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影視劇裡的方言喜歡講四川話?

淡淡的憂傷666888


這一點本人還是比較有發言權的,本人是江蘇人,就是那個南北相互鄙視、南北語言相互聽不懂的江蘇。本人大學是在四川大學讀的,在成都待了整整五年,對四川方言也是比較瞭解的。為什麼影視劇裡的方言喜歡用四川話呢?



首先,四川雖然地處西南,四川話卻有著北方語系的特點。可以這麼說,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到四川,只要四川人不說“耙耳朵”之類的土語,基本上都是可以聽懂四川人說話的。本人父母是江蘇鄉下的,到成都時,聽四川人講話基本上沒有障礙。而影視劇是面向全國的,如果使用諸如粵語、江蘇的吳語之類,基本上能聽懂的沒多少。由於TVB多年的努力,國人對於粵語的理解能力大增,但還是會存在許多障礙。如果是我們江蘇的吳語,說實話,連我這個蘇北人都聽不懂,而且基本上是一句也聽不懂,就更別說外地人了。如果是十里不同音的浙江方言,那就更完蛋了……



其次,四川話的語調有著天然的喜感,這一點和東北方言比較像,去過四川的人相信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是用普通話發音來說四川話,也就是俗稱的“川普”,不是美國總統那個。那就更加具有喜感了,簡直是一出口就會讓人笑的趕腳!這對於喜劇而言,完全就是天生一對。



再者,四川話屬於西南官話,和整個大西南地區的雲南、貴州許多地方的方言都比較接近。四川加重慶就是一億多人口,加上雲貴,小兩億人口。換句話說,經過簡單適應,能夠輕鬆說出四川話的人有小兩億。因此,國內不少影視劇演員和配音演員都來自這個方言區,使用起四川方言來完全沒有障礙。



最後,四川話與普通話非常接近,除了特殊的土語,基本上和普通話就是語調的區別。非四川人學四川話基本上都非常容易,本人在成都一兩年便可以流利地說了,雖然音未必全準,但是不是四川人很難聽得出。這也是許多影視劇喜歡用四川話的原因,即便不是川籍演員,經過突擊學習,依然可以駕馭四川話。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我是四川滴,要說電影頭啷個喜歡講啥子四川話?我來擺哈龍門陣。

先放個毒,大家欣賞下川話代表:

視頻轉碼中... 自定義封面

別個省地嘞都說四川話搞笑,其實不是,四川人講話不用捲舌音,都是平舌音,所以就有很多發音帶上濃重的方言。比如:幹什麼?川話:爪(拼音三聲)子?你知道什麼呀?川話:你曉得個剷剷。你說什麼?川話:說毛線?把父母喊:媽老漢。把老婆喊:老婆子。把孩子喊:么兒。舒服叫安逸,味道好是:巴適地板,等等。

知道你們不是四川人,文字說不明白,上小視頻:\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13e90008ac978d4e7c06\

十八子聊娛樂


首先,影視裡說的四川話其實準確的說更多的是西南官話,因為發音區別不大,所以我們大多都認為是四川話,西南官話覆蓋的範圍很廣,雲貴川三省、湖北、湖南廣西部分地區的語言都屬於西南官話,覆蓋人群接近3億人,因為這個基礎非常龐大,影視劇裡出現“川話”就不奇怪了,還有就是西南官話屬於北方語系,講慢點基本上都能聽懂,再加之西南官話語言表達很豐富,詞彙幽默,聽起來很有意思,所以很多影視劇都會部分甚至全部用該語言了。

用西南官話拍的電影確實很多,最早期的《抓壯丁》、《死水微瀾》、《山城棒棒軍》,還有近幾年的《瘋狂的石頭》、《讓子彈飛》、《無名之輩》等等,並且這些影視劇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作為一個四川人,我看來四川話的語言詞彙才能真正表達出我們的思想意圖和情緒發洩,讓我們說普通話也可以說,但表達出來的東西會顯得蒼白無力,因為普通話限制了四川人的語言發揮,這並不是說普通話有缺陷,而是四川駕馭不了。

當然,不管何種方言都是在當地經過千百年沉澱下來的文化瑰寶,是一種區域特色文化,我們都應該抱著尊重的態度去對待,不搞地域黑、也不用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中國人就是一家人




愛旅遊的靜哥哥


話說東北話,粵語,上海話,四川話號稱四大方言。影視劇裡的四川話很常見,但全方言的電影首推《抓壯丁》,電視劇呢《山城棒棒軍》,裡面鮮活的四川話,總叫人忍俊不禁。連《貓和老鼠》都搞了個方言版,好有麻辣燙的味道。

△電影《抓壯丁》裡的王保長

為什麼影視劇裡常有四川方言呢?

