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不願學,教師不願教,中國教育怎樣走出困境?

zlh319888


先來看看廣東省內社會經濟欠發達縣的一所學校的真實情況。

全縣有三所重點中學,都在縣城,學生是小升初時遴選上去的,基礎較好。其它二十三所鄉鎮中學,分佈在各個鎮圩。該校屬於三類學校,處在縣內一箇中心鎮上,現有學生不足六百人(近五年來基本上都維持在這樣的水平),基礎較差。教師五十六人,其中中高職稱五人,中一職稱三十五人。據粗略統計,初一級每個班有心求學的大概在三分之二左右,初二級大概在一半左右,到初三級每班大約在三分之一左右,上課睡覺什麼也不做的每班基本上都有四五個以上。教師基本上能按照崗位要求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但進取心明顯不足,職業倦怠感普遍。學生家長對子女的學習要求普遍較低,讓孩子在初中平平安安呆三年,畢業後去讀技校或直接去打工,是很多家長的想法。願意孩子讀高中考大學的基本上都是男生的家長,數量極少,女生家庭一般都不願意支持孩子繼續都高中。

從以上情況來分析,不願學習的學生面大,教師因為早幾年工資待遇低,績效工資分配機制的不公,還有學生基礎差,家長讀書無用論思想導致的對教育工作的熱情缺乏,所以很難獲得職業上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普遍工作積極性不高。這些情況並不是個例,基本上所有鄉鎮中學的情況都差不多。

教育如何走出學生不願學,老師工作積極性不高的困局,我認為要回歸教育的初心。

從學生方面來說,將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公民作為教育的目標,而不是以分數論成敗;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材施教,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獲得感,從而培養學習的動能;完善學生的管理體制,尤其是要完善獎懲手段。獎勵要重點突出學生各項素質的綜合評價,而不僅僅是表揚成績優秀的學生。對於違紀學生,要有有效體現出寬嚴梯度和尺度的懲戒措施,培養學生的敬畏精神、底線思維。

教師方面,要從職業道德、工作紀律、待遇分配、繼續教育、業績評價、職稱評定等方面進行系統性改革,切實保障教師的合法權益,讓教師獲得職業的榮譽感,真正讓教師成為社會上受人尊敬的職業。



趣看教育


身為一線青年教師,我說一種非常普遍的關於“學生不願學而教師不願教”的情況。

一節課上,同一個知識點,教師可能已經重複講解了兩三遍。

聽懂的同學早就理解了這一知識點,對於教師的一再重複感到不耐煩。

然而教師之所以重複講解,並不是為了這些聽懂的學生,而是為了那些沒有聽懂的學生,因此教師才一遍一遍地講。

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學生之所以沒聽懂,並不是因為他們聽不懂,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聽——

他們神遊物外,注意力根本就不在課堂上,換言之,就是“不願學”。

而教師為了這些“不願學”的學生一遍又一遍地講同一個知識點,於是就出現了非常可笑但卻可悲的情況:

不願學的學生仍舊不聽。

聽懂的同學表示很無聊。

老師重複著同一個知識點,只為教會那些不願學的學生,然而卻發現這一切往往是徒勞。

但是對那些不願學的學生,老師並不能對他們“放棄治療”,於是仍舊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甚至在課後給他們開小灶,而開小灶的內容則仍舊是老師在課堂上一再重複過的知識點。

長此以往,老師也感覺很不爽:

我明明講過好多遍的內容,就是因為你們這些不願學的學生不聽,所以我還要再講好多遍,而且我講了這麼多遍你們居然還是不聽——

這不是明白著在折騰人嘛!

