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鄉有什麼美食特產?怎麼做呢?

吃貨小築Vivi


我家鄉在貴州遵義,美食特產多,先來說說臘肉吧,臘肉是南方人非常喜愛的美食之一,貴州臘肉的做法,不僅顏色好看,而且味道特別香,因為熏製臘肉的原材料特別,由一種叫柏香的樹枝樹葉熏製。遵義人民幾百上千年的經驗,所有臘肉中,就數柏香薰制的最香!

遵義臘肉是如何做的法呢?農村做法最正宗,將豬肉分成長條型塊狀,肉塊厚度5~10釐米為宜,用食鹽一塊一塊的擦敷,使食鹽進入肉中,放在桶或盆等容器儲放兩三天,讓食鹽從外到內充分滲入肉塊的每個部分,這樣豬肉被熏製成臘肉後,能存放的時間會更長。

這期間,準備好柏香樹葉樹枝,以待熏製臘肉時使用。當食鹽充分滲入肉塊後,取出來,掛成一排排的,點燃下面的柏香樹枝樹葉,用其燃燒的煙霧燻肉塊。不間斷的熏製,連續燻5~7天時間,待肉塊變成黃褐色即可。這樣臘肉就算加工好了,可以掛在家裡任何地方,存幾個月甚至幾年不會變質。

吃臘肉時,將臘肉洗淨,可以煮熟了直接切片吃,也可炒著吃,比如蒜薹炒臘肉、蒜苗炒臘肉、折耳根炒臘肉等,都是很好的美味。還可以將臘肉洗淨後,切片蒸著吃。我個人比較推崇蒸臘肉的吃法,原汁原味,滿口噴香。





貴州山妹妹


我的家鄉沒什麼特產,但我吃了很多地方的特產!

都好吃!都不費勁,在淘寶能買到!


李誕口中那個羊肉真好吃的錫盟,不僅羊肉好吃,奶製品也棒透了。

有一次我出差去了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沒錯。

就是李誕那個錫林郭勒。在那裡,我吃到了至今為止我覺得最棒的奶製品。

這一次的旅程,我喝了接風的馬奶酒,敬天敬地敬兄弟;被小奶羊咬了手,並用5日觀察法跟蹤觀察了肇事奶羊;這裡風景隨手一拍都是windows桌面;跟滿臉都寫著淳樸的牧民們放羊,摔跤,唱歌斗酒,吃手把肉、奶豆腐、奶嚼口、奶皮子……

要說這裡的手把肉是真好吃,牧民們直接撿回乾透的牛羊糞作燃料煮肉,煮好後只撒一點點鹽,每人一把刀,自己剌一塊吃一塊。但我更喜歡的,是這裡的奶製品。

形式很多樣,奶皮子、奶豆腐、奶嚼口、奶茶……我樣樣都喜歡。但最愛的,還是奶皮子。

奶皮子是把鮮奶倒入大鍋中用小火慢慢煮,表面凝結了厚厚一層脂肪和蛋白質的浮層,挑起晾乾做出來的。口感介於奶油和黃油之間,但吃起來不膩,甜絲絲的,帶著奶的醇香,和油脂特有的柔滑口感。不管是直接嚼著吃,還是掰一塊夾麵包吃,都很棒。冰著吃甚至感覺像在嚼冰淇淋。

一大塊奶皮子,沒人攔著我的話,我一次能吃多一半。但是據我科學精準的計算,一次一個人吃1/4是最合適的,因為這個時候,滿嘴香甜濃郁柔滑帶來的滿足感,正好和吃了這麼多油脂又要胖了呀的罪惡感相抵。