一,為了表現大人物,家鄉話使人物形象豐滿,比如浙話蔣介石的"娘希匹”,劉鄧等說川普也挺接地氣。小人物呢,也容易表明其地域性。
△蔣介石

二,四川話雲貴川湘等都比較接近,雖然影視裡都講方言,但都是發音原味,用語書面的"川普",並不太正宗,所以聽起來有味道,又聽得懂。簡單的對白"要不要的","龜兒子”"懂個毬”之類的,比較搞笑。

《捉妖記》中春春的八級川普,將嬌嗔可愛的朱金真詮釋的淋漓盡致,實在讓人喜歡。引得影院裡笑聲不斷,就起到了這種效果。



三,說川話的地域廣,上億人口多,而且作為外出務工勞力輸出大省,在全國流動人口多,川音遍及全國。另外如同美國大片,要往裡面加點中國元素,讓劇片中的人物說四川話,也易讓觀眾認同,產生好感。也可以說對市場的迎合。

四,四川話易懂。民國的時候,川話差點就取代普通話成了官話。比起閩南客家話,長沙話,上海話更容易聽得懂些。春晚小品以東北話為主,可能不加字幕,跟普通話更接近的東北話,更容易被全國觀眾聽懂吧!



除了四川話,不知道大家覺得哪一種方言,稱得上第一大方言?另外成都話好聽還是重慶話好聽些呢?

(元元覺得成都話談戀愛巴適,重慶話吵架展勁!)

元元,金沙邊的小閒魚,期待你的關注點評。

元元的天下


首先四川話簡單易懂!幾乎會普通話就能聽懂!

其次四川話語境表達幽默風趣,例如諺語:成都到華陽 縣過縣(現過現) 早期影視作品中《傻兒司令》系列在對比一下後期出的《傻兒傳奇》你就會發現地道四川話的魅力值

有些人把《山城棒棒軍》《無名之輩》《瘋狂的石頭》說是四川話,那是不嚴謹的!嚴格說他屬於西南官話,流通地域廣!幾乎都能聽懂!

最後再說四川現今的語言,歷史中出名的“湖廣填四川”就說明了四川融合了多個地域語言!仔細去品味西南官話,你會發現很多詞和多個地區一樣!

但是西南官話並不等於四川話!像《山城棒棒軍》就是重慶話為主!《傻兒司令》就是四川話為主,尤其是裡面那個胖廚師說的就是地道四川話!而《無名之輩》中眼鏡說的方言,有點靠近貴州遵義地區了!《瘋狂的石頭》中王迅說的則是靠近成都地區!

有人說反正聽起來差不多,那是你沒有去過,你去了就會發現區別還是很大的,就像你會粵語不一定聽得懂白話😊


鳴說


成都妹兒漂亮哦,簡直就是不擺了,,,兩隻眼睛水汪汪的,辮子好長哦,,,風(豐)姿綽約迷死個先人喲,,,不胖不瘦,不高不矮剛剛好,硬是美得很,,,瓜子臉,白嫩嫩的,長得好乖喲,,,老子硬是跟到美女屁股後頭走了好幾條街,,,瓜娃子,寶器,你娃是不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哦,也不看看你那個比樣子,哈戳戳的,簡直就是痴心妄想嘛,,,,


笨刀拙筆


先不說為啥。

先扯遠點說。我們單位規定,上班時必須用普通話,不能說四川話。

為啥呢?

因為普通話專用於服務嘛,逼著你捏著嗓子文縐縐的嘛。

它沒有四川話好罵人啊,或者說用普通話罵人不過癮啊!

