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備有諸多人才,不僅有臥龍還有鳳雛,為何還不能稱霸天下?

emptymalei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有很多很多因素吧!我來說幾條!

1、天下三分,魏蜀吳!魏國經營多年,根基牢固,糧草充足,文臣武將,人才濟濟!在加上曹操,要挾天子命令諸侯!在天時,地利,人和上佔很大優勢,是蜀國,東吳所不能比的!

2、從地緣政治來講,蜀國是天府之國,彈丸小國,地形複雜,出入不便,是個休養生息的地方,不可長久發展。魏國地處中原,良田肥沃,百姓眾多,土地,水利,交通,各方面都領先蜀國很多年,佔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就算不打仗,拖下去,蜀國三五十年內也必亡!

3、劉備義氣用事,為給關羽報仇,攻打東吳,被陸遜火燒連營,病逝於白帝城。蜀國元氣大傷!從此開始走下坡路。

4、諸葛亮6出岐山,姜維9伐中原!大軍連年征戰,勞民傷財!蜀國人力,物力,財力,跟不上。最後蜀中無大獎,廖化作先鋒!人才極度缺乏!越打越窮,經濟倒退!

5、大漢王朝氣數已盡,此乃天意!車輪不可倒退,劉備一直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漢朝盛世已一去不復返!就算劉備,諸葛亮,在有能力,也不能違背天命!諸葛亮在臨終前,嘆息到"天命難違"!

所以,人類的發展是向前的,歷史的車輪也是滾動的,只有推陳出新,變革發展,才會有人類文明的升級!

整部三國演義,講的就是漢王朝的最後時光!從歷史的角度看,就已經知道結果了!




九月男神


當劉備還在四處漂泊沒有一塊穩定的根據地,到處投奔別人的時候,曹操和孫權方面早已經擁有一個穩定的後方作根據地了,相對於曹、孫來說劉備是比較弱勢的。

後來勉強得到荊州之地但是卻經常和東吳產生摩擦。再後來攻取益州的時候有失去鳳雛,沒有讓其發揮最大的才能。

關羽失荊州被殺後,蜀漢勢力顯然已經是三國之中最弱的一方了,此時應聯吳抗曹,但劉備卻背道而馳,用舉國之兵討伐東吳為關羽報仇。此戰一敗蜀國基本上就消耗殆盡了,這也算是他的重大失誤吧。

劉備得到諸葛亮的時候在當時的時局來說已經比較晚了,水鏡先生說過“孔明雖得其主,但不得其時”。

還有劉備在用人上有一個漏洞,在得到諸葛亮之後就把軍政大權全部交給諸葛亮,要知道有時候“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雖然這樣可以讓諸葛亮的才能得到最大的發揮,但是也會對蜀漢的後備人才儲備有影響。想要統一治理一個國家緊緊依靠一個人是不行的,必須要培養大量的後備人才,要靠團隊的力量才可以。

縱觀諸葛亮一生從草廬出山到病逝五丈原,雖說也立了無數的功勞,但是諸葛亮剛愎自用,所有的事情都是自作主張,從沒有開會討論,凡事都親力親為,沒有給後輩更多的鍛鍊機會,在他手下的都是執行者。也就因為這樣才有了蜀國後期人才凋零,鬧出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笑話。


所以即使劉備得到了臥龍鳳雛,終究還是無法稱霸天下,只能稱霸一方。


回味史記


爭霸天下需要很多條件,好的人才只是其中一個。

1.領導者。這是決定能不能成功奪取天下的核心條件,必須有一顆梟雄的心臟,很明顯劉備是個雄主,有眼光,有魄力,能夠馭下,還有好的名聲,更牛逼的是大漢皇叔這個稱號。可惜同期有個曹操。曹操的唯才是舉令,才是殺招,從這一點來看曹操強於劉備,劉備強於孫權。

2.國力。蜀漢剛立國時經過諸葛亮的休養生息,南伐孟獲,實際國力基本能與魏國持平。蜀地號稱天府之國,秦就是得到蜀地後才有了平定天下的本錢,所謂的那些說蜀地供不起蜀漢的純屬扯淡。輪經營時間劉備經營時間最短,東吳幾世都在經營江東,曹魏更是佔據中原,所以國力持平,根基不穩。從國力來看曹魏強於東吳,東吳強於蜀漢。

3.軍隊兵力。前期以百戰精兵為主,大多為跟隨劉備打江山的老兵,後期兵力補充不足,蜀地富歸富,但人口一直是個大問題。前期武將呈井噴式,後期人才凋零,將二代沒幾個成氣候的,姜維更是施展不開,諸葛亮,姜維前後幾次北伐勝多敗少,但是取不得更大的勝果,跟蜀漢人少有很大關係。以戰鬥力,勝敗關係講,蜀漢是最強的。