私薦店鋪:奶香濃內蒙特產 【錫盟特產鮮奶皮子】

這玩意收到後要冷凍哦。


在我工作了兩三年的時候,開始有了出差的任務。那時的我,年輕,活力旺盛,對於出差充滿了美好的想象。

尤其是作為嗜甜的美食工作者,第一次出差就去以甜口聞名的無錫,出門前心情就放飛了,想象中的自己,在江南煙雨中,撐著油紙傘,有吃有玩,爽得一比。

然而,真的開始吃的時候,才深刻體會到,美食工作者,竟全然不是那麼好當的。

一落地跟無錫電視臺的工作人員接上頭開始,就一路狂吃沒再停下過。

每到一處當地名店或者名特產店,不僅會點全所有該店特色,而且,電視臺很周到地都安排了大堂經理以上級別的人陪同。

這就意味著,不僅每樣都要吃,而且每樣都要在經理期待的目光中,吃完,並且表現出哇好棒的反饋。

醬排骨、梁溪脆鱔、四喜麵筋、手剝河蝦仁、蟹粉蹄筋、蟹粉小籠、鮮肉小籠、灌湯大包、玉蘭餅(是肉餡的呦!)、肉湯圓……此時的我,深刻體會到了食物堆到嗓子眼的感覺。

我捧著一碰就會爆炸的肚子,哭著說:“實在吃不下了,再吃就吐了。”

“怎麼會,這才吃了4個店,後邊還有5個,更好吃!”電視臺的姐姐們熱情地讓人無法拒絕。

“那,要不我們別坐車了,稍微走一會,消消食?”我退而求其次地央求道。

“那也行,下一個地方不遠,我們正好穿過這個公園,我跟你說哦,這個公園裡有很好吃的燒餅,很酥很脆的,裡邊還有很多肉!”

我:……

經過了一天9個餐館+1個燒餅攤的洗禮,我終於蛻變成了嚴肅看待自己職業的真正的美食工作者。

無錫的食物,很多帶肉,而且肉餡調得很甜。這種又鹹又甜的感覺,真的讓人慾罷不能。

雖然在無錫吃得很痛苦,但一回來,就立馬想念起那些無錫小籠。真的是太好吃了!

太好吃了!

私薦店鋪:無錫精緻美食 【王興記熙盛源超王記鮮肉三種混搭】

一次三個不同的店,大致是肉餡的肥瘦比例不同醬油和糖的比例不同,都嚐嚐,肯定能找到自己最喜歡的。


推薦店鋪:汝茶生態館

主打產品:郴州汝城特產,上祝板鴨

這是一家只有100多粉絲關注的小淘寶店。這背後,是一個吃貨和淘寶小店的經典故事。

去年,我在看央視的《致富經》節目,裡面講的是湖南郴州汝城的土特產,上祝板鴨。以一個吃貨的直覺,我立馬意識到這符合我的口味。然後直接掏出手機,上淘寶。

哈,無所不包的萬能淘寶,果然有!

90多塊錢一隻板鴨,真不便宜,於是先買了兩隻。下鍋簡單一蒸,哇,這是我吃過的最好的板鴨。軟硬適中,還有點膠質粘牙的嚼頭,鹹香無比,比一般臘味要偏新鮮一些,更美味,更健康。

回頭就找店家,想再買10只,揀幾隻送人。結果店家回覆:已經賣完了,只能等明年再早點訂貨了。

好的土特產,就是這麼神氣!今年冬天一到我就出手了。不說了,我喝水去了,吃多了有點鹹哈哈。


店鋪:榮特食品生鮮專家

在北京,想買到新鮮蝦手剝清炒蝦仁,那簡直是白日做夢。這家店是來自上海的美食家地主陸老師推薦給我的,簡直一解鄉愁。

<strong>

買回來是一包一包的,一包的分量吃一頓正好(不過我的胃口比較大),調料都放好了,直接開炒,方便簡單,和我在家自己買河蝦剝出來的味道相似度達到了90%。


連南臘豬手——來自【林泉臘味】

買的時候請和賣家商量一下能否幫你切大塊。我曾經拿刀劈過一整隻的臘豬手,深深地回想起小時候劈柴的勇敢。

燒一大鍋熱水把臘豬手塊汆一會,不然可能會把自己鹹得質壁分離。也別太久,不然沒鮮味了。要麼就10分鐘吧。

撈起來再來一鍋水,放幾片姜放一兩調羹米酒,豬手都放下去開始煮,大火之後轉小火,煮得湯成奶白色。再放點切塊白蘿蔔,蘿蔔用筷子可以戳透,豬手塊也可以戳透時,就好了。

先別急著放鹽,嚐嚐味道再說。撒點蔥花,可以一鍋上桌。

也是冬天吃著好,這一鍋也不怕回火,吃不完放著,煮麵時候熱了澆到面裡,湯和肉和菜都齊活了。


吾食吾味


作為一個美食領域的創作者,我必須說一說我家鄉的美食。我的家鄉位於山西的最北邊,以“煤都”自稱,其實我的家鄉不光有煤還有獨一無二的美食文化,我們地處塞北交界地帶,以麵食文化為主,相比其他的菜系,我們的食物相對口味較重。

