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難以忘懷的天津味道

東臨渤海,北依燕山的天津,位於華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匯流處,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

令人難以忘懷的天津味道

天津處於的位置原來是海洋,黃河改道前泥沙沖積形成,古黃河曾三次改道,3000年前在寧河縣附近入海,西漢時期在黃驊縣附近入海,北宋時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時黃河南移,奪淮入海,由此天津海岸線隨之固定。

隋朝修建京杭運河後,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會處(今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令人難以忘懷的天津味道

天津時調

天津市特有的曲藝曲種,來源於傳入天津的各地民歌小調,多為一人獨唱,也有個別曲目可二人對唱,從20世紀20年代出現專業藝人登臺演唱。

天津快板

天津快板是由天津時調演變而來,句式靈活,幾言皆可,但要求上下句對仗,尾字押韻,可通篇一韻到底,也可中途換韻,創造性地使用了“賦、比、興”,風格粗獷、明快、幽默,其最高境界可用“平如無風湖面,爆如炸雷閃電,脆如珠落玉盤,美如酒醉心田。”中的“平、爆、脆、美”四個字來概括。

令人難以忘懷的天津味道

評書(又稱:說書)

評書是形成於清朝初期的曲藝曲種,為藝人王鴻興所創,後傳於弟子“三臣”(安良臣、鄧光臣、何良臣)、“五亮”(不祥),表演時只有一人,只說不唱,無任何伴奏樂器,只有醒木一隻作為道具,結構嚴謹、環環相扣。

相聲

天津是培養相聲名家的搖籃,著名的有李德錫、張壽臣、馬三立、侯寶林等,相聲是一種以“說、學、逗、唱”為手段的喜劇藝術,形式按表演人數可分為“單口、對口和群口”三種,一段完整的相聲一般由“墊話兒”、“瓢把兒”、“活”、“底”等幾部分組成,語言明快幽默,為廣大觀眾所喜愛。

令人難以忘懷的天津味道

津菜是具有天津風味的地方菜系。歷經幾百年發展,逐步完善成一個涵蓋漢民菜、清真菜、素菜、家鄉地方特色菜和民間風味小吃的完整體系。

天津包子

說起天津包子,有150年曆史的狗不理包子,是必須要品嚐的,料餡精細,鮮而不膩,包子上面的18個褶花更是讓人愛不釋手。此外,還有以木耳、花菜、豆皮等作為餡料的素包、清真餐館內的羊肉包、烤鴨店內的鴨油包等等,都令人回味無窮。

令人難以忘懷的天津味道

糖醋麵筋

不同於江浙的水面筋,天津人用的材料是油麵筋。濃濃的糖醋香加上面筋滑嫩而富有彈性的口感,吃上一口你就會愛上這道菜。

卷圈

卷圈是天津小吃。相比春捲,它的最大不同就是卷圈餡里加了紅腐乳,紅腐乳用香油調開味道更加濃郁。剛出鍋的熱卷圈咬上一口皮酥的掉渣,餡伴著濃郁的腐乳香氣和豆芽的清脆。

令人難以忘懷的天津味道

八大碗

八大碗可是老天津衛宴請賓朋必備的酒席。八大碗使用燉、扒、蒸、燴等多種烹飪方法烹製,每桌八個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時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來爽快,吃起來過癮,具有濃厚的鄉土特色。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細之分,細八大碗指:熘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川肉絲、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蝦仁、燴雞絲、全燉蛋羹蟹黃、海參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常燒鯉魚等。

令人難以忘懷的天津味道

煎餅餜子

在天津說起煎餅餜子,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煎餅餜子是天津人必選早餐,在各大飯店都找不到,只有在街邊的早餐攤上才能見到。

它是由綠豆麵薄餅,雞蛋,還有油條或者薄脆的“餜篦兒”組成,配以麵醬,蔥末,喜歡吃辣的還可以再配上辣椒醬作為佐料,口感鹹香,最常見的早餐搭配就是煎餅餜子和一碗鍋巴菜了。

令人難以忘懷的天津味道

除此以外,天津的好東西還有不少,天津大麻花、“小白豬”豬肉罐頭、長城牌天津冬菜,迎賓老火腿、羅漢肚、還有天津本地酒,說起這酒,漁陽掛月王,寧河:蘆臺春,還有津酒,大地王,都是比較有名的。

其實還有玫瑰露酒、五加皮酒、高糧酒,原先都是天津直沽酒廠的,就是河東大直沽裡的那個酒廠。元代在大直沽地區已經有不少酒坊了,直到1882年出現燒鍋“義聚永”,釀造技術算是達到頂峰。1923年義聚永第二代傳人劉香久在香港和南洋註冊“金星牌”。從此義聚永的五加皮、玫瑰露酒、高糧酒也走上了國際舞臺,從此一直出口。

令人難以忘懷的天津味道

天津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這裡不僅有三絕(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泥人張”、“崩豆張”、“果仁張”,以及天津衛三宗寶(鼓樓,炮臺,鈴鐺閣),還有那聽不夠的充滿“天津味”的故事。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