终于还是行动了,并决心要一直坚持下去。

越努力,越不幸的人,长什么样?

02

在简七的公众号看了一篇文章“越努力,越不幸的人,长什么样”,文中列举了NHK制作的《穷忙族》纪录片的几个主人公。

穷忙族是一群虽然有工作但生活水平却处于生活保护水平线以下的人,他们并不是工作不勤恳,反而越勤恳就越穷困。

34岁的洗车工,每天洗近二十台车,所得到的收入却租不起房子,而租不起房导致招聘单位拒绝聘用他,他只能更拼命的劳动,可收入却不见增加。

50岁的山田,为了挣够孩子读书的学费,不得不同时在三个加油站打零工。

31岁的单亲妈妈,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打两份零工,她说,也想过获取福利护士资格来改善收入,可却根本没有时间上课,因为要不停的打工,否则她跟孩子就无法生存。

这些人,基本都是用廉价劳动力换收入,单位劳动价值很低,一刻都不能停下来,否则就无力支持生活,唯一增加收入的方式,只能是更拼命地劳动,这也让他们越来越深的落入时间与金钱的稀缺陷阱。

因为没有金钱余闲和时间余闲,即便他们有心也根本无力改变现状。

可实际上,使他们变成“穷忙族”的原因表面上看是没钱、没时间,深层的原因却是能力与知识的欠缺,因为没有知识和技能,所以只能出卖苦力,而收入又都必须用来应对生活支出,周而复始,越忙越穷,越穷就只能越忙。

越努力,越不幸的人,长什么样?

03

每个人都不愿意成为稀缺陷阱中的一员,可现实是,我们又都在这个陷阱中。

之前提过,我曾尝试学习很多东西,最后都半途而废。不是没想过报培训班,只是看到高额的培训费,想到自己经济上的窘迫,就舍不得了。而自学的时候又因为自制力差,总是刚刚开始,就被眼前的漫漫长路吓退,且自学需要大量的时间,自己却没有那么多余闲。

最后,综合时间和金钱的稀缺、短视、余闲缺乏、带宽(也就是心智的容量)负担等种种因素,导致自己到现在还一无所长。

也是到现在才明白,金钱与时间的正确交换关系。

其实不花钱的东西才是最贵的,因为时间成本是无价的,而且不花钱的自学常常效果甚微,倒不如花钱报个培训班,让自己花出去的每一分钱,用掉的每一分时间都换来收获,而且具备的技能越多,可能拥有的收入来源、自己的自信也越多……

唉,恨自己明白的太晚,行动的太迟……

《稀缺》中指出,使我们落入稀缺陷阱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在余闲富裕的时候,没有好好利用。

比如,在距离考试时间还很长的时候,我们大多都意识不到学习的紧迫,直到考试临近,才忽然发现时间不够用了,于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刻苦用功。

如果你想做什么,不要等急需的时候才去做,要提前积累。

越努力,越不幸的人,长什么样?

04

经常有人问同一种问题“我现在做……还来得及吗?”

我想说,人到底该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没有谁明确规定,人生是没有节点的,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幸运,可以在最好的时候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可是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明白的那一刻起,马上行动。

摩西奶奶77岁才开始画画,渡边淳一在做了10年的外科医生后才下定决心弃医从文,而杨绛为了翻译《堂吉诃德》在四十几岁时从头学习西班牙文……

绝对不是二十岁适合做的事,三十岁就一定不能做了,那些我们年轻时耽误掉的东西,何时醒悟就在何时马上开始!

这既是对以后的人生负责,也是对从前错过的弥补。

而且,多一点知识、多具备一项技能,就少一点沦为“穷忙族”的可能,当然,更重要的是坚持。

撑过所有最艰难的时刻,世界就是我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