因此,老師就可能會產生厭煩、憤怒等情緒,對於這些不願學的學生,主觀上就不太願意花額外的功夫去教他們了——

但是對於絕大多數老師來說,這僅僅是主觀的想法,落實到實際行動的時候,他們仍舊會不計前嫌地儘可能教會這些不願學的學生。

由此我們看到,對於不願學的學生,老師真的是很為難,而那些認真聽講的學生也會被他們所拖累——

而這一切,或許是教育中比較難解的困局了。


吳清緣老師


在義務教育階段,尤其到了初中,有願意學的學生,也有不願意學的學生。學生的學習很少有自願的,教師和家長不嚴格要求督促,再好的學生也會放任玩耍~你想想,十幾歲的孩子,哪個願意吃苦受累,又有哪個不願意湊一塊輕鬆玩耍呢?也有些學生在學習上跟不上了,聽不懂,學不會,乾脆徹底放棄了。而且這個比例越來越大,老師和家長都沒有辦法,上課不看書不聽講,玩、睡或者無所事事,任你老師和家長怎麼教育鼓勵或者批評,一點也不管用。那確實是沒有辦法,只有讓孩子不搗亂、不影響別人、不惹麻煩就好。~~~這些現象的背後是什麼深層次的原因,大家可以各抒己見。~~至於教師不願意教學,也是一樣,當然大家都不願意吃苦受累,不願意跟學生,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不懂事的孩子們生氣。除了上課累,做班主任的愛較真的,面對四五十個孩子,能把你忙死,或者遇到部分學生整天搞事能把你氣瘋,讓你少活20年不止。你沒見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有幾個長壽的,活過七十歲的就算高壽了。只是面對職業道德、責任或者良心,面對考核壓力,或者為了晉升職稱,不得不去努力工作。但在教學和學生的事上,都還是盡心盡力,都還是付出熱情和心血地去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除非有些學生怎麼教育也不聽,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更有的家長袒護孩子的短處,反而為難老師~這是誰也無能為力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學校領導和教師缺少人文情懷和職業道德,缺少起碼的人格,小雞肚腸🐥把學生或者家長作為爭名逐利或者牟利的工具,不尊重學生和家鄉的人格尊嚴,體罰學生,導致關係緊張。那就遺害無窮,應該受到譴責和懲處了!


東山明月89460016


家長沒責任是吧,為啥人家孩子能考好,你的孩子不行?每年考清華北大的少嗎?首先檢查自己的品種,其二,子不教父子過,父母是孩子的終生導師,其三,老師要抓50人父母抓一人抓不住?其四,中國應試教育,課程量大,課程難,孩子消化不了,國家不讓老師校內補課,老師那個不想讓每個學生優秀那是多麼自豪和成就感,這是教育體制問題,不是老師問題,其四,家長老師要力往一處使,互相攻擊只能毀了孩子,其五,老師和家長無冤無仇,老師是人不是神,老師也要生存,也有家庭,孩子,老人,其六,還有社會問題,社會是個大家庭,每個人和家庭脫離不了社會,社會走向影響對孩子影響很大,不要把什麼問題推給老師,仇視老師,


加載中153013665


現在教育現象出現了違背自然優勝劣汰的規律,時間一長必成問題……一個九年義務教育,把所有學生禁錮在學校;對於家境貧寒的學生來說,既是好事又是壞事;好事是因為有機會上學了;壞事是“白來的東西”不珍惜;對於學不進,或者心思就不在學校的學生來說,強迫要求齊在學校,既是浪費時間和青春(可以出去學個一技之長,或者積累社會經驗,向適合自己的道路走),又是擾亂學校氛圍的罪魁禍首;有的學生不願意學,發自內心的牴觸學習,從而輟學,學校和老師還要上門拜訪,勸說返校,為何要這麼做?第一國家要求適齡青少年九年義務教育,否則違法;第二對於寄宿制學制學校,多一個學生,對於學校是多一分收入。總之,感覺強制九年義務教育對於國家來說,是提高全名素質的必要措施,但對於部分人來說,是負擔,是空子。


任一凡數理課堂


“學生不願學,教師不願教。”這句話本身就有問題,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可以肯定的說不是這樣的,這是一種謬論,這個問題本身隱含了兩個誤判:中國的學生都不願學,中國的教師都不願教。其實這是個很不負責任的說法,有學生不願學嗎?有,有老師不願教嗎?有。但那只是極小的一部份人,不能代表大多數人,用這個來看中國的教育是錯誤的。近幾年來我國教育有了很大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這是毫無疑問的,是誰也抹殺不了的。但現在社會上又對現行的教育制度不滿意,我們的教育怎樣做到令人滿意,怎樣走出困境呢?

