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的王皇后是如何死的?你怎麼看?

謝謹輝


歷史上能輔佐夫君當上皇帝的皇后並不多,李隆基的夫人王皇后算是一個,她不光在與韋后和太平公主的政治較量中出謀劃策,還在宮中頗有賢名,然而最終她卻落得個被廢黜的悲慘下場,這是怎麼回事呢?

(王皇后劇照)

一、患難夫妻。

王皇后本名王有容,史稱她“聰明好學,姿容秀麗”。也許是出身於武將世家的緣故,王皇后頗有勇謀,絕非尋常婦人。

王皇后嫁給李隆基為妃時,正是李隆基最灰暗落魄的時候。

當時的李隆基已被封為臨淄王,但由於武則天把持政權,對李唐皇室殘酷打壓。因此李隆基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就算如此,他也成日惶恐不安,唯恐丟了性命。

除了性命堪憂,該享受的藩王待遇也皆被武則天廢除。因此除了一個光鮮的名號,李隆基真是沒權沒勢,一窮二白。

在這種情形下,貴為王妃的王皇后,並沒有對李隆基多有抱怨,反而與李隆基同甘共苦,因此夫妻二人感情非常深厚。

(太平公主劇照)

二、出謀劃策,扳倒政敵。

隨著唐中宗李顯復辟後,李隆基日子好過了不少。但李顯是個懦弱之人,朝政大權都落到了韋皇后手中。一心想效仿武則天稱帝的韋皇后,趁機打壓異己,大力培植黨羽。韋皇后的行為,引得天怒人怨。

王皇后看到這一切,便勸李隆基暗中結交才勇之士,靜觀其變。

李顯暴病身亡後,韋皇后密謀想要自立為帝,並打算殺死相王李旦和李隆基。

緊要關頭,在王皇后的建議下,李隆基拉攏姑姑太平公主先發制人,誅殺了韋皇后,並將父親李旦擁立為皇帝。

然而,太平公主卻恃功而驕,對政事多有干預。特別是李旦立李隆基為太子後,她四處造輿論,說李隆基非長子,不能繼承皇位。

眼看李隆基的太子之位不保,又是王皇后對公公李旦曉以大義。李旦這才豁然開朗,將帝位禪讓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登基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除掉了太平公主及她的黨羽,鞏固了皇權。

王皇后因功順理成章亦被封為皇后。

(李隆基劇照)

三、起心廢后。

王皇后賢惠有德,宮中對她多有稱讚。但隨著後宮佳麗日漸增多,成日鶯歌燕舞的李隆基,卻漸漸冷落了王皇后。

起先,身為倡伎的趙麗妃最得李隆基寵愛。本來在王皇后看來,趙麗妃出身低微,不過只是個小妾而已,無以為懼。但趙麗妃生下皇長子李瑛後,母以子貴,寵愛達到了極點。再加上李瑛又被立為太子,王皇后這才驚慌失措。原來,王皇后什麼都不缺,唯獨沒有生子。

在古代,皇后若是沒有生下子嗣,往往會因此遭到詬病,甚至丟掉皇后之位。所以王皇后忐忑不安,生恐自己被廢。

然而王皇后沒擔心多久,李隆基又移情別戀表妹武惠妃。趙麗妃等人皆和王皇后一樣,盡被冷落。

武惠妃年輕漂亮,又能歌善舞,特別會取悅李隆基。因此李隆基竟生了廢掉王皇后,改立武惠妃為後的心思。

(武惠妃劇照)

四、費盡心機,依然被廢。

李隆基想廢后,改立武惠妃為後,朝臣反對一片。畢竟武則天亂唐的事才平息下來,怎麼可以再讓武氏的人做皇后呢!

王皇后也整日擔心被廢,因此找著機會就和李隆基回憶過去艱難的歲月,並提醒他當年過生日想吃碗麵,但家裡連麵粉都沒有,最後還是她父親當了身上的紫袍,才換回一斗面,滿足了他的心願。

李隆基聽了也是唏噓不已,也就暫時沒有再提廢后的事情了。

但王皇后深知這不過只能緩得一時,所以她必須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主意很快就有人給她想出來了,這個想出主意的人,是她的親哥哥王守一。也是李隆基年少時的好朋友,後來隨李隆基數次發動政變,也有擁立之功。

王守一尋來一個叫明悟的高僧,在明悟的指點下,王守一找來一小截被雷電燒焦的木塊,並設壇祭法。然後讓王皇后戴在身上,稱能使王皇后早生貴子,日後尊貴。

王皇后信以為真,自然好生將小木塊戴在身上,沒想到武惠妃收買了她身邊的侍女,很快武惠妃就得知了此事,並馬上密報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正愁找不到廢黜王皇后的理由,這下證據確鑿,立刻將王皇后廢為庶人。同時又稱王守一有謀逆之心,將其處死。

王皇后被廢后,成日悲泣不斷,僅3月不足,便抑鬱而終。

王皇后去世後,朝野議論紛紛,一些士人更是作詩諷刺李隆基,後宮中的僕從侍女也多思慕王皇后。李隆基迫於輿論壓力,只得取消了立武惠妃為後的打算,並聲稱自己太過沖動,夜間靜思,頗為後悔。為了表達後悔之意,還以一品禮將王皇后厚葬。

不過,有意思的是,李隆基壓根沒有恢復王皇后的皇后稱號,不知道他是不是真心後悔。

(參考史料:《舊唐書》《新唐書》)


張生全精彩歷史


後人談到李隆基,總是會想起他和楊貴妃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

人們似乎很早就開始失憶,忘記了李隆基是怎麼對待他的糟糠之妻王皇后的,從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所在的年代起,可憐的王皇后就被世人遺忘,而白居易寫《長恨歌》時,離李隆基去世才過了44年!(李隆基於公元762年去世,白居易創作《長恨歌》時是公元806年)。

那麼被世人遺忘的王皇后,又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呢?