不信你試試看?

雖然我幾乎不罵髒話,但極度鬱悶時也會罵一句:日你先人闆闆!

你用普通話說一遍,看看味道怎樣?


雲是鶴家鄉680


要說影視劇裡邊的四川話,就不得不提李宇春在捉妖記2中用川普的表現了。軟萌軟萌的四川調調從春春嘴裡說出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那份賤賤的喜感。

對於聽慣了普通話,突然來句四川話版的“你們不懂愛”,讓大家驚喜又意外,也讓春春演的朱老闆一角變得更加立體。本是富可敵國雄霸一方的富商,偏偏看上了梁朝偉扮演的屠四谷,多次被騙依然選擇相信。在愛情裡,她不過是個勇於追愛卻又甘心被騙的小蘇蘇而已。不得不說,四川話在這個角色的反差塑造上有很大的幫助。以至於很多觀眾看完電影之後,都被本不討喜的朱金真一角給圈粉了。

除了捉妖記2,幾年前由王嶽倫執導,立威廉、黃奕、劉樺、鄧家佳等主演的愛情喜劇影片《十全九美》,也讓大家感受到了四川話的濃濃的喜感。多年之後鄧家佳扮演的南宮燕一角早已被人遺忘,但是她用方言說的“蹦蹬兒你個蹦蹬兒”、“淡定”等獨具特色的對白至今仍令人印象深刻。當年她也是憑藉這一特色走向大家的視野。

四川話主要還是北方話傳過去的,所以大體和普通話一致,但是又有很多音有變動。所以大家聽起來就像是跛腳的普通話,可以聽懂,但又有點病態的感覺,無端就多出了很多喜感。例如四川方言沒有平舌和翹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話中翹舌音念為平舌音,比如:"智商"普通話為[zhì shāng],四川方言為zi sang]。

四川話中還有很多好玩的詞彙。例如娃、娃兒、女娃子、男娃兒、弟娃兒、妹娃子——小孩子叫娃兒,女孩叫女娃兒,其餘類推。二○年前這個“娃兒”通用於所有年齡階段,相當於臺灣的“男生、女生”,甚至於說老太婆都說“哎呀,人家是女娃兒,你讓一下(ha)別個(go四聲)嘛。”

所以在外人眼裡天生帶有喜感的方言,在一些喜劇類的影視作品中非常受歡迎。你們那的方言是什麼樣的,有好玩的嗎?歡迎留言分享。


鹹魚秀秀


首先四川話屬於西南官話,相當於西南的普通話。

而且四川話歷史悠久,在西南地區也是很有地位的。

四川又是人口大省,使用四川話的人比較多。

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四川話當做整個西南區域的官話。

再來四川話其實屬於北方方言,也就是北方古代的普通話。

而四川話屬於北方官話,更大的可能就是南北朝人口大遷徙時,四川話被同化。

所以,現在的四川話在全國範圍內都能接受,人們也大都能聽懂。

四川話經常被用在影視劇裡,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四川在全國的地位。

四川處於西南地區,擁有大片平原,其中以成都平原最為著名。

而成都又被譽為‘天府之國’,物產豐饒、土壤肥沃,在歷史上就擁有超高地位。

比如著名治水工程‘都江堰’,就是在成都。

這些都說明成都在歷史上的地位。在東漢末年時期,天下三分為魏蜀吳。

其中的蜀就是指現在的四川。而當時的劉備佔據四川,並差點統一天下,可見四川的影響力。

四川話更通俗易懂,簡單的說就是四川話更為人所接受。

四川話給人一種很搞笑的特質,引用四川話更能抓住觀眾的笑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四川政府的大力宣傳和推動。

四川政府的宣傳力是非常棒的,比如把成都打造為一個‘慢城市’。

這些年成都逐漸變成人們逃避現實生活的搖籃,越來越多的人都去四川旅遊。

這說明四川政府在城市宣傳力和文化輸出都還是很不錯的。

而且四川的歌手也寫了很多關於四川的歌,比如《成都》。

聽完這首歌讓人對成都產生嚮往之情。

所以那麼多人喜歡在影視劇裡採用四川方言,是有多重原因的。

不僅是四川的經濟實力以及其在整個西南地區的影響力,更和四川方言的特徵有關。


盤娛樂


四川古來出美女,當今活躍於娛樂圈的川妹子、傑出藝人不少,那麼這又和影視劇裡的方言有什麼關係呢?