中國教育有沒有問題呢?肯定有,幾十年的試教育的頑疾一直存在,高考成績的指揮棒一直存在,學生創新能力不足的現象也客觀存在,成績不容否認,問題不能迴避,我們如何走出這個困局呢?這裡僅談點個人的看法。一次考試很難考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一考定終身”使得一些真正有才能的學生,可能因為一次失誤而遺恨終生,考試作為選拔人才的手段,具有公正性、公開性的特點,但它的缺陷也是明顯的,應制定比較好的考核機制,結合平時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考核,完善對學生的評價制度,不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第二是我們當前學校發展不均衡,城鄉教育資源的差異非常大,長期以來,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造成學校發展的不均衡,應加大薄弱學校的扶持力度,縮小城鄉教育的差異。第三是把好教師入職關,師德缺失者不能當教師,加強師德宣傳,強化師德監督。


施比授


別扯屁話了,教育現在搞成個臭雞蛋似的,毛病就在於無論家長、學校、教育部門、全社會的人群,對教育的期望值遠遠高於現實,所以五花八門的用招法束縛中小學教師和學生。人讓你天天吃大餐天天頓頓吃,一週過去一見大餐就得噁心吐,太厭了。另外天天吃大餐人消化了嗎?現在教育就是這回事。人都想讓孩子成才,怕不成才,所以就逼著孩子學習。學校怕學生成績低學校丟名譽,就想法讓教師提高學生成績。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學生煩了,教師煩了(也悟出了賺錢的法了)社會也煩了,就開始臭教育臭教師了,歸根結底:無論人、學校、社會都不要把教育的期望值估計太離譜,要從實際出發現實考慮為好。也不會出現當下滿街大學生不好找工作不好就業的困難了。人的智力是不盡相同的,未來的要求也不應該一樣標準,要按照人的實際能力和社會需求去培養各方面人才,才能有千姿百態的人才出現。


知行軒主人



其實,這個問題我也想過。特別是鄉村學生,真的沒幾個是真心想學習的,而且因為學校管理有問題,績效工資,評職稱的問題,很多老師也沒有積極性教書。那怎麼辦呢?涼拌,憑良心工作吧!我們沒有那麼偉大,是誰偉大呢?大家心裡清楚吧。

下面,簡單聊聊自己的教育經歷,換個角度思考教育。

一,準備考試,所有教學任務已經完成,所有學生考得好不好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付出多少就會收穫多少,臨時抱佛腳也是一種付出。


後天就要期末考試,現階段我也把所有的練習冊,作業,試卷等練習在今天早上全部講解完畢。如果,他們再考不好,那我也沒有辦法了。那位同學沒有複習好的,只能臨時抱佛腳,別無他法。

當然,就像生活一樣,好的還是好的,不太好的還是不太好的,差的真的就差不多一直差。這似乎是註定的,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就在於,學習好的學生,他們會一直努力。學習不好的學生,本身他們就不想學習,也就一直差了。

再說學習一般的學生,他們的毛病壞習慣也蠻多的,但是也還是有點積極的心態學習,這類學生學習成績運氣好的話就考得好一些,運氣不好也就差一些,沒人知道下一次他們會在班級排名中排在哪個位置。


二,教育不是萬能的,很多人生的問題需要用“命中註定”來解釋。


隨著時間的推進,很多學生的思想也都出現了不同的狀態,有開心的,有焦慮的,也有無所謂的,有爭分奪秒的,也有過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真是人生百態,想到在這裡,我就覺得教育不是萬能的,很多人不能靠教育來改變他們自己,只能自己改變自己。


三,一件教育上的小事引起的思考。


話題說遠了,今天我想記錄一件小事情。今天早上第三節課,我講一套試卷題,在這份試卷的課外閱讀理解部分,有那麼一篇文章主要講的內容是:一位家境貧寒的孩子,有一天看到他的母親穿著很破舊,但是母親總是給他買好吃的,買漂亮衣服。他就下定決心,給省錢給母親買一份禮物送給她。“不知道經歷了多少忍耐,和多少次渴望”,最終攢夠錢給母親買了一雙手套。他的母親感動得直誇他“長大了!懂事了!”