王皇后,姓王名菱,生年於公元7世紀下半葉,具體不詳。其父王仁皎是公務員,他本人對官位和朝政並不熱心,即使是自己女兒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他貴為國丈爺,也沒有做出什麼干涉朝政的事情,但他比較熱衷斂財,喜好奢華生活。

開元七年,王仁皎去世,他沒親眼看到自己女兒兒子的悲慘命運,也算是一種福氣了吧。

王菱,也就是王皇后還有個哥哥,叫做王守一,王菱最後的早逝,與她這個哥哥關係甚大。王守一因為妹妹貴為皇后,在妹妹還得寵的時候,娶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靖陽公主為妻,升殿中少監,加太子少保,享盡榮華富貴。

可是,或許王守一對妹妹失寵一事深感氣憤,或許王守一擔心妹妹失寵影響到自己的榮華富貴,他決心幫助妹妹重新獲得李隆基的寵愛,他和妹妹商量之後,認為妹妹失寵的原因是多年來都沒有替唐玄宗生下一子半女,導致唐玄宗偏向了武惠妃,於是王守一找來和尚明悟,採用符咒求子的方法,幻想能夠讓妹妹懷下龍種。

明悟採用的符咒之法,是拜祭南鬥和北斗之後,取來霹靂木,刻上天地文以及唐玄宗的名諱,讓王皇后隨身佩戴霹靂木,明悟告訴王皇后,帶著這個霹靂木,可以保佑早生貴子,但明悟和尚估計是吹牛吹上了癮,竟然又補充了一句話:“往後您可與則天皇后相比”。

↑王皇后符咒事件的本意是好的,結果卻……↑

本來符咒之術的意圖,就是可以被另做解釋的,加上這句寓意豐富的解釋,很容易惹出大麻煩,何況王皇后與王守一的對手還是武惠妃這樣心狠手辣又心機深沉的女人。

武惠妃打探到這個消息之後(可想而知,王皇后身邊安排著武惠妃的眼線),立即把符咒之事告訴了唐玄宗李隆基,自然不免一番添油加醋。唐玄宗派人調查,從王皇后身上搜出了霹靂木,大怒,把王皇后貶為庶人,並且賜死了王守一,至於自己妹妹靖陽公主守寡與否,李隆基並不關心。

被廢黜三個月後,王皇后就過世了,她的心早就死了,隨著符咒事件的敗露,不但賠上了哥哥的性命,還徹底斷送了王皇后的未來,她的愛情,她的夫君,再也回不來了。

王菱此人,是一個性情中人,愛情對她來說,就是她生命的全部,這樣的女人現在也不少見。

早在李隆基還是臨淄王的時候,王菱就嫁給了李隆基,當時的李隆基,能不能生存下來,都是一個嚴峻的問題。

↑李隆基是個負心漢↑

李隆基五歲的時候,父親李旦被奶奶武則天廢除了帝位,幽禁在東宮。雖然李隆基年幼時候憑藉儀表堂堂和多才多藝,膽識過人,得到了奶奶武則天的厚愛,但讓李隆基開始懷疑人生的事情還是發生了:武則天把李隆基生母竇氏以及嫡母劉氏秘密殺害了,屍骨無存,這一年李隆基才八歲。

可以說,李隆基在娶到王菱之後,曾經是很恩愛的一對,李隆基雖然貴為臨淄王,但處處受到節制,在波雲詭譎的政治場上,誰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王菱的父親曾經典當掉衣服,換了一斗麵粉,為的是在李隆基生日的時候做生日湯餅,可見臨淄王李隆基和王菱那時曾經共同度過何其艱苦的患難生活,在李隆基第一次打算廢黜王皇后時,王菱曾經哭著訴說這段往事,李隆基聽後也不禁動容,暫時放棄了廢后的打算。

↑武惠妃心機深沉,王皇后完全不是她的對手↑

王菱可謂是李隆基的糟糠之妻,不幸的是,王菱一直無法生育出孩子,隨著李隆基當了皇帝,有了武惠妃這樣的新歡,王菱的地位一落千丈,曾經的患難愛情,已成過往雲煙。

重感情的王菱,整日以淚洗面,傷心不斷,符咒事件是她最後一搏,卻滿盤皆輸,重重打擊之下,王皇后終於熬不住人間的淒涼,撒手而去。

然而後人歌頌的“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卻賦予給了李隆基和楊貴妃,豈不知,一直抱存著如此純真美好愛情幻想的,是早逝的王皇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