全國大多數的明星說得最多的是普通話和粵語,大陸明星統一說普通話,大家都習以為常了,而港澳臺的可能說粵語,很多不是這個方言區的觀眾聽不懂或者無法完全聽懂。而相對來說,活躍於今天娛樂界的四川明星就有很特別了——他們偶爾彪一兩句四川話,大家很容易聽得懂,同時又很萌很有喜感,所以就流傳起來,用到影視劇裡製造點效果也不奇怪。

自古四川就是出美女的地方,籍貫四川或者和四川有關係的人一抓就是一大把——

張含韻、李宇春、何潔、張靚穎、謝娜、鄧婕、劉曉慶、張歆藝、陳小藝、白靈等等等等。

而李易峰、王迅、張傑等如今比較活躍的男藝人也都是四川人。

不說現在的年輕明星,就看一張鄧婕老師年輕的時候的照片,就知道四川女孩的基因有多水靈——


在過去很多四川籍的演員沒有經過嚴格的普通話培訓,從川話到川普到京腔是需要過程的。而很多重要的GM領袖也是四川話,所以四川話絕不是一個低檔,上不得檯面的方言。


四川話其實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方言。

一般意義上的四川話目前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數量次於日語,多於德語。而西南官話使用的人口更多。在中國的方言中,四川話很特殊,就像因為各種移民混血混出來的人種基因導致美女多一樣,各種語言混起來的四川話,通用性也極強。

漢語有七大方言,分別是北方方言、吳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湘方言、贛方言。北方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在漢語各方言中它的分佈地域最廣,使用人口約佔漢族總人口的73%。此外,客家方言使用人口約7200萬左右,湘方言使用人口約2500萬,吳語使用人口7000萬左右,粵語使用人口約4000萬,閩語使用人口約4000萬。

嚴格的說,今天我們所說的四川話並不是“四川方言”,而是一種由各種語言混合而成的語言——西南官話,嚴格地說使用人口占中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覆蓋雲、貴、川、藏、渝等諸多地區。

元末明初“湖廣填四川”,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巴蜀語與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和,最後形成了一種包容性很強,以北方方言為主,結合巴蜀本地特色,還夾雜湖廣元素的語言。這個語言的最大特點就是詞彙,音調和目前全國使用人數最廣的北方方言是最近似的。無論南北東西,大家都能很容易聽懂,學會,因此使用人數很多。

早先就有人提出,當年選普通話的時候,四川話差一票就當選。這其實只是一種坊間傳說,但是足以見得四川話很容易普及。

最重要的是,四川話很萌很有喜感。

很多到過四川的人都會發現,成都的男人說話很軟,女孩子說話很萌。因為四川古來多山多雨,交通不便,環境比較封閉,成都平原內部環境又比較安逸,生活比較閒適,所以也養成了人的與世無爭,很軟很萌的性格,說話自然也就不烈不衝,略帶幽默感。現在影視劇中出現的,多為成都話和一部分重慶話,特點是重慶四川話烈一些,成都四川話軟一些。

四川話帶有大量副詞,擬聲詞,而背後又極具文化內涵,整體會讓這個語言非常的萌——巴適,非燙,牙尖,美女,悶墩兒,瓜娃子......

四川話連罵人都自帶喜感,很容易被影視劇使用,雖然它沒有粵語酷,沒有東北話爺們兒,沒有吳語軟,但是總體給人一種萌萌賤賤,略微牙尖的感覺,用好了的話,極富藝術張力。

最近在抖音粉了黃中柳同學,聽他的四川話上癮,根本停不下來!大家去感受一下就知道四川話有多好玩多喜感了。

@黃中柳說

最後,祭出我們四川家喻戶曉的男神——

能叫上他老人家名號的,都是資格的四川哥老倌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