我講解的時候很深入展開,說道:“長大了,懂事了,並不是年齡長大了,也不是懂什麼事情了,而是作為孩子,應該懂得父母對自己的付出,以及自己要懂得回報和感恩,如果這點事情都不懂,白白活了十幾年,連動物都不如。”

我再強調:“希望經過我的講解,你們不要總盯著我寫出來的題目的答案,而是要明白其中的做人的道理,希望你們也要以你們自己的方式表達你們對父母的愛和感恩,那這道題做不做都無所謂了。”

下課後,有一位女生就跑過來,叫我用手機拍下她畫的那張紙給媽媽,讓她媽媽知道,她已經長大和懂事了。


四,父母需要的孩子的愛很簡單,只要孩子考得好成績就是最大的回報。


我想都沒想,就拿出手機拍給她媽媽看,她媽媽看了連忙說感謝我,並讓我跟她女兒說:“叫她好好複習,期末考試考得好成績就好了。”我如實轉告那位女生。女生也說會努力考出好成績的。

這就是我今天想記錄的一件小事。我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對著48位學生講同樣的道理,只有一位學生會馬上做出反應呢?其他同學是不是聽進我的教誨了呢?還是聽了沒覺得必要去實現呢?或者只是把我上課講的道理當成考試的答案而已呢?……


五,願天下孩子都能懂得父母對孩子那種無私的愛以及懂得“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道理。


這我就不明白了,我只知道,教育不是萬能的,學生也是千差萬別的,同樣的道理也會出現不同的結果的,人就是這麼複雜。


孖無悔觀教育


這問題有病!情況恰恰相反,我們農村教師有很多年工資與市區差千多塊錢,我們照樣教的幹勁十足!那時,老師們早出晚歸,市裡老師不用上早晚自習,可農村的家長非常想上,是老師們頭上頂著雷,早上五點半就早早出門,冬天天還不亮,晚上七八點看著星星月亮!那時補課全義務的,聽到誰在家辦班收錢,老師都用鄙視的眼光看他,那真是正氣十足,覺的補課是因為他沒跟上才補,象現在某些名師領導為了弄錢,整天價補課!那也代不了全體老師,老師都有傘職業病,愛講,遇到有問題的孩子,他能講兩堂課都沒夠!

現在說下第一人|問題一一睡不願學,請問你有沒有,請問你有沒有孩子小時侯你是否經常與孩子交談,領著孩子看圖畫書,講講童話故事,知道猶太民族為什麼近千年的流浪始終在各個角落閃閃發光寫?希特勒為什麼殺猶太人?明白嗎?那是猶太人掌握了德國財富的三分之二,他們從事高收的職業有教師,律師,公務員,銀行金融等,猶太人在孩子小時會在聖經上抹上蜂蜜,小孩子在翻過程中留下下書是甜甜的,這一感覺深深埋在這個民族的腦海中,可見早期幼兒教育的培養多麼重要,而我中國很多不成功的家長,從小將孩子交給老人帶,造成留守兒童,單親兒童,等孩子出現問題已為時已晚,大人將孩子交給老人,一下班胡吃海喝,一點學問也不,點學問也不做,天天麻將桌紙牌,酒桌,流連於此,你們給孩子做的什麼榜樣!所以孩子不愛學,家長先反思下,小時候你帶過嗎?學習慣養成了嗎?你家有一本兒童書嗎?我在書店見過一個男孩要買一本打折僅七塊錢的格林童話,被其母親拖走了,還說買書沒用不如買豬頭肉好吃!想想這麼一顆豬頭腦的家長活生生扼殺了一個孩子的/學習夢想!

俗話說的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的孩子是我從小帶大的,講故事,聽兒歌,做運動,學習向來自己負責!

所以,各位父母家長別在在人憂天,從自事做起才是真招!


miaomiao791


這種情況確實存,但並沒有到問題描述的達到令人擔憂的程度,不過,如果任其發展,後果確實很嚴重,必須採取有效措施。

一些學生為何不願學?拔苗助長式的早教,過重的課業負擔,家長護犢子不讓管,讀書無用論抬頭等,均導致學生厭學。



解決辦法是還孩子快樂童年,幼兒教育不得小學化,家長不要早早為孩子報補習班。學校和家庭共同為學生減負。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教意識,科學管理孩子,引導孩子認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



一些老師為何不願教?地位待遇不高,要提高待遇和社會地位,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像陳部長所說,重振師道尊嚴,讓教師敢管學生才能敢教,否則,課堂上都有生命之虞,誰人敢教?!

說困境言過其實,未雨綢繆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