我家鄉的美食有很多

1、炸油糕

1、鍋內放入豬油倒入溫水,燒開。 2、倒黃米麵粉,使勁攪拌均勻。 3、倒出熱麵糰在案板上放涼,手沾涼水揉搓麵糰至軟硬合適,一旁醒發40分鐘。 4、餡料準備好。 5、麵糰醒發好以後揪成35k的小劑子,按平包入餡料。 6、下入油鍋炸制金黃撈出。 7、酥脆的油糕出鍋了。

2、涼粉

1.將粉面倒入燒開水的鍋內,直到冒泡後2、一直攪拌直到粉面呈現半透明狀,之後將粉放涼後3、倒入已經做好的拌料就是可以吃了。

我的父母家人喜歡吃炸黃糕,而我本人比較喜歡吃涼粉,我也非常願意推薦大家品嚐一下涼粉,如果可以,一定要來我的家鄉吃。


珞珈明珠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有著豐富的飲食文化,各地都有自己風味獨特的美食和地方特產。一個喜歡摩旅的人,每到一地都要去搜尋品嚐當地美食,旅途能給我帶來快感,美食能給我帶來味蕾的享受,能讓我更多的瞭解當地的飲食文化。今天我就說說大荔地方的特產和美食。

大荔縣位於陝西關中平原東部,渭河、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地帶,東濱黃河,南臨渭河,西接晧壤,北靠鐮山,素有“三秦通衢,三輔重鎮”之稱,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地下水藏量大,為植物生長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如:1008(黃花菜、冬棗、西瓜、花生)物產豐富,名揚全國。

大荔的美食可是非常豐富,如:水盆羊肉,以鮮羊肉、桂皮、小茴香等多種調料為原料熬製,食用時用月牙燒餅,因人而已,有的喜歡把饃掰開“夾一個,泡一個”,配以糖蒜或者鮮蒜瓣、辣子醬,湯清肉爛,肥而不膩,清醇可口,別具風味,但凡來大荔旅遊的人早餐必須是水盆羊肉。因為大荔水盆羊肉太有名了,吃了讓你回味無窮,久久難以忘懷。

中午當然少不了咥一碗“爐齒面”(舌尖上的中國曾經報道過),用麵粉和麵製成像爐齒的形狀,配料多樣,麵條柔韌光潤,臊子香辣味濃,在用“月牙燒餅”夾上本店滷肉,那就完美了。

說說家鄉的“石子饃”又叫“餑餑饃”,中央電視臺,陝西和媒體都宣傳報道過,就是因為“西寨石子饃”是傳統美食,他是用麵粉,豬油、食鹽、大料、花椒等佐料製成饃胚,選取拇指般大小的石子,洗淨塗上油,放進深邊鏊鍋里加熱,不斷翻攪,讓其均勻受熱。將饃胚擀成6毫米厚的面片,平放在鏊裡的石子上,用鏟子把受熱的石子放在面上,用微火加熱,使上下燙烙而成。吃起來鹹香可口,黃酥乾脆,是關中農村贈送親友,招待嘉賓,或作為產婦“坐月子”吃,助於消化,又是病人的營養食品。

像這樣的特產和美食太多了,“高石脆瓜”、“蜜汁軲轆”、“九品十三花”、“帶把肘子”等,聽到了這麼多誘人的食物,我想一定垂涎三尺了,那你就來大荔吧!你會愛上大荔的。








方向盤DL


地方特色小吃—利津水煎包

水煎包,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食,從記事起,利津城的大街小巷就充滿了包子鋪的影子,每天天一亮,做工的、上班的、上學的,男女老少就會聚集到街頭巷尾的包子鋪,大傢伙要上幾個包子,再喝上一碗黃金搭檔—鹹粥(有水煎包鋪的地方一定有賣鹹粥的),一會的功夫,碗筷落桌,一頓經濟簡單快捷的美味早餐就完成了,一天的生活有此拉開序幕!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水煎包厚愛不減,慢慢學著做得有模有樣可,利津水煎包具體做法如下:

麵糰:高筋麵粉300克、溫水160克、酵母粉2克   

餡料:五花肉100克、韭菜150克、麵醬1勺、薑末1勺、鹽1茶匙 

麵糊水:清水300克、麵粉15-20克(麵粉約佔5%)   