4,國內政治。蜀漢國內主要矛盾在於外來的跟本地資源爭奪,劉備去世後這爭鬥日益激烈,這也是北伐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後期感覺姜維跟之前判若兩人的根本所在。

5.國外形式。蜀吳即聯合抗曹,也互相削弱,所以兩家從長遠來看都成不了氣候。歷史上從來沒有勢力均等的兩個集團能合夥滅掉另一個勢力平安無事的。

總得來說,劉玄德生的不是時候,擁有大義,擁有文才武將,得不到江山真是天意,若在南北朝,五代十國兩個混亂時期,劉備這配置是能夠橫掃天下的。


大漢平夷大將軍呂奉先


依照隆中對的說法,曹操佔據天時,孫權則是地利。

很明顯,劉備是一路被曹操從競爭者行列淘汰到荊州投靠劉表,依附於人,僅僅只是得到一塊小縣城作為根據地,而且還不是屬於自已的。

故此,發展規模和時間完全輸給了曹操。

借用一句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也就是說,曹操集團收拾乾淨北地,目標自然而然鎖定其餘南方競爭者。

首當其衝便是劉表。

留給劉備集團的時間不多了,但他還是一隻沒有真正家的喪家犬。

搞權謀需要時間,劉備集團沒采用諸葛亮的簡單粗暴快的奪權模式,曹操集團南侵開始了,劉表幾乎不抵抗便投降了。

一塊荊州沃土,哪怕在曹操集團撤退,還是被瓜分了。

算是很厲害啦。

握有荊州大部分土地,還能有餘力謀奪益州。

奪了益州,製造三國鼎立,肯定是稱霸天下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

沒有一統天下是事實。

再說了,理想很美好,事實很骨感,若是理想能按照計劃實施完成,我想世上真的沒有難事了。

對抗,對抗升級,對抗再升級,對抗一直在升級。

換句話說,計劃跟不上變化,對手們都不是孬種,迅猛快捷方案在實施中被無限期拖延,甚至破產。

而所有的一切都不能歸罪於劉備集團人才眾多卻無法一統天下。

畢竟在極端惡劣,不利的條件下還能達到與人分庭抗禮,割據一方,積攢勝利因素已經是難得可貴啦。


鴻哥iouyh福小鋪


水鏡先生曾言,孔明雖得明主,但天時以過,孔明出山時,天下大勢已經明朗,曹操已經雄霸北方數州,誅呂布,敗袁紹,擊塌頓。而劉備雖有皇叔之名,確無實力。孫氏盤踞江東已經好多年,赤壁之戰大破曹操,贏的一線發展時機,借荊州,入川,決策沒問題,然蜀國國力不如曹魏,龐統也身死川中,最重要的是關羽敗走麥城,失荊州,這是最關鍵的,荊州沒了,每次北伐都要入蜀道千里,勞師遠征,徒耗國力,孔明六次北伐皆失敗。在加上蜀國人才漸漸老的老,死的死,想稱霸天下,難如登天!


末日深淵


還是因為領導人問題,如果光靠人才就能得天下,那就輪不到曹操他們了。首先袁紹人才是最多的。由於領導人性格問題,導致內鬥才造成即使擁有臥龍鳳雛也無法形成1+1大於2的實力增長。因劉備得到鳳雛後日夜與其討教,代為師長。親鳳遠亮,一親一疏自然對諸葛亮心理造成前所未有的傷害。遭冷遇的滋味大家都知道是什麼感覺。就像失戀一樣痛苦。所以才會造成無法增加實力的原因。


仗劍天涯路歲月任蹉跎


隆中決策有失誤,戰略上的錯誤,再精確再努力的戰術,也很難挽回失敗的命運。


14885143955


劉備確實能廣納人才,招賢納士,身邊也有諸多人才,但是劉備的缺點就是魄氣不足,剛愎自用,他的很多成績是靠身邊的關羽張飛等大將輔助而成,包括後來的諸葛孔明的輔助,但是蜀漢後備人才跟不上,前期人才消耗的太快,劉備託孤白帝城後,把劉禪交給諸葛亮,諸葛亮後期也是鞠躬盡瘁死,但是已經無力迴天。諸葛亮死後,可以說是已經是蜀漢的末期了!


聽榮兒說


一句話就能說清楚,沒那麼複雜。臥龍鳳雛得一人者得天下。看清楚哦,是得一人,沒說得二人,那麼得二人會怎麼樣,失天下唄。這好比吃飯,你最多吃一大碗,可你偏偏硬撐兩大碗,撐不死你撐死誰啊


用戶52157040082


只能說烈帝的悲哀就在有皇叔之名無皇叔之實!雖為漢室帝胄。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常年四處奔走投靠!連劉備早年就說自己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沒有基本,若有一塊地盤在,那天下那些人哪裡是我的對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