1.清水化開酵母粉,放入麵粉和麵,靜置溫暖處發酵至2-3倍大   

2.五花肉切丁,放入薑末、麵醬

3.攪拌均勻,醃漬2小時以上   

4.韭菜提前浸泡洗淨,控幹水分

5.切碎韭菜餡 ,單獨放在框子裡  

6.將發酵好的麵糰取出,反覆揉成光滑的麵糰   

7.搓條,揪成小面劑,撒乾粉,按壓   

8.擀成中間厚,邊緣薄的包子皮   

9.取一個包子皮,依次填上韭菜、豬肉、韭菜,壓實   

10.由於水平問題,我包圓包子的方式捏合  

11.平底鍋燒熱,倒植物油,轉小火,將包子碼入,預留空隙,略煎   

12.倒入麵糊水,蓋蓋子轉大火   

13.水基本燒乾時,轉小火,將麵糊水煎成冰花,包子底部煎至金黃色,晃動鍋子,使包子與鍋底分離   

14.將大號盤子倒扣鍋內,快速將鍋子倒扣,使其完美呈現   

烹飪技巧   

1、肉和韭菜分開放或者混合攪拌均可;   

2、調麵糊水如果沒有經驗,最好少放麵粉,過於粘稠的麵糊,不僅影響美觀,還不易熟;   

3、大火將水基本燒乾後,轉小火,將包子底部煎至金黃色即可出鍋。


阿顧愛生活


我的家鄉是八大古都之一的安陽。在哪裡有著數不勝數的美食。其中最出名的當屬扁粉菜了。扁粉菜是無數安陽人的最愛。每天早上一碗扁粉菜配上蔥油餅,真是讓人流連忘返啊。

下面給大家展示一下它的做法:

1.用用溫水浸泡扁粉(最好的寬的扁粉)

2.高湯煮沸加入寬粉,這裡是用油放入鍋內加八角花椒蔥薑蒜爆香後加入水!

3.湯煮沸後家入寬粉加適量鹽,醬油!小火燉只到粉條熟了

4.加豆腐,豬血,油菜等配菜。

加入蒜末,就可以出鍋了!加點辣椒油和錯味道更好哦是不是很吸引你啊,趕緊在家自己做一下吧。



小安講故事


說起家鄉特產,我老家可多著呢!有油粑粑,zhao粑,小米粑,餈粑,臭豆腐,紅薯粉絲,紅薯幹,刮皮,燙皮,臘肉,臘腸,竹鼠,八月瓜,牛蒲子,黑老虎,龍泡,樹莓泡,端午泡,茶樹泡,楊梅,花片……數不勝數的美味佳餚,果果呢!





邀你共享美食


甘肅慶陽,杏脯,麻花,油糕,臊子面。

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老家的臊子面!

大肉肥瘦相間的切丁,土豆切丁,茭瓜切丁,蔥薑片

先把蔥薑片,辣椒麵,大肉丁煸香,在下入土豆丁翻炒,加入適量水,醬油,鹽,味精等,等土豆快熟時加入茭瓜丁。煮沸等土豆茭瓜都熟透關火。

面是手工長面,切細切長待用。

韭菜切丁,小火少油炒香備用。

手工面煮熟撈出加入臊子湯,上面放上炒熟的韭菜即可。



青豆煮相思



小亮哥開車去旅行


要說起家鄉的味道特產啊,那可就多了,由於東北地區氣候的原因,大部分水果不能在北方生長。粗糧山貨還是很多的,像這邊有的,大米,玉米,小米,



東北的小米,由於氣候的溫差較大,所以吃起來的口感更佳,小米還有養胃的功效。尤其是冬季寒冷的季節,吃上點小米粥,熱呼呼的。

除了這些,還有紅豆,黑豆,大豆,黃豆等。這些粗糧都是鄉村農民豐收的喜悅,大家到了秋季都好高興的收穫這一年來的付出。加強東北的黑土地,一年一熟,營養更豐富了。

老家這邊還有土蜂蜜,由於勞動力不足,蜂蜜每年產出的量比較少,可能一戶人家只能出1000斤左右。



大家都在辛辛苦苦的工作,為了自己和家庭的幸福生活忙碌奔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